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校友說,當年沒機會穿運動服代表學校出戰,是一種遺憾,今次終於可以報效學校,覺得很感動。 原本斜線相間嘅喇沙校呔喺1960年代設計。 但由於製造商整錯咗,令到校呔中嘅紫色逐漸變淡,變成紅白相間呔。
神级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在香港教育史上多次开创先河,既是香港首间穿校服的学校,也是首间男女校;更是首间转为直资的中学。 小學一般要求申請者遞上插班申請表格、申請信、學生的出生證明書副本、家長的身份證文件副本、最新學校成績報告、學習經歷(portfolio)最多8單面頁等。 其他名校,如喇沙小學會於4月、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會於5月、軒尼詩官立小學於3月16日至4月3日報名,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會於5月下旬,在網上公布插班詳情,家長宜留意各校網站。 該校的領帶分黑底和紅底兩種,上面用金線排列繡上喇沙會的三個斷開倒V型圖案(Three Chevrons),象徵喇沙會學校成員對教會和國家長久而忠誠的侍奉。
喇沙校服: 客戶名單 – 教育行業/校服 中學 小學 幼稚園
校長一職由當時其中一位副校長王仁傑先生署任。 王仁傑先生於2007年3月16號正式被委任為校長。 1964年,喇沙書院喺界限街校舍裏面開夜校。 喇沙校服 1969年,夜校部獨立,搬咗去何文田,改用新校名陳瑞祺(喇沙)書院。
- 此童軍旅旅長為舊生雷健泉先生,曾為香港童軍青少年活動署助理總部總監(童軍),同時為香港航天學會會長,不時將航天科技引入童軍活動之中,所以二零伍旅亦是首個舉辦太空訓練的香港童軍旅。
- 多年来,旧生会多次为学校筹集经费,用以改善校园环境,并以喇沙书院为中心,搭建了一个宽阔的人才网络。
- 喇沙書院創立於1932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校長是唐煥星先生 (MPhil, MEd., BA, PGDE),校監是譚瑪士修士。
- 1957年,喇沙小学成立,由彭亨利修士 担任校长。
- 艺术素养方面,港华中一必需要学一种乐器,学校设有中乐团、管乐团等,对港华中一的学生,如已通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6级术科考试,或具备同等资格,均可申请港华音乐奖学金。
- 学校图书馆拥有图书18,000余册,是本港藏书最多的中学图书馆之一。
兩所中學同是由天主教辦學團體《喇沙修士會》所創辦,彼此視為兄弟校,校內師生及有關人士都可稱為Lasallian。 另外,一些學生廣為使用嘅設施,都設有自治組織,如圖書館部、資訊科技部等,負責維護設施同為學生提供協助。 唔少自治組織有好高嘅決策權,教師只擔任顧問角色。 喇沙書院舊生會(LSCOBA)由世界各地嘅喇沙書院舊生所組成。 舊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係支持學校嘅重大力量。 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嚟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咗一個寬闊嘅人才網絡。
喇沙校服: 全港最新排名 (更新12月22日 10:00am)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29 間男子中學,佔整體約 6%;香港有 88 間天主教中學,佔整體約 19%;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學長會(Prefectorial Board):自創校起已成立,在學生會成立前,主要負責學生紀律、學生福利、課外活動協調等工作,並擔當起師生溝通的重要角色。
- 陳瑞祺(喇沙)書院的夏季與冬季校服沒有不同,學生可以在冬天和夏天都可穿上長袖或短袖襯衣。
- 2002年9月,教師和學生遷到新的校舍,喇沙小學並在15年的分拆後,再次改制,成為一所有36班的全日制小學。
- 1957年,喇沙小學成立,由彭亨利修士 擔任校長。
- 第二階段緊接著開始並於2005年完成,拆卸了舊校舍餘下的建築物(1937年建成的舊校舍),改建成一座露天足球場和室內的一個游泳池,以及地下停車場。
- 重建計劃更新了整個校園,很多設施均超越一般學校的水準。
-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29 間男子中學,佔整體約 6%;香港有 88 間天主教中學,佔整體約 19%;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 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常和街4號的校舍,易名「陳瑞祺(喇沙)書院」。
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常和街4號的校舍,易名「陳瑞祺(喇沙)書院」。 不少港媽認為入到傳統名校是人生一個起點,能否融入名校生活要視乎資質和付出120分努力,中學生易受朋輩影響,在名校的學習氣氛較好,對讀書有幫助。 今年升中派位告一段落,不少學生獲派入傳統名校,令家長感到光榮。
喇沙校服: 拔萃男女書院 (DBS/DGS)
夏季为纯白衬衣、黑西裤、白袜或黑袜、黑色结带皮鞋,并须结上领带;冬季时学生可自由选择穿上学校标准的枣红色毛衫和校褛。 喇沙校服2025 喇沙校服2025 在1997年秋季前,学生须在领带上扣上小型校徽(现为体育校队徽号),但因设计问题常常松脱遗失,故在1997年秋季的新学年,改在衬衣左边口袋上方扣上金属较大的正规校徽。 喇沙校服 但大型校徽只维持了数年就成为历史,恢复使用小型校徽。
喇沙校服: 客戶名單 – 中學
本公司為保良局轄下中小學及幼稚園指定校服承造商之一。 市場範圍廣闊,開拓國際學校之校服供應範疇,包括九龍小學(英基)等。 从学校的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传统的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有校队,多年来参加各种校际比赛,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一些学生代表香港或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此外,他在射箭、保龄球、击剑、曲棍球等项目上也表现出色。 另外,在外语方面,男拔是香港少数提供法语课程的非国际学校之一。
喇沙校服: 喇沙書院發展歷史
舊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是支持學校的重大力量。 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以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寬闊的人才網絡。 透過他們與學生的不斷交流,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 至2005年為止,舊生會會員人數達到5236人。 學校於1932年1月6日正式開幕,由七位修士共同管理。 大概三分之一的學生有歐洲(特別是葡萄牙)血統。
喇沙校服: 九龍城區中學排名
在眾多名校當中,喇沙小學基於其辦學理念,並沒有申請成為直資學校。 而校方亦普遍得到家長方面的支持,因此喇沙小學的家長教師會頗具規模且組織緊密,而極大部份的家長及學生亦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 喇沙校服2025 為了加強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家長教師會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於1995年1月成立。
喇沙校服: 喇沙書院出版刊物
当时学校由圣若瑟书院的五位修士和漆咸道学校的四位辅助教师共同管理。 创立于1862年的皇仁书院,是香港殖民地时代开办的第一间官立男校,逾百年来,都被誉为最顶尖的中学,亦有「状元摇篮」之称,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 皇仁书院是产生最多「十优状元」的学校。 皇仁仔的霸气,亦延展至DSE年代,4届文凭试,共产生7名状名,暂列状元榜之首。 學校教學策略方面,因應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運用不同的策略,令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和靈各方面,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課堂內著重啟發學生的思考,並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社交能力。 另外,在2014至2015年度,內閣Phoenix的主席在2015年9月,辭任內閣主席,是歷屆學生會以來第一位辭任的主席。
喇沙校服: 【入名校爭議】女拔生成績差為面子拒轉校 喇沙仔考包尾科科補習好自卑
希望天主教教育能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培育小孩健康成長。 喇沙小學推行跨學科協作計劃及「小老師」計劃,支援學生在各個不同的科目上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 在常規課程以外,喇沙小學亦都有提供拔尖課程,以及課後資訊科技興趣班,目的是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發揮他們的潛能,等學生學會學習、邁向卓越。 1998年12月,學校主辦咗第三屆亞太區喇沙會教育會議,接待約130個與會者。 呢次會議決定成立香港喇沙會辦公室,以譚瑪士修士為召集人,聯繫喇沙會喺香港成立嘅各個機構同埋佢嘅成員。
喇沙校服: 教學語言
创校于1900年的英华女学校,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女校之一;亦是香港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学生品学兼优。 邓显学生在2013年的文凭试成绩彪炳,各科合格率100%,考获符合入大学资格的学生达99%,远远超出全港35% 的水平,当中91% 学生成绩更高于最低要求;2015年更出了该校首名DSE状元。 学术成绩令邓显崛起,成为具实力的地区名校,深受北区家长和学生垂青。 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创校已逾百年,有两栋教学大楼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为九龙区的地标之一。 在会考年代,因为圣玛利规定每名学生只需修读八科,亦有部份学生会自修第九第十科,多年来出产多名8A9A状元,而 10A状元则只有3位 。
喇沙校服: 校舍重建
喇沙書院(La Salle 喇沙校服2025 College)係香港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位於九龍城區。 陳瑞祺(喇沙)書院的夏季與冬季校服大同小異。 夏季為純白襯衣、黑西褲、白襪或黑襪、黑色結帶皮鞋,並須結上領帶;冬季時學生可自由選擇穿上學校標準的棗紅色毛衫和校褸。 在1997年秋季前,學生須在領帶上扣上小型校徽(現為體育校隊徽號),但因設計問題常常鬆脱遺失,故在1997年秋季的新學年,改在襯衣左邊口袋上方扣上金屬較大的正規校徽。
但大型校徽只維持了數年就成為歷史,恢復使用小型校徽,扣在襯衣左邊口袋上方。 校舍也為當時在香港辦學的喇沙會修士提供宿舍。 1957年前,喇沙書院在喇沙小學現址開辦第七、八班,即分別為現在的小學五、六年級。
喇沙校服: 喇沙書院
升上小三至小六後,男孩們的校褸轉變成深藍色反領款式。 完成呈分試、成功「過馬路」升讀喇沙書院後,又紛紛變成身披黑色西裝校褸的大哥哥。 透過校褸的用色,除了有助校方以校服劃分高低年級之外,似乎也暗藏與「成長」有關的符號。
喇沙校服: 香港新界 — 北區各中學制服介紹
這方法不為人知,因為學校無宣傳,報章雜誌不理會,所以不成主流。 最近有朋友告訴我,他小學讀於沙頭角,後來因搬屋到筲箕灣,幸運地成功插班於筲箕灣官小,又直升筲箕灣官中。 有港媽指出,華仁與喇沙等校是津貼學校,只要孩子屬Band 1生,加上運氣有前列派位號碼就易入。 有畢業生補充,華仁叩門取錄的機會亦高,有意入讀的不妨去叩門。 冬季制服上衣為白色長袖襯衫,衣領顏色為淡藍或白色,配深藍色領帶。 冬季校服上衣為米黃色長袖襯衫,配褐色領帶。
喇沙校服: 喇沙仔備剪鉗涉「老爆」
常用的配饰有领带、领结、皮带,可以说是非常的“绅士”。 学校的联系小学有李升小学、般咸道官立小学、香港南区官立小学、香岛道官立小学,全部都是官立小学,分布在中西区和南区。 1857年开办的西角官学堂及后来于1879年开办的西营盘官学堂,于1926年正式升格为今天的英皇书院,英皇书院自办学以来多年都是基层子弟入读的目标,所以在港被称为“平民名校”。 入读英皇的学生,都叫做“英皇仔”,但英皇仔没有其他百年名校生的架子。 因为英皇上书院提倡“无花果精神”,代表着朴实谦虚、沉稳自律。
全校共有二十八位同學有資格參與優先錄取計劃。 其中兩班理科班的學生共取得超過330個優,平均每個學生有四優成績,成為學界紀錄。 喇沙書院 是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位於九龍城區。 前址位於九龙基堤道4号,1999年搬到现址,为区内一所第一组别的著名英文中学。 无论幼稚园,小学,中学夏季校服均是穿著白鞋,是该校的特色。 圣罗撒幼稚园、学校和书院的学生都称之”Rosian”。
知名校友包括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港易所前行政总裁周文耀、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王冬胜、前九巴董事陈祖泽、贸易发展局主席苏泽等;还有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沾、著名填词人林夕(梁伟文)、李小龙。 1932年創校的喇沙書院,狀元輩出,校史叫人津津樂道,以大半個世紀建立的「喇沙精神」,更是學生成功的根基。 而以其資助背景,不能拔尖,卻能與直資名校男拔分庭抗禮,更加難能可貴。 陳亮均 陳亮均(ReynardChan,1987-),香港新聞工作者,無線電視新聞新聞記者。
除了出色的學生表現外,他們在運動和音樂方面的發展也非常出色。 2019年,教區女子大學游泳隊連續32年獲得香港和九龍區D1校際游泳比賽的整體冠軍,田徑隊也連續獲得13個冠軍。 教區男童學校合唱團在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舉行的世界合唱比賽中獲得了青年男性合唱組的世界冠軍。
2004年12月,超過150名喇沙會修士同學生來到香港參加第七屆亞太區喇沙青年會議,由校長譚瑪士修士主持,主題係「共同以信仰帶出服務」。 1931年12月3號,校園嘅設施已經可以容納八班,共303名學生。 當時學校由聖若瑟書院嘅五位修士同漆咸道學校嘅四位輔助教師共同管理。
喇沙校服: 香港名校
喇沙書院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喇沙校服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喇沙書院學校校風純樸,鼓勵學生均衡發展,師生關係融洽。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誠實、兌現承諾、堅毅、尊重別人的良好品德。
喇沙校服: 教學情況
喇沙书院旧生会 由世界各地的喇沙书院旧生所组成。 旧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是支持学校的重大力量。 多年来,旧生会多次为学校筹集经费,用以改善校园环境,并以喇沙书院为中心,搭建了一个宽阔的人才网络。 透过他们与学生的不断交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至2005年为止,旧生会会员人数达到5236人。 因为,就在昨天香港教育局取消小六第二次呈分试,升中派位录取会根据过去两次呈分试(小五下学校及小六上学期)成绩处理。
喇沙校服: 喇沙书院发展历史
Sunny是喇沙書院舊生,曾經與幾位兄長同在喇沙利道留下不少足跡。 近年他也常在此出沒,但身份轉換成家長,牽着三個兒子的小手上學去,其中包括現時六年級的「孻仔」Adrian。 喇沙小學的辦學團體是香港喇沙修士會,校訓是信德、善行。 為了秉承校訓以及辦學理念,令更多小朋友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和學習環境,喇沙小學一直堅持拒絕轉型為直資小學,而學校自身為學生做榜樣,真正做到辦學團體提倡的愛主、愛己、愛人的「喇沙精神」。 教區男女學院是香港兩所最古老的中學之一。
因為直資小學可選擇免除「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中央派位,直資學校在某程度上可以學業及其他因素篩選學生,理論上可以得到水準較高的學生。 界限街喇沙小學巴士站前 圍牆坍塌六死十六傷 遇難者多為學生事發時災場一片混亂 消防員軍警民安隊紛紛出動協助搶救. 莊曉陽說的過癮,是這班男人依然簡單得純粹,一聲吶喊、一直奔跑,也是為了延續學校的皇朝。 以下列出過去數年的派位數據(自行分配學額及暫定統一派位學額是教育局公布的數字,小一派位總學額是推算出來的)。 了解更多:全港官津小學學額分佈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