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邨(較舊部分)、美東邨(較舊部分)兩個項目預計於2027至28年度完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個單位及約2,800個單位。 華富邨的重建項目將分階段進行,重建後將提供約12,200個單位。 三個項目重建後較重建前,能額外提供的單位約8,200個。 馬頭角道重建2025 房委會現正推展的重建項目則共有八個,將可提供約28,000個單位,連同正在研究重建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在內,則共有十個項目,可提供約33,000個單位。
大樓內主要有入境事務處的辦事處及招募中心等政府部門的辦事處。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入境處華人延期居留組解散後,利用該組在馬頭角道政府合署騰出的地方,設置臨時羈留中心,收容違反入境法例、並即將遣返原居地的人士。
馬頭角道重建: 馬頭角十三街
另外,屋宇署3月份共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3份、九龍9份、新界11份。 包括12項住宅及商住發展、4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及5項社區服務發展。 而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則有17個,工程完成後,將提供可作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共約11.3萬平方米,涉及單位1,685個,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達13.8萬平方米。 遷置資源方面,我們擬用毗鄰西環邨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西環邨居民。 由於西環邨規模較小,約有600個單位,預計可一次性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馬頭角道重建2025 至於馬頭圍邨,我們現時擬用鄰近的土瓜灣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作遷置受重建影響的馬頭圍邨居民,鑑於馬頭圍邨約有2,000個單位,初步預計分期遷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
- 蟬聯街(英語:Shim Lue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8條,為一北行街道。
- 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了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 市建局指,以往「業主參與發展」計劃的回報長、發展存變數及涉財務風險,所有參與的小業主均在中途退出,故希望探索一套新的先導計劃,加快收購步伐,並會就業主的參與度作研究。
- 在該發展計劃草圖得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有關圖則刊憲後,市建局才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作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鵬程街和蟬聯街,多見車房,街尾可望翔龍灣。
-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KC-018計劃(亦稱「五街」)內共有約110個街號的樓宇,普遍樓齡超過60年,樓高8層但無電梯設施,樓宇狀況普遍失修,範圍內估計居住約1,400個家庭及約100間地舖;而KC-019計劃則涵蓋兩幢工業樓宇。 根據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建議,該工業樓宇日後重建時應改劃作住宅及商業綜合發展,並提供海濱長廊和其他配套設施。 市區重建局今日(7日)宣布啟動「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和「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
馬頭角道重建: 項目發展資料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呈交一份發展計劃草圖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市建局已於2022年10月10日呈交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予城規會及已於2022年11月23日將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呈交城規會。 市建局又會於本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估計總收購成本約100億元,預計2033年落成。 昨日起計的為期兩個月為公布期,市建局職員會對有關樓宇展開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單位數目和了解樓宇使用狀況。 下星期,該局會向有關業主和租戶舉行簡報會,介紹項目規劃審批程序、收購和補償安排等。
- 駿發街(英語:Tsun Fat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10月7日)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的法定規劃程序。
- 據屋宇署公布,馬頭圍道43至45J號、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獲批建兩幢住宅,樓高30層,提供21.9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及4.4萬平方呎商用樓面,由市建局負責發展。
-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 在駁通海濱的同時,市建局將透過優化樓宇佈局和設計,在擬建住宅及商業基座之間的地面,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直達海濱長廊,加強與九龍城舊區一帶的連接和暢達性。
該項目旨在落實《施政報告》的目標,透過充分利用合作社地段的發展潛力,以增加房屋供應。 鶴齡街(英語:Hok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駿發街(英語:Tsun Fat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0條,為一南行街道。 燕安街(英語:Yin O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9條,為一北行街道。 蟬聯街(英語:Shim Lue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8條,為一北行街道。
馬頭角道重建: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九龍城舊區有不少大型舊樓群,地區居民和持份者多年來希望透過舊區更新,改善交通、地區設施和居住環境。 市建局將居民的訴求,深化為小區規劃的願景,並透過市區更新不同的工作模式,進行更新。
馬頭角道重建: 馬頭角道政府合署
除了確保所有樓宇的整體結構均屬安全,房委會會繼續推行各種計劃及措施,維持和改善樓宇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適切的居住環境。 這些工作包括藉屋邨改善計劃翻新大廈外牆及公共地方,以及提升邨內設施;經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邨民檢查室內設施,並作出適當跟進。 此外,還有日常家居維修服務、提供無障礙通道、升降機現代化工程等,讓住戶有一個長幼傷健共融的社區。 我們在計劃重建樓齡較舊屋邨的同時,亦十分關注公共屋邨的結構安全。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馬頭角道重建: 馬頭角
鴻運街(英語:Hung Wan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7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鵬程街和蟬聯街,多見車房,街尾可望翔龍灣。 鵬程街(英語:Pang Ch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6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鷹揚街和鴻運街,多見車房,街尾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及眺望翔龍灣。 鷹揚街(英語:Ying Y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5條,為一北行街道。
馬頭角道重建: 重建
其中「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項目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項目地盤面積則約8, 759平方米。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按計劃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約3,300個單位,較現時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其中約1,300個單位會用作重置現有住戶,餘下約2,000個單位則由市建局發展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項目不但釋放了珍貴的市區土地潛力,增加房屋供應,亦為居民改善他們的居所設施。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馬頭角道重建: 香港文匯網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麟祥街和鵬程街,多見車房,街首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 麟祥街(英語:Lun Cheu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4條,為一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鹿鳴街和鷹揚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常見私家車聚集停泊於此。 鹿鳴街(英語:Luk M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3條,為一南行街道。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和麟祥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有街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車房[4],街尾可見牛棚藝術村一角。
馬頭角道重建: 「十三街」舊樓群
馬頭角道政府合署(英語:Ma Tau Kok Road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的一座政府合署,位處九龍馬頭圍馬頭角道1號,在馬頭圍邨範圍內,於1954年落成(69年前),樓高5層。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布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伙單位。 城規會已於2023年3月3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5條刊憲,公布該草圖由2023年3月3日至2023年5月3日的兩個月期間,在憲報刊載的地點展示,以供公眾查閱。 任何人士可在不遲於2023年5月3日向城規會作出書面申述。 馬頭角道重建 馬頭角填海前是一個位於土瓜灣北端的海角,與九龍灣另一面的牛頭角隔海對望。 填海後与啟德连接,海角雖已消失,但馬頭角附近現仍為海邊,並有馬頭角公眾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但因填海及九龍城區議會的選區劃界影響,九龍城碼頭被劃至土瓜灣的海心選區,很多香港市民也视馬頭角为土瓜灣的一部分。
馬頭角道重建: 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 業主參與發展 冀探索針對工廈先導計劃 加快收購
本屆政府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房屋委員會亦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 除了由政府提供土地建屋,房委會亦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有序地重建個別屋邨,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市建局希望透過積極回應《施政報告》及以上規劃意向,以協調的重整及規劃重建工作,使該區的步行及街區環境得到改善,讓居民受益。 行政長官於2018及2019年《施政報告》中,宣佈邀請市建局物色一至兩個適合作高密度發展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 (合作社) 馬頭角道重建2025 馬頭角道重建 地段作為重建試點,並研究按照市建局沿用的推展項目方式,重建該些合作社地段。
馬頭角道重建: 【市區重建】市建局啟動重建馬頭角海濱2個項目 地盤面積逾2萬平方米
市建局透過開展大規模的地區規劃研究,全面審視舊區的土地規劃及更新機遇,為推動這類舊樓群的更新、改善已建設環境,創造條件。 此項目地盤位於馬頭角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的住宅(甲類)地帶。 馬頭角道重建2025 項目以發展項目形式開展,將會重建成為一座住宅大樓及低座商用平台。 項目將會改善當區的居住質素,並為公眾提供舒適的步行環境。
馬頭角道重建: 明倫街 / 馬頭角道發展計劃 (KC-
局長的有關決定已於2021年2月11日首次刋登於政府憲報。 龍圖街(英語:Lung To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第1條。 與其餘十條街一樣,一律位於木廠街和馬頭角道之間,亦同為單線單程街道。 龍圖街為一北行街道,全長約100米,闊約10米,數據亦與其餘十條直街一樣。 街道東側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鳳儀街,地下店鋪多見車房,亦有一兩所快餐店。 十三街的最大特色亦在於當中11條全直街道,可見每條街的字首均為中國傳統有吉祥兆頭之動物(龍、鳳、鹿、麒麟(麟)、鷹、鵬、雁(鴻)、蟬、燕、馬(駿)及鶴)。
在駁通海濱的同時,市建局將透過優化樓宇佈局和設計,在擬建住宅及商業基座之間的地面,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直達海濱長廊,加強與九龍城舊區一帶的連接和暢達性。 此外,海濱長廊及廣場將提供臨街的餐飲零售,提升活力,為市民提供舒適的臨海休閒空間和體驗。 據屋宇署公布,馬頭圍道43至45J號、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獲批建兩幢住宅,樓高30層,提供21.9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及4.4萬平方呎商用樓面,由市建局負責發展。 視乎最終的細部設計,該項目透過建築物臨街部份後退,以擴闊行人空間,改善現時巴士及小巴站候車致行人路擠迫的情況,提升該項目與周邊的連接性,提供較佳的步行環境。 馬頭角道(英語:Ma Tou Kok Road)為十三街街區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最主要交通樞紐之一,西起馬頭圍邨,為一條雙線單程的掘頭路,終望維港。
第一輪勘察計劃已於2018年結束,當中包括42個公共屋邨。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然而,房委會一直按其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過去十年,房委會已完成12個屋邨和三個工廈重建項目,合共提供超過25,000個房屋單位。 發展局局長(局長)在考慮該項目及有關資料後,在2021年2月3日決定在不對該項目作出任何修訂的情況下,授權市區重建局著手進行該項目。
馬頭角道重建: 土瓜灣道 / 馬頭角道發展計劃 (KC-
近年,由於十三街樓宇連年失修,居民促請政府盡快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以解決維修問題,但未能成功[5]。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台直播公眾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 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及用戶的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此外,因應政府擬擴闊現時土瓜灣道、由目前的四線行車提升至六線行車的規劃意向,兩個項目在重建後,面向土瓜灣道的建築物將會後移,以提供足夠的地面空間配合相關擴建行車線的工程,促進與啟德發展區的交通連接。
馬頭角道重建: 【市區重建】市建局啟動重建馬頭角海濱2個項目 地盤面積逾2萬平方米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房委會並會重建房委會轄下工廠大廈,即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長沙灣的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作公營房屋用途。 為加快重建步伐,房委會會在改劃用地期間,同時清空四個工廠大廈的租戶,然後拆卸有關建築物。
馬頭角道重建: 「十三街」舊樓群
此安排有助縮短重建計劃的時間,提早供應公營房屋以滿足需求。 其中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項目」,香港政府提議撥出10億港元協助[11],惟只資助區內已經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的樓宇,故此引發其餘業主不滿意[11]。 今次的「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為市建局容許業主參與發展的首例。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稱,市建局前身為土發公司,曾在3個住宅重建項目試行「業主參與發展」計劃,包括尖沙咀河內道重建項目(K11)。 由1998年向業主出價收購,至2009年建成及出售單位,歷時11年,期間143個業權中,約半數業權持有人參加「業主參與發展」,惟不足3年,全部參與的小業主決定退出。 馬頭角道重建 市建局早前公布啟動兩個土瓜灣海濱重建項目,包括研究讓擁有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工廈業主參與發展,被外界質疑無視小業主權益。
馬頭角道重建: 馬頭角十三街
街道規劃可分作兩部分:九龍城道以西為住宅區,以東則為工業區,座落著一些傳統工業大廈。 「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項目地盤面積約1.14萬平方米。 地盤界線大概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翔龍灣,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馬頭角道。 馬頭角道重建 馬頭角道重建 這項研究中的措施,旨在提升KC-019項目在收購安排上的執行性,以促成有關工業樓宇在整全規劃大綱下進行重建,發揮更大的規劃裨益,並不適用於其他項目。 今次重建項目將涉及工廈,考慮到早前兩個重建工廈失敗經驗,市建局將實施新的收購政策。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表示,現正研究項目內擁有不少指定數目物業、並符合條件的註冊業主可參與項目的發展,以作為出售物業予市建局的另一選擇。
馬頭角道重建: 重建
不過,對於參與門檻、參與模式等,鍾稱現時尚在研究,日後將會適時公布。 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則佔地約8, 759平方米,涉及新寶工商中心。 地盤界線大概東面毗連馬頭角海濱,南面毗連馬頭角道, 西面毗連土瓜灣道,及北面毗連房協的專用安置屋邨預留用地。 市區重建局今日(7日)公布土瓜灣兩個重建計劃,分別是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即俗稱土瓜灣「五街」;以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的重建計劃。 馬頭角道重建 重建後,料前者可提供1280伙,後者則可提供950伙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當遷置安排有具體方案時,房委會會適時與相關政府部門及持份者溝通。 總括而言,我們會按照每個重建項目的情況考慮合適的遷置安排,而清拆通知會在不少於30個月前發出。 市建局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重建計劃,兩個新項目均位於土瓜灣海濱,其中「五街」發展計劃(KC-018)包括馬頭角道、明倫街、忠信街、興賢街及興仁街,涉約100個街號。 有關大廈普遍樓齡超過60年、無電梯且失修情況嚴重,個別單位常年受水浸困擾,甚至有石屎跌落風險,涉逾千四個家庭。 市區重建局昨日正式啟動土瓜灣區兩個重建項目,包括位於明倫街/馬頭角道一帶的「五街」發展計劃,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而後者涉及兩棟工業樓宇,市建局將開先例允許他們參與重建項目。
2013年6月,市區重建局為了解決十三街逾200家車房成為重建最大阻力的問題,擬定於鄰近地區物色一幢工廠大廈,及將整幢大廈改裝成為汽車維修中心,及將全數受到影響的車房遷入經營,以避免車房結業而影響近千人的生計。 此外,市區重建局又聯絡香港房屋協會及房屋委員會等協助安置十三街的天台住戶,希望促成十三街重建[16]。 2013年3月,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經過研究後,提出將現有屬於「綜合發展區」的十三街分拆成為3個地段進行重建,而「五街」則可能分拆為「南北」用地,並且建議將南面用地的地積比率由5倍增至6.5倍,以增加重建的誘因及動力。 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於3月25日通過初稿後,將會於4月月底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期間會舉行社區工作坊、專題討論、公眾論壇、簡介會、巡迴及流動展覽等[15]。 木廠街(英語:Mok Cheong Street)為十三街街區北面外圍的主要道路,亦為馬頭角的主要街道,西起馬頭涌道,東接土瓜灣道,為一條雙線單程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