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們的居住環境及衞生狀況較為惡劣,劏房住戶互相感染的風險非常高。 劏房戶 不過,政黨及民間組織的力量終究有限,這些遠遠不夠,劏房戶真正需要的,是特區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援,提供工作機會,改善經濟水平,更重要的當然是提供更多公營房屋單位,讓他們盡快「上樓」。 猶記得去年國慶前夕,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親自落區探望劏房戶,當時他便慨嘆「耳聞不如目睹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更明言香港要「告別劏房」,可見問題之嚴重。 現在新一任行政長官經已選出,期望李家超能做到在土地房屋供應方面「提速提效提量」,真正讓劏房戶「告別劏房」。
相比中電電費約 $0.9 一度,而水務署水費現時首 12 立方米用水量免費,隨後則按累進制,每立方米約 $4 至 $9, 劏房水電費超出近倍。 而政府近年接二連三推出的水電費補貼,由於是直接存入單位水電戶口,受惠的僅是劏房業主,住戶只能無奈地繼續繳付高昂的起居雜費。 劏房戶 如大廈公契容許單位進行分間,而改動亦得屋宇署批准,分間實屬合法,即「合規劏房」。 劏房租管實施逾一年,不少議員亦關注到條例的成效,房屋局回覆時提到,截至今年2月28日,差餉物業估價署識別了1,308宗有關劏房業主涉嫌違例個案,當中只有34宗屬投訴個案,佔整體約2.6%。 另一天台屋租戶黃女士稱,去年住所遭超強颱風「山竹」蹂躪,屋頂被吹走、全屋家電報銷,損失慘重且單位不宜居住;然而她跟業主簽訂租約時,業主卻拒絕為租約繳付印花稅,變相無法保障黃女士的租務權益。 黃女士其後被業主立即中止租約,並於兩日內交還住所鎖匙,她要求延長退租日期被拒,更反被業主扣除一個月按金,且不獲賠償。
劏房戶: 劏房戶最不滿 業主濫收水電費
上周五(5月13日),我聯同新民黨的社區發展主任孔永業,一起探望了上水區好些劏房戶,雖然這已非我首次踏足劏房,但是感受仍然非常深刻,甚至覺得難過。 劏房戶2025 我們首先去到上水一幢唐樓,本身並不大的單位卻劏成七間劏房,走廊非常狹窄,門上有横樑壓頂,我要彎著腰才能走進去。 「一劏七」後,每間劏房只有不足五十呎,碌架床上堆滿雜物,餘下僅有的空間也放不下其他東西了,我們送上的抗疫物資亦只能放在門外。 聯席指,2年前曾就劏房戶被濫收水電問題約見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局長當時承諾會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處理租務收費投訴,並重新審視租務條例,但一直未有兌現承諾。 劏房戶 此外,機構未來會繼續舉辦不同的技能班,包括木工、裝修技巧、縫紉等,亦會鼓勵居民加入關注小組,對外舉辦導賞團和真人圖書館,助社會了解劏房問題。
- 單位外的走廊破舊擠迫,樓梯位置堆滿垃圾,甚至有大型傢具棄置在樓梯口,阻塞了一半通道。
- 社聯又將2,000多個受訪者的住屋資料整合,設計出劏房租金估算系統,透過系統發現約有15.8%受訪者的實際租金較社聯估算高20%。
- 她說,成功幫助兩夫婦申請援助後,兩人也漸漸參與機構活動,甚至成為義工及關注組成員,為劏房戶發聲,對此感到鼓舞。
- 鄧衍瑋說,機構獲得捐款後,能有更多資源支援劏房戶,亦希望幫助他們心靈上脫貧,過得開心,並學懂一些生活技能,增加自信。
- 為了安置相關屋邨的一至二人住戶,房委會將較後期清拆或沒有清拆期限的公屋大廈(如舊長型大廈、Y1型、第四型、第五型徙置大廈)一個標準的空置單位(如大窩口邨、牛頭角下邨、秦石邨等),分拆為兩個俗稱「劏房」、共用廚廁的較小單位。
又稱為生活質量、生活品質或生活質素,其內涵和衡量準則會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而不斷演變。 會以客觀數據和個人主觀感受作量度,藉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以及當地人民的整體褔祉。 過往荃灣就有工廈劏房試過被突然封屋,租戶需要即時遷出,頓時進退失據,不知何去何從。 劏房要合規,必須同時符合消防安全、環境衛生、通風照明等嚴格要求,絕大部分劏房質素強差人意,故合規劏房並不常見。
劏房戶: 改善環境盼劏房戶增歸屬感
【新聞稿2021年7月4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透過全港50間社會服務單位向低收入劏房戶(月入低於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75%)進行問卷調查,以探討他們的住屋選擇及服務需要。 調查發現,受訪住戶的房屋開支負擔沉重,有近三成(28%)以一半或以上的月入繳交租金(即租收比50%或以上)。 劏房居住環境惡劣,不單生活空間極度狹窄,而且大部分劏房並沒有依照《建築物條例》等規條合法改建單位,容易衍生安全隱患,劏房住戶的生命財產難有保障。
社聯建議政府應設立劏房租務資訊平台,讓市民掌握租務市場資訊,並制定一個能平衡業主和租戶利益的參考租金水平,並為基層劏房戶提供租金津貼。 為了解劏房市場的實際情況,社聯將2,108名受訪者租住單位的資料和租金進行整合,設計出一「影響劏房租金因素的多元迴歸分析」系統。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劏房單位的地區、住戶人數、劏房內設施、分間情況、樓宇設施和住屋種類,估算出一個劏房單位的租金。 「一人住戶」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四成(43%)一人住戶租金佔收入比例達五成或以上,有32%過去三年曾經搬屋,52%表示搬後租金增加,62%因搬遷而幾乎耗盡積蓄,35%居住面積減少,23%甚至形容搬後換來較差環境。 合租即是多人共同租用同一單位,每人佔用一個房間,廚廁等公間空間共用,租金根據房間大小眾人攤分。 只要大廈公契容許並得業主同意,合租即屬合法,如果與夾租室友相處融洽, 劏房戶2025 合租可算是比劏房更佳的選擇。
劏房戶: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其中一名傷者Simon今日受訪時指出,他與兩名朋友以每月5,200元租用這個劏房單位,水電另計。 劏房戶 昨晚他與朋友晚飯後回家,打算早點換衫睡覺,當時他與朋友「打地舖」,上床不久即發生意外,「10分鐘都未夠,真係瞓著無耐,成嚿嘢(石屎)跌落嚟,嚇親到呢」。 他與朋友頭部被石屎擊中流血,他表示:「流血流到成身都係。」幸好二人傷勢不嚴重,其後自行報警求助。
是次調查亦分析了影響劏房租金的因素,包括地區、住戶人數、劏房設施、單位分間情況、樓宇設施及住屋種類,並按這六大因素計算「估算租金」。 調查於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月29日期間進行,共收回2108份有效問卷。 受訪住戶以育有兒童的佔多,有近七成(69%),其次為一人住戶,佔17%。 單位特徵方面,約九成受訪住戶單位內設有窗、冷氣、獨立廁所,惟租務配套並不齊備,僅七成單位有提供獨立水電錶,並只有兩至三成單位有電梯和獨位信箱。 葵涌一板間房租戶梁先生,租住40餘呎房間約4年,月租連水電雜費需2,200元,其中水費按人頭收費,每月150元,電費則達每度2元。 他無奈稱,簽租約時未清楚掌握到中電的收費水平,促政府立法監管租約細節,包括限制業主加租幅度及禁止濫收水電費情況。
劏房戶: 調查指劏房室內比戶外熱 街坊:熱到中暑
此外,近年劏房租金高昂,有傳媒報道指大約80平方呎的劏房現時每月租金需要5,000元以上,每月的租金開支可能已佔部分劏房住戶每月收入的一半,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劏房居民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及沉重的經濟壓力,大大影響他們的生活素質。 據政府統計處調查,2016年本港約有21萬人居住在劏房,未能獲分配公共房屋。 他們不但要面對狹小的生活空間、惡劣的生活環境,而且要應付不斷上升的租金。 新民黨作為政黨,當然會盡己所能,盡力幫忙,例如為他們籌集租金,亦會定期送上食物和抗疫物資。 此外,新民黨和聚賢薈合作,在西環堅尼地城推出過渡性房屋計劃,讓有需要的家庭入住。
劏房戶: 劏房戶被濫收水電疑成常態 調查:每度電被收貴五成
不少劏房家庭缺乏經濟能力讓子女參加課外活動或補習,使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結果只會加劇跨代貧窮。 長沙灣青山道458號唐樓一個劏房單位,昨晚(7月31日)9時許有大面積石屎從天花塌下,兩名南亞裔租客被擊中,頭部浴血。 今日(8月1日)上午,記者到事發單位視察,見到單位大幅天花剝落,露出生鏽鋼筋,石屎碎片散落一地,滿佈床單被鋪,其中多塊更沾有血跡,場面一片狼藉。 屋宇署今晚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署方接獲消防處通知後隨即派員到場視察,發現事涉單位露台天花橫樑有石屎剝落,面積約2米乘30厘米。 屋宇署人員視察後認為整體樓宇結構沒有明顯危險,業主代表承諾會盡快安排所需修葺工程。 為安全起見,該署人員已要求單位佔用人暫時不要進入受影響範圍,直至業主完成所需維修工程。
劏房戶: 劏房戶:立法咁寬鬆對個業主冇咩阻嚇力
安居樂業是很多人的心願,然而香港寸金尺土,樓價近年不斷攀升,一屋難求,俗稱「劏房」的分間樓宇單位成為不少人,特別是低收入人士的住屋選擇。 有學者認為,劏房問題難以單靠個別措施解決,需要多管齊下,互相配合,才能發揮作用。 組織指出,不少劏房戶因居住環境焗促及為了節省開支,會選擇在屋邨商場乘涼,至入夜後才歸家。 組織認為,這樣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建議當局透過關愛基金提供時限性的酷熱天氣津貼,並在市區興建更多簡約公屋,讓不適切居所住戶入住。 劏房戶 現時大部分劏房的環境欠佳,例如房間沒有按建築物規例預留採光及通風窗戶;劏房住戶或要與其他住戶共用一個洗手間或廚房等設施,衞生環境欠佳不但會滋生蚊蟲,而且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容易感染疾病。
劏房戶: 香港
此外,劏房的居住環境極度狹小,住戶缺乏足夠的活動空間,容易令人產生抑鬱等負面情緒。 劏房戶2025 有機構早前公佈有關劏房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精神健康調查,有超過45%表示曾因壓力過大而出現失眠及向家人發洩等情況。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於社區爆發,基層市民的生活狀況再次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特別是居住於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的居民,部分人因疫情關係而停工,導致收入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