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免費網上銀行估價是一個很好的還價理據,例如當業主開價900萬,但網上銀行估價查到只是800萬時,買家便可大膽展示有關估價還價,增加議價空間的機會。 樓市升溫時,業主開價高於市價,是普遍做法,但想知業主開價是否過於進取,網上估價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坊間的估價網主要由大型銀行提供,只需輸入地址即可得出網上估價。 如果你單位所屬的屋苑有其他單位錄得成交而成交額比過往上升你的單位估價亦應上升,反之亦然。 網上銀行估價 網上銀行估價 網上銀行估價2025 當然有不少比較少成交量的物業單位沒有最新成交額用作參考,導致估價行會用附近單位作參考。
- 有時樓市暢旺,業主的叫價會相對進取,買家可以向地產代理查詢看中的單位的地址後,於網上或致電銀行做物業估價,比較業主叫價與估價兩者的差異。
- 買二手樓後,最頭痛往往是向銀行申請按揭一環。
- 利用房屋估價網,輸入地址和建物類型就能查詢合理的房價行情;接著在看房時詢問仲介「屋主的空間」,假設屋主想實拿的房價離房價行情很遠,可以先篩掉(或要出價試試看也行,但無欲則剛)。
- 因此,如果可以將車位坪數拆開來計算,估價會更接近實際。
- 使用者須確認及接納任何由於使用或瀏覽本網頁下載或向本網頁下載或提取的資料自承風險。
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 提醒客戶及公眾人士,慎防冒充中銀香港的詐騙來電或電話訊息,意圖騙取客戶的個人資料或金錢。 凡不屬您授權的網上交易,經調查核實後,您毋須為有關交易負責。 如屬聯名賬戶,所有相關客戶均須各自提供同意,方可執行買入指令或交易,或將股份轉入或將實體證書存入賬戶內。 切勿打開來歷不明的電郵、短訊、附件或超連結及下載可疑的應用程式。 如有懷疑,請即停止操作,切勿輸入任何資料,關閉視窗,並向本行查詢,或透過真實商戶的官方聯絡途徑核實。
網上銀行估價: 中國銀行(香港)按揭攻略:按揭估價、利率及樓宇類別一覽
通常會以區內較接近估價日期的相類單位成交價作比較,所以成交較活躍的屋苑,可以較容易取得估價指標。 網上銀行估價 對於成交較稀疏的屋苑,估價行可能需要加以當前樓價水平估算,部份銀行會要求上門作出估價,要業主配合。 網上銀行估價 有時樓市暢旺,業主的叫價會相對進取,買家可以向地產代理查詢看中的單位的地址後,於網上或致電銀行做物業估價,比較業主叫價與估價兩者的差異。
- 網上了解估價是最簡單、快捷的,不同銀行及地產機構均有提供即時物業估價,包括美聯物業網站提供即時恆生銀行估價、經絡按揭提供中銀估價等,市民可輕鬆查閱估價。
- 因為800萬以下最高可做90%按揭;800萬-1000萬元最高只能做80%按揭。
- 而經絡按揭作為按揭轉介公司,已經與各大、中小銀行聯繫,買家可以一次過在最短時間貨比三家,結果與直接找銀行一樣。
- 元朗站提供 939 伙的 The YOHO Hub C 期、錦上路站 680 伙的柏瓏III及輕鐵天榮站的 1,393 伙將會是今年的重頭戲。
- 還有網上估價包涵的物業單位有限,主要能在網上作估價都是屋苑,大量的單幢住宅是無法在網上估價中找到。
- 近日,有不法之徒透過傳銷電話及社交平台,以「搵快錢」吸引客戶出售或借出銀行戶口,或利用客戶的個人資料開戶,然後利用這些「傀儡戶口」收取騙款或其他犯罪得益,亦即是「洗黑錢」。
雖然正如上述,估價行會根據附近單位的價錢作出估價,不過這個只是估價而非能夠反映實際情況。 美國通脹強勁,聯儲局重啟加息周期,近月加息步伐變快,本港拆息亦急速上升,我們會為大家追蹤最新的H按、P按息率,以及現金回贈情況。 除樓齡外,也要看物業質素,例如有些大型屋苑,樓齡已經50年,但也批到30年年期。 但如果屬舊的單幢樓,保養欠佳,但樓齡同樣五十年,但批出的按揭年期卻只有二十年。 如果屬於舊物業、村屋或者丁屋,銀行甚至需要實地視察、以及視乎物業狀況,才決定批出按揭年期。 一般大型屋苑,由於成交量較為活躍,銀行較願意承造長年期按揭,例如美孚新邨雖然樓齡達50年,但銀行仍願意會批出30年期。
網上銀行估價: 按揭小貼士
元朗站提供 939 伙的 The YOHO Hub C 期、錦上路站 680 伙的柏瓏III及輕鐵天榮站的 1,393 伙將會是今年的重頭戲。 具備北部都會區概念的項目都有約 10 個項目,接近10,000伙。 當中屯門 NOVO LAND 第 2A 至… 對於部份村屋的單位,準買家也要預先搜尋出村屋的LOT NUMBER等 (想知如何搜尋村屋Lot Number,按我跳往)。 當接通銀行職員時,他們多數會多問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單位是否連車位、第二個就是業主的開價,提供相關資料也可以有效幫助到估價。 本行建議您經電子渠道進行交易時,應在瀏覽器直接輸入本行官方網址(),或透過官方應用程式商店或可信來源下載的中銀香港流動應用程式,登入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賬戶。
聲明﹕ROOTS上會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網上銀行估價 ROOTS上會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網上銀行估價: 申請信用卡
本公司可把所收集的客戶個人資料提供予第三者,包括但不限於本公司的承包商及代 理商、廣告商、其 他對本公司擁有保密責任之商業伙伴。 申請人如無法提供稅單,可考慮以「資產水平/淨資產」作為申請按揭貸款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網上銀行估價: 估價不足解決方法
恒生亦不會就任何人士依賴該等資料及估值承擔任何責任。 網上銀行估價2025 若申請人取得即時物業估價後遞交按揭貸款申請,本行有權要求為物業作進一步的估價,以及對該申請提出其他條件及條款。 4) 若任何人士因使用本網頁所提供的物業估價資料或服務,或因接觸或獲得該等物業估價資料或服務而導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行概不會負上任何責任。 並不對本行構成任何約束力,更不應視該結果為本行的正式估價及對該物業按揭貸款的批核。 假如買家本身不是首次置業,手上另持有其他房產,可以將現有的單位做加按套現,以獲得更多現金。
網上銀行估價: 中銀估價
而如果是酒店項目、地舖等的單位類型就會傾向用投資估價法。 當然,這只是個簡單整理的結論,並不是100%必然,各位最好還是和測量師了解一下使用各種物業估價方法的標準。 假設樓市正在上升,業主進取開價導致買家需要追價成交,免費網上物業估價未必反映得到成交價,引致 估「不到價」 的情況。 反之,假設樓市向下行導致成交價低於物業估價,這個「估足價」或「估突價」情況有機會影響新買家承造按揭。 匯豐銀行恒生銀行中國銀行渣打銀行雖然網上物業估價都是免費的,不過要留意網上估價一般未能反映實際樓市情況,而且銀行未必一定會採用網上估價作批核按揭的估價。
網上銀行估價: 高達$5000額外獎賞!
通常是欠缺足夠成交數據(例如成交量偏低)所致,如擔心估不足價,建議購入單位前,先找銀行作口頭估價,或選用地產經紀的按揭轉介服務,由按揭中介提供多個銀行按揭計劃作全面比較 網上銀行估價 (包括利率、優惠回贈等)。 網上銀行估價 幾乎每一次客人聯絡我們關於買樓和樓按時,ROOTS上會會要求客人提供物業地址方便估價,估價不足可以令銀行批不足按揭貸款額,買家要撻訂收場,血汗錢無了。 所謂物業估價 ,是由一位測量師基於一個特定的目的(如買賣、租賃等等)而對物業作出的一個價值評估。 銀行會利用物業估價作為提供按揭服務的風險管理措施,估價可以斷定客人究竟可以向銀行申請到幾多按揭貸款額。 雖然物業估價可以輕易地向銀行職員索取,但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估價的重要性。 買賣簽署合約確定「成交金額」後,銀行收齊所有文件,會再找估價行為單位進行「物業估值」,看看是否估到價。
網上銀行估價: 成交額
舉個例子,買家以HK$800萬買入了A單位,但銀行對該物業的估價只有HK$750萬,按照最新政府的按揭政策,HK$800萬以下物業,最多能做9成按揭,也就是銀行最多批出HK$750萬的9成貸款。 估價不足固然需要留意,但估價過高銀行亦有機會拒絕按揭申請。 樓市不穩時,部份急售或移民盤低於市價出售,若成交價低於銀行估價5%- 10%,銀行有機會認為存在潛在風險,視之為不合理交易,拒絕該貸款申請。
網上銀行估價: 信用卡優惠
本行將在其認為合理所需的期限內保留通過本服務收集的個人資料。 網上銀行估價 近日有騙徒以不同藉口盜取個人資料,並於網上銀行進行遙距開戶,甚至申請貸款,例如冒充銀行職員在街檔吸引路人遙距開戶,用以誘騙他人拍攝面容影像,並提供身分證、住址証明、財務檔以申請銀行戶口及貸款。 另外亦有騙徒訛稱需要測試新手機應用程式拍照變臉功能等,然後盜用他人的證件及文件去申請網上銀行戶口及貸款。
網上銀行估價: 物業類型
此虛假短訊及偽冒網站會以不同網域名稱出現,或在中銀香港官方網址 上稍作改動,如加上不同組合的英文字母、數字或符號,企圖誤導客戶及盜取客戶的資料,如網上銀行號碼/用戶名稱、網上銀行密碼及電話短訊單次密碼。 中銀香港特此聲明與該短訊及網站沒有任何關係,並已將有關情況知會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香港警方。 此偽冒網站會以不同網域名稱出現,或在中銀香港官方網址 上稍作改動,如加上不同組合的英文字母、數字或符號,企圖誤導客戶及盜取客戶的資料,如網上銀行號碼/用戶名稱、網上銀行密碼及電話短訊單次密碼。 該等虛假短訊及偽冒網站會以不同網域名稱出現,或在中銀香港官方網址 上稍作改動,如加上不同組合的英文字母、數字或符號,企圖誤導客戶及盜取客戶的資料,如網上銀行號碼/用戶名稱、網上銀行密碼及電話短訊單次密碼。 中銀香港特此聲明與該等 短訊及網站沒有任何關係,並已將有關情況知會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香港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