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她亦參與了「陳輝陽x女聲合唱」於香港體育館舉行的「人來人往演出」,以及 Jazz World Live 羅尚正2025 Series 所舉辦的「我們的爵士鋼琴家」演出。 羅尚正2025 張氏活躍於本地爵士和流行音樂圈子,並有幸能夠與世界各地的現場觀眾分享她的音樂。 張氏於2014年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於柏克萊音樂學院電影配樂和現代作曲與製作學系,並於2017年獲得現代演奏碩士學位。
- 曾與多位著名音樂家合作,包括拉丁格林美獎得主高美斯(Eddie Gómez)、杜蒙特等。
- 於2018年畢業回港後,李氏曾獲邀參與不同類型的音樂節及音樂演出,包括《爵士盛會 — 傳奇與延續》、西九文化區自由爵士音樂節、以及「香港節2019 — 藝匯上海」等等。
- 專輯於紐約著名錄音室 Systems Two Recording Studio 灌錄,團員全為紐約當地爵士樂手,更邀得爵士樂小號大師 Alex Sipiagin 為兩首曲目作客席演奏。
- 罗尚就职当月就遭遇汶山羌叛乱,罗尚派王敦去镇压,王敦反被羌人杀死。
- 陳氏於2016年回港,隨即成為本地最活躍的爵士樂鼓手之一,經常獲邀與包以正及羅尚正同台演出,廣獲好評。
2009年獲鍾一匡、鍾一諾兄弟邀請,在他倆首張福音大碟《鐘聲》內的《赤子之心》一曲作編曲及彈鋼琴,為首次參與基督教音樂的製作。 2003年,羅尚正介紹側田給雷頌德,並成功將他成為歌手,現在Ted Lo主要為金牌大風旗下歌手編曲包括側田,方力申等等,尤其是側田。 2009年獲鍾一匡、鍾一諾(鍾氏兄弟)邀請,在他倆首張福音大碟《鐘聲》內的《赤子之心》一曲作編曲及彈鋼琴,為首次參與基督教音樂的製作。 他曾接受前東京四重奏大提琴教授原田禎夫及柏林愛樂樂團前首席葛斯莫指導,亦曾在「國際室內樂大師班」閉幕式音樂會上演奏。 香港爵士樂教父羅尚正 ,是打造多位天王天后經典情歌的幕後推手,也是蜚聲國際樂壇的音樂創作人。 此次 Ted Lo 以中國民歌素材結合爵士樂風,帶來中西合璧的全新創作與編曲,與樂迷們重返令人怦然心動的場景,為天下有情人獻上真摯的音樂祝福。
羅尚正: 演奏曲目:
李梓禾於倫敦聖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修讀音樂學士,主修爵士樂演奏及作曲。 於2018年畢業回港後,李氏曾獲邀參與不同類型的音樂節及音樂演出,包括《爵士盛會 — 傳奇與延續》、西九文化區自由爵士音樂節、以及「香港節2019 — 藝匯上海」等等。 他亦曾與香港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團體合作,例如無極樂團與 Mo-Men-T的《無極爵躍》、蔡明亮導演的策劃《良夜:蔡明亮的電影、音樂交流與即興創作》、中英劇團《人生原是一首辛歌》、以及美聲匯《希望之星》及《當莫札特遇上達.龐蒂》。 關家傑曾駐紐約學習及發展爵士樂,現為爵士樂結他手、作曲家及製作人。 關氏曾與不同現代知名爵士樂手合作,如Dayna Stephens、Fabian Almazan、Paul Bollenback和格林美奬提名人Gene Aitken等。 關氏亦曾參與多個國際大型音樂節,如台中爵士音樂節(主舞台)、台北爵士音樂節(主舞台)、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美國Denton Jazz Festival等。
羅尚正(英語:Ted Lo),香港資深音樂人,香港爵士樂會會員,香港歌手側田的三叔,曾替側田及多位歌手編曲。 羅氏於1996年回港,並致力透過表演和接觸社區來提高本地大眾對爵士樂的認識。 他經常與本地大學合作,向下一代香港音樂家推廣爵士樂的藝術風格。
羅尚正: 羅尚正2005年
他於2019年推出個人專輯《Petrichor》,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樂手演繹其原創作品,並在第31屆金曲獎中奪得三項提名(演奏類最佳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及最佳作曲),廣獲好評。 羅尚正2025 多年來羅氏活躍於各著名表演場地及世界各大爵士樂音樂節,1990年代後期回流香港後,羅氏以音樂家、作曲家、編曲家、音樂總監、製作人等多重身分繼續發展其多元化的音樂事業。 他曾與多個本地歌手合作,如林子祥、葉倩文、陳奕迅、林憶蓮,在本地音樂界有一定地位。 近年亦積極與本地不同樂手合作,開拓更多爵士樂的可能性,包括中國音樂與爵士樂的融合,致力推動本地爵士樂發展。 自從柏克萊音樂學院畢業後,他活躍於世界各地,演出足跡遍及紐約、阿姆斯特丹、柏林、巴黎、倫敦、台北、大阪等等。
- 張氏經常與本地歌手和音樂人合作,當中包括陳輝陽、容祖兒、許廷鏗、陳健安和歌唱組合草蜢等,並為口琴世界冠軍何卓彥的最新專輯編曲。
- 此次 Ted Lo 以中國民歌素材結合爵士樂風,帶來中西合璧的全新創作與編曲,與樂迷們重返令人怦然心動的場景,為天下有情人獻上真摯的音樂祝福。
- 在本集節目除了可欣賞他的演奏以外,更可看到他與同是小提琴家的太太桂麗一起暢談生活日常。
- 今集他會重新演釋一九八七年灌錄的融合爵士樂作品《Coconuts》,分享他對由玩傳統爵士樂到融合爵士樂的心得以及當時音樂圈的發展。
- 於2022年初,朱氏擔任林家謙及雷同二友Moov網上音樂會的音樂總監。
- 此節目由香港賽馬會獨家贊助,是香港賽馬會撥款六億三千萬港元,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而舉辦的多個項目之一。
- 2005年,賈桑松勝出於墨西哥舉行的愛德華多‧馬他國際指揮大賽;翌年則在芬蘭瓦薩舉行的彭努拿國際指揮大賽中名列第二。
於2018年,朱氏與聲音設計師hirsk及鼓手Blue Kwok創立電子原音組合manvsmachine,並曾於慕尼黑Frameworks Festival、上海草莓音樂節及香港搶耳音樂節演出。 自2000年移居香港以來,龍小飛一直是亞洲最受歡迎的貝斯手之一。 同時,他演出相當頻繁,常隨本地和國際音樂家巡迴演出:他曾於張學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演出146場次,觀眾達280萬人次。 他能彈奏低音大提琴和電貝司,同時讀譜能力極佳而且可以編排出不同的音樂風格,因此成為區內最受歡迎的貝斯手之一。 2003年,羅尚正介紹側田給雷頌德,併成功將他成為歌手,Ted Lo主要為金牌大風旗下歌手編曲包括側田,方力申等等,尤其是側田。
羅尚正: 作曲/編曲張駿豪/蘇道哲
從此他以指揮家身份迅速在國際舞台上站穩陣腳,並憑藉出色演繹從布拉姆斯到貝里奧,以至梅湘、康高特和荀伯格等作曲家的音樂而廣受讚譽。 他一直對音樂充滿熱誠,在精益求精之餘,更不吝於在網上平台分享心得與技巧。 在本集節目除了可欣賞他的演奏以外,更可看到他與同是小提琴家的太太桂麗一起暢談生活日常。 王亮更會詳細講解演奏「小提琴手的試金石」—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的技巧及其難度。
羅尚正: 羅尚正2009年
專輯於紐約著名錄音室 Systems Two Recording Studio 灌錄,團員全為紐約當地爵士樂手,更邀得爵士樂小號大師 Alex Sipiagin 為兩首曲目作客席演奏。 專輯的錄音、混音及母帶後期製作由兩屆格林美獎得主 Mike Marciano 包辦,並由 Sony Music 發行。 莫琳扣人心弦的歌唱風格源於她的非洲文化底蘊與純正美國爵士樂靈魂的完美結合,創造出真正非凡、表達興奮歡樂的音樂表現力。 她的第二張專輯預計於2022年發行,目前正在製作中;而首張專輯《24 Strathay》現已登陸各大音樂串流平台,可供收聽。 史安祖自1988年起擔任港港管弦樂團(港樂)首席單簧管,他曾灌錄貝爾曼和史特拉汶斯基的獨奏作品,也曾演出協奏曲超過70次,曲目包括奧斯卡得獎作曲家柯利吉亞諾的單簧管協奏曲,史安祖更曾獲柯利吉亞諾親自指導。
羅尚正: 羅尚正2001年
陳氏於2016年回港,隨即成為本地最活躍的爵士樂鼓手之一,經常獲邀與包以正及羅尚正同台演出,廣獲好評。 90年代後期,羅尚正回流香港,以音樂家、作曲家、音樂總監、編曲家及製作人的身分繼續其多元化的音樂事業。 他曾與一眾本地歌手合作,包括林子祥、張學友、陳奕迅、側田等,並與爵士樂手包以正等一起推動亞洲的爵士樂發展。 羅尚正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最新爵士樂網上節目《爵樂習作》已經上線,全輯共八集由結他手、作曲家及製作人關家傑聯同四位本地爵士樂手呂奡元、呂善衡、朱殷政和羅尚正,分享原創音樂作品,介紹不同爵士樂風格及聽歌的審美角度。 羅尚正2025 龍小飛來自加拿大蒙特里爾,曾巡迴世界各地演出,灌錄唱片經驗亦甚豐,擅彈爵士樂的低音大提琴、電低音結他,又能吸納世界各大洲的音樂和風格,從搖滾樂到爵士樂經典,從南印度的古典樂卡納提克到非洲音樂,從放克音樂到拉丁樂,從獨奏到大樂隊,均應付裕如。 他活躍於錄音室以至舞台,灌錄的鐳射唱片多達百計,又和無數本地以及海外的樂手合作,其中包括張學友的世界巡迴演出,一共演出了145場,觀衆人數達二百八十萬。
羅尚正: 羅尚正
內容:著名美國爵士樂小號手Miles Davis 在組The Second Great Quintet時,大量使用了非功能和聲去作曲,減少了工整的框架,讓個人風格更加突出。 本地爵士低音大提琴手及作曲家呂奡元的作品也有類似Miles Davis的Second Great Quintet的元素,作品《Milky Way》則是源自作曲家對星空的概念。 資深爵士鋼琴家羅尚正及結他手包以正,聯同一眾青年爵士樂手包括雷柏熹、李梓禾、張貝芝、朱肇階、張駿豪、關家傑及林知秋,攜手締造一場音樂盛宴。 兩代音樂人共聚一堂,互相激發爵士潛能,展現本地爵士樂百花齊放的不同面向。 他的職業生涯始於浸信會教堂,後來在卡洛斯•岡梅斯音樂學院短暫任職;作為一位交換生,他與美國紐約爵士樂建立了密切的連繫。 他獲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取錄,成為首位修讀即興演奏(即歐洲爵士樂)課程的拉丁美洲學生。
羅尚正: 羅尚正 本文重定向自 羅尚正
今次張緯晴為大家送上蕭邦及巴哈的經典樂章之外,還為帶來法國作曲家的歌曲。 今集她帶來《Sakura And…》,走入異鄉的奇幻夢境,伴隨5/4拍子,介紹吉卜賽爵士樂的創作。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政府宣布由2021年5月17日零晨起收緊對台灣抵港人士的最新入境強制檢疫安排,原定的指揮廖國敏因而未能參與演出「太古輕鬆樂聚系列:港樂 X 羅尚正 | 爵躍」音樂會。 羅尚正2025 2005年,賈桑松勝出於墨西哥舉行的愛德華多‧馬他國際指揮大賽;翌年則在芬蘭瓦薩舉行的彭努拿國際指揮大賽中名列第二。
羅尚正: 作曲蘇道哲、舒文
此節目由香港賽馬會獨家贊助,是香港賽馬會撥款六億三千萬港元,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而舉辦的多個項目之一。 1976年,羅尚正畢業於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Berklee School of Music),主修編曲及作曲。 他21歲時就讀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in 羅尚正2025 Boston,同年,他參與第一次大碟錄音,夥拍長號手Raul de Souza,大碟名為Colors。
羅尚正: 羅尚正2011年
張氏經常與本地歌手和音樂人合作,當中包括陳輝陽、容祖兒、許廷鏗、陳健安和歌唱組合草蜢等,並為口琴世界冠軍何卓彥的最新專輯編曲。 張氏亦曾參與流行弦樂四重奏編曲、百人管弦樂合奏、合唱音樂劇等各種項目。 近期的演出包括2021年自由爵士音樂節的開幕演出 Jazzical Collection以及「薑家樂」音樂會。
羅尚正: 電影《冰雪奇緣》歌曲
於2022年初,朱氏擔任林家謙及雷同二友Moov網上音樂會的音樂總監。 包以正是香港第一位與跨國唱片公司簽約的爵士樂手,多年來一直站在推廣本地爵士樂最前線,在世界各地參與演出和錄音工作,並在多個國際爵士音樂節獻技。 羅尚正和包以正均是爵士音樂界的翹楚,自八十年代起為推動本地爵士樂發展不遺餘力。 羅尚正畢業於波士頓伯克萊音樂學院,及後於紐約開始其爵士樂鋼琴手生涯,曾與多位當時得令的音樂人合作演出及灌錄唱片,回流香港後全力發展其多棲音樂事業,為本地樂壇貢獻良多。
羅尚正: 音樂會
他堅信音樂是世界的共同的語言,並希望憑著精湛技藝、一片熱誠和積極精神,透過音樂向世界傳播和平的信息。 為音樂會打開序幕的將是波林的室樂及爵士鋼琴三重奏組曲選段,由羅尚正親自演奏鋼琴、龍小飛拉奏爵士低音大提琴、 費南迪斯演奏爵士鼓。 生平崇拜艾靈頓的波林贏過不少格萊美獎項,他的組曲將為觀眾帶來非一般古典爵士體驗。 港樂首席單簧管史安祖將擔任蕭亞提的單簧管協奏曲的獨奏,在輕快藍調的結尾吹奏單簧管傳奇般的高音C。 張緯晴的毅力驅使她於音樂路上屢創佳績,也從她生活習慣上可見一二,每日至少練習鋼琴4小時之外,還堅持健身1小時。 愛護動物的她是一位海鮮素食者,她還會分享和狗狗邦邦的生活點滴。
羅尚正: 羅尚正2013年
曾與多位著名音樂家合作,包括拉丁格林美獎得主高美斯(Eddie Gómez)、杜蒙特等。 爵士樂在音樂上除了出色的即興演奏能力,最為突出的還有四點:變化豐富的節奏、充份發揮獨奏樂器的性能、獨特的樂隊織體表現手法和自然的表演台風。 也就是這些特點,形成爵士樂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大的包容性,正好能發揮音樂的「溶劑」功能,這種「溶劑」再結合電腦科技產生的音響,便往往能將不同文化的「世界音樂」(民族音樂)所具有的強烈獨特個性溶解,打破民族文化的隔閡,再融合匯流入世界音樂市場中去。 朱氏曾與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及藝人合作,包括藝術家藤村真、格林美獎得主Jordan Waré、歌手鄭秀文及衛蘭等。
羅尚正: 羅尚正2007年
2014年底,他曾與歌手胡琳合作灌錄專輯《Blue Moon》,自推出至今都在本地最暢銷唱片榜内。 獨特和豐富的音樂背景令張氏成為近年香港其中一位最為活躍的作曲、演奏家和策展人,曾與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等不同音樂團體作客席演奏,甚至在主流音樂也見其足跡。 張氏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的客席講師,並在各大專院校及中學舉辦大師班與導賞演出以推廣爵士樂。 活躍於中西樂壇,曾與多個樂團包括美國焦點樂聚團、香港中文大學管樂團、泛亞交響樂團及香港城市室樂團等合作,被邀為獨奏演奏嘉賓。 於2021年,朱氏獲邀為自由爵士音樂節的其中一位主要表演者,並與自由空間樂團合作,呈現他的作品《樂戲》。 同年,朱氏的鋼琴獨奏會 「Extremes」於香港大會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