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清潔劑野人日常以米醋、有機果實、梳打粉、檸檬等作清潔用;並以果皮加入糖和水,置於樽內發酵3個月至半年,使其轉化成天然環保酵素,再以1比99稀釋成洗衣劑,用於手洗或機洗衣服,環保又潔淨。 9月25日,宣佈聯同郭榮鏗、梁繼昌、姚松炎、葉建源及邵家臻組成專業議政,加強各專業界別在議會中的合作,捍衛專業自主,但聯盟不會綑綁政治立場,會就不同議題商討[22]。 在社會服務方面,莫乃光身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個法定機構和諮詢組織的委員,所擔任之公職範圍涵蓋資訊科技相關業界及學界、創意產業、媒體、交通及醫療服務,亦曾任政府中央政策組轄下委員會之委員[7]。 大陸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正式開幕,香港界別於4日上午舉行小組討論,在一票「資深」政商名流中,有位「小鮮肉」吸引媒體目光。 原來,他是港區最年輕的政協委員蔡加讚,今年33歲,外型神似韓星宋仲基。
- 「野人」莫皓光是自然教育組織「自然脈絡」總幹事,與妻子「阿牛」及一歲多的兒子「期仔」居住於元朗八鄉鄉郊的獨立小屋,開放式廚房建於屋外,家園亦有農地耕作。
- 野人說:「BB喜歡望會動的東西,所以我們掛了彩帶在窗邊。」當BB躺在地面時,看見飄曳的彩帶,也靜下來,眼仔碌碌地看着、笑着。
- 但是生來在世,其實首要的目標並不是做出多大的貢獻,因為許多人並沒有這麼高遠的抱負,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自身實現抱負。
- 莫皓光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还有着香港浸会大学的硕士学位,过去他和普通城市里的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住市区,吃外卖,打游戏,看电视。
- 不過每個人的人生追求本就不相同,有人喜歡紙醉金迷的富貴生活,自然會有人喜歡寧靜祥和的自然風光。
對於外界的評價,莫皓光毫不在意,和妻子怡然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並且迎來了一個新生命——兒子麥皮。 這樣的生活,截止到如今,已經持續了有13載之久。 整日與山林為伴的莫皓光,也儼然從一個城市中人,變為了一個皮膚黝黑的農夫模樣。 久而久之,元朗山腳下有這麼個特立獨行的「怪人」的消息傳了出去,附近居民有見過莫皓光的,也稱呼他為「野人」。
野人莫皓光: 教育
「例如,太陽就可以發電,點解我哋要運咁多煤去發電廠,然後仲要拉電纜去運電入屋呢?」於是,他找來專家,為家居添上了4塊太陽能的發電板,「好天時,儲一日電可以用到兩日」。 從外國觀察完「脫網族」的生活,部分生活亦為野人所嚮往。 「例如日本一個踢躂舞者,住喺郊外嘅租金一年先一萬日圓,而且行落去仲有叢林、溪澗。喺香港,可能就叫做霸佔山頭。」野人笑說。 而在這個物欲縱流的社會,追求自身的理想本就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事情。 同樣,放棄更為優越的生活,為了理想來壓縮自身的生活質量,也是一個十分不易的事情。 但是莫皓光做到了,基於個人理想層面上來說,他是一個成功者。
此段期間,他曾創辦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更曾擔任主席、執委等要職。 莫乃光離開互聯網供應商業務後,主席亦同樣由莫兆華接任。 有時候,莫皓光會做一些自然工藝品拿出去賣,也常常回去參加一些與自然相關的專題講座。 再比如說,為了節能,夫妻二人在門前搭了一個土灶臺。
野人莫皓光: 工作人员手持长杆,将空中的无人机打落,网友:手法很熟练
看到這個新聞的莫皓光當場就愣住了, 香港是他從小長大的城市, 他熱愛這裡, 他不想看到這裡變成一座「垃圾城」。 為了進一步學習善用資源,他最近跟隨港台走訪了日本和加拿大了解「脫網生活」,即不依靠城市中的基礎建設,包括水、電、煤等,靠自己建設生活所需,自給自足。
一家三口生活,野人指電費也不過是每月80至90元,強調他的原則能省則省,「唔係唔用!可以用少啲嘛。」踏入寒冬,他們也堅持用凍水沐浴。 成為習慣後,其實「凍水浴」並非如城市人想像般難熬,健康也不會因此受影響。 野人形容自己的感受指:「沖完熱水涼,個身會凍嘅;沖完凍水涼,個身係熱。」面對這兩天氣溫急降,他笑指:「唔沖囉,咁凍!」相信寒流很快便會過去。 如果你要到野外生活10天,隨身只可帶一件物件,你會帶甚麼? 有人會說是i型電子產品,有人想帶冷氣機或電飯煲。 野人莫皓光2025 香港地,人人歎慣方便慣,就是沒有人敢赤手空拳闖進大自然。
野人莫皓光: 堅持本土元素 香港製造遊戲大熱
11月,莫乃光入稟高等法院,指控譚偉豪選舉宣傳超支、未有詳細申報選舉經費,要求頒佈譚偉豪當選無效。 包括過期兩個月的日本餅乾,他認為獨立包裝可保存餅乾脆度;另一包過期近一年的麥餅,他品嚐過後則認為有少許變壞,指出餅乾已開始軟化及味道有異。 舉起筷子,夾起過期兩個月港產大碗杯麵,再喝一口日本汽水,他認為味道完全無問題,跟未過期產品是「零分別」。 「點蟲蟲,蟲蟲飛……左手右手,一二三起飛!」野人爸爸溫柔地抱着期仔BB,再捉起他的手仔哼着,BB開心得大笑起來。 野人希望他能在一個無污染的成長環境下成長,因此不會用洗潔精、洗頭水、空氣清新劑、洗衣粉等。
- 野人說夏天太炎熱時,就會在自己建造的室外浴池和孩子們玩水降溫,成為沒有冷氣的日常。
- 父母湊小朋友會用很多即棄物品,如尿片和濕紙巾,野人就改用尿布及棉布取代。
- 都市生活多采多姿,你又有沒有想過原來在鄰近的香港竟然有一位年輕人竟選擇過野人的生活?
- 他不想看到這裡變成一座「垃圾城」。
- 近年,有更多家長樂意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去農莊玩樂,是不是一個成功的轉變呢?
- 為了進一步學習善用資源,他最近跟隨港台走訪了日本和加拿大了解「脫網生活」,即不依靠城市中的基礎建設,包括水、電、煤等,靠自己建設生活所需,自給自足。
- 此段期間,他曾創辦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更曾擔任主席、執委等要職。
雖然這種條件,在常人看來很艱苦,但這正是夫妻二人想要的節能減排生活。 不僅如此,為了將節能貫徹到底,他們從不用紙巾、塑膠袋等一次性用品,真正做到了能省則省。 自小在城市中長大的莫皓光,
野人莫皓光: 野人看城市
野人沒有為兒子報「面試班」,就直接讓兒子去面試,結果成功獲2所學校取錄,他便選了較近居所的一間。 「孩子天生就好鍾意學人講嘢。」野人覺得自己教養兒子的方式,並不是讓兒子較別人優勝,只是順其發展,「當小朋友想講、想表達,父母就叫佢唔好嘈、唔好講無謂嘢,結果佢就唔想再講嘢」。 父母湊小朋友會用很多即棄物品,如尿片和濕紙巾,野人就改用尿布及棉布取代。
野人莫皓光: 家裡10多年沒裝冷氣! 野人「靠獨門秘訣降溫」簡單又省錢
從前的他其實和一般年輕人一樣,喜愛玩電玩、看電視,享受冷氣的舒適感,然而就在新聞報導中得知香港的資源逐年耗竭、人口飽和,他像是頓悟了什麼,就決定著力改善生活習慣。 「我們的快樂不來自物質。」莫皓光月收入約1萬港幣(約台幣3萬9300元),但開銷卻很低,家裡的傢俱90%都是撿來的,兒子的玩具也是別人不要的。 香港1名碩士生畢業後放棄城市生活,搬到村屋種田,定居大自然。 他和志同道合的太太育有1名兒子,3人過著儉樸的生活,尤其他自己13年來從沒買過新衣服,也不願食物被浪費,凡事自給自足,每月開銷僅2000港幣(約台幣7860元)。 在城市之中,水、電、交通這些基本設施和管道,除了提供我們每人的日常需要外,也像是一張覆蓋每個角落的大網。 崇尚極簡生活的「野人」,走訪加拿大和日本的「脫網族」,有的人一家搬上深山居住,也有的人建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脫網唔等於要隱世,而係多利用身邊嘅資源去生活,減少依賴和浪費」。
野人莫皓光: 生活朝點 FB 專頁
因為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香港發展地產行業以及各類金融行業, 莫皓光的追求環保自然, 野人莫皓光2025 實在是個異類。 都市生活多采多姿,你又有沒有想過原來在鄰近的香港竟然有一位年輕人竟選擇過野人的生活? 畢業於名牌大學的莫皓光,毅然到郊區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簡樸生活。 他家裡沒有華麗裝飾,只有花草小鳥與他作伴;沒有洗衣機,平時用人手洗衣服,用柴火煮飯。
野人莫皓光: 香港電台外判紀錄片系列《脫網人生》
更别说将来孩子大了需要上大学,要交高昂的学费了。 而且如果人人不买洗化用品,洗化厂家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消费促进生产,促进就业,这和环保一样,都是有利于社会的事。 他们给孩子起名为“莫期”,希望他长大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新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点开销,但并不多,每月一两百的样子。 穿的都是别人不要的二手衣服,或者是学校、公司等丢掉的一些印有logo的新衣服。
野人莫皓光: ‧ 香港運輸局長:將安排更多大灣區青年到香港機場實習
2歲半的莫期(麥皮)日常最喜歡的玩意之一,是坐在爸爸親手所製的木頭車上,穿越家門前陡峭不平的小路,展開他的「探險」之旅。 他的「探險地圖」還包括後園的山溝與10呎高石崖,父子倆時常徒步在其中走來走去,不亦樂乎。 小小麥皮膽子大,氣力更大,一雙小手能連續搬運磚頭來回多次,以此作樂。 莫乃光曾為騰思創智有限公司的董事之一[5],提供給予商業應用之資訊科技及新媒體服務。 於2008年起,莫乃光亦出任香港共享創意之籌備委員會成員,致力協助設立及推廣適用於香港的共享創意授權條款[6]。
野人莫皓光: 環保志義工 走馬瀨頒獎表揚
但是生來在世,其實首要的目標並不是做出多大的貢獻,因為許多人並沒有這麼高遠的抱負,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自身實現抱負。 在體驗過這樣的自然生活後, 莫皓光便堅定了保護大自然的想法。 野人莫皓光 此時他的理想抱負, 已經不是過於籠統的「保護環境」了,
野人莫皓光: 節目跟隨一直嚮往鄉郊生活的「野人」莫皓光,為了實踐生活上完全的自給自足,遠赴加拿大和日本,穿梭山林和城際之間,走訪不同的脫網族,一起研究如何開展屬於自己的「脫網」人生。
而妻子竟也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过“苦”日子,15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买快过期的食品,住租来的房子,用捡来的家具。 目前莫皓光是當地生態導賞團體「自然脈絡」總幹事,與老婆阿牛、2歲多的兒子居住在元朗八鄉鄉村的獨立小屋,開放式廚房在屋外,自己燒柴生火,自建隔沙系統清潔水源,用水泥修補道路,用這種方式償還城市人對地球資源揮霍的債。 「野人」莫皓光是自然教育組織「自然脈絡」總幹事,與妻子「阿牛」及一歲多的兒子「期仔」居住於元朗八鄉鄉郊的獨立小屋,開放式廚房建於屋外,家園亦有農地耕作。 在這個8.9度的下午,記者到訪野人家中,他戴上帽子,正在廚房燒柴煲水。
野人家中沒有電視、沒有電子遊戲、也沒有空調;客廳只有地櫃,小桌子,沒有雜物,簡樸潔淨,沒有悶熱之感,反倒令人舒適自在。 我與他們席地而坐,輕鬆地談談新成員帶來的改變。 野人莫皓光2025 总之,莫皓光身为港大高材生,甘心与妻子归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既简朴又环保,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着隐忧和不当。
野人莫皓光: 城市中的野人
似乎到了這裡, 整個人的心情都隨著這寧靜柔和的鄉村而放鬆。 野人莫皓光2025 加拿大一個住在森林中的七口家庭「脫網族」,最令野人感到難以置信,他們由建屋至日常生活皆是自給自足,一塊太陽能板就夠全家用電,啟發他回家後新建了一個儲水池,並嘗試裝設太陽能板發電。
莫皓光的很多朋友在城市工作了大半辈子,想归隐田园。 野人莫皓光 归隐在中国人的思想中由来已久,为何更多的人并未隐居? 曾经有报道说,隐居终南山的小楠回来了,因为房租太贵,租不起。
野人莫皓光: 送兒子入學 生活技能從父母身上學習
11月,莫乃光入稟高等法院,指控譚偉豪選舉宣傳超支、未有詳細申報選舉經費,要求頒布譚偉豪當選無效。 莫乃光出生於香港,已婚,1976年畢業於北角衛理小學[2],1982年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3]其後曾於1985年及1987年於美國普度大學先後獲得電腦電機工程學士及電機工程碩士。 野人莫皓光2025 婚前,莫皓光與阿牛便決定好了歸隱山林,婚後,他們果然放棄了城市中的繁華與便利,而後經過多方的考量,選擇了一處遠離城市的鄉村落腳。
野人莫皓光: 野人莫皓光樂活田野間
这种环保式的生活最初并不被身边人理解,父母担心儿子吃不饱,朋友笑他傻乎乎的,当时的女朋友忍受不了也和他分手了。 野人莫皓光 面對40度的酷暑,莫皓光則習以為常的說「心靜自然涼」。 他也透露,家裡10多年都沒有冷氣,天熱只開電風扇,若是真的熱到受不了,他的獨門秘訣就是「洗冷水澡」,簡單又省錢,但擔心用水過度,每次只沖2分鐘,偶爾也會到溪邊戲水,用最自然的方式解暑。
野人莫皓光: 「野人爸爸」月入萬多元養起一家三口 拒做樓奴過簡樸生活︰有小朋友只多花300元
這處鄉村,位於元朗山腳下,他們在這裡,租了一間22平米的小屋。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莫皓光其實已經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阿牛。 如果是尋常人,得知另一半要隱居山林,估計多半會覺得對方「腦子有病」。 新聞中說, 香港的垃圾已經接近飽和, 終有一天這座城市將要被垃圾完全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