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手擠乳或是使用吸乳器的媽咪,都要注意定時擠奶,否則容易使乳汁減少,建議三到四小時擠一次,像是出門前先擠,之後到公司利用中午時間擠。 宋沛縵護理師建議上班前兩周可以先調整作息,讓寶寶適應餵奶的時間與方式,並且能先準備好兩週的奶水,以防萬一。 但在我們多年母乳輔導工作裡面,了解到母乳媽媽最感煩惱是「乳房疼痛」,令媽媽感到不適,不知所措。 若未能即時處理,會令問題深化,有部份媽媽甚至感到沮喪,而放棄哺乳。 「乳房疼痛」是餵哺母乳初期,極之普遍的現象,若能正確餵哺母乳,便不會出現乳房疼痛。
- 另請參考Q25和Q26來防止乳腺炎或乳管阻塞的情況。
- 因BB和媽媽暫未完全適應配合,令乳汁不能流暢輸出,形成谷奶現象。
- 若寶寶能早日回到媽媽乳房親餵,對確保媽媽的奶量有很大幫助。
- 建議媽媽穿上有承托力的胸圍,及於產後多做相關的運動。
- 她建議,定時泵奶時間是每3小時泵一次,而且要保持飲食清淡,多喝水,好好休息。
- 媽媽在哺乳的過程裏,亦會獲得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益處與回饋。
如嬰兒有以上的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健康,體重正常增加,沒有出現情緒不穩及其他不適,便不用擔心,否則可考慮帶嬰兒往醫生處檢查。 臨床上也遇過媽咪問到,到底時麼時候可以熱敷? 其實並不建議乳房在正常的狀態下做熱敷,因為是沒有必要的。 原則上,熱敷只有在 1) 奶量變少 2) 乳房沒有局部硬塊時,可以稍微做熱敷。
谷奶痛: 產後|靠尿片説話!教你用便便得知BB身體狀況
熱敷是為了軟化乳塊,可用於局部且不嚴重的脹奶,建議不能敷超過五分鐘。 持續性的脹奶,但乳房沒有硬塊,可在餵奶前3~5分鐘熱敷乳房後立即餵奶,餵奶後得立即排空乳房,再進行冰敷,減緩脹奶速度。 寶寶使用正確含吸方式才能將奶水吸出,建議可多加練習。 寶寶是透過味覺和含乳的方式吸奶,若乳頭凹陷會使寶寶較難吸吮,這時可用改良氏針筒幫助乳頭牽引,進一步使寶寶含乳成功。
- 但在我們多年母乳輔導工作裡面,了解到母乳媽媽最感煩惱是「乳房疼痛」,令媽媽感到不適,不知所措。
- 張馨月昨日(8日)在社交平台上載放有大量母乳及B女在床上的照片,並寫文分享她的塞乳慘痛經歷。
- 如果每次餵奶都是使用同一姿勢,像是固定搖籃式或橄欖球式,容易使寶寶吸不到乳房塞奶的位置,建議可以多變化餵奶姿勢。
- 而且因為你冇放哂D奶出黎,身體以為你唔需要就收奶。
- 盡量避免使用奶樽餵哺母乳,親身且定時餵哺母乳可讓身體適應寶寶的食量,讓奶水不會過多,亦不會過少。
如媽媽乳脹情況不太嚴重,即可嘗試再每日減多1 – 2餐,如此類推以漸進式進行,直至完全成功轉奶。 當停止餵母乳後,可能還會有輕微乳脹出現,但這只是短暫的情況,乳汁會因缺乏刺激而逐漸減少及至停止。 在正常的餵哺過程中,出了牙的嬰兒在吸吮時,牙齒不會弄痛或弄損媽媽的乳頭。 然而在嬰兒出牙時,因牙肉發癢,寶寶在吃奶過程中或會咬痛媽媽。 如有此情況,媽媽應立即作出反應,用比平時稍為大聲及嚴肅一點的語氣,對寶寶說這是不對的,令他明白,不可把乳頭當作玩具。 若再被咬,用之前的同一方法再重覆一次或多次,直至他不咬為止。
谷奶痛: 乳房脹痛(即谷奶)感覺
先來了解脹奶發生的原因,再掌握預防訣竅,讓哺乳一路順暢。 谷奶痛 由於大部份的乳房疼痛,與女性荷爾蒙在血中濃度的週期性變化有關,因此大多數有此症狀的是未停經的年輕女性,然而停經後婦女偶爾也有乳房疼痛。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乳房外科醫師黃裕閔表示,近年來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許多人經常因為認識的親朋好友罹患乳癌,而感到這個疾病離自己並不算遠。
早產嬰兒的體質較弱及各方面發育均未完全成熟,而體重增加及腦部發展的速度都較足月嬰兒為快。 早產媽媽會奇妙地自動生產出含有較高蛋白質的乳汁(較足月媽媽的乳汁高出80%),這亦是嬰兒最容易消化及吸收的養份。 早產媽媽的母乳內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及乳糖,都是腦部發展的主要元素,更不是任何牛奶製成品可比擬。
谷奶痛: 母乳Q&A
如果未能達到以上條件,最好採取其他避孕措施。 傳統產後補身食物如薑醋、蔘茸、當歸、雞酒、波打酒及刺激食物,最好待惡露減少後(約兩星期左右)才進食。 谷奶痛 而進食此類食物,也必需視乎個人體質、可承受酒精的能力、所進食的酒精份量及進食後觀察惡露的情況。
同時,亦無需因此而餵清水或葡萄糖水給嬰兒(請參考Q12),因這會令寶寶感到飽肚而減少吸吮母乳,不但影響上奶情況,更令寶寶得不到需要的營養。 而較大嬰兒因不能由媽媽直接授乳,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情況,因吸吮對寶寶來說,除了可進食母乳外,亦由此獲得母愛及安全感。 如突然與寶寶減少身體直接接觸,會令他感到一定的恐慌、哭鬧,他或會以吮手指或手帕等作為代替。
谷奶痛: Heho News 健康新聞
媽媽餵母乳經歷很多辛酸,張馨月提醒媽媽們一旦有急性乳腺炎,須吃退燒藥和消炎藥,定時泵奶,每次泵完後冰敷。 她建議,定時泵奶時間是每3小時泵一次,而且要保持飲食清淡,多喝水,好好休息。 如果每次餵奶都是使用同一姿勢,像是固定搖籃式或橄欖球式,容易使寶寶吸不到乳房塞奶的位置,建議可以多變化餵奶姿勢。
谷奶痛: 產後|餵奶前先剌激乳房!超極速上奶 5 大法
不過,若你希望無拘無束的餵奶,但又擔心「走光」,其實一條餵奶巾或披肩已經可以是你的好幫手。 乳脹 – 大多在產後的2-5天,兩邊乳房同時慢慢感到腫脹、發熱及輕微痛楚。 有些婦女的乳頭會較大、呈現平坦又或下陷的情況。 但真正的下陷是很少有的,而且乳頭的形狀對餵哺沒有絕對的影響,所以媽媽不用太過擔心。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寶寶首6個月應餵哺母乳,至6個月後才開始添加固體食品,並一直哺乳至2歲或以上。
谷奶痛: 使用者登入
腺體組織不足,有些女性由於各種原因而乳房不能正常發育,並且可能沒有足夠的「泌乳管道」來滿足嬰兒的需要。 國際母乳顧問周贇表示,凡指產後48至72小時,乳房變得腫脹和硬,而且有機會因血管分佈問題,而谷奶出青筋。 其原理是因為體內的泌乳素和催產素兩種女士荷爾蒙,泌乳素會在餵哺母乳後升至最高;而催產素則在哺乳進行中時升至最高。 在分娩胎盤脫落後,兩種荷爾蒙會自然升到最高峰,於是乳房變得脹硬,其後會慢慢消退。 若脹奶嚴重,可以讓寶寶埋身餵哺效果最佳,或以吸奶器吸出奶水,使乳腺保持通暢,減輕乳房壓力而緩解疼痛。
谷奶痛: 按摩都幫助到上奶?
如果在親餵之後,乳房還是非常硬、硬到很像是快要發炎的感覺的話,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做擠乳的動作。 最後再完整的做一個冷敷,讓周邊的乳房不要那麼容易充血,這樣就比較不容易發炎。 每次谷奶就發燒其實係你太多奶留起乳房裡面冇有效咁放出黎引致乳線炎。 而且因為你冇放哂D奶出黎,身體以為你唔需要就收奶。 定時泵奶/埋身先係最有效上奶/增奶方法,食物只係其次。
谷奶痛: 出現血虛症狀要點補血?即看8大補血食物+7款補血湯水!
尤其在初生階段,因嬰兒胃容量有限,而且母乳的成份最容易被消化系統吸收,所以要多次餵哺才能滿足需要。 如果媽媽白天時要與寶寶長時間分離的話,晚間哺乳是保持奶量的一個重要方法。 媽媽無須急於幫嬰兒戒夜奶,因為當嬰兒發展至能在日間吸收到所需要的營養時,便會自然戒掉夜奶。 這是由於寶寶能吸收大部份的母乳,只留有很少的廢物在腸道。
谷奶痛: 乳房剌痛
而這過程可持續約一至兩星期,過程中寶寶可能出現拒食或哭鬧的現象,亦屬正常。 一般媽媽在產後的首兩天,乳房都好像感覺空空的,令人誤解要待乳房脹滿上奶才開始餵哺。 谷奶痛 谷奶痛 越早開始給寶寶吸吮,不但可刺激乳房內的乳腺組織加快造奶,更可滿足初生嬰兒心理上的吸吮需要和安全感;到媽媽上奶時亦能得到快速舒緩,避免出現嚴重的乳脹問題。 過度乳脹有時會令乳房過硬,反令寶寶難以吸吮,甚至引致媽媽乳腺發炎。 這個問題和一些題目如:「寶寶何時才懂說話」、「何時開始走路」等等沒有大分別,因為每一個寶寶的發展過程不一,根本沒有人能預期得知他們何時要戒夜奶。
谷奶痛: 健康小幫手
敷上去之後,媽媽心情比較放鬆,這樣擠奶可能就會比較順。 初生後約3天開始「上奶」,乳房會滿脹感覺,但不一定有強烈痛楚感覺。 因BB和媽媽暫未完全適應配合,令乳汁不能流暢輸出,形成谷奶現象。 若未能合時處理,乳房部份位置有機會出現如玻子般硬塊,乳房表皮外有微紅但不發熱,有些是全乳房如石頭般硬及沉重感,令媽媽上身似機械人般活動不便。 在餵哺初期,較多機會常有谷奶現象,部份媽媽處理不當更會形成乳腺炎。 谷奶痛2025 谷奶痛2025 谷奶痛2025 開始時,妳可用2 – 3天來戒一餐奶,首天只需減少親身餵奶或擠奶一次,該餐以奶瓶替代餵哺,直至寶寶完全適應。
患慢性病的媽媽照顧孩子可能會更容易疲倦,所以必須注意健康,多點休息,及定期往醫生處檢查。 大多出現在一邊乳房的局部位置,該位置會有少許腫脹。 在初乳期盡量兩邊乳房都餵,讓乳房得到平均的刺激,增加乳量。 至產後第5-6天奶量增加時,可先讓寶寶完成吸吮一邊乳房(即餵至乳房柔軟),如果他仍然未飽,可以再餵另一邊乳房。 因為每個媽媽的乳房所含的乳腺及乳量不一,而且嬰兒吸吮技巧、胃口也因人而異,所以該餵一邊還是兩邊乳房沒有一個舉世通用的答案,應看嬰兒表現而定。 如果親餵或擠奶結束後,仍有硬塊且感到紅腫熱痛,就可能是因持續脹奶造成乳腺阻塞。
谷奶痛: 食物
我們可先了解「乳房疼痛」(乳房脹痛/乳腺炎/乳頭破損)的感覺和處理方法。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嬰兒以全母乳餵養,至約6個月大時開始引入固體食物,並繼續餵哺母乳至2歲或以上。 其實如母乳量充足,寶寶亦喜歡吸吮,應繼續餵哺,因6個月後的母乳營養及抗體亦甚高,亦可持續加強母嬰之間親密關係(請參考Q44)。 反而在斷奶時,要考慮寶寶的心理狀況,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 部份在職媽媽擔心產後復工以後不能直接親餵,故一開始便使用擠奶器,或用人手擠奶的方法,擠出母乳,再以奶瓶餵哺給嬰兒,認為可減輕日後的分離感覺。 媽咪首先可以做的是親餵,讓寶寶吸奶其實是最有效緩解的方式。
雖然餵哺母乳是一種天生、自然的行為,但它也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行為。 只要有準確訊息、家庭、社區和醫療系統的支持,幾乎所有媽媽都能以母乳育兒。 對於每個家庭以至於社會整體而言,餵哺母乳帶來的益處十分顯著,是重要的公共健康課題。 如非必要都不建議泵奶,近身餵哺母乳是最佳的做法,因為BB的嘴是讓乳頭適應的最佳做法,泵奶的話其刺激度會過大或過少,會因此有機會加劇「石頭胸」問題。
谷奶痛: 乳房疼痛相關檢查
分娩後,餵哺母乳與否,體重下降的時候,可能感覺乳房鬆弛,是正常的變化。 研究指出,懷孕前後乳房形狀的改變幅度,與媽媽年紀、吸煙歷史及懷孕次數有關,哺乳與否並無關係。 建議媽媽穿上有承托力的胸圍,及於產後多做相關的運動。
谷奶痛: 乳腺炎(嚴重乳管堵塞)的感覺
有些媽媽表示在進食魚湯(如木瓜魚湯)或黃豆類飲品以及飲用足夠的水份後有增加奶量的效果。 而減少奶量的食物,坊間有多種說法,例如淡豆豉是有藥典根據證明有回奶作用。 其實,每個人的體質及食物的配搭不盡相同,故即使不同的媽媽,在進食了同一樣的食物後,也不一定有相同的效果。 要取用時,應把儲存於冰格內的乳汁,放在雪櫃冷藏格內數小時(不宜超過12小時),待溶解至液態,便可用暖水浸暖;或可以用暖的水喉水沖至溫度適中,再用暖水浸暖。 谷奶痛2025 切忌直接煲熱或使用微波爐翻熱乳汁,因為用微波爐翻熱有機會令乳汁冷熱不均勻,嬰兒容易被灼傷,而且乳汁的免疫物質更會被破壞。
只要你事前做足準備,你的寶寶仍然可以繼續享受你給他的母乳,無需在復工前轉餵奶粉。 寶寶出世前,媽媽可多觀看有關餵哺的影帶(如:本會網上教室「哺乳學堂」),以加強概念。 媽媽緊記餵哺時要有足夠承托,以免造成頸背不適、疲勞等問題,導致餵哺意欲減退。 只要你預早安排,在未開始與寶寶分離時已儲存足一星期的乳汁(可能要2-3週前就開始儲存),便可以繼續以全母乳餵哺。 從懷孕到養育孩子的過程裏,母乳餵養是一個密不可分的重要環節。
如果是用擠出來的方式瓶餵,建議固定每天約三到四小時擠一次。 宋沛縵護理師建議可以在寶寶出生時就讓寶寶練習,餵奶是一個供需原則,寶寶越常吸奶乳汁就越足夠,不用特別限制寶寶吸奶時間。 谷奶痛 稍後會再分享也令媽媽苦惱的乳頭白點和乳房受感染的感覺和處理方法。 希望可以令新手媽媽了解更多,令母乳路上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