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有人把汀角東海岸、大美督這一帶稱為「香港芭堤雅」,總之吃喝玩樂大雜燴,不過這個「歡樂天地」的背後,一直都是一團糟。 螢火蟲的名字很多,有人叫牠螢火蟲,有人叫他火金姑,也有人叫他火焰蟲,英文名稱Firefly或glowworm。 螢火蟲依其幼蟲的生長環境不同而區分為:水生、半水生及陸生三種螢火蟲。 大埔汀角泥灘2025 牠不僅只有觀賞價值,因螢火蟲取食水螺及蝸牛,對整個生態體系有很大的助益,同時因為牠對生存對環境的要求較高,所以也是環境監測的指標,尤其為水質污染的指標生物。
1985年3月,汀角被漁農自然護理署列為「具有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自此成為新界東一個十分受歡迎的生態考察地點。 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表示,人工沙灘的需求不清不楚,大埔十多年前明明有另外一座由大埔體育會管理的賽馬會泳池,正是因為使用率不足而於1999年關閉;而且現時烏溪沙已經是游水勝地,大可以刊憲為泳灘。 林超英指出,吐露港水質一向不合格,因為地型像窩,流入的水需要很久才能夠流出,耗資3.6億港元建成人工沙灘後是否適合游泳成疑[56]。 2006年,隨即就有發展商入紙在汀角一帶,興建23幢3層至5層建築物的度假營,甚至在2009年申請作水療度假酒店。
大埔汀角泥灘: 水質
蜂場位處大埔林村,由於紅梅谷、大帽山等幾座山成大林區,樹多花多,適合蜜蜂採花蜜。 大家可品嚐當季時令的新鮮蜂蜜,如清心潤喉山花蜜,以及化痰止咳、促進消化的龍眼蜂蜜和荔枝蜂蜜。 大埔汀角泥灘2025 環境保護署自2000年起監測龍尾的水質,定時收集海水中的大腸桿菌含量,以監察和評估龍尾的水質變化及趨勢。
有新界原居民表示,龍尾原來就是一個沙灘,只是香港政府從前進行了工程,搬運石頭過來使之變成石灘,因此不能夠再在此游泳,故此希望此處能夠回復原貌。 又表示,現時每週有數百人到龍尾觀賞海洋生物,破壞性比較興建人工沙灘更大[50]。 2012年10月22日,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對於是否決定興建龍尾人工泳灘項目,香港政府正在聆聽各方意見,例如水質、生態保育及使用情況等問題,及相關人員正在搜集數據分析,將會在不久的將來交代事件。 大埔汀角泥灘2025 對於有報道指出龍尾灘的水質差劣的問題,黃錦星表示根據法定環境評估報告顯示,該處是達至適合游泳水平[16],近半年的水質報告亦指出,該處的水質有明顯改善[17][18][19]。 眾所周知,大埔區擁有多個生態活動區域,各區域均有各自特色,譬如,鳳園蝴蝶;沙螺洞蜻蜓;洞梓樹苗;三門仔紅樹林;馬屎洲地質;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中草藥、林鳥、昆蟲等。
大埔汀角泥灘: 探索更多
汀角、大美督(舊稱「大尾篤」)及船灣海一帶居民以往主要以漁農業為生,對外交通以水路為主;直至50年代尾,政府為興建船灣淡水湖,修建道路連接船灣海沿岸與大埔墟。 小樹林的生態導賞員均具有生態學或相關背景,會帶領大家在泥灘尋找這些生物,解釋牠們有趣的行為和習性。 小朋友在泥灘探索中能親身了解香港泥灘的重要和所面對的威脅,學會珍惜海岸生物。 護理區內有過百種樹木 ,更有罕見的參天巨木、山松、樟樹、相思和白千層等。 到了晚上,此處隨即變成螢火蟲勝地,螢火蟲漫天飛舞或棲身林木中,感受另一種屬於大自然的「光」。
- 汀角的沙灘上零星分佈了礫石灘,乍眼看去,這些石灘散亂無章,了無生氣,但湊近細細觀察,原來這些礫石間充滿了生命的痕跡。
- 此外,反對計劃的人士質疑有關機構提出為部分物種進行遷地保育的措施,認為措施成效存疑。
- 2013年6月5日,行政會議通過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指出於2008年所進行的環境評估報告無誤導、無缺失,決定不撤銷人工泳灘工程的環境許可證。
- 6月未到,唔少沙灘已經被發現人山人海,要搵人流稀少嘅沙灘比較難。
- 小朋友在泥灘探索中能親身了解香港泥灘的重要和所面對的威脅,學會珍惜海岸生物。
- 漁農自然護理署於1985年3月將汀角選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是香港第四大紅樹林。
她表示此舉可以達到香港政府原定方案的大部分要求,包括場地能夠容納2,000人及提供足夠的泊車位,而且能夠保障水質安全及生態環境,生態泳池造價約1.3億元,較人工沙灘方案的2.8億元便宜,是雙贏方案[43]。 和聲關注組發言人兼且落實有關構思的建築師楊雲傑指出,生態泳池設有透明玻璃分隔泳池與海洋生物,泳客可以一邊游泳,一邊欣賞水中生物,旅遊吸引力更勝人工沙灘[44]。 大埔汀角泥灘 2013年6月5日,行政會議通過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指出於2008年所進行的環境評估報告無誤導、無缺失,決定不撤銷人工泳灘工程的環境許可證。 同日,香港政府批出涉及約7,400萬港元的工程合約,預計項目於同月月中啟動工程。
大埔汀角泥灘: 大埔激罕無人沙灘 發掘大自然生態靚景
我們可以見到真紅樹包括白骨壤、欖李、桐花樹、秋茄、海漆(香港紅樹品種 有8~9種)。 海洋生物包括筍光螺、渦紋螺、灘棲螺、擬蟹守螺、長腕和尚蟹、角眼切腹蟹、長足長方蟹、海葵、蠕蟲、飛白楓海星、斑砂海星、水母、蜆、蠔、石磺等。
- 汀角位於新界大埔區吐露港附近,其生態環境良好,潮退之時,海灘上魚蝦蟹貝成群,海岸邊又有大片紅樹林,因此,每到周六不少市民慕名前來遊樂。
- 汀角、大美督(舊稱「大尾篤」)及船灣海一帶居民以往主要以漁農業為生,對外交通以水路為主;直至50年代尾,政府為興建船灣淡水湖,修建道路連接船灣海沿岸與大埔墟。
- 舊 時 馬 鞍 山 又 名 為 「 企 嶺 」 , 而 這 裹 位 於 馬 鞍 山 山 腳 , 因 而 被 稱 為 企 嶺 下 。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表示,大埔沒有海灘,香港政府於10多年前已經決定於龍尾建人工海灘以配合大尾篤的康樂設施,此項目亦經過大埔區議會達14次的討論,為區內優先推行的項目。
- 汀角海岸也是紅樹林的棲身之地,泥灘後方即是一片廣闊而茂密的紅樹林。
- 紅樹林亦擁有豐富生態,除有大量北方凹指丑招潮蟹、僧帽牡蠣等生物外,還有去年才首次發現並命名的汀角攀樹蟹,大家下次親親大自然探索時,不妨考考自己眼力。
至於在樹木周邊泥土上有很多氣根向上豎起,而樹皮呈灰白色的,就是白骨壤;以及利用葉子排出鹽分的桐花樹等。 現時沒有公共交通路線途經全段汀角路,往返大埔墟站及大埔郊區的多條專綫小巴路線,均途經安慈路以北的汀角路大部份路段;而九巴75K線途經大埔太和路至大發街及大貴街至大美督總站之間的兩段汀角路。 交通﹕(1)乘搭九巴75K由大埔墟巴士總站上車,直到山寮或汀角站落車,過對面行5分鐘就到入口。 (2)綠色小巴20C同樣由大埔墟巴士總站旁嘅小巴總站上車,亦喺山寮或汀角落車,過對面可見到入口。 大埔汀角泥灘2025 大埔七約中的汀角約有汀角村、山寮村及犁壁山新村三村,其中汀角村建村300年,歷史最悠久。 汀角村原居民逾2000人,為雜姓村落,有李、俞、林、梁、胡、黃、彭、楊、梁、葉等氏族聚居[1],當中彭氏為新界五大家族粉嶺彭氏的分支[2]。
大埔汀角泥灘: 交通
稱這裏為黑點,是因為早於2014年至2015年,這裏曾經歷大規模倒泥,當時大量樹木被斬去,建築廢料鋪滿遍地。 值得留意的是,距離涉事地點約200米外,已是汀角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的範圍。 香港經常被指是石屎森林,其實本地還有不少郊野公園及自然海岸線,少有的海岸生態並未受污染,讓天然物種生存。 大埔地質教育中心高級項目主任陳思進(Martin),趁天朗氣清的潮退時期,帶大家走訪大埔汀角東,教大家從水氹沙泥中找尋蟹仔、螺仔和海星等,還會走入全港第四大紅樹林,了解多姿多采的海岸生態。 2012年12月12日,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龍尾泳灘於9月至11月的水質評級是「一般」,比較4月至9月有所改善。
大埔汀角泥灘: 支持
近年來我們一直密切留意鄉郊各大大小小的「好去處」,甚麼營地、露營車、農莊、燒烤場……只要夠新,幾乎就有潛力成為環境破壞黑點。 大埔汀角泥灘2025 筆者站在汀角路旁,直望已見海邊,因為平整範圍大得誇張,幾乎等同兩個龍尾灘。 現場大量植被已被移走,並停放了至少四部工程車;由於地勢有高低差異,導致多處有積水;保守估計翻起後堆高的泥土高達1.2米,部份土地亦已鋪上人工草皮。 汀角附近的龍尾沙灘計劃改造為人工沙灘,引起環保爭議,了解龍尾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可到 Wildlife Net一看。
大埔汀角泥灘: 發展
剩下移動能力比較低的生物,香港政府會進行採捕,並且遷移其到合適的接收地。 對於環境保護團體質疑該處水質欠佳,香港政府表示於2013年會完成污水收集系統,相信屆時的水質會有改善[13][14][10][15]。 支持計劃的人士均認為新界東,包括上水、粉嶺及大埔一帶一直缺乏泳灘設施,而且大埔的游泳池設施不足夠,僅有一座公眾泳池,故此支持將龍尾灘改為興建成為人工沙灘。 大埔汀角泥灘2025 支持計劃的人士亦認為龍尾灘的生態價值屬於低度,實施緩解措施後,預計因為建造及施展工程所造成的影響會比較小,該處亦是大埔區區內最合適作為興建人工沙灘的地址。
大埔汀角泥灘: 香港巴士大典
大埔區議會民建聯區議員譚榮勳表示,過去4屆的區議會都沒有區議員提出反對,泛民主派、建制派及鄉議局功能界別人士都同意興建沙灘,甚至有泛民主派區議員主動建議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 譚榮勳又表示,大埔區有強烈民意支持興建人工沙灘,他希望日後龍尾可以發展成功尤如台灣墾丁一樣有旅遊配套,可以振興到該區經濟[49]。 2012年10月8日,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郭惠玲批評,香港政府只是諮詢了提議興建人工泳灘的大埔區議會,諮詢欠缺透明度,她希望香港政府撤回或者暫緩於同月12日截止的工程招標[9]。
大埔汀角泥灘: 大埔生態親子一日遊
而汀角的海邊也是紅樹林棲身之地,汀角攀樹蟹於該處被發現,亦以該地名命名[3]。 汀角(英語:Ting Kok),為香港的一個地方,位於新界大埔區內,處船灣海北岸,在布心排與大尾篤之間一帶。 2012年4月,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3億6,880萬港元,在龍尾興建人工沙灘,並且擬定於同年11月啟動工程,預計於2014年竣工[3][4],於2015年泳季投入服務。 之後到嘉年華海鮮酒家品嚐8道菜風味餐,包括招牌貴妃雞、雞茸栗米羹、西檸魚塊、翡翠蚌片等。
大埔汀角泥灘: 蟹貝成群 紅樹成叢 汀角泥灘生態考察遊
漁農自然護理署於1985年3月將汀角選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是香港第四大紅樹林。 包括欖李、白骨壤、桐花樹、秋茄、露兜樹、黃槿等海邊樹木和紅樹皆可在此發現。 龍尾灘位於香港東面海岸水域,位於汀角路,鄰近大尾篤龍尾村,當中距離431米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汀角紅樹林,而對出海岸則為另一高生態價值地點──馬屎洲特別地區。
大埔汀角泥灘: 【CA考察筆記】汀角要步龍尾後塵? 生態天堂變歡樂天地
一日遊由下午1時集合,先參觀大埔碗窰,是香港目前發現唯一的青花瓷窰址;再到「羊咩咩蜜蜂農莊」,蜂場主人表示香港全年只有數個花期可收集蜂蜜。 四至六月採集到以龍眼、荔枝蜂蜜為主,龍眼、荔枝蜜是可以化痰止咳,促進睡眠及消化。 紅樹林亦擁有豐富生態,除有大量北方凹指丑招潮蟹、僧帽牡蠣等生物外,還有去年才首次發現並命名的汀角攀樹蟹,大家下次親親大自然探索時,不妨考考自己眼力。 大埔汀角泥灘2025 夏天即將來臨,又係時候去沙灘,不過疫症期間個個home office,疫症緩和肯定逼得大家衝出去各個沙灘抖氣。 6月未到,唔少沙灘已經被發現人山人海,要搵人流稀少嘅沙灘比較難。 大埔汀角泥灘 今次介紹一個人流稀少、幾近無人嘅沙灘,不單可以兩個人散吓步,亦可以觀賞自然生態,絕對係周末拍拖休閒去好處。
大埔汀角泥灘: 海星探索
他指出,隨着愈來愈多居民接駁至公共污水網絡,龍尾一帶的水質於最近已經有明顯的改善[60][61][62]。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由於龍尾鄰近大尾督,交通方便而成為了親子活動的熱門地點,形容龍尾為「本港難得具親子教育功能的自然海岸」[55]。 2012年11月月初,守護龍尾大聯盟表示給予香港政府6週時間以回應會否撤回工程的環境許可證,否則將會提出司法覆核。 計劃包括徹底清除長200米的海岸表面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再鋪上47,000立方米的幼沙,工程原來預計於2008年11月展開,於2011年4月完成[2]。 除了200米長的泳灘外,龍尾泳灘的設施亦包括了小食亭、露天茶座、停車場(包括100個私家車位、3個旅遊巴士固定泊位、2個旅遊巴士上落客位及10個電單車位)、巴士站、辦公室大樓、淋浴室、更衣室、防鯊網、洗手間及瞭望塔等。
大埔汀角泥灘: 大埔激罕無人沙灘 發掘大自然生態靚景
無論是表面堅硬的大型礫石還是零零散散的碎石,都有覑各形各色的海岸生物在空隙間活動覑,牠們在這裡棲息或者尋求庇護,讓牠們避開炙熱的陽光、防止脫水以及抵禦水鳥的攻擊。 大埔汀角泥灘2025 大埔汀角泥灘 這些海岸生物在潮水退去時,就會開始活躍在泥灘之上,包括筍光螺、渦紋螺、灘酒螺、長腕和尚蟹、海葵、蠕蟲、海星、水母、蜆、蠔等。 大埔汀角泥灘 2012年12月,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表示團體所訂下的6週死線太短期,因為部門的法律顧問需要進行搜集資料,及與官員交流,環境局將會於稍後回覆[32][33][34]。
龍尾灘此片天然泥灘一直未有受人注視,惟香港政府建議將之改建為人工沙灘並且進行有關諮詢程序後,隨即招致環境保護團體反對。 大埔汀角紅樹林於1985年,被漁農自然護理署評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而汀角泥灘亦能發掘到多種生物。 所 有 活 動 費 用 全 免 , 歡 迎 市 民 報 名 參 加 ! 報 名 及 活 動 詳 情 請 瀏 覽 大埔汀角泥灘 「 赤 灣 四 季 賞 」 Facebook 專 頁 。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李錦華直言,若果人工沙灘項目按照原定方案進行,將會徹底地毀滅於龍尾灘棲息的海馬的繁殖地,亦違反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條款[53]。 臨近工程啟動,反對計劃的環境保護團體獲得了工聯會的陳婉嫻和工黨的張超雄立法會議員的支持[54]。
根據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以每百毫升大腸桿菌含量作標準,於2011年泳季,龍尾的水質被評為「欠佳」,趨勢一度顯示為「極差」[58]。 龍尾水質於2013年1月份5次採樣中,按照泳灘水質均被評為二級(一般),相比於2010年以來大部分時間為三級的情況,水質呈現改善趨勢[59]。 大埔汀角泥灘 2013年8月12日,高等法院押後裁決是否受理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何來申請司法覆核試圖阻止香港政府在大埔龍尾興建人工泳灘一案[36]。 翻查資料,早在5月下旬,已有附近居民發現上址有工程車,大量樹木被斬去,6月中旬,城規會收到一規劃申請,申請者建議在上址提供20輛露營車及紮營地點,亦有食肆、燒烤場及兒童滾軸溜冰場等。
大埔汀角泥灘: 香港巴士大典
汀角海岸也是紅樹林的棲身之地,泥灘後方即是一片廣闊而茂密的紅樹林。 這片紅樹林佔地達8.77公頃,是全港44個紅樹林群落中的第四大群落,同時也是本港最大的硬地質紅樹林。 本港八種真紅樹中,有六種可在汀角找到,包括白骨壤、欖李、桐花樹、秋茄、海漆。 苦楮、黃槿等紅樹也是這裡常見的植物,其他可見到的植物還包括露兜樹、南方鹼蓬、補血草等。 大埔汀角泥灘 由於坐落在八仙嶺的山腳,附近有很多燒烤場,所以假日,尤其星期六有不少慕名而來遊樂的市民在此站下車,前往就近汀角村的燒烤場地。
蟹仔以外,大家也不難發現泥灘四周布滿灘棲螺,偶爾發現一些健步如飛的螺仔,很有可能是寄居蟹寄身其中。 在一些小水氹附近,細心留意,會發現一些與泥土差不多顏色的石蟥、很有鼻涕質感的絳體管口螠和軟腍腍的海葵等。 此外,時值春天,近海邊一帶還可以看到飛白楓海星等,說着說着,小小一個泥灘,已叫人大開眼界,更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2012年10月,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龍尾的水質為香港泳灘中最差,將來難以吸引泳客[55]。 2012年,守護龍尾大聯盟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同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期間訪問1,010名香港市民,結果74%接受訪問者贊成暫停計劃;63%認為應該擱置計劃[57]。 來到全港第四大、擁8.77公頃的紅樹林,有一大片一望無際的紅樹,專家指這裏可以找到全港8個品種的真紅樹當中其中6種,包括樹葉會向上豎起以阻擋陽光的秋茄,其胚軸外形亦猶如一支水筆,相當易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