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琪報道:港怡醫院是全港首間以定額套餐式收費的私家醫院,但整體價格與其他私家醫院收費差異不大。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有私家醫生表示,港怡醫院部分套餐價格,與市面現有價格相若,但指出手術後併發症普遍出現在兩至三日後,病人未必可真正享受「全包」服務。 有現職教授及公立醫院醫生直言,不時有私家症病人投訴收費不透明,「我哋都要花好多時間解釋」,認同收費制度應更「明碼實價」。 潘冬平於1964年在香港出世,家有五兄弟姊妹,中學時就讀皇仁書院。 1982年於香港中學會考中取得8優1良,1984年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獲取4優。 他於1989年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其後獲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 要治癒大腸癌肝轉移,外科和腫瘤科醫生的緊密合作至為重要。
- 潘冬平被控於2015年10月,批准、默許或未採適當措施,阻止一篇關於自己內容涉違反《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的文章,在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的網站上發布,當中涉及宣傳及聲稱優於其他醫生。
- 該會相信醫生已有悔意,決定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
- 醫委會紀律聆訊指,潘冬平2015年作為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總監,中心於網頁形容他為肝膽胰外科的國際知名專家,又用「先鋒」、「帶領」等字眼,文章帶不當宣傳性質。
- 本刊發現,有別於過往「個體戶式」開診所,行內掀起一股「聯盟式」開檔潮,由幾名來自不同專科的醫生夾份打江山,開設醫療中心。
但醫委會認為潘冬平已汲取教訓,亦肯定他的醫學成就,判他在醫生名冊除名一個月,緩刑6個月,其外科專科資格則交由教育委員會處理。 【本報訊】現年五十六歲的肝膽胰外科名醫潘冬平,四年多前誤把學術履歷用作自己的醫生簡介,並於網上平台發表,由於內容涉及宣傳成分或聲稱自己優於其他醫生,因而要接受醫務委員會的紀律聆訊。 潘昨承認違反《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醫委會強調學術履歷和醫生簡介的對象讀者不同,作為註冊醫生,其簡介寫法不能與學者身份混淆,以免誤導公眾,讓普通市民對治療成效有不切實際的期許。 潘專業失德罪成,被罰停牌一個月,但緩刑半年,而其專科資格則由另一委員會決定如何處理。 幾年前逃出公院的怪醫梁家騮,更再下一城開埋內視鏡中心,邀請其他名醫加盟。
潘冬平醫生太太: 公院壓力爆煲 醫生出走掀聯盟開檔潮
意圖推翻「原判」,非為對立而對立,而是希望逐步將亞洲或中國的肝癌治療主導地位提升,以免受制於不合理的標準框架,影響治療,說到底,始終心繫肝癌病人生死。 魏太表示,丈夫在2021年確診為末期肝癌,醫生安排使用「免疫治療組合」,由發病至上月合共做了25次治療,每次近兩萬元。 魏太稱,經濟負擔極重,幸好現加入安全網,望政府縮短資助審查手續,讓病人及時得到救治。
- 潘冬松醫生 Dr. Poon Tung Chung,服務範圍,又不會覺得特別珍惜, Matthew Ho 何廣沛 同 Momo Ng 吳沚默 又有冇可能順利拯救生命!?
- 他認為,醫管局有責任確保收費公平,建立清晰收費指引。
-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 「大部分初期的胰臟癌,患者可能只是感到隱隱痛。很多病人以為是胃痛,因而延誤診斷和治療。」潘冬平說。
- 做機械臂手術傷口會小些,但是手術時間會比正常開腹手術多大約三 小時,大概要9-10 小時,而且費用昂貴得多, 如果經驗不多的醫生做,風險可能比傳統手術高,而且術後長期效果數據也欠缺。
若情況許可,對於乙肝帶病毒者,在處方類固醇時,應提早2星期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文獻指有關做法可以令急性肝炎風險降至接近0。 去年潘冬平(右二)、潘冬松(左一)的綜合癌症中心開幕,食衛局長高永文(右三)和梁智鴻(左三)亦有出席。 面對私營醫療市場的競爭,他指集團定位是雲集不同專科頂尖、在行內有名的醫生,未來會繼續向更多醫生招手,目標有十多人。 坊間愈來愈多醫生自立門戶,作為該集團的幕後老闆,石致豪坦言看好私營醫療發展,才掟錢搞醫療生意。 「保險市場愈來愈大,加上好多內地病人來港求醫,想建立一個平台,讓醫生出來私營市場。」他說。 據了解,以中環甲級商廈的「名醫樓」租金計算,一個三千多呎的高層單位,月租近三十萬元,雖然或者他隨時開刀做一個手術已經賺到,但幾人攤分的確划算很多。
潘冬平醫生太太: 醫院診所分類
政府《財政預算案》早前公布,削減本年度醫管局撥款一千二百萬元,令原本已不堪負荷的公營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見勢色不對,不少公院醫生紛紛跳船,加入私營醫療市場搵真銀,殺出條血路。 其實係在st Teresa body check完醫生話我個肝有兩個洞唔知咩嚟,轉介我去看專科,所以唸住去開嗰度欏轉介 … 潘冬平醫生太太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潘冬平指,肝癌難以在早期察覺,發現或有症狀已是中晚期,傳統的治療以口服標靶藥物為主,僅維持到12至14個月存活期。 現時研發出的「免疫組合治療」,可降低三成重症及死亡風險。 肝癌為五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有近1500人死於肝癌。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表示,患者現時可採用「免疫組合治療」,比傳統標靶藥可降低惡化及死亡風險逾三成,惟費用高昂,不少患者及家庭難以負擔。 政府於2022年12月已將免疫組合治療藥物納入醫管局安全網,由關愛基金資助。 醫委會表示,醫生不當宣傳會令病人對醫生的技巧有不切實際想法,考慮潘冬平有悔意及醫學成就傑出,判停牌一個月,緩刑半年。
潘冬平醫生太太: 肝癌名醫潘冬平自我介紹文章含宣傳成分 專業失當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
但門診病人的治療按那個級別收費,全憑主診醫生臨床判斷。 大部分胰臟癌病人的CA 19-9都會上升;指數愈高,癌細胞已擴散的風險愈大。 「影像檢測可幫助診斷早期腫瘤。不過,要近乎沒有病徵去檢查,才有機會診斷到早期的胰臟癌。」潘冬平說。 潘冬平醫生太太 胰臟癌的死亡率高,原因是它難以早期診斷,所以未能及時診治。 「大部分初期的胰臟癌,患者可能只是感到隱隱痛。很多病人以為是胃痛,因而延誤診斷和治療。」潘冬平說。 如果癌症在胰臟頭部,因為鄰近膽管,或會出現黃疸,小便變得深色或茶色。
潘冬平醫生太太: 肝癌權威潘冬平簡歷涉宣傳 被裁定專業失當罰停牌1個月緩刑半年
98歲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決定接受寧養服務,在家中與家人渡過餘下時間,不再接受治療。 卡特中心發表聲明,指卡特得到家人及醫療團隊全力支持,卡特家族呼籲大家在這個時刻尊重私隱,並感謝外界關心。 隸屬民主黨的卡特,在1977年至1981年擔任總統,任內命對經濟困境和伊朗人質危機等問題,但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協議,最終在1980年的大選不敵共和黨的列根。
潘冬平醫生太太: 潘冬平醫生 Dr Ronnie Poon 外科-尋醫報告 睇醫生網
潘於2006年創辦香港肝癌基金會,讓肝癌病人毋須開刀的射頻消融和微波消融術等,都是由潘冬平引入。 根據醫學文獻上大量研究顯示,大約三分一接受大腸癌肝臟轉移切除手術再加輔助化療的病人,能存活五年以上並沒復發。 昔日大腸癌第四期病人只能接受「姑息性」治療,現在大腸癌轉移肝臟仍有機會治癒,一方面是肝臟手術的安全性近年大大提高,由以往超過10%手術死亡率降低至近年少於2%,甚至可與大腸癌切除手術同步進行。
潘冬平醫生太太: 肝癌名醫自介文章涉宣傳 被裁專業失當 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
潘冬平指出,乙肝帶病毒患者在正常情況下,可由自身免疫系統抑制病毒,令肝炎不會病發,但使用類固醇會「雙重夾擊」,一方面直接刺激病毒繁殖,另一方面抑制自身免疫系統,令乙肝病毒爆發,醫學上稱為「乙肝再激活」。 以鄧女士今次使用類固醇「潑尼松龍」為例,如果連續使用4星期,每日使用超過10毫克潑尼松龍,「乙肝再激活」發生機會會大增。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他又指,文獻指25%乙肝帶病毒者,會有「乙肝再激活」情況,而當中四分之一,病情會非常嚴重至肝衰竭。 夏威(右五)指前上司盧寵茂(右六)和范上達是「神一樣的教授團隊」,當年他有份參與「跨血型」換肝手術。
潘冬平醫生太太: 陰宅供應回升 過世者有覺好瞓 香港慢慢轉好啦!
如果這位病人的指標高,但超聲波正常,建議多做一個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 不幸在體檢發現內臟有腫瘤,姊姊在網上夫找到香港肝膽胰及結直腸微創外科中心,我當時心裡思想負面,六神無主,找那間治療都沒有主見了。 劉允怡續說,有見潘冬平即時移除涉事文章移除,相信他已吸取經驗,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而潘在醫學界有傑出成就,受到同業及病人尊重,故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其外科專科資格則交由教育委員會處理。
潘冬平醫生太太: 私家醫生:收費價格不吸引
公院逃兵愈走愈多,最重災區的婦產專科流失率高達兩成半,有醫生擔心會影響病人服務,且看自願醫療保險計劃何時推行,救得幾多得幾多。 我遇過一位病人,癌指標高,不過磁力共振也找不到腫瘤。 我要帶出一個重要信息:即使癌指標正常,也不能排除沒有腫瘤。 舉個例子:肝癌也有獨特癌指標(甲胎蛋白),三分之一肝癌病人,即使癌細胞已擴散,癌指標從來都不高的。
潘冬平醫生太太: 香港醫院名單
潘冬平強調「唔係唔開心咁離開」,又指各人各有專長,「我自己着重臨床服務同研究,唔叻管人,再留喺度就算做到部門主管,自己又唔鍾意做行政」。 潘冬平醫生太太 潘冬松則擅長結直腸癌手術,潘冬平接受《蘋果》查詢時說,不時會與弟弟一同動手術。 胰頭5 cm水囊最常見是一種名為IPMN 的良性瘤,有變惡性機會,一般大於3cm癌變機會開始増加,所以㑹考慮切除。 在沒有看過你母親的情況,我只可以給一般性的意見,是否應該做手術要詳細評估病人後才可以給更加適當的意見。 2007年,潘冬平醫生研究出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刺激肝癌腫瘤血管生長的關鍵作用,促成肝癌第一種有效標靶治療(Sorafenib)的出現。 最近刊登一篇由他撰寫有關香港肝癌分期的論文,內裡分析了數千病例,證明如採用他們的分期標準,病人存活率將高於使用西斑牙那套。
潘冬平醫生太太: 醫生潘冬平介紹文章帶宣傳性質 認專業失當除名一個月緩刑半年 (14:
他建議病人「自保」,如果自知是乙肝帶病毒患者,在求醫時可不厭奇煩向醫生說出病歷。 潘冬平續稱,若病人腎炎非常嚴重,不可先處方乙肝藥物,應在處方類固醇時,同步使用抗乙肝病毒藥物,亦可把肝炎風險大大降低。 鄧桂思長女Michelle早前透露,母親患的是IGA腎炎。 治療IGA腎炎一般每日用上40毫克「潑尼松龍」,遠超低風險的10毫克。 一般來說,如果要用高劑量類固醇,即使無乙肝紀錄,都要先為病人抽血,了解是否乙肝帶病毒者。
搞到而家咁,換肝都叫有5,6成機會消滅所有cancer ,返唔返發又另一會事,但而家,咪等死囉…我每次唸起都喊,點解唔睇多個醫生,信死一個… 潘醫生的診所十分之有規模,診所內的醫療設備都很先進,如檢出任何有關腸胃肝臟的問題,這裡的護士都會細心安排及跟進,以預防或及早診斷疾病。 因為我有肝病的前科,所以我特別留意到診所可提供的服務,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到有需要的病人。 潘冬平醫生太太 辯方形容,潘冬平事後已深感後悔,發現犯錯時已即時移除相關文章,強調他並無意圖作宣傳及宣稱優勝於其他醫生;又呈上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醫生的求情信,肯定潘冬平對港大、醫學專業的貢獻。
私人執業的肝膽胰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接受《香港01》訪問,他解釋乙型肝炎帶病毒病人若要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前,情況許可下,應提早2星期用抗病毒藥物。 文獻指有關做法可令急性肝炎風險降至接近0,故直言事故明顯是疏忽引起。 事實上,近年港大醫學院教授級名醫流失十分嚴重,除了夏威外,國際肝癌權威、港大肝膽胰前外科主任潘冬平,去年亦與任職港大結直腸外科前副教授的弟弟潘冬松,雙雙「劈炮」離巢,同在中環開檔搵真銀。 代表潘冬平的辯方律師求情時表示,事發時潘冬平剛由公立醫院醫生和大學學者轉為私人執業醫生,亦為腫瘤中心的總監,需要應中心要求提交一份自我介紹,遂呈交了於大學任職時使用的個人簡歷。 辨方形容,潘冬平未有注意醫學學者和執業醫生所用簡歷的分別,在事件中確有過錯、欠謹慎。 潘冬平是位外科醫生,其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外科碩士、香港外科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祝新運趙汝平參演《閃閃紅星》 南京老將軍是電影總指揮 電影評價這是一部較優秀的兒童片,一生低調,1996年升任為外科教授,曾參加了二十多部(集)話劇的演出與拍攝。 今晨(18日)7時19分,有行山人士途經大帽山道近禾塘崗時,在路邊發現一批財物,包括外套、平板電腦、充電線及食物等,擔心有人山野活動期間遇事墮山,於是報案求助。 消防、飛行服務隊及民安隊先後到場,在現場一帶山坡展開搜索。
潘冬平於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及後於1996年升任為外科教授。 2011年,潘冬平擔任首席教授,成為外科學系最年輕的講座教授,同年獲頒明德教授席,並擔任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的部門主管至2014年。 潘冬平於一九九○年獲列入普通科專科名冊,二○○二年成為外科專科醫生。 他是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教授,以及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好啦,咁發現新瘤時已經好大貼住血管,佢叫我地去瑪麗換肝,咁瑪麗又做多次號片個d都搞左成二三個星期,話已經大到塞左血管入左去,佢地唔會換。
潘冬平醫生太太: 潘冬松診所潘冬松診所 (中環) Jensen Poon Clinic 19 讚好 中心醫生醫評總數
其實我無見過佢,只是在電話聽取意見,都傾談了十五分鐘。 因家母一直由政府醫院跟進,所以岑醫生叫我繼續返政府睇,無需見他。 如果胆石引起痛就須要手術處理,到有黃胆或發嬈就已經是嚴重併發症,到時處理就更加困難和危險。 施先生胰臟5cm 腫瘤多數需要切除, 因為惡性病變機會高, 確實是良性或惡性要看掃描影像。 肝臟細小的血管瘤則多數可以定期每年影像觀察, 不用切除。 個人對這位病人印象特別深刻,不僅她是大學同事的太太,而是自她和丈夫退休移居到美國後,近五年來每年我都收到她遠道寄來的聖誕卡。
不過,一旦出現術後併發症,一般會在術後兩至三日出現,但可能已超出套餐指定的留院日數上限,病人未必可以真正享受「全包」服務。 劉允怡續指,該文章的內容毋疑涉及宣傳,裁定專業方面的失當行為,但有見於潘冬平即時將涉事文章移除,相信他從中已吸取經驗;並指潘在醫學界有傑出成就,受到同業及病人尊重,故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 肝癌權威專家、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被投訴於2015年刊載一篇內容涉及宣傳、描述優於其他醫生的自我介紹,醫委會今日﹙27日﹚就此展開紀律聆訊。 2013年,潘冬平首度引入分階段分肝切除手術(ALPPS),與瑪麗醫院的醫療團隊進行了全港首個分階段分肝切除術治療肝癌,為病人切除肝癌腫瘤。
潘冬平醫生太太: 「免疫組合治療」醫肝癌已納入安全網 病人家屬:盼政府可簡化申請手續
曾參與本港首宗跨血型換肝手術,又有份為瑪麗第一千宗肝移植手術操刀,他不是沒有掙扎過,但終於選擇毅然離開公院,出來開檔闖一闖。 「在公營醫療要兼顧教學、培訓和行政管理,我不是全能,醫生亦非好的行政人員,取捨下想集中精力在臨牀工作,所以加入私營醫療市場,較多時間處理病人。」他解釋說。 「去年十一月遞信辭職,今年一月底在瑪麗last day了。」夏威是全港唯一負責肝移植手術的港大醫學院肝移植團隊的猛將,是六名能獨立進行活肝及屍肝移植的醫生之一。 加入瑪麗十年,三年前兼顧埋港大深圳醫院開荒牛工作,近年一直港深邊走。 本刊發現,有別於過往「個體戶式」開診所,行內掀起一股「聯盟式」開檔潮,由幾名來自不同專科的醫生夾份打江山,開設醫療中心。 然而,超聲波也不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影像檢查,或會走漏一些微細腫瘤。
辯方形容潘冬平未注意醫學學者和執業醫生所用簡歷的分別,發現犯錯時已即時移除相關文章。 辯方同時呈上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醫生的求情信,肯定潘冬平對港大、醫學專業的貢獻。 ),國際肝癌權威,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教授,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曾就讀皇仁書院,歷任港大外科學系及癌症研究中心教授、肝膽胰外科主任、講座教授。 潘冬平(英語:Dr. Poon Tung Ping, Ronnie,1965年-),出生於香港,是香港的一位醫生,註冊專科為外科。
因此,以為癌指標正常就一定沒有那種癌症,是錯誤的觀念。 主診醫生是潘冬平醫生,他很有善,個子不大,談吐專業,他說:每位病人都會得到個人化的治療; 由於即使同一種疾病, 病情亦會因人而異,唯有針對每位病人的獨特性,才能更有效提高治愈率。 前幾年因肝臟出現了問題,開始看潘冬平醫生,他的治療技術,使我的病情康復得很好。 我是經朋友介紹潘冬平醫生,因為我之前胰臟發現有黑影,見過三個專科醫生之後,也不能判斷裏面是什麼,因此經過潘冬平建議之後,我做了胰臟尾部切除手術。 潘冬松醫生 Dr Poon Tung Chung,故從小在醫院「長大」,開始發燒,到私家診所進行大便隱血測試。
潘冬平醫生太太: 名醫潘冬平涉不當宣傳 罰停牌一個月緩刑半年
若可盡快展開跨部門會議,兼能無約束地使用病人負擔得起的標靶藥物,病人存活率有望提升。 他又指,過往有八成癌症個案接受電療或化療後毋須住院,故相信癌症綜合治療中心能配合政府擬推出自願醫保的理念,讓病人毋須住院做檢查都能獲保障。 上月中,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正式落戶中環,與三名醫生組成醫療集團,準備省靚招牌大展拳腳。 潘﹕市面上有很多身體檢查套餐,甚至有些專門提供身體檢查的公司,大家需要小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