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單方向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的設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單位大多數仍是標準和諧式設計;但可因應樓宇設計而作出少量修改,例如梨木樹邨葵樹樓的特別設計小型單位[29]。 雖然新和諧一型設計隨着秀茂坪南邨在2009年落成而終止使用,但部份非構件式單位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仍有採用新和諧式設計的1B及2B單位構件,如2011年落成的善明邨及欣安邨,而2012年落成的石硤尾邨第2及5期則成為全港最後一批附有和諧式構件的大廈。 1999年1月21日,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通過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與標準策劃)Mr. Chris GABRIEL 所帶領團隊設計的新和諧一及三型大廈設計,並規定在2月起動工項目採用[18](首個動工的項目為清河邨,而首批落成的此型大廈為長宏邨二期,即宏勇樓、宏心樓、宏意樓及宏善樓)。 第一座和諧三型大廈位於藍田廣田邨廣靖樓 , 於1992年11月落成 , 亦是全港首座和諧式大廈。
高怡邨平面圖: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發展商曾計劃把整個住宅項目分三期推進,第一期的住宅會貼近茶果嶺道的「1A期」,共提供12座住宅,合共2,276個住宅單位;而第二期則捱近東源街的「2期」,共提供12座住宅,共有2,635個單位。 鄉村型大廈外型因地盤環境而不同,樓高與附近環境配合,只高4至10層不等。 第一型設計為十字長型,其中相連的兩翼短翼為單向設計;第二型設計放棄其中兩翼為單向的設計,在原有的十字造型基礎上連接1-2個L形的翼,外形類似於兩個相連的倒S形;第三型設計則類似十字長型連家庭式單位附翼,附翼可以因應地盤特性而選擇相連於兩隻設有1B單位的翼尾之一。 雖有三款統型大廈設計[28],但大廈不同部份的高度及單位位置可因應地盤及環境設計而作出修改,每座只有4-6層,可作為公屋、可租可買大廈或居屋,如赤柱馬坑邨、坪洲金坪邨、長洲雅寧苑等。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一房單位只有三柱屬於光廁,分別為「1座C室」(331呎)、「1座F室」(341呎)及「2座E室」(331呎)。 三柱一房光廁,理論上都扭向了西南或南,望向未來信和地盤、以及鯉魚門邨方向,高層暫且仍然望到海景。 但三柱均設有大玄關,但比例上就以「1座F室」較小,可視為一房光廁的第一選擇。 由兩座組成的「朗譽」,一及二座均扭向南及西南,望向信和地盤,部份高層可透過鯉魚門邨以及綠置居「高宏苑」遠眺海景;另一邊則主要扭向東北方向,望山景為主。 樓盤主打上車盤間隔為主,特色單位則只有兩個,位於2座41樓的A及B室,餘下全屬分層類別。
高怡邨平面圖: 住宅單位設計
另外,小型單位大廈多設有兩個獨立電梯大堂,分別供低層長者住屋及高層獨立單位住戶使用,當中石蔭邨勇石樓更設有四個獨立電梯大堂,令兩批住戶各有兩個電梯大堂可供使用。 高怡邨平面圖 由於此類大廈主要照顧長者及輪椅人士而需要更高而嚴格的建築要求,其引伸出的獨特設計導致建築成本極高,因此往後房屋署已不再興建獨立的小型單位大廈,改為在非標準設計大廈設置更多小型單位,而全座均為小型單位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目前只有油麗邨信麗樓及蝶翠苑兩座大廈。 附翼大廈是與和諧式大廈相連的小型樓宇[21],至今已有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三型及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五型[22]。 由於單靠一座和諧式大廈並未有提供足夠的單身人士及小型家庭單位,故此房屋署特別設計附翼大廈。 這些單位與主樓共用升降機(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另設有一部獨立升降機)及水電等主要設施,但每座附翼都有一條獨立的樓梯及頂樓水缸。
- 根據規劃大網,日後這幅地需提供海水泵房、以及一個熟食市場,並在完工後交予水務署及食環署。
- 其中「類別」一欄用以說明屋邨的用途類別,例如房委會租住屋邨、房協資助房屋-出租單位(下稱房協出租單位)及資助房屋-郊區公共房屋(下稱房協郊區公共房屋)只作出租用途;房委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下稱租置計劃屋邨)則同時提供出租和出售用途;房委會中轉房屋只臨時提供予未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資格的人士。
- 至於樓盤以南,原本為最理想的方位,因為高層可以透過鯉魚門邨望向油塘海景,但因南面為信和及資策持有的「油塘通風大樓」項目。
- 地皮原劃作綠化地帶,因應政府增建公營房屋政策,用地於2016年改劃為住宅用地,納入鯉魚門邨範圍以興建屋邨第四期[2]。
- 由於政府計劃把魚類批發市場重置在新界區,故這幅地也可釋出作住宅發展。
計劃3:把石籬邨九期的和諧3A型石欣樓在走廊中部的3B單位,分拆作1個1/2P單位及1個1睡房單位。 和諧式單位主要分為單身人士或二人單位(1P/2P)、2/3人單位(2P/3P)、一睡房單位(1B)、兩睡房單位(2B)及三睡房單位(3B),如下表所示。 截至2023年5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租戶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禮品店、五金店、髮廊、家居工場和酒家及中藥行。
高怡邨平面圖: 公共交通
但這只是眼前的回報,畢竟「朗譽」並不是一個短樓花的項目,入伙時能否有此租值,我們並不知道,這也是要跟發展商對賭市況的考慮因素之一。 高怡邨平面圖 而且現市況,當買家在二手市場有較大議價能力下,會否仍覺得此價錢有競爭力,也要自行衡量。 還有一點要留意就是區內的供應,而該批新供應的位置上也會較臨海,包括「油塘工業區綜合發展區」以及「油塘灣綜合發展區」。 雖然轉型仍需要時間,但日後私樓群聚集協同效應,可能會較「朗譽」被公屋包圍的格調更高。
高怡邨平面圖: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此款設計僅可見於富昌邨富悅樓、石籬邨九期、長宏邨一期、鯉魚門邨一期、牛頭角上邨一期、葵盛東邨盛和樓及愛東邨愛寶樓。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現址為觀塘魚類批發市場,位於東源街10號,是「香港魚類統營處」管轄的魚類批發市場,除了作為批銷海鮮和冰鮮海魚外,還有海水供應服務,該項目佔地約45,210呎。 由於政府計劃把魚類批發市場重置在新界區,故這幅地也可釋出作住宅發展。
高怡邨平面圖: 樂華商場係香港觀塘樂華(北)邨一個商場,於1972年落 …地區: 香港觀塘區
籌備近三十年、由恒基牽頭,夥拍新世界、恒隆、九倉、太古、華懋、及新地重建的「油塘灣綜合發展區」,方案過去多次改變,料日後重建後可提供逾6000個住宅、及800個酒店房間。 這個重建計劃本身是由一群在該處擁有權益的業主提出,當時他們成立聯營公司來處理。 高怡邨(英語:Ko Yee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東南部,分別於1994年及2000年入伙。 在戶型方面,B型開放式[註 高怡邨平面圖 1]及一房單位佔超過六成,而A型開放式[註 2]及兩房單位則分別佔19%及15%[4],面積介乎於185至489平方呎[5]。
高怡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和諧式住宅單位內部採用標準組件式設計,統一家庭單位中廚房、廁所、客飯廳及首個房間的面積,且採用無間隔設計,但單位內已在建議自行間隔房間的地方預設窗戶,住戶可因應需要自行間隔房間。 所有和諧式家庭單位均採用統一的廚廁佈局(除第三代因減去露台而有所改動),但大窩口邨的三座和諧一型大廈採用了縮窄的露台窗戶,廚房佈局亦與同期的第一代大廈有分別,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和諧式大廈。 位於東源街4號及9號,現時為「越秀冷藏倉庫」,項目是都由兩幅地皮所組成,會作住宅及商業用途。 地盤面積131,990呎,同樣用五倍地積比率下,住宅樓面佔658,102呎、商業樓面佔1,851呎,會發展為五座23-29層宅,提供1,393個住宅單位。 根據樓盤設計,面積較大的用地,即夾於「崇耀街」及「東源街」之間的用地,為樓盤第1-4座,地庫層會劃為停車場,提供194個住宅車位,一樓則為會所。 至於面積較細的一幅地,位置上較臨海,設有屋苑第五座,密度相對較低,僅為一層五個單位。
高怡邨平面圖: 和諧式大廈
兩個單位都扭向了南或西南,望向未來信和地盤、以及鯉魚門邨方向,高層暫且仍然望到海景。 兩款開則分別不算很大,主要反映由玄關入屋位置,「2座F室」的客飯廳會比起「1座B室」稍細一點,餘下分別不算很大,同樣均屬黑廁。 位於崇信街與仁宇圍交界,為五礦地產發展的「蔚藍東岸」,項目共由4座組成,合共提供688個住宅單位,由開放式至四房單位都有提供,實用面積由237-2,136呎。 發展商於2020年開售,首批推出138個單位, 扣除最高20%折扣額後,即供均價17,687元,以500萬元入場買開放式單位做賣點。 2018年10月,中資財團青建國際以5.3億元購入,以這幅地面積46,792呎,最高五倍地積比率來計算,可建樓面達233,960呎。 這幅用地已向城規劃申建兩幢21層高的住宅,提供224個面積1,044呎單位。
高怡邨平面圖: 第二代(1992年版)
最後一座和諧三型大廈為石籬邨石欣樓,該大廈原本高20層,但因應同邨1-3及8-9座重建戶「原區安置」的訴求,故此在興建時更改設計增加樓層至31層,是和諧三型樓宇中最高的其中一座,其它達31層高的和諧三型為紅磡邨紅暉樓及慈樂邨第三期。 和諧式大廈的特點在於採用高度統一的設計,預製組件佔很高比例,包括使用預製樓梯、預製乾牆、預製廚房工作枱、預製外牆面板,以至半預製樓板,大大加快興建過程及減低成本,興建過程如工人把預製組件吊上樓層,再移動至預定位置安裝。 高怡邨平面圖 和諧式大廈(英語:Harmony Block[1],簡稱「HR」)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在1992年至2009年間所落成的香港公共屋邨大廈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中廣泛採用。 其中「類別」一欄用以說明屋邨的用途類別,例如房委會租住屋邨、房協資助房屋-出租單位(下稱房協出租單位)及資助房屋-郊區公共房屋(下稱房協郊區公共房屋)只作出租用途;房委會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下稱租置計劃屋邨)則同時提供出租和出售用途;房委會中轉房屋只臨時提供予未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資格的人士。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高怡邨平面圖: 小型單位大廈(和諧式單位/新和諧式單位設計)
不過,由於開則上把大部份單位避開西面,故估計只有「1座H、L室」部份地方會望得到。 而在原訂平禧校舍位置加建的高盛樓及高悅樓,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嚴迅奇)設計,外型呈V字型;由於設計期間因為啟德機場高度限制關係,故只有8層高;低層的長者住屋有3條通道連接該兩座樓宇。 由於此類大廈的獨特設計導致建築成本極高,所以興建數目不多,往後所興建的公屋項目亦由更靈活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取代。 在2006年4月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通過在新和諧一型單位中引入「通用設計」,使老人、弱能人仕、殘疾人仕、孕婦及健全人皆可方便使用單位內所有設施。 高怡邨平面圖2025 新和諧一型自2000年起,逐漸取代和諧一型設計,最後一座落成的和諧一型大廈位於葵青區石籬邨石廣樓,於2002年落成竣工。 第三代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包括有:天慈邨、興華(一)邨、天恆邨(唯一一個不提供一人單位的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田灣邨、尚德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集齊前後期和諧一型的屋苑)、廣明苑、雅寧苑等。
高怡邨平面圖: 項目背景及特色
此外,和諧式大廈可因應地盤環境而作多種改變,例如華荔邨的兩座和諧一型基座設計成停車場大樓,七樓以下有一半面積改造成停車場的一部份,另一半為租住單位。 當中興華(一)邨、葵盛東邨及尚德邨等部份第三代和諧式大廈底部開始設有厚板轉換層結構(英語:Transfer Plate)的設計,下方則設有商場/停車場基座,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此外,所有和諧式大廈均使用統一的指示牌及字體設計系統(主要是名為「房署宋體」的明體,有可能參照當時其他照相排版字體而修改;後期年代實則上與「細明體」相近,甚至採用電腦向量字體),首個版本於1991年7月發表,其後曾修改若干次,所以即使屬同一代大廈設計亦可能會有相異的指示牌及字體。 亦可因應需求而改變單位設計及配搭,以提供不同數量的大、小單位。 兩房單位佔全盤次多,共提供158個,但也會分開梗廚及開廚類,視乎個人喜好而選購。
高怡邨平面圖: 重建
而第二代和諧一型大廈的1P型單位與第一代相似;三睡房單位方面,第二代的仍保留第一代的浴廁分離的設計,部份屋邨/屋苑(如:金坪邨及坪麗苑)已經開始取消在浴室內浴缸設計,改為採用屏風式企缸設計。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於2013年的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到2043年將達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及美東邨確定重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附翼在每兩個單位之間的位置都設有坐椅,供乘涼之用,唯部份屋邨已經因不同原因將座椅封閉;而走廊亦設有扶手,單位亦可輕易改裝,供輪椅人仕入住,有1/2P型和2/3P型的標準單位。 這些單位設計時特別顧及長者的需要,可供輪椅出入[23][24]。 而碩門邨第一期(健碩樓及美碩樓)則恰好相反,因主樓未有提供足夠的家庭單位,故此附設使用特殊設計的新和諧式附翼大廈,主要提供1B型單位,並同時提供非標準設計的1/2P型單位。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5年發表,為基於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改良而成的新設計,主要改動是與相連的和諧式大廈共用屋宇設備[25]、加設警報系統,並接駁至主大廈之警衛室[26]以及面積由17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從而將每座大廈的標準高度由15層增至為21層[26]。 因應2人家庭反映1-2人單位面積過窄,故此新和諧附翼大廈除了改良原有的1-2人單位設計的廚廁使其更實用外,亦設計了一款全新的2人單位,面積約20平方米,專供2人小家庭入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型從未曾出現過;第二型為採用2人單位的L字形大廈設計,每層設8個單位;第三型為採用1-2人單位的長型設計,可選擇每層設7個或9個單位;第四型為改用1-2人單位的第二型設計;建築師可按地盤限制及項目對不同大小單位的需求,從而選擇興建附翼的款式。
高怡邨平面圖: 設計
我們會透過一文剖析「朗譽」的特色,其景觀、交通等優劣,並就樓盤開則提供揀樓建議。 對所有的旅客來說,廁所位置一定要標示得非常清楚,看了這張北車大廳平面圖就知道,一共三處有廁所,而且都位於地下一樓。 行動不太方便的旅客,可見大廳中央偏右有四個電梯,分別可搭往1234號月台。 屋苑毗鄰鯉魚門邨公共運輸交匯處及欣榮街巴士站,設有多條巴士路線[8];另外,通過鄰近商場的行人天橋及通道,可步行至港鐵油塘站。 第二代和諧式大廈有:金坪邨、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翠屏南邨翠杭樓、翠杏樓及翠榮樓、明德邨、坪麗苑、煜明苑、顯明苑及東霖苑等。
共有三柱為兩房開廚,分別為「1座A室」(474呎)、「1座G室」(466呎)及「2座B室」(466呎)。 景觀上,三柱都扭南或西南,望未來信和地盤、以及鯉魚門邨方向,高層望短暫海景,但也可以分高低。 高怡邨平面圖 首先會先剔走「1座G室」不作選擇,因為屬於兩房開廚唯一黑廁。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高怡邨平面圖2025 位於東源街5及8號,現劃為「綜合發展區(1)」的用地由長實地產所持有。 該項目共由兩個地盤組成,在平圖中顯示紫色部份就是該地盤範圍。 其中A1座最臨海、B1及B2座則會望向「CDA2」觀塘魚類批發市場,日後景觀可能受阻,B3座則向北面,朝向「崇耀街」及「油塘工業大廈第四座」。
高怡邨平面圖: 樓宇
只有部份與附翼相鄰的2-3人及1B型單位、屬第一款的秀茂坪南邨秀美樓其中兩翼的翼尾單位,以及梨木樹邨翠樹樓及榮樹樓靠近和宜合道的一翼的1B型翼尾單位不設窗台。 新和諧型的設計把標準二人單位改變成一種適合編配給二至三人家庭的全新小型單位,從而決解該等單位的不足問題[19];在第六款大廈每一隻翼的終端,均有編配給二至三人家庭的小型單位[20]。 和諧三型數量不多,設計時最長一翼預設了0度、30度、45度、60度及90度擺動設計;但一般最長一翼是0及90度擺動,幾乎所有和諧三型大廈便是採用此等擺動設計,例子有慈正邨正德樓、橫頭磡邨宏偉樓和嘉福邨福泰樓便有此設計;而全港只有一幢最長一翼呈45度擺動,這就是慈樂邨樂安樓。 隨着啟德機場關閉令市區建築物高度限制放寬、完成整體重建計劃、新型的大廈建築設計型號面世等因素,現時不再興建和諧三型,並由新和諧一型、單方向設計大廈及小型單位大廈的逐步取代其。 第一代和諧式大廈的供水、排污及座廁通風喉設於單位露台內[3],沿用了以往由房委會興建的公營房屋大廈將有關喉管置於室內的作風。 廚廁設計方面,所有家庭單位的廚房外均附設露台;而三睡房單位更破天荒採用了廁所與浴室分離的設計,屬香港公共房屋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