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9月17日[16],運輸及房屋局公佈《鐵路發展策略2014》,宣佈落實興建包括華富站在內的南港島綫西段[16],預計於2021年動工[16]、2026年通車[16][17]。 華富邨位於南區瀑布灣,鄰近的住宅建築除同屬公共屋邨的華貴邨外,還有私人屋苑貝沙灣與置富花園。 華富邨乃香港首個市鎮式屋邨,設有獨立的商場、圖書館、街市、停車場及學校,當時可說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邨內的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雖地方不大,惟卻是繼香港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後,第二個在港島區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頗具歷史意義。
- 華富邨亦有不少引人入勝的都市傳說,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居民集體目擊者 UFO,為這公屋添上傳奇色彩。
- 因此,華富邨除「平民豪宅」外,還有「名人搖籃」的稱譽。
- 公屋住戶多是草根階層,但有個屋邨卻有着一張閃亮的住戶名單,韋家輝、譚小環、小儀、藍奕邦、周華健、沈嘉偉等名字都出現在名單上。
-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 地面設多間商店,主要包括金發行 茶葉、華美眼鏡、OK便利店、惠美皮鞋公司、卓越視力、美心西餅、鴨記電子家居雜貨店和中銀櫃員機等。
由於混凝土不合標準使樓宇結構產生問題,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用大鋼架支撐,上述樓宇需將部分樓層永久封閉用以安放巨型鋼架,亦需進行更換鋼筋及混凝土的大型維修工程以確保樓宇結構安全。 承建商德榮建築及嘉民建築亦因而被房署追討賠償,是各宗前屋宇建設委員會屋邨偷工減料案件中,最嚴重的一宗。 要說華富邨的最大亮點,肯定是坐擁一望無際的廣闊海景:部分樓宇的單位和邨內不少位置,都可清楚看到對岸的南丫島,毗鄰的數碼港和貝沙灣也只是眺望同一個景觀。 這類雙塔式大廈中央設有巨大天井,有利空氣流通,故此又俗稱為「井型公屋」。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佈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而有關活動會在雙塔式大廈的中庭擺放神壇、紙紮鬼王,並進行開壇、破地獄、過橋和祭幽等儀式。
華美樓華富邨: 香港巴士大典
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當時不少歐洲商船來往唯一對外通商城市廣州時,都會在瀑布灣取水補給,「鼇洋飛瀑」更成為《新安縣志》中選出的「新安八景」之一。 有指英廷選擇香港作為殖民地也是因為瀑布水源甘甜,港府在香港正式踏入殖民地時代後,興建薄扶林水塘以解決食水問題,將瀑布水源截去,令瀑布灣淪為毫不起眼的瀑布,昔日壯觀景況不再。 在下邨方面,當時政府透過簡單改動地形,在華清、華基、華明及華信之間的位置設立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及花園等設施,並加設樓梯連接。 而上邨設施比較零碎,主要位於大廈四周及天台平台[8]。 華富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愛民邨、蘇屋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5]。
- 整個項目可提供的單位數目將維持不變,其中將用作安置受重建影響居民的5幅土地,包括華樂徑、華景街、華富邨以北、雞籠灣北及雞籠灣南的土地可興建約8,900個公屋單位,連同重建後的華富邨,合共可提供約2.1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 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將於1961年屋委會宣佈興建華富邨,是當時計劃興建的10座廉租屋邨之第8條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設計。
- 華富邨重建方案拉鋸多年,南區區議會地區發展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於2017年7月31日通過華富邨重建計劃的優化方案。
- 在樓價高企的今天來看,華富邨是夢寐以求的甲級公屋,但回想當年落成之初,卻未有太多市民申請入住。
- 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當時不少歐洲商船來往唯一對外通商城市廣州時,都會在瀑布灣取水補給,「鼇洋飛瀑」更成為《新安縣志》中選出的「新安八景」之一。
- 至落成該年,香港政府為了吸引市民入住,而播放了一齣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影片,並請來藝人譚炳文作旁白[7]。
不過自2020年因新型肺炎疫情,活動一直停辦至今,加上政府規定所有互助委員會於2023年1月1日前解散下,該傳統可能會失傳[38]。 華美樓華富邨 根據政府於2014年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華生、華昌、華泰、華景及華翠樓各個互助委員會每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是全港公共屋邨中屬較大規模,原因是與入伙早期有不少潮籍居民有關。 華富邨是香港首個以市鎮形式出現的屋邨,令屋邨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可自給自足,邨內設有獨立的商場,在當時來說可說是一個創舉。
華美樓華富邨: 第二批居民搬到雞籠灣北和南
行政長官梁振英突然在《2014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決定首先放寬薄扶林南面華富邨一帶的發展限制,在該處發展公營房屋並重建華富邨,合共增加約11,900個公屋及居屋單位[7]。 華美樓華富邨 華富邨重建方案拉鋸多年,南區區議會地區發展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於2017年7月31日通過華富邨重建計劃的優化方案。 總發展範圍由約18公頃,減至約13公頃;住宅樓宇總數也由13幢減少至11幢,採用階梯式設計,由海至山,拾級而上。 整個項目可提供的單位數目將維持不變,其中將用作安置受重建影響居民的5幅土地,包括華樂徑、華景街、華富邨以北、雞籠灣北及雞籠灣南的土地可興建約8,900個公屋單位,連同重建後的華富邨,合共可提供約2.1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在當時不少市民眼中,華富邨位置偏遠兼且交通不便,再加上屋邨昔日用作墳場,以及日治時期的亂葬崗,令不少市民卻步;政府於是拍攝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短片在戲院播出,入住的市民才逐漸增多。 不過,在1980年代哄動全港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令當局發現全港有577座公屋出現問題,當中部份問題公屋正位於華富邨。
但在時代巨輪推進下,屹立逾半世紀的華富邨,亦將踏上了清拆重建之路,屋邨一事一物亦將會塵封在歷史之中。 華美樓華富邨 華富邨(Wah 華美樓華富邨 Fu Estate)位於南區薄扶林瀑布灣畔,是老牌公共屋邨,也是全港首個以新市鎮形式規劃的公共房屋。 商場樓高3層,設有街市、茶餐廳、便利店、醫務所、文具店、OK便利店、7-11便利店、惠康超級市場和老人院。 華興樓及華昌樓是香港首批落成的雙塔式大廈,有別了從前的中央走廊式及露台相連式大廈。 在華富邨,近海邊的大廈主要是較矮的大廈,而較遠離海邊的大廈是高於20層的雙塔式大廈,此種設計佈局令更多住戶擁有海景,同時各住戶更享有露台等設備,所以有「平民豪宅」之稱[22][23]。 到了2012年11月,香港報章引述消息透露,房屋署正在研究重建華富邨,同時期望增加單位供應,從而舒緩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情況[12][13]。
華美樓華富邨: 香港首批雙塔式大廈
上述樓宇的居民將搬遷到薄扶林道以南三幅接收屋邨,即華富街、華富北和華樂徑,預計2027/28年陸續入伙,第一期拆卸和華富站建造工程會隨即展開。 公屋住戶多是草根階層,但有個屋邨卻有着一張閃亮的住戶名單,韋家輝、譚小環、小儀、藍奕邦、周華健、沈嘉偉等名字都出現在名單上。 有風水學家認為這歸功於華富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位處港島南海邊,吸納南方水源,有旺財效果。 風水之說,無從稽核,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裏環境一流,背山面海,坐擁的優秀地段與豪宅平分秋色,鄰近瀑布灣公園,園中瀑布奔騰,有「扶林飛瀑」之名。
華美樓華富邨: 花園街191-197號
由於混凝土強度遠低於標準令樓宇結構有問題,承力牆結構不足以承受樓宇負荷,所以這三座大廈需要加設大鋼架將力轉落鋼架之上再分散到地面,以減輕承力牆的負擔,這些大廈均需要封閉部份樓層作為安放巨型鋼架。 而其餘同樣牽涉醜聞的大廈混凝土強度亦分別只有7MPa-10MPa左右,這些大廈亦需要作大型維修工程更換鋼筋及混凝土[9]。 華美樓華富邨 在1992年底開展第二個整體重建計畫拆卸周期時覆檢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房委會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揭發另有152座出現問題,當中包括華富邨華樂樓、華光樓、華珍樓、華康樓、華基樓、華昌樓及華興樓。 華富邨(英語:Wah Fu Estate),位於香港島南區瀑布灣,鄰近貝沙灣、置富花園及華貴邨等。
華美樓華富邨: 清拆及重建計劃
不過對於個別情況比較差的大廈(大部份為海旁低層大廈),基於復修費用高昂,考慮到成本問題,則需要於短期內清拆才能夠解決問題[11]。 華富邨於 華美樓華富邨 1963 年拍板興建,建築設計出自前香港屋宇建設處(現今的房屋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之手筆,建築工程則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 總個華富邨建築項目分作 5 期,當中華富(一)邨於 1967 至 1969 年間分階段建成,華富(二)邨於 1970 華美樓華富邨2025 至 1971 年間分階段啟用,華翠及華景樓則於 1978 年落成。 華富邨的居民人數曾一度高達 50,000 人左右,及至 2011 年下降至約 28,000 人。
華美樓華富邨: 香港大廈搜尋
除了街市、停車場及學校等等設施外,還有一所小型圖書館: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連自修室,是當時繼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後第二個在港島區的公共圖書館。 就華富邨重建,房屋署向居民發通訊提出重建方案,分三批清拆和搬遷到附近的接收屋邨,或原址重建的屋邨。 房屋署計劃先清拆樓齡較大的樓宇,因應港鐵興建南港島線西段,即將建造華富港鐵站的地段附近樓宇,即華安樓、華樂樓、華昌樓和華泰樓需首批清拆,首批居民2027/2028年陸續入伙,第一期拆卸和華富站建造工程會隨即展開。 房屋署於2007年8月開始就華富邨進行全面結構勘察,並已於2008年4月完成,證實所有樓宇結構安全,毋須拆卸重建;為了繼續保存樓宇使用達至少15年,署方會在各座樓宇多處地方進行結構修葺和改善工程[4][5]。
華美樓華富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第二批清拆樓宇包括華光樓、華美樓、華珍樓、華康樓、華信樓、華基樓、華裕樓、華清樓、華明樓、華生樓和華興樓。 在首期接收屋邨樓宇竣工兩至三年後,第二批居民將會搬遷到薄扶林道和石排灣道以北的兩個接收屋邨,即雞籠灣北和雞籠灣南。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華美樓華富邨2025 華美樓華富邨2025 有「平民豪宅」之稱的華富邨(Wah Fu Estate),除了有羨煞旁人的無敵海景,這條早期落成的港島南區公共屋邨,至今仍保留昔日情懷、老街坊的人情味。
華美樓華富邨: 香港十八區景點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