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出,患病時難有睡意,經常會無故哭泣及頭痛,「食頭痛藥似食飯咁」,情緒低落時易有自殺念頭。 安眠藥副作用令她出現夜遊情況,「會起身浸冬菇、菜乾,又將神台嘅香爐掉落垃圾桶,仲試過條香蕉食到一半就放喺梳化」,但她起床後對夜遊完全不知情。 榮潤國教授2025 「精神健康基金會」於2012年,由社會賢達、精神科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社工及律師等一群專業人士所創立。 成立目的是為推動香港成為「精神健康城市」,消除社會對情緒及精神疾病的偏見;以我們的專業知識及善心人士捐贈的資源,致力提升市民的精神健康。 據美國國家睡眠協會表示,睡眠不足可為兒童帶來多重問題,包括更具攻擊性、集中度不足、情緒低落、過度活躍、易激、記憶出現問題與情緒波動。
疫情一年,Tommy坦言都會擔心自己受感染,增加自身壓力,但只要繼續閱讀便會慢慢疲累增添睡意,現時一個月最多失眠一次。 中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表示,俗稱「發夢期夢遊」的「快速眼動睡眠障礙」早於25年前被發現,病患經常有情境鮮明的噩夢,甚至作出與夢境一致的動作和言語,多帶有暴力傾向,男性長者居多。 謝樹基教授是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和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榮潤國 返港定居前,謝教授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城以及但尼丁工作超過廿年,他的研究包括躁鬱症和賭博成癮等嚴重精神病的復元。 他曾於新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擔任諮詢委員會委員。 謝教授積極推動復元為本的研究與服務,並圍繞「超越殘障並改善服務使用者的體驗」的議題,與全球各地的團體作深入探討。
榮潤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聲明
自2000年始,臨床研究中心的合作夥伴包括威爾斯親王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廣華醫院、仁濟醫院和屯門醫院。 榮潤國教授2025 合作內容包括臨床測試、配方組成、病例篩選和學術交流、舉辦學術研討會等。 榮潤國教授 Tommy (右)表示,參與「預防失眠計劃」後了解到自己過往因過份擔心失眠,反而令壓力太大,無法入眠。
正常的睡眠周期,當進入REM階段,腦袋變得活躍並開始發夢,這時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令身體肌肉失去活動能力,以防身體按着夢境郁動而受傷,只餘下眼球、聽覺及呼吸系統保持運作。 如在這期間突然醒過來,身體有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不過這情况很短暫。 榮潤國教授2025 所以有人指念經有幫助,其實只是因為念經需時數分鐘,身體慢慢可重新郁動。
榮潤國教授: 中大證實抑鬱症與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共病患者的直系親屬更易出現腦退化徵狀 研究發現為促進精準精神醫學和預防腦退化疾病提供新見解
青春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除了身體、行為和情感上會出現變化外,也是精神疾病發病的敏感階段,而失眠便是其中一個誘發精神和情緒問題的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聯同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及加拿大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心理學院,作出首個青少年預防失眠計劃,可減低失眠風險達71%。 習慣晚睡晚起,俗稱「貓頭鷹型」的生活作息習慣,會加劇抑鬱症病情及影響睡眠質素。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與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一項研究發現,證實輔助強光治療有助改善病情,讓治癒機會增加一倍,累計臨床治癒率近7成。 中大醫學院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聯合跨專科的專家,研究可延緩柏金遜綜合症的治療及預防方法。
- 結果發現,持續睡眠不足(少於或等於六小時)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獨立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壓、心房顫動、肺栓塞和慢性缺血性心臟病。
- 該研究團隊在另一個研究中亦證實睡眠不足與心血管病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聯。
- 榮:根據科學研究,人之所以要睡眠,除了因為身體需要休息,還有助腦部排走新陳代謝下的廢物,以及鞏固腦部記憶。
- 強光治療組使用燈箱,在家接受為期5周、每天30分鐘的強光治療。
- 此外,患者對強光治療的接受性很高,與對照組相比,強光治療引起的身體不適更少。
- 在80年代初,「精神科」相對屬較「冷門」的學科,為何榮潤國會對這科情有獨鍾?
當進入REM階段,腦部則開始活躍,發夢期開始,如果在這階段中醒來,夢境會比較印象深刻。 中大與港大研究團隊於2015至2018年招募93名中年「貓頭鷹型」(習慣晚睡晚起的夜晚型)抑鬱症患者參加輔助強光治療,當中八成是女性,平均年齡46歲,慣常上床時間約為凌晨2時,起床時間則大概為上午10時半。 這項跨院校的研究是全球首次針對高危青少年進行「預防失眠」的隨機對照研究。 為確保研究項目可轉化成實際應用,讓最多病人受惠,團隊將與不同專業和界別的專家合作,包括醫護、心理學及工程學專業人員。
榮潤國教授: 精神科
結果發現,持續睡眠不足(少於或等於六小時)是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獨立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壓、心房顫動、肺栓塞和慢性缺血性心臟病。 教育局策略伙伴陳嘉雯說,資源冊有兩個特色,包括用故事及趣味作為切入點,希望做到見物見人,每一個主題文物都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從課堂中的導入以至於鞏固學習都能夠兼顧。 另一個特色是靈活運用,以40分鐘整個課堂作為流程設計,每一個文物主題設計了2至4個學習活動,每個活動由5至15分鐘不等,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地圖及運用資料的能力,觀察推論及歸納等。 榮潤國教授 政府一向非常關注露宿者需要,於二○○四年起,社會福利署資助三支地區露宿者綜合服務隊,支援港、九、新界各區露宿者,為他們提供輔導、緊急援助、短暫住宿等等,以協助無家者脫離露宿生涯、改善生活。 在剛被委派到社會福利署時,我已探訪過救世軍提供露宿者服務的單位,對於機構及負責職員不斷為服務注入創新設計,以切合服務對象需要有很深刻的印象。
- 榮潤國 他強調為安全及資源公平考慮,要求非宿生購買「蛇飛」住宿,實有其必要。
- 鄭女士表示,在2017年接受五周強光治療,接受治療一周已感到有改善,可能早起、幾乎會自然醒,睡眠時間漸漸提早,開始有想睡覺的意識,未照前只想賴在床上,不願起身」,如今已不用再服安眠藥。
- 不過他補充,若午睡時間過長會出現反效果,當事人醒來時會感到頭痛或精神呆滯。
- 成立目的是為推動香港成為「精神健康城市」,消除社會對情緒及精神疾病的偏見;以我們的專業知識及善心人士捐贈的資源,致力提升市民的精神健康。
英國教育部在前年起,於學校必修的生命教育課程(PSHE)內添加新的睡眠教育環節,在小三至小六期間認識睡眠規律在青春期間的改變、初中期間學習健康睡眠規律知識、及在高中認識優質睡眠如何影響個人表現與福祉。 事實上,大學一直致力於校內推動正向溝通理念,務求建立員工之間的互信和了解,我希望中大的員工都能感受到大學的誠意 ── 榮潤國教授 特別為他們投放各項資源,從而繼續為大學作出貢獻,提高服務質素。 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鑽牛角尖,只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能只期望獲得讚賞而不肯接受批評。 遇到問題時,我們不妨與值得信任的人傾談,聽取別人的意見,或許能讓我們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
榮潤國教授: 抑鬱症|中大港大研究揭強光治療有助改善晚睡晚起抑鬱症患者病情
(左起) 研究中心執行委員張繼輝博士、中心副主任高浩醫生、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以及中心執行委員陳然欣醫生。 中大醫學院獲張金菱女士(左六)慷慨捐款,成立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並取意在世界柏金遜日(4月11日)揭幕。 榮潤國教授2025 榮潤國 同時,團隊又指,家族遺傳是失眠的其中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榮潤國教授: 研究重點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早前聯同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以及加拿大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心理學院,進行了全球首個針對高危青少年的「預防失眠」隨機對照研究計劃,結果證明能有效在一年跟進期內將青少年的失眠風險減低71%。 左起: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心理學教授Charles Morin教授(螢幕上顯示Zoom直播畫面)、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李馨博士、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及研究助理教授陳銀燕博士,以及研究參加者Tommy。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近與16個國家或地區代表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習慣性睡眠時間較短的人與睡眠充足者相比,出現「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俗稱「長新冠」)的風險是後者約兩倍。 1響應世界睡眠日,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團隊鼓勵大眾每天都應獲得充足睡眠,以達至最佳的健康狀態。 世界睡眠協會今年將 3 月 17 日定為世界睡眠日,主題是「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 目的是宣傳健康睡眠像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一樣,也是身心健康的基礎。
榮潤國教授: 我們的服務
榮:60歲以上長者約1%至2%患有RBD,控制病情可大大減低他們的受傷風險。 曾聽過有病人為免在睡夢中失控,在睡覺前會綁着自己,或訂做如「棺材」的牀,限制自己的行動。 榮潤國教授 其實這樣反而增加病人的窒息風險,我建議由改變家居環境着手,牀附近不要擺放可郁動的東西,例如鐘、刀、電視機、電話;牀上多放軟枕,又或選擇較矮的牀架,以防在睡夢中跌下牀。 針對RBD的徵狀,可以從藥物入手,例如使用安眠藥、褪黑激素等,大約六至八成機會可減少病人郁手郁腳的情况。 榮:根據科學研究,人之所以要睡眠,除了因為身體需要休息,還有助腦部排走新陳代謝下的廢物,以及鞏固腦部記憶。 在NREM階段,身體機能減慢,呼吸變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肌肉鬆弛,腦部亦進入休息期,眼球會停止轉動。
榮潤國教授: 相關文章
榮潤國 「愛麗絲睡眠法」對於飽受失眠之苦的人,應該也有一定參考作用,一試無妨; 但對付失眠,原來還有另一些方法,簡單4步也可。 他強調為安全及資源公平考慮,要求非宿生購買「蛇飛」住宿,實有其必要。 兩校期望透過結合雙方的專長及優勢,配合數碼時代創造的機遇,於未來五年革新整個區域的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他認為,近年失眠求診者趨增的原因是電子產品愈漸普遍,很多專業人士辛勞一天後,回家仍需查閱電郵,倍感壓力,形容他們似24小時均需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