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裁判署(Causeway Bay Magistracy)位於電氣道20號,是一座樓高10層、充滿十九世紀色彩的古典建築物,由巴馬丹拿畫則師樓設計,於1958年10月動工,並於1960年春落成。 落成時裁判署大樓低層用作裁判法院,高層則撥予社會福利署、市政事務署及人口登記局使用,頂層則設有飯堂。 後來高層辦公室輾轉加入庫務署、婚姻註冊處等政府部門。 裁判署大樓南側設有一個露天停車場,位於柏景台第1座現址,司署東面與英皇道之間則設有無比(即美孚)油站。
- 同樣道理,位於灣仔的銅鑼灣消防局服務對像也是全銅鑼灣。
- 銅鑼灣北,銅鑼灣南大約是現在的維園選區和天后選區的加大版,銅鑼灣中大約是現在的銅鑼灣選區。
- 主打新派泰式甜品,將泰式傳統甜品與近年流行的甜品融合,包括芒果糯米飯蜜糖吐司、芒果糯米飯刨冰、士多啤梨芝士刨冰等。
- Preface Coffee & Wine的全球首間旗艦店位於銅鑼灣,足有四層高,佔地超過5,500平方尺,裝修以白色為主調,非常適合打卡!
- 近日見到一個頗有趣的報道,AlipayHK做了一個數碼美食研究發現,香港餐廳有近九成有收手機支付,可謂哪裡都能用。
金翠餐廳是由前金鳳大餐廳大廚及經理自立門戶創辦,茶餐廳格局,座位逼狹,人多時頗嘈雜。 鐵板餐有十多款選擇,主打牛扒及豬扒,餐牌會標明不同部位特色,服務頗到位,招牌有德州1855穀飼牛扒,每塊9安士重,另蘇格蘭肉眼扒、匈牙利豬扒等,價錢較同街的金鳳更便宜。 位於銅鑼灣「鮨逸」性價比較為高的一間Omakase壽司店同樣如此,而招牌Omakase定價相當親民,只不過$298,就有10件壽司逐件親手送上席前,深得不少食客歡心。 鮨逸價錢親民食材並不馬虎,採用北海道馬糞海膽,口感奶滑濃郁、味道鮮甜。
水車屋銅鑼灣: 鐵板燒推介|連鎖店||11.Hungry Monkey 新宿風鐵板燒居酒屋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商舖代理及管理服務主管林應威表示,航空公司進駐中環地舖,還是第一次見到,麥卡倫在中環商業區設據點,概念新穎,選址為往返蘭桂坊必經之路,既受喜好杯中物的熟客追捧,能夠接觸生客,吸引高消費一族。 餐廳提供不同厚度的牛舌選擇,包括特上厚切牛舌($158)、特上鹽牛舌($128)及鹽牛舌($108),厚切牛舌口感好爽彈。 水車屋銅鑼灣2025 銅鑼灣店裝潢特別加入日式元素,將日本傳統屋台的簷篷,應用於餐廳室內設計之中。 食客還能一邊觀賞維港景致,一邊享受著豐富滋味的日式燒肉。
無邊招牌Deluxe All Day Breakfast更是非一般的高質,材料包含煙三文魚、德國煙燻香腸、炒蛋、楓糖煙肉、波特菇等等,色香味俱全,鹹甜適中,鮮美多汁,而且有很多款式和配料選擇,深受顧客歡迎。 就算對啡無興趣,Cafe的超邪惡朱古力「Crazy Chocolate痴_線朱古力」($55)也非常值得一試。 這杯特飲朱古力味極濃郁,甜度卻難得地恰到好處,不怕太「漏」,絕對是朱古力控恩物! Crazy 水車屋銅鑼灣2025 Chocolate表面佈滿不同種類的朱古力碎,一不小心飲到全臉都是朱古力。 水車屋銅鑼灣2025 Y. M. Cafe主打大份抵食的西式餐點,All Day 水車屋銅鑼灣2025 Breakfast、意粉等主食均極受歡迎,用窩夫配搭主食,以及提供全素菜式,份量足夠,價錢合理,不怕辣又吃全素的健康人士可前來試試Y.
水車屋銅鑼灣: 銅鑼灣美食2023|4. 九龍城同撈同煲
銅鑼灣天后廟是香港的香港法定古蹟,本由閩南人興建,福建人自唐宋朝起即控制中國對外的多數貿易,自明朝滅亡後,滿清實行多次大屠殺,輪近香港的有廣州大屠殺,而福建人則傾盡資本反清,但在施琅降清以後,台灣迅速被攻陷,福建人則把資本以及黃金運到南洋。 銅鑼灣、大坑、跑馬地一帶由開埠至今仍以閩籍為大多數,而在1920年代以前,北角和鰂魚涌還未發展,銅鑼灣是港島市區的盡頭,港英政府設立銅鑼灣旁設立炮台,而成為後來炮台山以及港鐵站的地名,而銅鑼灣的天后廟非常著名,後來又成為了銅鑼灣天后廟以及天后站一帶的地名。 自銅鑼灣商業區更大規模發展後,開始有廣府人遷入,但仍以天后為主,加上天后20年前建了不少300多呎的單位,很多外區人口遷入,所以天后一帶廣府人亦不少,但以福建籍較多,銅鑼灣東角因為唐樓非常多,除了在區內工作的人口,則大多仍為居住多以至數十年的閩籍人口。 水車屋銅鑼灣 很多南洋商家來港也會到銅鑼灣、北角一帶居住,他們不少在銅鑼灣、北角一帶都持有物業。 由銅鑼灣、跑馬地一直到鰂魚涌的華人都是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亦是香港閩籍華人以及華僑的高度密集區,部份把物業放售後便有其他族群人口遷至,但整體來說,很多家庭都不願放售區內物業,使人口改變輕微。
Missing 水車屋銅鑼灣 Link看準香港人對打卡Cafe的熱愛,於2021年重新裝修,變成滿佈圓形線條的話題咖啡店。 是老牌的銅鑼灣Cafe,裝修雅致而咖啡高質,難得地兼具外在和內在,在區內早已吸納大量擁躉,平日人流也絡繹不絕。 咖啡店採用豪華列車的設計概念,裝潢顯歐陸貴族復古格調,兩層打通的超高樓底配上落地大玻璃窗,極具空間感,讓人只想將臉頰襯在窗邊吸收陽光,在寬敞、柔暖的環境下靜靜嘆啡。 他續說,現時國際巨企當中,有打造獨一無二的旗艦店,亦有建立多間據點,ZAKURA櫻花薈先後在尖沙咀、銅鑼灣及旺角一開5間分店,只因經營策略不同,旗艦店吸引本地客及遊客朝聖,連鎖店則滲透不同區域,務求接觸面更廣。
水車屋銅鑼灣: 鐵板燒
銅鑼灣西亦有了大丸之稱,大丸雖然已結業20年,但此名稱在小巴仍沿用至今. 在1972年,作為推動銅鑼灣發展的一部份,連接銅鑼灣和紅磡的海底隧道通車。 水車屋銅鑼灣 80年代開始,在監視政府的區議會事務上,雖然區議會是以選區為主,18區為副,銅鑼灣一個選區(西部)劃入區議會灣仔區,希望帶動灣仔區的住宅發展及分享商業設施,二個選區(東部)連維園劃入區議會東區,希望帶動東區的商業發展及分享文娛設施。 而50年代以前,現大坑北面亦是銅鑼灣的核心範圍,而今鵝頸選區亦有1/3地方(堅拿道天橋以東)在法定分區銅鑼灣內,成為銅鑼灣商業區的擴展。 1950年代銅鑼灣的經已過度發展,香港政府便在銅鑼灣東角一帶大量填海。
Cafe設計走工業風和木系style,特別有風格,大玻璃窗容許光線射入,在蝸居的環境中營造通透和立體感,加上Coffever氣氛幽靜,讀者們可以舒舒服服邊享受美食,邊傾計。 這個前身是Cafe R&C的咖啡館雖不是在銅鑼灣市區核心範圍內,但只與F出口相距只有5分鐘的路程。 Sleepless菜式的份量頗大,專為開心share而設,所以小編建議讀者帶同朋友一起前來吹水聚舊,或與暗戀對象在這蝸居般的環境中共享lunch或晚餐,享受二人世界。 No Boundary 無邊共有5間分店,銅鑼灣的這一家位於希雲街,主打大份抵食的All Day Breakfast和多國菜。 這間Cafe以黑色為主題,走型格路線,天花板上有枯樹掛飾,牆上放有金色獨角獸首,擺設別具特色,同時為cafe帶來復古感。
水車屋銅鑼灣: 國際巨企進軍旅遊區地舖 港租金急跌造就商機 中環尖沙咀銅鑼灣插旗
經濟不景下,舖市卻頻現耀眼大租賃,本港核心區舖租急跌,造就商機,國際巨企及品牌連環進軍旅遊區,承租巨舖開店,部分更是首度來港,吼中環、尖沙咀及銅鑼灣最旺地段插旗,提供前所未有體驗式消費,為零售市場開拓新出路。 三十多年歷史,荃灣區碩果僅存的老式西餐廳,每晚門外都見排隊人龍。 除了鐵板餐,還有許多old school食物、飲品。 十來款鐵板餐,多用澳洲及新西蘭肉類,每款都跟特定醬汁,改汁要加錢。
水車屋銅鑼灣: 餐廳廚房內水車屋應如何確保食物衞生?
而銅鑼灣、大坑、跑馬地、北角(以及鰂魚涌)的居民一直以福建人為大多數,至今銅鑼灣商業區唯一的同鄉會亦是成立多年在百德新街的福建安溪同鄉會。 而福建華僑一直致力收購區內同鄉的舊樓重建,區內的業主和北角一樣以福建籍為絕大多數,區內的主要重建商同為菲律賓華僑的金朝陽集團。 以全世界最貴月租租出的京華中心同為菲律賓華僑持有,很多南洋華僑亦大量購置銅鑼灣一帶的物業,區內有菲律賓第二富豪的裕景中心和和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在銅鑼灣區國際化以後,又加入香港、內地、以及世界富商投資。 油尖旺區以廣府人為主,但南洋華僑亦有投資,如香格里拉酒店。 此外,市區的大單位亦有大量的富商聚居,如柏景台、城市花園等,但市區更多唐樓,住在半山區的小單位以及唐樓的人口不是富商。 水車屋銅鑼灣 1950年代前的銅鑼灣的海岸線和現在的不同,現時銅鑼灣西東角周圍的繁華商業區亦是填海得來。
水車屋銅鑼灣: 銅鑼灣美食【13】東京人氣甜品店——半熟芝士撻
整個銅鑼灣(包括整個東面和西面)在城市規劃分區屬於H6銅鑼灣區[9]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建設,便是以銅鑼灣整區為考慮的全港性建設。 香港在1891年只有20萬人口,大多為苦力、建築工人以及經香港下南洋經商、工作或到西洋的華工,真正的人口不多。 而香港的商人大多聚居在中環半山,富有的鴉片商販則聚居在山頂。 Sensory ZERO是近年崛起的連鎖咖啡店,由香港人創立,共有 7 家分店,銅鑼灣分店坐落於禮頓中心2樓。 1966年創業,屹立半世紀,70年代有份牽頭掀起鐵板餐熱潮,不少名人 明星也曾是座上客。
水車屋銅鑼灣: 銅鑼灣美食2023|必食餐廳11大推介!$298平食Omakase/打卡貓cafe
但銅鑼灣仍以天后較多人口混居,大坑、跑馬地等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區,較少外區人口遷入,使人口仍以閩籍為壓倒性多數。 銅鑼灣由開埠到胡文虎等富豪定居銅鑼灣半山至今仍是南洋商家的來港的居住地,他們在區內擁有不少物業,親屬亦大多在天后、北角的豪宅以及銅鑼灣半山、北角半山,但現今的銅鑼灣已非常國際化,更倚靠港島高消費族群。 天后一帶有閩籍人口開設的甜品店,亦有廣府人開設的食店,形成多元文化。 很多人口遷入鄰近銅鑼灣的跑馬地,跑馬地的發展也遠比北角早,亦是福建人的密集區,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總堂亦設在跑馬地,分堂則設在北角和香港仔。 北角更多為民國時的戰後移民,和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成為南洋移民以及貨運史的重要地點的歷史,少了80多年,銅鑼灣是南洋華僑移民史的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戰後香港人口由50萬大升到220萬,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涌)、紅磡、觀塘亦有接收內地人口,以福建人為絕大多數,上環以及灣仔亦有接收閩籍人口,而北角接收的人口比銅鑼灣多很多,而銅鑼灣和北角都有相近的歷史,都有不少南洋富商聚居,在戰後夜總會林立。
水車屋銅鑼灣: 鐵板燒推介|新界區|屯門|9.泓Wan 隱世街坊高質店
豉油西餐之中,裝潢算最豪華,佔地兩層,懷舊卡座、壁燈、雲石餐枱,坐得舒服。 主打六、七十年代港 水車屋銅鑼灣2025 式豉油西餐如乳鴿、雞翼、鴛鴦厚多士,菜式中西合璧。 扒類也有多款選擇,雖然不設鐵板餐,但柯打時可向店員要求鐵板上,不需另外收費。 選擇豬牛羊雞都有,三種汁包括燒汁、黑椒及香蒜可選。 70年代中開業,舊式豉油餐廳格局,格仔枱布,燈光昏暗,環境算闊落,座位不會擺得過密,梳化卡位尚算舒適。 除了四人枱,亦有五六人大枱,適合一班人聚餐鋸扒。
水車屋銅鑼灣: 鐵板燒推介|港島區|銅鑼灣|5.赤の匠 鐵板飛驒牛三文治
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於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今日的銅鑼灣天后廟。 至於香港,第一間麻辣火鍋店應是「滿江紅」,老闆是奇人鄧崇光。 他曾是「中國城夜總會」、「水車屋日本料理」、「聖地牙哥酒店」的大老闆,97年時有2間上市公司,輸光了,又捲土重來,二度建立飲食王國。 Cafe Zense是一家銅鑼灣樓上Cafe,餐廳位於謝斐道一商廈內,分室內和戶外用餐區,環境舒適,天氣不俗的日子,可選在戶外區暗黃燈光和綠植陪伴下用餐,談談心事,甚有情調。
水車屋銅鑼灣: 銅鑼灣美食【21】鬼金棒——日本地獄辣拉麵
服務方面,老闆、侍應非常好吃貼心,食客亦可以慢慢坐,想跟朋友吹水聚舊或享受慢活人生就上來坐坐。 其美中不足之處,是食物製作、上餐時間需時,所以不適合趕時間的返工一族,day off或sem break先來幫襯就比較好。 想在銅鑼灣搵間坐得舒服的Cafe和友人談心,不妨試試Y. Y. 水車屋銅鑼灣 M. 水車屋銅鑼灣 Cafe座位數量不多,但十分闊落,落地玻璃窗旁更設兩個大梳化位,非常寫意。 Cafe由一眾年輕人(Young Masters)經營,於2021年新開業,是一間樓上Cafe,毗鄰希慎道壹號和禮頓中心。
水車屋銅鑼灣: 鐵板燒推介|全港11間心水日本鐵板燒!銅鑼灣高級飛驒牛+生日慶祝必吃
此舉使銅鑼灣(東)市區發展一直向南伸展到天后廟道及大坑北面等本來交通不太方便地區和向北加強北角邊緣的發展和重建(如城市花園,豪廷峰等)。 因此銅鑼灣整區東邊,西南邊,東北邊盡頭亦設地鐵站,交通是全港最港最方便的地區之一。 水車屋銅鑼灣2025 水車屋銅鑼灣 每個香港人對天后的定義都不同,有些人會把整個銅鑼灣(東)稱為天后,有些人只把天后地鐵站附近稱為天后,老一輩口頭上沿用銅鑼灣稱呼銅鑼灣(東),東角為銅鑼灣(西)。 而銅鑼灣(東)的銅鑼灣街市便剛剛在港鐵天后站和炮台山站中心。 銅鑼灣警署職務於八十年代末期平分給灣仔警署和北角警署。 大丸百貨開業後,因為該百貨公司成為香港地標之一,每年亦有大量利潤,於是多家日資百貨公司先後在銅鑼灣開業,令銅鑼灣成為港島主要購物中心。
水車屋銅鑼灣: 日式料理
其中香港海底隧道、維多利亞公園、港鐵天后站、怡和午炮等則位於銅鑼灣東區部份。 銅鑼灣曾管有大坑及掃桿埔北部,填海後南面和北面關係減弱。 現今勵德邨,南華體育會便是銅鑼灣當年最南部,現今這兩建築地址仍包括銅鑼灣。 大量的華僑富豪聚居於大坑一帶使各路商家雲集銅鑼灣東角,銅鑼灣東角開始形成一個購物消費區,最重要的消費者以天后、大坑一帶的富豪,也有來自北角以及灣仔的消費者。 居於西半山以及山頂的人口較少到銅鑼灣消費,他們以到中環為主,南洋富豪在銅鑼灣東角的消費力遠高於其他族群,亦使銅鑼灣東角的購物區遠比以當地居民日常需要的北角以及灣仔興旺。
主打各式口味的日式刨冰,刨冰口感入口即融,非常綿密! 口味方面選擇非常豐富,包括士多啤梨、朱古力、抹茶等;亦有日式豆腐、櫻花、焙茶等特色及季節性口味。 這間泰式奶茶店是來自泰國的茶葉老字號,自1945年開業就售賣各式茶葉,當地街邊檔、餐廳都愛用其茶葉作茶底,來沖泡泰式奶茶,可謂國民茶葉! 登陸香港後分店越開越多,除了招牌泰式奶茶之外,更推出多款產品,包括冷泡茶、雪糕、沙冰等。 相信對車仔麵有要求的人,都聽過元朗的老字號麵店永年士多! 而永年的名氣亦早已衝出元朗,在港九新界先後開設分店。
銅鑼灣除了市區的發展之外,在昔日屬銅鑼灣的大坑(現勵德邨以北),有客家人聚居於山區,當時在山區亦可聽到客家山歌,但自福建移民大量移入銅鑼灣以後,客家人只佔一個很少部份,因為香港島的客家人沒有丁權,政府收地建設住宅以後很大量都被遷入附近便宜的公屋勵德邨。 1950年代前銅鑼灣東角填海前,大坑是銅鑼灣的核心地區,直到1950年代銅鑼灣海旁大規模填海後,大坑才在法定地區上加入大坑的名字,而新的大坑是銅鑼灣的分區,而法定地址仍可加上銅鑼灣,代表大坑為銅鑼灣的分區,為銅鑼灣大坑或大坑。 銅鑼灣[註 1](英語:Causeway Bay[註 2])位於香港島,是一個工商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本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 港島銅鑼灣的「灣」以「環」為讀音(長沙灣/土瓜灣為例): 香港粵語常以陰平的「灣」作陽平的「環」[1]。
水車屋銅鑼灣: 銅鑼灣美食2023|10. 老鍋台式火鍋
麵底除了刀削麵外更可以選擇葛絲、稻庭烏冬或米制通粉,終有一款合你口味。
銅鑼灣的消費區早期以南洋閩籍華人為主,後來又加入鄰近的北角以及灣仔區人口消費,再後來更發展成港島以至世界最主要的消費區,不少居於山頂的富商也到銅鑼灣消費(此前以到中環為主)。 天后、大丸等是銅鑼灣個別地方的俗稱,但沒有具體範圍。 部份中小學生或較後移民家庭誤以為銅鑼灣只是地鐵站名和地鐵站周邊的地方,40歲以上又是在香港土生土長而有接觸過港島區的人一定會知道銅鑼灣東及西的大概範圍. 而現今的香港學生家長不少亦不是在香港長大,所以已經部份中小學生不知道銅鑼灣的意思和所處的地區了. 近數年,漸漸聽到銅鑼灣的核心地方被說成北角的核心地方,部份報章報導誤把銅鑼灣的核心地方寫成北角,如香港商報某報導把維園所在地的興發街說成北角。
而香港市區隨住人口不停增長,基本上港島區和九龍西區已經是全港最發達的地區了,而銅鑼灣亦是港島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 大坑北面和加路連山(或掃桿埔北面)50年代前屬於銅鑼灣,早年位於銅鑼灣(東)現在已拆毀的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裁判司署和現在還在的銅鑼灣消防局和銅鑼灣社區中心便要負責全銅鑼灣分區的社會工作。 水車屋銅鑼灣 現今大坑和加路連山雖然和銅鑼灣有一段距離,但不少地址上仍然是用銅鑼灣大坑,但亦有不少人用只用大坑為地址名。 自1950年代填海後,新銅鑼灣面積已經很大,加上市區亦慢慢伸展入內陸本來不及市區發達的大坑內陸和加路連山等地。
其中清酒蒸生蠔,將日本生蠔放進平底鑊中,加入日本清酒半蒸半煮,過程飄來酒香,加上日本蠔的生熟程度恰到好處,令蠔吃來更飽滿鮮甜。 水車屋銅鑼灣 於大圍起家的米芝蓮湯麵店「好湯好麵」即將登陸銅鑼灣! 餐廳主打真材實料熬製的12款濃郁湯麵,全部都是由前四季酒店三星法國餐廳副主廚設計,湯底做法中西合壁,人氣款式包括招牌海鮮濃湯「海龍皇湯」、以牛肉為主角的「好頭好尾」、墨魚濃湯「黑口黑麵」等。 Shari Shari是一間日式刨冰專門店,由日籍老闆主理,開業多年人氣依舊旺盛,最近更由細店搬大店!
水車屋銅鑼灣: 銅鑼灣美食【19】After You——超人氣泰式甜品
啡人前隱身於新會道一個小小舖位,門面像是東京小巷裡的居酒屋,店內只得6張摺椅,絕對算不上寬敞,反而有點逼仄。 不過,來這裡消費的都市人,不是為了影相打卡睇景,而是來欣賞店主沖咖啡的手藝。 利嘉閣(工商舖)地產-商舖、商業及投資部高級營業董事鄭得明表示,近年網購盛行,消費者習慣改變,實體店生存方式,不再是快速的鎖售,而是用心為顧客服務,讓顧客對產品有親身的嘗試,此舉需要更多時間及較大地方,只有租金平,才可能做得到。 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商舖部資深董事兼主管溫運強表示,今年以來,舖位租賃趨活躍,國際品牌紛來港開店,皆因本港稅項低,司法制度建全,近年來租金暴跌,更成為最大誘因。 他續說,根據該行資料,目前核心區舖租較2019年跌逾33%,比較2014年高峰期暴瀉60%,儘管今年以來暫錄升幅6%至7%,租金依然吸引,為生意人提供空間與機會。
1985年全盛時期,銅鑼灣西購物區共有4間日資百貨公司,分別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 水車屋銅鑼灣 水車屋銅鑼灣2025 水車屋銅鑼灣 踏入1990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個一個的購物商場。 基本上多數成年人(80年代以前出生)也有去銅鑼灣裁判司署的經歷。 因為銅鑼灣商業區光污染,聲音污染嚴重,他們的物業被收購後又遷入天后以及跑馬地一帶,或租出物業成為樓上舖,跑馬地一帶的閩籍人口比北角更密集,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總堂亦設在跑馬地,分堂則設在北角和香港仔。 天后是從地鐵站名而衍生出來的通俗叫法,並不是實際存在的地區,天后的定義和理解因人而異,銅鑼灣包括整個天后的地區,如果以天后港鐵站中心劃一個由一個圓型選區般大的大圈,都只包括銅鑼灣命名的建築,包括維園選區大部,未到銅鑼灣街市,包括維園大部。 天后選區中間小部銅鑼灣天后廟,及大坑選區北部的皇仁書院和銅鑼灣運動場和香港中央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