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頸椎病或頸椎痛的治療方法,可看看「【頸椎痛】手麻痺、難抬頭該看哪科?3種治療方法逐一睇。」文章。 ① 正坐在椅子上,一手將下巴水平向後推,另一手的手掌則放在頭頂,將頭部輕輕向前拉,此時會感到脖子肌肉稍微被拉緊,維持約十五秒鐘。 若做這個動作,會發現頸部的肌肉變比較軟,代表頸部所承受的力量變小了,呼吸也隨之變得暢通。 如果平時感到鼻咽部有異物的患者,做這個動作,也會有所緩解。
- 臨床上,當遇到難治性頸椎病或想更加精確地治療頸椎病時,建議利用觸診結合肌肉解剖知識檢查所有相關肌肉,再應用中醫綜合療法,針對性地治療致病肌肉,調整骨骼關節的活動度,釋放頸椎的壓力,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 ☞弓式俯臥在瑜伽墊上,屈雙膝,雙腳靠近臀部,雙手向後分別抓住兩腳踝,呼氣雙小腿向後向上帶動身體延展向上,保持4-6個深緩呼吸。
- 邱炳燁提醒,運動也不可過量,若肌肉痠痛超過3天,就須降低運動強度。
- 如果期待速效療法,總是希望用最快的方法減除疼痛,小心會揠苗助長或適得其反,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傷害。
- 呼氣,抬頭挺胸並向後抬起雙腿,雙臂也向上抬起並向後伸直延展,雙腿併攏收緊,腳尖繃直,保持4-6次深緩呼吸,不要憋氣。
極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採用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受壓神經定位準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可是,有些病人出現症狀後,一直拖了很多年,採用各種方法治療,均無明顯效果的情況下,才想到了手術,這時的手術效果就遠遠達不到早期手術的理想效果。 日常預防頸椎痛的方法: 頸椎病運動 健康正常的脊椎從側面看是呈S型的,而頸椎則是向後微彎的弧度。 當頸椎痛之外還出現手臂或指掌麻痺、無力的症狀,就有可能是椎間盤退化令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錯位,壓迫頸部神經而引起以頭痛、肩頸痛或手臂及指掌麻痺疼痛。 而症狀通常無法自行痊癒,並於晨起或晚間更加嚴重,當你發現自己除了肩頸痛之外還有上肢麻痛、肌肉無力及失去感覺的狀況,請盡快求醫,時間拖太長恐怕會導致肌肉萎縮。 一直以來有不少的脊醫警告,長期姿勢不良使用手提電腦,會對頸椎造成極大的壓力,長期下來很容易形成頸部勞損,導致頸椎長骨刺壓迫神經和脊髓,不但會頸痛、肩膊痛、手臂痛等痛症,嚴重會出現麻痺情況,令你經常作嘔作悶,甚型頭痛。
頸椎病運動: 頸椎退化脖子痛還手腳麻!頸椎自癒術1張椅子就能救
痠痛感以頸後部位為主,致頸後易於疲勞,在過度疲勞、風寒、枕頭或臥姿不適時時常發生落枕症狀。 頸椎病運動2025 頸椎病運動2025 常見症狀:頸部痠、痛、麻、肌肉僵硬緊繃、頸部活動受限。 身上有病痛,心中想到的當然是要趕快好,只是想歸想,如果對病痛恢復的心態有所偏差,反而會欲速則不達。 不管是急性的椎間盤突出、落枕,或者是慢性退化性關節炎,所有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療程,並不是看了醫生一次或兩次就能夠痊癒的。 治療頸椎病時,中醫常常會針刺穴位如頸夾脊、大椎穴、風池穴、天柱穴、肩井穴、曲池穴、外關穴等,並結合電針治療儀進行治療。
隨著老化,椎間盤內的水分會慢慢消失,而錯誤的姿勢也會導致頸椎壓力變大,慢慢磨損椎間盤。 一旦磨損過多,頸椎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骨質就會增生,長出「骨刺」,壓迫頸椎的動脈以及神經。 消炎止痛劑:能夠抑制炎症進展和緩解疼痛;肌肉鬆弛劑:對治療頸肩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有良好的效果;神經營養片:使受損的神經修復得到改善;鎮靜藥:有些病人由於出現恐懼、焦躁等情緒上的變化,引起失眠,會加重病情,而鎮靜藥便可以改善此情況。 頸椎病運動 頸部受過外傷的,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或者沒有很好的做到保健的,也比較容易引發頸椎病,有事實證明有50%的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受到的外傷有關。
頸椎病運動: 預防小貼士:
知名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表示,這是他多數有頸椎僵直問題的學員,曾經歷的過程。 先是因姿勢問題造成頸椎僵硬,產生肌筋膜沾黏,脖子緊繃、活動度減少;再演變成筋膜炎,出現膏肓痛等酸痛問題;接著造成頸椎僵直,慢慢壓迫到神經根或脊髓、交感神經、椎動脈等進一步導致頸椎病。 在接受完中醫刮痧、針灸以及正骨療法後,中醫師可以為患者量身定制特定的運動康復方法,以維持治療效果。
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由於受損部位不同,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單憑臨床症狀來診斷頸椎病是不足的。 頸椎病的診斷應重視臨床症狀和影像檢查,再由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治療及跟進。 躺著看電視的時候人的活動很少,人們被故事情節吸引,最後頸部肌肉會僵硬,當頭部扭動時,肌肉應答能力就會減弱,導致關節錯縫、肌肉扭傷,誘發頸椎病的加重。 適度的運動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帶來很大的好處,運動應有規律性,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頸椎病運動: 健康小幫手
中渚穴、後谿穴明明是手上的穴位,怎麼能治療肩頸痠痛呢? 中渚、後谿分別屬於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由於這兩條經絡都從手背延伸到肩頸部位,因此按摩這兩個穴可以緩解肩頸僵硬。 同樣的道理,現代人無論走路或搭車,都習慣低頭盯著手機看,或是辦公時,將脖子向前伸出以看清楚電腦螢幕,這些姿勢就如同剛才的小實驗,都讓頸椎在不知不覺中向前拉長而承受更大的壓力,長期下來造成頸椎勞損。
頸椎病運動: 落枕了,艾灸這裡好得快!
至於上肢症狀通常出現較晚,壓迫較輕微的患者不一定有上肢症狀,或因症狀不顯著而被患者忽視。 許峻誠副主任說明,大多為雙側上肢的運動障礙,造成無力及無法從事精細動作等,大部分患者求診主因是難以寫字或使用筷子。 搭配ANKH機能再生獨家手法,替頸椎病患者迅速放鬆繃緊關節、提高肢體活動幅度,讓止痛效果加倍,還能鍛鍊肌肉、增加筋腱質量彈性,預防僵緊疼痛痙攣,減少下一次復發機率。 頸椎病多是姿勢不正確所導致的,維持良好姿勢,有助於減輕脊椎壓力,幫助改善脊椎病。 比如看手機前,可以先收下巴,再低頭,同時將手機稍微抬高一點,讓頸椎盡量保持正直。
頸椎病運動: 頸椎痛的治療 1. 頸椎矯正法
有醫生表示「落枕」這種急性肩頸痛其實是長期姿勢不良、頸椎退化所導致的,而經常性落枕也是頸椎出現健康問題的病徵;3. 慢性或重覆性勞損:久坐不動、坐姿不正確或翹腿、肩頸部位的血液循環不佳或缺乏運動放鬆肌肉都會引致肩頸膊痛,甚至久而久之造成關節損耗,形成各式各樣的痛症問題; 4. 頸椎退化:以往通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現在頸椎退已經成為十分普遍的都市病,不少年輕人的頸椎已出現退化問題。 頸椎退化是指頸椎骨的關節及軟骨磨損,造成不同程度痛楚及影響活動能力,甚至導致手臂麻痺及頭痛、耳鳴等。 但是,當保守及藥物治療無效,確認神經明顯受壓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脊髓性頸椎病,當頸脊髓受到增生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症狀輕微的,可做非手術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如出現不同程度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受壓症狀不斷加重或突然加劇,甚至頸以下身體出現癱瘓,必須儘快手術治療。
頸椎病運動: 低頭滑手機、躺著看電視都讓頸椎吃不消
其中,下肢症狀通常出現比較早,主要為雙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行走不穩等,嚴重者則下肢痙攣、行走困難。 頸型頸椎病的初期病徵就是經常性落枕,通常只有一或兩個肌肉痛點,而痛點以頸後或頸側為主,常見的病徵是頸部痠、痛、麻、肌肉僵硬緊繃,而頸部活動受限。 頸椎病運動2025 早期發現頸椎痛症並積極治療,可預防頸椎痛惡化或退化成更嚴重的病症,肩頸肌肉經常緊繃者在過度疲倦、感冒風寒、枕頭高度不適合或臥姿不適時十分容易發生落枕。
頸椎病運動: 頸椎痛的運動 1. 放鬆後頸肌肉
頸椎病患者適合進行的運動有:慢跑、太極拳、懸垂鍛鍊、爬行、蛙泳、甩手、跳繩以及倒立等。 運動的時候需要注意,甩頭的幅度不要太大,太大的話對椎動脈會有影響,注意運動前熱身,按照指定的運動計劃進行運動。 頸椎骨移位以後,很大可能會壓到神經線,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患者可能會感到頭痛、頸部酸痛或刺痛;嚴重者更可能感到頸部、肩膊、上背或手肘等麻痺。 事實上,大部分的頭痛,頸痛成因皆與頸椎移位有關。 不彎膝蓋猛提重物、遭外力用力牽拉,或是在摔倒時突然靠肩部支撐等動作,都可能造成急性肩袖(肩關節周圍的肌腱)撕裂。
頸椎病運動: Q1. 頸椎痛的成因有什麼?
頸椎由七塊骨頭構成,連接著頭部和身體,支撐住頭部的重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頸椎上有許多肌肉、韌帶附著,有血管從中通過,也有神經從內延伸而出,扮演著維持生理機能的重要角色。 中國按摩推拿是中國傳統醫術之一,是我國中醫的瑰寶,推拿按摩指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頸椎病運動: 頸椎痛的治療 5. 指定運動
會造成血流障礙,腦供血不足,易造成眩暈、頭痛、猝倒、視力障礙等臨床症狀。 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有眩暈、噁心、嘔吐、耳鳴、重聽、眼部痙攣等症狀,且發病與頭頸活動有關。 不論在醫治難治性頸椎病還是希望更加精確地醫治頸椎病,都需要中醫師對與頸椎病相關的肌肉進行仔細的觸診檢查,找出不同頸椎病患者的致病肌肉。
頸椎病運動: 頸部運動step 2.動作1+回來膝蓋彎曲
而症狀通常於夜間睡眠或晨起加重,時好時壞,會反覆發作。 常見症狀:上肢痠、痛、麻、感覺喪失、肌肉無力、肌肉萎縮。 安南醫院骨科許峻誠副主任表示,因為椎間盤突出伴隨韌帶的肥厚,頸椎脊髓腔就會被擠壓造成狹窄,如果嚴重擠壓到頸髓,就有可能造成「頸椎退化型脊髓病變」,常分為上肢及下肢之症狀。
頸型頸椎病又稱落枕型頸椎病,患者會有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肌肉韌帶、肌腱等部位的發炎問題。 不少人長時間低頭看電話、電腦,令頸椎的壓力大增,軟骨變緊,肌肉不平衡,導致頸椎由原本的C形拉直,同時令胸肌和肩上斜方肌縮短拉緊,頸部深層肌肉和下背下斜方肌因過度伸展拉長及無力。 多數人的習慣動作是上半身向前傾,如同蝦一般彎曲,因此胸腹部的肌肉長期收縮較多,背部的肌肉反而較少收縮,久了導致肌肉不平衡,肩頸更加容易痠痛。 頸椎病運動 朱雅莉中醫師認為,多做反向的伸展操,能緩解頸椎病。 按摩前,先正坐,接著將手舉起來,彎曲手肘,讓自己的肩膀、小臂與脊椎正中線呈現兩個直角三角形,接著以大拇指揉按風池穴,其餘四指輕放於頭部。 風池穴為頸部肌肉的交縫處,多揉按可以放鬆頸部的肌肉,緩解頸椎病。
上肢症狀通常出現較晚,壓迫較輕微的患者不一定有上肢症狀,或因症狀不顯著而被患者忽視。 許峻誠說明,大多為雙側上肢的運動障礙,造成無力及無法從事精細動作等,大部分患者求診主因是難以寫字或使用筷子。 由於脊髓型頸椎病往往合併神經根的損害,因此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肢疼痛及麻木,偶爾會有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常見表現為尿急、排尿無力、尿不乾淨、便秘等。 頸椎退化引致的頸椎痛:常見疼痛部位為後枕,肩頸肌肉緊繃、或不能向後望;有可能出現骨刺;頸部退化性關節炎或頸間椎間盤突出造成上肢麻痺、疼痛或無力;手指麻痺、走路不穩、易倦、頭痛等症狀。
談到現代人姿勢不良,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治醫師邱炳燁擔憂地說,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會改變頸椎前凸角度,甚至可能從前凸變成後凹陷,當頸椎角度改變,肌肉就會被拉扯,造成過度緊張、發炎。 頸椎病運動2025 頸椎病運動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常會單手托腮撐著腦袋,同時肩膀高聳、而近距離俯視電腦螢幕,使頸部關節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容易長頸椎骨刺,或是出現椎間隙變窄等病症。 不過這種復健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讓人覺得「好像沒什麼用處」。 但頸椎會造成疼痛,大部分都是長時間姿勢不良累積造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恢復。
頸椎病運動: 頸椎病的預防
由於在頸椎病的各種病理變化中,均會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或通過頸脊神經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或抑制,即會出現相應症候群。 常見症狀:肩頸疼痛、手臂麻、或眩暈、頭昏、頭痛、視力模糊、畏光、鼻塞、胃食道逆流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
頸椎病運動: 頸椎痛的成因 2. 落枕—瞓捩頸是因為頸椎出事!
脊髓型頸椎病 :最嚴重的頸椎病就是椎管逐漸狹窄而損害脊隨,其影響深遠且發病率相當高,可嚴重損害神經,很多為不可逆的傷害。 其症狀為下肢麻木、跛行、肌肉力量下降、肌張力增加,常伴有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早治療就有極高機會殘率。 頸椎病運動 急性創傷:車禍或運動創傷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頸部的馬鞭式創傷,即頸部過度屈伸損傷(WAD)會導致頸部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及其他疼痛痠麻的頸椎痛後遺症;2.落枕:落枕的正式醫學症狀名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頸椎病運動: 嚴重會致耳鳴、骨刺
制動:即讓脖子減少活動,減少頸椎負荷,這種方法在急性期間是非常有效的;臥床休息: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帶頸托:使頸部運動得到控制;頸椎牽引:主要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睡眠時採用低枕:頸椎下面不要懸空,連肩背部一起墊實。 一般主要症狀表現為上肢麻木、背肩部疼痛,勞累或受寒後易誘發疼痛,患者會感到上肢沈重、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現象;常見於頸椎間盤退化或因為椎骨長期移位令椎間盤軟骨受壓。 而在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有一塊軟組織,叫做「椎間盤」。 椎間盤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維持整條脊椎的穩定度,以及有緩衝外力的作用。
嚴重者亦可同時伴隨心慌、心悸、胸悶、失眠等症狀。 注意:想加強動作及放鬆肩頸肌肉的功效,雙手可握水樽或啞鈴以添加一定重量,重覆放鬆及收緊的動作鍛鍊肩頸肌肉及放鬆神經。 超聲波治療可於緩解頸椎痛及肩頸疼痛,並促進受傷位置的血液循環、有助受損組織盡快康復,減輕發炎狀況,因此對急性創傷引致的頸椎痛尤為有效。 血流增加有助帶動更多養分到達受損的頸椎組織,此外超聲波亦可以以光熱效應加熱深層皮膚組織,可緩解疼痛和肌肉痙癴。 利用對人體安全的生物微電流刺激肌肉放縮及放鬆、增加血液循環,變相「幫肌肉主動做運動」,收縮及放鬆動作重覆多次之後可令緊繃的肩頸肌肉放鬆,有助緩解頸椎痛。
頸椎病運動: 頸椎病疼起來真要命,教你按摩五大穴位治療頸椎疼痛!
近年來,頸椎問題的病人明顯增多,而且年輕人很多,集中在辦公室白領、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職業人群中。 加上近年手機、平板電腦大行其道,不少人成為「低頭族」,大多數來看病的年輕人並不是真正的頸椎病,應算做頸肩痛,頸肩痛能造成頭暈、噁心、頭痛,極易復發。 而頸椎一旦受累,就會出現頸部酸脹、僵硬、上肢疼痛、麻木、頭暈、眼花、耳鳴等症狀,嚴重者會發生吞咽障礙、視力障礙、胸部疼痛、猝倒等併發症。 肘髎穴對於肘臂部瘓痛、麻木、攣急有很好的療效,臨床上經常與曲池穴配合治療肘臂疾病。 在治療時肘髎穴被稱為「治療頸椎病的特效穴」,艾灸其具有通經活絡、舒筋利節的效果。
頸椎病是一種骨骼退化的一種疾病,一般都會在中年以後才慢慢出現的病症。 而且現在的手機、電腦等一些電子設備讓一些低頭族越來越多了,頸椎病的發病人群也逐漸的年輕化。 對於那些風寒導致的;落枕,可以食用拔火罐的方法,這樣效果特別明顯。 這樣一類患者通常都是早上起來出現頸項以及肩背部出現不適的感覺,脖子活動有限,特別是以旋轉後。 有句老話講「要想頸椎安,常把腕骨按」,腕骨穴主治頭項強痛、指攣腕痛等。 臨床上常配合大陵穴、間使穴、三間穴艾灸或針灸來治療腕關節炎,其對於緩解頸項強痛也有一定的療效。
江宏恩說大概十天後,他發現自己會不定時偏頭痛,指尖跟腳趾也變得冰冷,頓時覺得情況不對,趕緊去看醫生,照完X光之後,才發現頸椎2、3節已經移位,才會有偏頭痛跟手腳冰冷的情況。 除了踮腳尖動作外,也可以配合按摩搓搓肚子,令子宮及卵巢的血液循環也變更好,好好保養這2大器官。 女生們也不妨跟著做,每天1分鐘,希望能夠預防子宮、卵巢相關女性疾病。 王醫生指這個「順手保養法」可以在平日等車、排隊或無聊站著時做,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把「屁股」向上夾,雙腳踮起腳尖往上提,上下交替地不斷重覆這個動作,有助訓練骨盆的肌肉群去到一個收縮的狀態,從而促進骨盆血液循環。 卵巢癌大多發生在婦女更年期後,平均病發年齡為52歲。 由於卵巢深入盤腔內,所以早期的卵巢癌徵狀並不明顯,而且有超過3分2的病患者在初期都只會出現腹部不適情況,定期接受常規婦科檢查,及早發現病症就可以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