急診科醫師翁梓華表示,最近遇到一位吸入性肺炎的阿伯,因為病房滿床無法收治住院,在急診待了3天,阿伯後來出現腹瀉,但用了止瀉藥仍無法緩解。 他請家屬「拍大便」給他參考,家屬雖然疑惑但仍照做,結果翁梓華發現阿伯大便有透明的黏液,經過調整抗生素,隔天阿伯症狀就改善很多。 翁梓華表示,其實阿伯是得到困難梭狀孢子桿菌的腸胃道感染,對症下藥就能好轉。 此情況可能為細菌、病毒感染,應避免食用較刺激的食物,如高油、辛辣等,也暫時攝取高纖蔬果,以免刺激腸胃蠕動。
- 大便有紅色殘渣 如果糞便是黑色,可能就是血紅素裡的鐵離子經過胃酸作用,和大便混在一起而呈現黑色,如果短時間內沒吃什麼特別的東西,就要當心可能是腸胃道出血。
- 多吃含豐富纖維的食物,能幫助腸道吸收水分,尤其西芹和紅薯。
- 依照外觀的不同,大致可分為7種類型,大家可以對照圖表,了解你最近的便便情況是便秘、正常還是腹瀉。
- 一旦發現大便顏色怪怪的,若非飲食因素,最好就醫檢查是否為血便。
- 5.大腸癌:可能會伴隨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裏急後重等症狀,且糞便中的血液相較其他疾病,通常比較難以察覺。
報道,我們吃的食物有機會影響到大便顏色,含黃色食用色素的食物後,例如紅蘿蔔,番薯,薑黃等,可能令大便變黃,屬正常情況,毋須過份憂慮。 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包括消化性潰瘍、發炎、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腫瘤及胃/食道靜脈瘤;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痔瘡及其他肛門病灶之出血為最常見。 不少人大便後都直接沖水,不曾觀察過「嗯嗯」後的排泄物。 醫學博士内山明好在《身體小毛病 跟妳想的不一樣》指出,從糞便的顏色、形狀以及狀態上,可以得知腸內環境的好壞,若你的糞便出現「這3種」顏色,腸胃可能出問題了。
大便水紅色: 大便氣味、顏色、形狀都有意義
此外,用拳頭在腹部以順時針方向畫圓圈,亦能幫助腸道蠕動。 1.憩室炎:血便發作往往沒有特別疼痛的感覺,而且憩室炎的血便大部分能自行緩解,但還是會有5成復發的機率。 这篇文章的共同创作者是 Dale Prokupek, MD.
而糞便若呈現黑色,則代表胃出血,因為經過胃酸中和後,黃色會被代謝成黑色,但也有可能是吃了含鐵或動物血、肝膽等食物所致。 所以,你完全不用因为食用了某些食物导致大便变色而担心。 米白色的尿液一般由於含有沉澱物所致,這是因為淋巴液或血中的脂肪未能處理,繼而走到腎臟隨尿液排出,令尿液變得混濁又或是尿液中含有鈣或磷酸鹽等礦物結晶沉澱。 此外,如果身體有炎症或尿道感染或念珠菌感染也會有這情況。 最後,別忘了運動帶來的好處,可採用每日健走三十分鐘的方式,除了能消耗過多的熱量外,也能幫助身體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 大部分兒童的耳屎屬於質地軟、淺黃色,一般來說,健康的兒童所產生的耳屎量會比成人多。
大便水紅色: 大便顏色5.綠色
中醫有「看便識病」的方法,就是依照排便的次數、色澤、粗細、形狀、氣味等等,來評斷患者的體質或疾病,也可以反映出五臟六腑、身體氣血是否通暢。 江坤俊舉例,若是稀便,只出現一兩次就沒有了,可能是跟食物有關,不必太擔心;但若太頻繁出現就要注意。 大腸癌在國人10大癌症中,發生率為第一名,若民眾能及早發現、及早就醫治療,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基隆長庚醫院外科教授江坤俊表示,腸癌的警訊會出現在糞便上,平時上廁所時,可從質地、粗細、顏色3個重點來做判斷。 避免因長期缺乏水分,令腸道發炎,每天最少喝2000ml的水。 而且每天早上起床,立刻喝一杯約300ml的暖檸檬水,檸檬有助提高腸胃消化功能,啓動腸胃運作,濕潤腸道,軟化腸道內的糞便,有效幫助排毒。
氣鬱體質:大便乾燥或想大大不出來,腹脹明顯,噯氣頻作。 除此之外,水份的攝取也非常重要,根據衛福部建議,若用簡單公式計算成年人水份攝取量,每公斤體重需攝取30c.c .的飲水量,以70公斤的體重為例,則每天水份攝取量為2100c.c。 但不論體重,一般成年人每日水份需求量約是2000c.c,若流汗量較多則需增加,但以不超過3500c.c為基準。 大便水紅色 Hello 大便水紅色2025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解決方式:1.補充水、好菌、富含果膠的食物,可以雙向調節。
大便水紅色: 大便有血?快看看是鮮紅色、深紅色還是黑色!醫師教你看懂「血便顏色」是哪邊出了問題
因此,當發現便便顏色異常時,先回憶吃過的食物後再盡速前往就醫。 隨著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西化,導致台灣的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 而血便及黏液便也是大腸癌的警訊之一,不過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如果呈現暗紅色,比較有可能是腫瘤出血,如果呈現鮮紅色,則可能是一般痔瘡及腸胃道出血。 有些人在服用中藥,或是攝取含鐵量較高的食物如菠菜,或是服用鐵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鉍劑時,排出來的大便是黑色且黯淡無光。 若大便出現像瀝青般黑色、油亮的狀態,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胃或是十二指腸,這是因為血液在腸內的停留的時間較久氧化,而使大便顏色變成黑色。
作者介紹: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大便有紅色殘渣 大便水紅色2025 大便水紅色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大便水紅色: 排便有血怎麼辦?教你判斷健康的糞便顏色與形狀
大便積到某個程度,腸壁會擴張,腸壁神經會反射到大腦,產生便意,但神經敏感度每個人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也不一樣。 例如腸胃道較敏感的人,可能一點點大便就會想去上,且長期如此。 但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例如本來都3天一次,突然一天一次或一天多次;或是原本一天3次,突然變3天才一次,且持續一段時間都如此,就是有意義的排便習慣改變,建議就醫檢查。 最擔心的就是多年來,一直高居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的大腸直腸癌,可以分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來篩檢與確診。 排便時,此糞便顏色可能為腸道發炎、病毒感染,或因腹瀉導致膽汁來不及分解所致,容易伴隨腐臭味,此時排便的糞便顏色,在腸道健康上可能出了問題,需進一步檢查。
大便水紅色: 健康小幫手
要擔心肝臟、膽囊、胰臟相關的問題,像是膽囊發炎、膽結石、膽管癌、胰臟癌等等。 糞便顏色主要來自於膽汁,如果膽汁沒辦法正常的排到腸胃道中,便便就沒辦法被染色,這時候食物中脂肪消化不良,就會讓大便帶有一股特殊惡臭。 他強調,其實不同顏色的大便,代表的可能是不一樣的身體狀況,糞便同時也是最容易反應出腸胃道狀況的觀察因子,主要急診醫師會從三個面向來看:氣味、顏色、形狀。
大便水紅色: 綠色
一是表示食滯腸胃,糞便多帶有酸腐氣味,臭氣難聞,一般排便後感覺舒暢。 大便水紅色 建議清淡飲食,可適量吃些山楂、陳皮、麥芽、稻芽等幫助消化。 另外,脾胃虛寒人者,無能量消化食物,糞便亦會夾有食物殘渣,建議平日要避免寒涼飲食、多休息、減少體力勞動,多見於年老人士。 下消化道中的結腸,會負責吸收食物殘渣所留下的水分以形成糞便。 結腸一天能吸收1.5公升的水分,但正常狀況下也不能把水分吸收得太乾,一般糞便能保留0.3公升的水,避免有便秘的情況發生。
大便水紅色: 健康便便
若沒有攝取以上物品,則可能消化道上端出現問題,如胃、十二指腸出血,黑色為血液在胃中氧化變黑的顏色,若出血量較多時,則可能呈現黑糊狀。 彰化有一名男童先前因頭痛就醫,沒想到過沒多久後又再度復發,且情況更嚴重,「痛到會打自己的頭」,後來送急診被診斷出有腦瘤,經過手術後,仍處於無反應的狀態,醫師也指出有腦死或植物人的可能。 大便水紅色2025 大便水紅色2025 大便水紅色2025 大便水紅色2025 對此,家屬既焦急又不捨,希望大家能幫他集氣加油,祝他能順利度過這次難關。
大便水紅色: 便秘|5種糞便顏色知道健康狀況、黑色大便或腸胃出血
许多药都可能造成大便颜色异常,包括维生素、止泻药甚至是各类处方药,而这些异常都是正常的。 只有极少数情况下,红色的大便是由严重的肠道问题引起的。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血便之外,其實大腸癌早期的血便是看不出外觀有鮮血的,所以5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2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避免忽略肉眼看不見的警訊。
大便水紅色: 大便後別急著沖馬桶!從顏色、形狀看健康,便秘、腹瀉…解決方法全公開
由於上消化道出血不見得會有症狀,如果在排除是食物引起的誤會後,還是解出黑便時,最好請專科醫師檢查,如果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便可確認是上消化道出血,再做胃鏡檢查,直接找出原因與出血的位置。 大便水紅色2025 紅色屎 最後,吳登強提醒,解決宿便問題,除了要多吃蔬菜、多喝水外,也可靠運動促進腸胃道蠕動。 大便水紅色 由於膽汁為墨綠色,小腸中食物的殘渣,通常會被膽汁染成墨綠色,經過腸胃道細菌的作用再轉變成黃色。 當大便呈現墨綠色時,代表腸道細菌作用不足,也有可能是消化不良、腹瀉所導致。 容易伴隨腐臭味,此時腸道健康可能出了問題,需進一步檢查。
大便水紅色: 營養師奉上 便便健康度自我檢測
當我們無法消化脂肪的時候,脂肪就會跟其他的消化殘渣混合,變成糞便排出來,讓糞便上浮著一層油,而且會感覺自己一直在拉肚子,讓糞便會看起來鬆散、漂浮在水上,同時非常黏、甚至沖不掉。 大便水紅色 大便有紅色殘渣 比第一型的情況好一些,可能為眾多顆粒所組成,糞便表層仍舊凹凸且不規則。 大便水紅色 為了方便分析,醫學上有一套「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大便有紅色殘渣 Scale),將大便分為7種型態。 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這是一個因應醫學上的需求而設計的分類方式,依據形狀將人類的糞便分為七類。
大便水紅色: 大便型態
當出出血點在上消化道時,血便的顏色會比較偏向黑色;下消化道或是肛門出血時,血便會以紅色呈現。 另外有時是跟飲食有關,像是吃了甜菜、紅肉的火龍果等,可能會出現紅色的大便;有些藥物或是含動物血的食物,會讓大便呈現偏黑色。 如果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被阻塞,會引起消化道膽汁短缺,就會形成白色大便。 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它還可能會引起胃痛,尿黃,黃疸,常見於膽結石、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病。 江坤俊醫師解釋,糞便的質地指的是「硬或軟」,正常的便便是一條條的形狀且微硬,若大便一直都很稀,可能是腸胃炎的問題。
訪問指,糞便主要受幾個因素影響,如膽汁含量、次水楊酸鉍和抗生素等藥物、攝取食用色素等,而一般綠色大便的原因可分為疾病或食物。 大便水紅色2025 排出來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最大的原因在於肉類、多脂肪食物的攝入所導致。 可是,如果排出來的大便比平常還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須特別注意,有可能是胃或腸出血。 大便呈現灰白色,可以說大便沒有顏色,代表大便裡沒有膽汁,即肝臟裡的膽汁沒有排到腸胃道裡去,最常見的可能是胰臟癌、膽道癌、膽囊癌,都可能排出灰白色大便。 大便水紅色 很淡甚至透明無色的尿液,一般是代表喝了過多水,稀釋了尿色素所致,但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就表示,尿液長期太淺甚至無色未必是好事。
大便水紅色: 大便顏色4.紅色
蕭敦仁分享一個真實案例,一名37歲男性病患因為解血便去公司的醫務室,拿了治療痔瘡的藥膏回去擦,由於沒有其他症狀或不適,解血便長達半年之後才覺得事情不太對,去看了胃腸科。 醫師為他安排大腸鏡檢查,才進去5公分就卡住,原來惡性腫瘤已經「長成一圈」,切片檢驗發現是腺癌,連忙轉到外科,卻發現整個腹腔布滿癌細胞,半年後不幸過世。 【大紀元2014年12月08日訊】據英國《每日郵報》此前報導,經研究發現,人們可以根據糞便顏色來判斷身體是否健康。 大便水紅色2025 排便是否正常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從糞便的形狀到顏色,都能揭示很多身體健康的秘密。 實際上,多數血便是由比較良性的各種腸胃道疾病所引起,所以一旦發現血便,請不要立刻出現人生的跑馬燈,務必保持冷靜的心情,尋求醫師進一步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糞便的問題千奇百怪,從排便時間、多寡、形狀、顏色、次數,到糞便帶有油,都可能顯示出身體中的問題。
詹宜學解釋,紅血球中有血紅素,血紅素中有鐵離子,如果紅血球被胃酸破壞,血紅素中的鐵離子便會接觸胃酸,經過化學反應,就會變成黑色。 因此,如果大便呈現黑色,表示可能會是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或近端小腸的腫瘤或出血。 便便的形狀主要分成正常(條狀)、細條狀、顆粒狀、黏液狀、糊狀。 細條狀通常代表下消化道有狹窄問題、顆粒狀代表的是病患長期便祕、黏液狀則代表腸胃道可能有感染問題、黏糊糊狀可能代表腸胃道出血。 此外還有造成血便的原因,常見的有:痔瘡、大腸息肉,嚴重的話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如果長時間都出現血便,請趕快就醫求診,注意大腸健康狀況。
江坤俊說,一旦排出這種糞便,應儘快就醫,不排除是非常嚴重的情況。 報道,腸道感染常見原因,包括微型寄生蟲引起,例如梨形鞭毛蟲(Giardiasis),通常因進食不潔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病情可持續數周,一般以抗生素治療。 膽囊出現問題或有膽結石也會降低體內的膽鹽含量,除了大便變黃,更有可能出現腹痛、噁心、黃疸或眼白和皮膚發黃、大便變白等症狀。 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炎可降低或消除體內的膽鹽,膽鹽對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十分重要,去除這些鹽會導致大便變黃。 大便有紅色殘渣 如果經常排出黃色的大便,便需要正視你的飲食習慣,應避免食用高脂肪、加工、麩質食品或任何會引起胃部不適的食物。
大便水紅色: 顏色:
如果大便時間不固定且形狀、硬度、氣味、顏色都有問題的人,通常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因為腸道內累積太多毒素,久了就會癌變。 中醫認為人的老化先從腸胃開始,一旦腸胃功能不佳,將會影響全身五臟六腑的協調與平衡。 如果大便不順或是狀態不正常,則表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甚至可能是癌變的前兆,切不可等閒視之。 胰臟疾病可令大便變黃或白色,包括胰臟癌、慢性胰臟炎、囊性纖維化、胰管堵塞。 胰臟無法為腸道提供足夠的酶來消化食物,未經消化的脂肪可能導致黃色的大便,看起來也會變得滑溜溜或泡沫狀。
2.痔瘡:可發現糞便末段有血液,或是用衛生紙擦屁股時發現紙上有血跡。 而長在肛門口附近的血栓痔會有疼痛的症狀,待2至3天血栓脫落後,疼痛才會緩解。 一般來說,健康的便便直徑約2公分、長度約10~15公分。
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在下行結腸有一個持續流血的出血點,雖然傷口小,但是時間一長,出血的量也不少,抽血檢驗血紅素剩下7g/dL。 翁梓華表示,綜合以上三種便便判定方式,搭配身體檢查、抽血報告,急診醫師就可以對病人的腸胃道問題有初步診斷,並給予治療,他也提醒有以下3種便便情況,應盡快就醫。 便便的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 黑色偏向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的是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代表膽道系統出問題。 糞便主要由食物消化後的殘渣所組成,所以飲食習慣、水份都是重要的關鍵。 衛福部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5g,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90%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男生平均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13.7g,女生平均14g,距離每日建議量仍相差甚遠。
大便水紅色: 大便的形狀代表甚麼?
前面四者主要著重在養份的吸收與分解,過多的水份、電解質則由大腸吸收,並將無用的部分暫時儲存,最後以糞便的形式從肛門排出體外。 此外,出現紅色大便還有一種狀況,可能是吃太多含天然花青素的紅肉火龍果、番茄或胡蘿蔔,這些食物中的天然色素會將大便染成紅色,通常停止食用便會恢復正常,不需過度擔心。 雖然番瀉葉在中醫上是常用的瀉下藥,性寒味苦,歸大腸經,中醫多用來治療急性便祕,但若長期使用,會導致腸內壁神經細胞反應降低。 也就是說,即使腸道內有足夠的糞便,也無法刺激腸道引起排便的反應,反而加重便祕的情形,久而久之成惡性循環,而患者為了能排便,就會讓番瀉葉吃的劑量越來越高,反而造成身體的危害。
該名病患罹患大腸癌卻沒有甚麼明顯症狀,身體對他釋放的唯一警訊藏在糞便裡(血便)。 蕭敦仁提醒,不要以為解血便都是痔瘡害的,可能95%以上是痔瘡,但還是有一點點可能性是別的東西,必要時還是要照一下大腸鏡。 4.大腸炎:包括感染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都會對腸道黏膜造成傷害(如潰瘍及腸壁腫脹等),也可能會有血便的症狀發生。 如果解出灰白色的大便,代表大便裡少了膽汁,也就是肝臟裡的膽汁沒有順利進入腸胃道,常見的病症包括胰臟癌、膽囊癌、膽道癌,務必盡速就醫檢查。 為了方便分析,醫學上有一套「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將大便分為7種型態。 此情況需進一步檢查肝、膽、胰臟功能,確認膽汁不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