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確會向您發送短訊提示,以通知您近期的信用卡交易情況,或者向您確認交易是否屬實。 但請注意,我們絕對不會透過短訊要求您提供任何敏感的個人資料,例如身份證明文件號碼、信用卡資料(信用卡號碼、到期日及印於信用卡背面的安全碼)、網上理財密碼或一次性密碼(OTP)。 按照金管局的監管要求,銀行不會透過短訊或電郵超連結,引領客戶到其網站或流動應用程式進行交易,更不會透過超連結要求客戶提供任何敏感的個人資料(包括登入密碼和一次性密碼)。 騙徒其後「提醒」受害人最近投資風險高,建議受害人儘快提取資金。 唯受害人聯絡虛假平台時,平台客戶利用不同藉口如交稅、手續費等要求受害人繳交額外的費用,在騙徒游說下,受害人跟從平台指示但仍未能取回金錢。 案件中,受害人先後轉賬97次到43個傀儡戶口,最終損失約2,700萬港元,款項來自受害人儲蓄、二按物業、朋友及財務公司的借貸。
- 最後,無論遇到甚麼情況,如有懷疑,記得打反詐騙協調中心熱線18222。
- 被捕港人目前已獲准保釋候查,分別須於11月上旬至下旬向警方報到。
- 至於金管局方面,今年首9個月接獲銀行信用卡未授權交易的投訴達207,已比去年全年的88宗為多,數字比較相差逾倍;當中有約40%與「網絡釣魚」案件有關。
- 若有需要,要確保保險公司的條款是即使卡主仍持有信用卡,卻出現未授權簽賬,保險公司仍能作出賠償。
- 關於網站所提供任何內容的評估及核實,以及在任何情況下,在基於該等內容作準而做出任何財務決定之前,閣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行動中,警方檢取1部電腦、2張電話卡及5部手機作進一步調查,不排除再有拘捕行動。 港澳兩地警方聯手打擊信用卡騙案,共拘16人,涉款570萬港元。 警方相信電腦系統資料外洩事故或釣魚信息或電郵是騙取受害人個人資料的兩大途徑。
信用卡騙案: 香港銀行公會
該騙徒聲稱受害人觸犯了內地法例,並要求事主提供銀行戶口及密碼等敏感資料以協助受害人洗脫嫌疑。 信用卡騙案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周子健表示,近年信用卡盜用騙案有上升趨勢,2019年共有123宗,至2020年上升至263宗,損失金額由2019年230萬元,上升至2020年的490萬元。 警方相信騙徒主要透過電腦系統的資料外泄取得相關信用卡資料,其後利用網上購物購買一批高價衣物、電子產品及點數卡。 虛假電子郵件有可能由您認識的人發送或偽裝成花旗銀行並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或進行交易。 如懷疑已成為欺詐電郵的受害者,請立即聯絡我們的電話理財服務熱線或您的分行/客戶經理,並向警方匯報。
- 該騙徒聲稱受害人觸犯了內地法例,並要求事主提供銀行戶口及密碼等敏感資料以協助受害人洗脫嫌疑。
- 以往,騙徒只需取得信用卡及用戶個人資料,就可以在網上購物消費,並轉售圖利。
- 警方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拘捕2人,涉及19宗同類案件,金額約33萬元。
- 一旦工人在高處失足,主管手機隨即收到警報,有望提高職場安全水平。
今次偵破的74宗案件共涉51男77女事主,年齡介乎19至88歲。 東九龍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黃頌雅稱,大部份騙徒透過社交媒體接觸受害人。 她提醒市民使用社交媒體時,應小心核實對方身份,如有懷疑可與對方視像通話,亦不應在社交媒體向陌生人透露敏感個人資料和銀行戶口資料。 騙徒同時會以投資風險高為由,鼓吹事主盡快提取資金,惟「投資平台」的客服人員則會以交稅、收取手續費等藉口,要求事主支付額外費用後才可取回本金。
信用卡騙案: 電話理財
看看我們的「甚麼是『社交工程』詐騙?」和「如何防範『社交工程』詐騙」,了解保護自己的方法。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在北京,外交部強烈不滿美國總統拜登發表關於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言論,發言人毛寧表示,美方的言論是極不負責任,有違基本外交禮儀,北京堅決反對。 拜登較早時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提到習近平正面對龐大問題,包括脆弱的經濟。 信用卡騙案2025 拜登說,中國的經濟運轉不是很好,由於需要保護國際貿易,中國在抗衡美國方面受到限制,習近平的處境並不令人羨慕。
警方就提醒,騙徒年終無休,日日呃人,各種騙案每天在大家身邊發生,稍有不慎就會帶來金錢損失,淨係8月份,就總共接獲1,718宗騙案,平均每日超過50宗。 建議儲存電子月結單PDF檔案於你手機內之指定位置。 信用卡騙案 若你不確定你使用的手機之保安程度,亦建議於完成查閱電子月結單檔案後將其刪除。
信用卡騙案: 保安資訊中心
如果我們發現您的銀行戶口出現可疑活動,我們會與您聯絡,向您確認。 然而,我們絕對不會要求您提供登入賬號及密碼等敏感個人資料。 警方接獲的信用卡騙案中,單一最大損失金額為3.7萬港元,至於港澳兩地的犯罪分子是否有關聯是警方調查方向之一。 警方相信信用卡騙案呈上升趨勢的主因是疫情期間市民多留在家中網上購物,令洩露信用卡資料的機會增加。
信用卡騙案: 即刻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放心,MoneySmart將與你一起找出最合適的按揭方案。 ▲22款貓糧罐頭比較,留意礦物質、氨基酸、有毒物質含量。 不少貓奴會為貓主子奉上「罐罐」,但要留意貓糧當中所含礦物質及其他物質。 消委會檢測了市面上22款貓罐頭或袋裝濕糧,發現9成礦物質或氨基酸含量未達國際表準,只有2款完全符合國際間全營養寵物食品營養素指引的相關含量建議;另外亦有樣本的水銀含量接近法規上限。 破產及離婚均是人生的重大難關,除了要面對經濟上、情緒上的壓力,還要花精神及時間處理申請破產或離婚的手續及程序。 有人會向市面上一些代辦破產事務所及代辦離婚事務所尋求法律意見及協助,並代為處理破產及離婚事宜。
信用卡騙案: 使用您的信用卡
聯絡人名稱旁邊的綠色徽章,表示此商業賬號經WhatsApp官方確認為真實可信的商家。 信用卡騙案 況且,您對自己的資料和身份安全真的從來沒有疏忽大意嗎? 只要公開、透露或提供過個人資料,就會留下數碼足跡,讓騙徒用「社交工程」的技倆乘虛而入。
信用卡騙案: 網上信用卡被盜用個案倍增至307宗 損失金額升74%
銀行會調查事件,如果需要查單,就可能需要久一點才能追回損失。 金管局回覆指,一般而言,若未經授權交易是因為信用卡持卡人在不知情下被騙,而出現的話,持卡人不需為這些未經授權交易承擔責任。 該局亦要求銀行須確保及時偵測信用卡欺詐活動,並採取適當行動,包括通知有關客戶和考慮暫停有關帳戶,就欺詐事件進行調查,及尋求警方協助。 信用卡騙案2025 苦主陳小姐(化名)今年2月收到假冒郵局電郵要求支付附加費,由於她之前確曾在郵局寄件,當時誤信郵件內容,於電郵內的連結輸入信用卡資料及一次性密碼付款,其後信用卡即被盜用,並遭簽帳4次,盜用信用總額達2.4萬港元。 陳事後報警、並與發卡銀行聯絡,惟銀行表示,陳主動輸入信用卡資料,故需承擔相關款項。
信用卡騙案: 理財達人
為防事件,用家可使用防 RFID 卡套 / 銀包。 期後,騙徒訛稱公司會發送驗證碼至受害人的手提電話(實為受害人的信用卡一次性驗證碼),並要求受害人提供該驗證碼以作身份驗證。 信用卡騙案2025 如發現任何未經授權的交易,請立即致電熱線向我們報告。
信用卡騙案: 申請信用卡
佢話喺工商銀行上海蒲東新區,蒲東支行,上年用我個名同身分證親身開辦。 我有國內工商銀行戶口,唔記得有無信用卡,不過無用過。 陳坦言,事件令她備受精神及財政壓力,既怕事件曝光被人恥笑,自己亦無力向銀行償還整筆款項。 而任職文員的她是一名單親媽媽,月薪僅逾萬港元,並要獨力撫養女兒,縱然銀行曾提議與她共同承擔款項,她支付當中三分之一即8000港元,她仍嘆這非小數目,暫時仍未與銀行達成共識,令她相當憂慮。
信用卡騙案: 詐騙來電、手機短訊、電郵與宣傳資料
警方亦相信電腦系統資料外洩事故或釣魚信息或電郵是騙取受害人個人資料的兩大途徑。 如果收到任何短訊或電郵超連結,要求輸入網上銀行個人登入資料,這些短訊或電郵不應是由銀行發出的。 在點擊任何聲稱為銀行發出的超連結之前,應「三思而後行」。 如對短訊或電郵內的超連結(或附件)有懷疑,緊記別按下超連結(或開啟附件)。 如需要瀏覽銀行網址或登入網上銀行,應透過輸入銀行網址、書籤或網上銀行流動應用程式(App)登入。 要防止被詐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個人防火牆」,即是要隨時提高警覺,尤其處理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戶口的時候,應該時常抱着審慎和懷疑的態度,如發現與你的賬戶相關的可疑活動,請即聯絡該金融機構;若有需要,請致電警方求助。
信用卡騙案: 理財流動應用程式
就上述個案,律師梁永鏗則指,事主曾於連結中提供信用卡資料,涉人為疏忽,即使是不幸誤墮騙案,料仍需負擔相關費用。 信用卡騙案 信用卡騙案 他續指,除非能證明事件亦涉銀行的保安問題,他提到以往事例,曾有駭客駭進銀行系統,盜用銀行用戶的資料到不同地方簽帳,因上述情況,並不涉及事主任何行為,是銀行保安問題,故事主就無需負擔任何費用。 以往,騙徒只需取得信用卡及用戶個人資料,就可以在網上購物消費,並轉售圖利。
信用卡騙案: 科技焦點
若用戶發現未授權的交易通知,或收到未經執行的一次性密碼交易短訊,應立刻通知發卡銀行,以及盡快報警處理,降低信用卡被盜用所引致的損失。 來電者以普通話自稱內地銀行職員,聲稱受害人在內地銀行申請了信用卡並拖欠卡數。 信用卡騙案 受害人表示從未在內地申請信用卡,騙徒於是將電話轉駁至另一名自稱內地執法人員的騙徒。
警方2月6日接獲女事主報案,指早前於社交平台Instagram認識一名男子,並發展網上情侶關係,其後被對方游說投資虛擬貨幣,遂按指示多次轉帳約921萬元至對方多個戶口。 警方昨日(9日)於尖沙咀拘捕一名31歲姓威本地男子,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他現正被扣留調查。 警方呼籲市民在網上購物時,謹記要弄清貨物運輸情況及有無相關收費,如有疑問,應盡早向相關平台查詢,而市民亦應保持警惕,切勿輕易在來歷不明的網站輸入重要資料,避免不法之徒有機可乘。 保障範圍主要包括因身分被盜而引起訴訟所產生的抗辯費用、因糾正財務記錄而佔用工作時間的工資損失、付款義務,以及重新申請信用卡或銀行帳戶等費用。 不過要注意提供這類保險產品的公司較少,賠償金額亦不算高,要小心確認是否符合自己需要。
根據警方數字,去年有多達263宗涉及網上信用卡盜用的案件,而今年單單1月已達54宗、是超過去年總個案數字的2成。 就網絡釣魚騙案中盜用信用卡的案件數字,警方指未有備存,但根據警方早前記者會資料,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警方共收到120宗涉及假冒香港郵政釣魚騙案,損失共約221萬港元。 另外,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資料,網絡釣魚由2019年的2,587宗,上升至2020年的3,483宗,按年急增35%,可見網絡釣魚亦愈發猖獗。 信用卡騙案 根據警方數字,去年有多達263宗涉及網上信用卡盜用的案件,而今年單單1月已達54宗、是超過去年總個案數字的兩成。 就網絡釣魚騙案中盜用信用卡的案件數字,警方指未有備存,但根據警方早前記者會資料,去年11月至今年2月,警方共收到120宗涉及假冒香港郵政釣魚騙案,損失共約221萬元。 騙徒會通過電郵,要求持卡人提供信用卡資料及一次性密碼付款,而持卡人往往是剛巧也在某地方購物後,不虞有詐,誤以為自己輸入的資料不足所致,因而跟從電郵指示,輸入資料。
警方昨日突擊搜查港九新界一共32個地點,包括該假公司的登記地址,並以《串謀詐騙》及《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俗稱「洗黑錢」) 罪拘捕24人,包括詐騙集團主腦及成員,並搜出57張信用卡及銀行文件。 警方指,不法集團成立虛假派對房間公司以設立信用卡商戶戶口,並招攬「傀儡」,為他們提供虛假的僱員紀錄、收入證明及出糧紀錄等,促使他們成功向不同銀行申請超過100張信用卡。 警方昨日(1日),拘捕了15男9女,年齡介乎23歲至67歲,他們涉嫌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間,藉成立假派對房間公司,利用該假公司的信用卡戶口進行虚假簽賬,以詐騙信用卡公司,涉及金額超過8,500萬元。 你亦可於香港銀行公會網頁查看有關各零售銀行的熱線號碼,以核實聲稱代表銀行來電者身份。 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資料,網絡釣魚由2019年的2587宗,上升至2020年的3483宗,按年急增35%,可見問題愈來愈嚴重,一不小心,損失慘重,背上一身債務。 她續指,偵破的案件主要是常見騙案,包括網購騙案、網上情緣騙案、投資騙案和求職騙案,案件涉及128名受害人,包括51男77女,年齡由19歲至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