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客量下跌,主要是由於鐵路網絡不斷擴展,與九龍巴士服務範圍內的多條巴士線重疊,吸納了更多乘客流向鐵路服務。 九巴最短路線2025 這情況導致巴士的使用量日漸下降,及國際油價顯著上升,錄得虧損的巴士路線數目亦不斷增加。 另外為配合兩鐵合併,九龍巴士更改旗下位於兩鐵車站的巴士站站名,一律為某某鐵路站,共有約300個巴士站受影響,為近期最大規模的站名改動。 截止2009年9月為止,全數使用電牌的巴士均已更改為某某鐵路站,惟極少數使用膠牌的巴士仍沿用某某火車站或某某地鐵站的舊膠牌(近期取消鐵路兩字)。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91年通車,並於2018年移交政府。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56 200架次,收費由 15 元至 35 元不等。
- 一條名不經傳的普通屋邨九巴路線,但是 296D 線卻是出入將軍澳與油尖旺的最速選擇。
- 市區路線的收費由3.5元至14.2元,新界路線的車費由2.2元至50.5元,過海路線的車費則由10.9元至42元不等。
- 2016年9月26日,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推出全新版本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所有巴士路線預計到站時間。
- 九巴最多分站的路線是53線(荃灣西鐵路站至元朗東),合共有140個分站,車程需98分鐘。
亭內裝設了一組多媒體資訊系統,裝設了一組電子屏幕顯示屏,詳細列出下一班巴士的開車時間、路線與票價等資料。 1980年代,隨着地下鐵路通車及九廣鐵路實現電氣化,九龍巴士亦着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1989年起為方便乘客,數條以M字尾的九龍巴士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 1982年更首次開辦市區特快巴士線(即號碼以X字作結的路線)14X(已停駛,由215X及219X取代)及15X(現已改為215X),以接近點到點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選乘九龍巴士。 九龍巴士當時合共營運17條路線,車隊數字更增至140輛。 但後來因為被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幾乎被迫暫停,1942年10月1日,日軍重整陸上交通,因此日軍佔領香港漸久,物資亦日益匱乏,為節省燃油,有時會重整、減少站數及縮減巴士服務,甚至暫停服務等等。 直至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九龍巴士只能維持兩條巴士線的服務。
九巴最短路線: 服務時間
2016年8月底,九龍巴士首次向所有現職及退休員工派發自製九巴月餅,歡度中秋。 2016年9月26日,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推出全新版本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所有巴士路線預計到站時間。 2010年11月,九龍巴士與城巴合辦的機場博覽館特快X1路線正式投入服務,是繼1997年後再次有九龍巴士路線以專利巴士營運模式為東涌居民和博覽館活動提供不停站直達服務。 但該路線為每月提供不定期固定班次,有別於同樣駛經機場博覽館而提供頻密固定班次且較便宜的S1路線,全程只需3.5元,比X1路線少付2.3元。
公共小型巴士(公共小巴)的座位最多為每輛19個,數目規定為最多4 350輛。 有些公共小巴行走固定路線(綠色專線小巴),有些則行走非固定路線(紅色小巴)。 2021年2月,因應Enviro500 12米(ATE)年事已高即將退役,加上西沙路行車路面較窄,巴士與樹枝碰撞的風險較大,九巴遂安排此路線全線改以設有樹擋之Enviro500 MMC 12米(ATENU)行走。
九巴最短路線: 巴士站
適逢周末,老友記在長者日當天不妨到西九文化區內的M+ 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遊覽,參觀館內的藝術作品、歷史文物及珍貴的藏品。 當日長者可以乘搭W4線 (循環線),由高鐵西九龍站開出,前往西九文化區,途經柯士甸道西、M+ 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短短車程不足10分鐘就可到達目的地。 由香園圍口岸出發往觀塘,乘搭B9線往元朗並轉乘268C,乘客全程只需付$20.1,相等於五五折優惠。 由11月10日(星期五)至2024年2月25日,乘客於市區乘搭28條指定路線,在元朗轉乘B1線來往落馬洲,或乘搭25條指定市區線於元朗接駁至B9線來往香園圍口岸。 九巴最短路線 受疫情影響,使用以上過境通道的整體旅客人次及車次較疫情開始前大幅下降。
兩種走線的起點都不一樣,一個位於元朗(西)總站,另一個位於元朗公園總站。 各自在元朗不同地方接載居民後,中途只經過兩個轉乘站,然後直接經西隧到達上環,在港島沿干諾道一路向銅鑼灣落客。 大埔那打素醫院巴士站是率先成為其中一個樂齡巴士站,新增的候車座位方便經常到醫院複診的長者可以「坐定定」候車。 九巴最短路線2025 部分座椅會貼上豆沙色貼紙,讓長者或有需要人士更容易識別。 九巴亦會在這些巴士站貼上特製標語,提醒候車乘客要多點關愛長者和有需要人士,可先讓他們上車,亦同時提醒乘客在上車後要緊握扶手。
九巴最短路線: 元朗
九龍巴士在七、八十年代營運的豪華巴士路線,例如:200(啟德機場↔中環,後分拆為A2及A3)及201(啟德機場↔尖沙咀,後改稱A1)等,但其後各路線分別被取消或改組,只有208線一直營運至今。 1972年8月,香港海底隧道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之九龍巴士,亦因而首次開進香港島,及打破以往「地區專利」之傳統慣例。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九巴最短路線 年滿65歲或以上長者乘搭九巴或龍運巴士時,只需向車長出示「長者咭」、香港身份證、旅遊證件,或以長者八達通卡或樂悠咭繳付車資,即可於長者日免費乘車,暢遊港九新界不同地方,當日該八達通所扣除的車資將設定為$0。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接將軍澳、觀塘及東區海底隧道,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2015年9月21日,九龍巴士首部設有低地台設備及首部以香檳金色為車身顏色的雙層巴士(車隊編號ATR1)退役,並獲九龍巴士保留。 2011年5月15日,九龍巴士獲香港行政會議批准,當日起加價3.6%,比2010年7月30日申請時的加幅8.6%削減超過一半,獨營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亦會加價(聯營則維持不變)。 2010年12月,九龍巴士為前線約8,500名外勤員工(包括車務督察、站長及車長等)換上全新設計的冬季制服,以清新時尚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的綠色為主調,繼續為市民提供優質可靠的巴士服務。 2008年6月8日,九龍巴士獲香港行政會議批准,當日起加價4.5%,比申請加幅9%大幅削減一半,而過海隧道巴士路線(不論獨營或聯營)也同樣加價。 2005年8月19日,九龍巴士首部試驗成功及以白色為車身顏色的雙層空調巴士(車隊編號AL1)退役,並獲九龍巴士保留。
九巴最短路線: 【車費攻略】7 大慳錢搭九巴攻略 優惠價買月票
如交通情況許可,運輸署會在適當的地點設立路旁停車位以應付需求。 有些地區因停車位數目有限但需求甚殷,故設有停車收費錶,藉以阻止車輛長時間停泊。 現時約有36 九巴最短路線2025 400個路旁停車位,其中不設停車收費錶的約有17 100個。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99線
機場隧道是一條單向雙線的行車隧道,連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 市區的士首兩公里或其任何部分收費27元,其後每200米或其任何部分/每1分鐘等候時間或其任何部分收費1.9元,直至款額達93.5元。 新界的士首兩公里或其任何部分收費23.5元,其後每200米或其任何部分/每1分鐘等候時間或其任何部分收費1.7元,直至款額達74.5元。
九巴最短路線: 營運資訊
2017年5月15日,九龍巴士首部歐盟六型雙層巴士出牌,型號為富豪B8L,車牌號碼為UU8290(車隊編號AVBWL1)。 2017年6月30日起,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路訊通不會再次為九龍巴士代理巴士電視業務,路訊網同日起停止提供新節目。 九巴最短路線 2016年3月28日,九龍巴士在多條聯營路線試行巴士(九巴)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九巴最短路線: 車廠
2014年99線延長至恆安初期,曾有車長駕駛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124/GW6829)行畢全程,雖然純屬特見,但禁令卻一直生效。 2017年2月,299X線換入12米巴士行走後,此路線才獲試走12米車輛。 九巴最短路線2025 直至同年5月299X全線直梯化,當中多輛該線用車需與此路線互跳而正式獲解禁,然而於此路線直至2018年10月方引入12米車輛作為掛牌車。
九巴最短路線: 使用狀況
記者搜集相關資料,發現在5間公司營運的云云路線當中,最長路程的為龍運的N42A,來往粉嶺聯和墟和東涌站,連接新界的粉嶺、上水和大埔,是淩晨的特別班次。 九巴最短路線2025 單程行車里數為74.2公里,距離長度大約由屯門來回觀塘一次,預計行車時間是約100分鐘。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20]。 九巴最短路線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九巴最短路線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22]。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最新口岸線轉乘優惠!搭兩程送一程免費
但是這種調整對往來官塘九龍灣與沙田火炭一帶上班人士是絕對有益。 早上居於火炭的乘客可優先到達商業區,而居於藍田的乘客又可以更直接到達沙田。 相反在下班的時候,又會首先把在沙田工作的乘客載到藍田的屋邨,然後才到商業區一帶把人送回火炭。 結果而言,讓兩邊的居民乘車時間變更短,更易掌握上下班時間。
九巴最短路線: BUS RYDE 九巴專屬乘客保|九巴月票用戶免費換領 上車即時保障
港九小輪有限公司、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珀麗灣客運有限公司及其他營辦商經營其他港內及離島客運渡輪航線。 於2022年,本地渡輪每日平均載客約82 100人次註1。 該公司現時經營兩條來往港內的渡輪航線,成人單程收費分別由2.6元至4.2元不等。 截至2022年12月底,整個港鐵鐵路系統每日平均載客量約400萬人次註1、註2。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沿港島北岸經營七條路線,電車軌道總長16公里。 該公司現有168輛雙層電車,往來筲箕灣至堅尼地城,以及環繞跑馬地。 九巴最短路線2025 截至2022年12月底,每日平均載客約 人次註1。
截至2022年12月底,運輸署轄下10個多層停車場約有4 000個私家車/客貨車泊位及600個電單車泊位,亦有一個旅遊巴士露天停車場,這些停車設施現交由兩間私營公司管理。 除此之外,估計現時另有約 個非路旁停車位,其中約 九巴最短路線2025 個供公眾使用,其餘約 個車位位於商業、住宅及工業樓宇內供私人使用。 除禁區外,紅色小巴可行駛香港各區,沒有固定的收費和路線。
九巴最短路線: 巴士公司
設有停車收費錶的車位則約有19 300個,大部分車位的收費時間為星期一至六上午八時至午夜十二時,以及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十時。 2015年12月7日起,此路線正式步入全低地台時代。 唯一的單層用車被一輛丹尼士三叉戟(ATS13/JJ5929)替代,同時削減富豪奧林比安(AV472/HT3635)之所屬字軌。 但2016年3月12日起一度「升高」,1輛富豪奧林比安 11米(AV458/HT2693)替換其中一輛丹尼士三叉戟(ATS57/KC7298)行走,惟是項調動已於2016年5月10日復原,全線再次低地台化。 巴士是港人出行工具之一,大家在乘搭巴士時會否留意到巴士路線的英文字母? 它成立於1947年,並於1947/48賽季加入香港甲級聯賽。
2014年5月24日起,唯一一輛單層用車被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358/HN4534)替代,令此路線再度全線以雙層巴士行走。 而最短的路線為71B線(富亨至大埔中心)及238M(荃灣鐵路站至海濱花園),全程行車里數只得2.3公里。 九巴最短路線 亞洲電視節目《今日睇真D》特別提及本路線,謂本線為全港最短的巴士線,全程只有四個站,某主持謂只需步行亦可,其中一位主持乘搭本線而另一主持則步行,結果步行的主持顯得相當辛苦。 九龍巴士原來的塗裝是紅色和奶油色的組合,是非空調巴士的標準塗裝。 在1990年代早期引入空調巴士後,在空調巴士上採用白色和灰色塗裝以及一條紅線腰帶。 2017年6月,推出了名為城市脈搏的紅色和銀色的塗裝,同時在該批巴士上加入USB充電等設施。
九巴最短路線: 九龍巴士
港鐵表示,由於將軍澳綫鰂魚涌站附近路段受積水影響,現時將軍澳綫來往北角站至調景嶺站列車服務暫停;將軍澳綫來往寶琳至調景嶺站維持6分鐘一班車,來往康城至將軍澳站維持12分鐘一班車。 在1993年啟用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是由有蓋行人道、16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梯和三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行人道組成,以皇后大道中為起點,貫穿中環多條狹窄的街道至干德道止。 該自動扶梯系統由機電工程署負責管理,每日約有78 九巴最短路線 000人次使用。
九巴最短路線: 服務時間及班次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並由三號幹線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 九巴最短路線2025 2025年5月屆滿。 隧道公司現正提供優惠,每程收費實為26元至197元不等。 龍運巴士有限公司主要提供來往新界及機場/北大嶼山的巴士服務。 該公司經營39條巴士路線及有264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平均每日載客約78 500人次註1,車費由3.5元至45元不等。 城巴有限公司(城巴)根據兩項專營權分別經營兩個網絡的巴士服務。
往來天水圍與上水的路線,中途並無其它地區的中途站。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最短路線2025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只在天水圍一帶的上落車有分段收費,變相成為了當區的短程巴士路線。 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約有365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走。
九巴最短路線: 九巴加強路線服務
在1946年2月,九龍巴士改裝二手軍車及貨車成為載客車輛,並取消座位等級制,以求儘快恢復提供巴士服務。 適合居於大埔且在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工作的人士乘搭。 離開大埔後的中途站大多都鄰近商場、工業區、商業區,基本上在這區域公司都在巴士站行走得到的距離。 惟觀塘的交通狀況是最影響此路線的行車時間,在順暢的時候絕對是首選的路線。 龍山隧道連接粉嶺及沙頭角公路,而長山隧道則連接沙頭角公路及打鼓嶺,實施雙程雙線行車。 這兩條隧道均是香園圍公路的一部分,於2019年通車,不收取費用。
它最後一次出現在甲級聯賽是在1976/77賽季,但只在一個賽季後就降級了。 足球隊於1981年退出聯賽,並於2017年進行了改革。 九巴最短路線2025 2016年3月5日,九龍巴士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對出的空地舉辦「九巴與你 穿越今昔」活動,展出三輛古董巴士及一輛新巴士,並安排兩輛開蓬陽光巴士供市民乘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