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0年人口統計報告,反映出香港人口老化、男女失衡、貧富懸殊三大社會問題。 首先,香港人口由一九八六年的552萬增加至二○一六年的734萬,在過去三十年間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9%。 由於在過去三十年生育率下降及死亡情況不斷改善,人口老化的現象持續。 人口年齡中位數由一九八六年的28.8歲上升至二○一六年的43.4歲。 二○一六年初婚新郎及初婚新娘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1.4歲及29.4歲。 在一九八六年,相應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28.0歲及25.3歲。
- 在未來,政府應更大膽地提高最低工資到每小時70元,才能解民所憂。
- 另一方面,整體就業不足人口也從66,200人(11.9%)下降至43,700人(9.1%)。
- ‧ 以堅尼系數來反映第一至第四屆政府的福利轉移政策來看,第一至第三屆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效果沒有分別,不過第四屆政府的福利轉移政策便有較明顯的變化,堅尼系數的減幅,由0.046增加至0.051。
- 以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所發表的《世界競爭力年報》(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為例,它採取的其中一個指標便是堅尼系數。
- 近年香港社會越趨泛政治化,不少本地人不自覺地將種種尖銳的社會矛盾投射到內地人身上,甚至發表一些惡意、仇恨及偏見的排他性言行,把他們推上風口浪尖。
- 雖然我們沒有足夠資料去量化全港清潔工與保安員近年的薪酬增幅中,私人巿場有多少受到政府外判服務薪酬上升所帶動,我們是可以肯定其影響的存在。
- 又例如財富分配不均的社會更易受「貧窮病」(the pathologies of poverty)影響,如罪行、暴力和傳染病增加。
由於收集住戶的財富統計資料並不容易,準確度亦十分低,財富組成部分的數字亦不穩定,分分秒秒都在變化中,所以現時香港只有收集住戶收入的資料。 因此,在貧富懸殊的分析中,我們主要是處理「收入不均」的現象,而沒有處理「財富不均」的現象。 貧富懸殊 一般而言,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財富不均的現象可能較收入不均的現象更為嚴重。 不過,由於香港收集的住戶收入資料,亦包括了由財富所產生的收入,換言之,收入不均的資料亦在某程度上反映了財富不均的情況。 由於貧窮線只計算現金轉移,但是低下階層得益不止社會救助,還有普及的公營醫療及普及教育。
貧富懸殊: 香港貧窮現況
不過,要留意的是,在2019年的綜援計劃下,領取綜援人士若有工作收入,每人最高可獲豁免計算2,500元,換言之可讓更多住戶脫貧。 解決貧窮問題,改變目前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應該是長遠之策。 推行政策,以及政策見到成效都需要較長的一段時期,目前來看,最有效的能在短時期內產生效果的措施,應該是政府更直接地介入各種民生事務,有效地運用好手中的財政盈餘,投入到社會和民生發展方面。
及後,樂施會將進一步聚焦關注基層兒童的營養狀況,與家長同行,協助他們長遠掌握營養知識。 我們發現基層家長的營養知識普遍薄弱,令他們的小孩較易有偏食習慣。 體重失衡,營養不足,他們未必需要捱餓,身體卻並不健康。 樂施會認可支付生活工資的僱主,將頒發「生活工資僱主標誌」以表揚其負責任的薪酬政策。 僱主可於網上遞交表格,向樂施會申請「生活工資僱主標誌」。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5月中共「兩會」閉幕時提及,中國還有6億人(占總人口約40%)平均每月收入不到1千元人民幣(以下同)。
貧富懸殊: 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認為,香港今天遇到問題不是房屋問題,而是貧富懸殊的問題;這不是供應問題,而是購買資金不足的問題。
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29]。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能源和石油消费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 貧富懸殊 印度西海岸已成为全球新兴的炼油中心,贾姆纳加尔联合炼油厂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炼油厂之一。
2014年,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發現,近22,000名來自中國或者香港的顧客在離岸金融中心隱匿財富。 這些人中,至少有5名當時的現任或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親屬。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的劉窮志和羅秦2015年的研究表明,若將隱性收入考慮在內,中國2011年收入基尼係數將達到0.53,明顯高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0.477。 堅尼系數由居民的年收入來定義,而需要衡量居民財富分配公平程度時可用財富堅尼系數,它由居民所擁有的財富來定義。 其中,港大發言人表示,近數年的入學生背景調查顯示,來自家庭月入2.5萬以下的學生,約佔三成,而獲發政府助學金的學生比例,近3年維持在一成半左右;中大發言人則補充指,設有工讀計劃、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內做兼職或擔任助手,以賺取報酬。
貧富懸殊: 社會風氣不利健康
而堅尼系數是量度貧富懸殊的指數,由0至1,數值愈高代表貧富懸殊愈嚴重。 去年持續近4個月的封鎖令,使印度陷入了罕見的經濟衰退,今年新冠病毒Delta變種肆虐,使病例飆破3000多萬之後,該國今年5月的失業人數暴增,失業率接近先前的最高紀錄。 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柯克哈爾(Rakesh Kochhar)預計,疫情使印度每天收入不超過2美元(約新台幣56元)的極度貧困人口增加約7500萬,占全球極度貧困人口增加的近6成。 在此機制下,每所院校需預留4至6%的首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交由教資會按院校表現及學術發展建議書重新分配,非人力規劃範疇的醫科、護理、教育等學科的學額可豁免。
褪下一式一樣的校服、換上便衣,跟身邊人的差距,來自生活每個細節,「一起吃飯,同學毋須擔心貴不貴」,但家怡卻寧願餓一陣子、待推出下午茶餐才去吃飯,務求省錢。 他稱不會具體評論劉細良過往言行、與其他KOL之間的恩怨孰是孰非,但指「佢(劉細良)應該向自己支持者交代」,否則長此下去,或影響網民對這些KOL的信心,對整個網上評論人的生態造成損害。 貧富懸殊2025 住海濱花園的Stella自言是老中產戶,小時爸媽會帶她到這些商場數百元幾節課學畫畫、彈琴等興趣班。
貧富懸殊: 經濟趨勢
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經濟產值(HDP)已達到全球第2,人均GDP 突破1萬美元,但與已開發國家5 萬美元以上的人均GDP 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貧富懸殊2025 從平均值來看,中國已是上中等收入國家,但從中值來看,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日益惡化。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宣布,中國已如期在2020年完成脫貧目標,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摘掉貧困帽子)。 但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日前發布「中國洪關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日益惡化。
貧富懸殊: 建議津貼僱主聘中高齡失業者
另外,亦由於香港住戶平均人數逐年下降,統計處亦會計算以住戶人均收入為基礎的堅尼系數。 貧富懸殊2025 貧富懸殊2025 若沒有這條相對貧窮線,很難對香港社會為何穩定作出量化分析。 貧窮線是描述性、分析性工具,但扶貧、滅貧工作是規範性,帶有社會價值傾向。 富裕社會的貧窮基本是在生活方式層次,且貧窮及貧富懸殊問題是國際大城市普遍存在,並不構成革命、社會長期動亂的基礎,但不表示沒有改善空間。
貧富懸殊: 習近平「全面脫貧」目標達成 中國832個「貧困縣」走入歷史
再加上中國兩千多年以來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樸素傳統,相互疊加之下,社會上對於貧富分化不滿的聲音日益普遍,甚至已開始滋生仇富心理,影響社會穩定。 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曾有一句經典論述。 貧富懸殊2025 他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在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與鄧小平經常説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一脈相承。 這兩層含義合在一起,即鄧小平構想的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達到共同富裕。 就算政府找更多土地,建更多房屋,房屋階梯還是不夠高爬上去。
貧富懸殊: 香港女子跳高代表楊文蔚
在此20年間,作為常與香港相提並論的新加坡,其家庭入息中位數大增90%,而平均房屋和食品價格則分別上升52%和50%而已(圖2)。 另外,科技及貿易能讓競爭力較強的公司,透過規模經濟的效益及向政府的遊說,進一步鞏固其在市場的領導甚至壟斷地位。 這不但增強了它們的定價能力,甚至強化了它們與供應商及勞工的議價能力。 最近在各國看見的新反壟斷條例及案例,正是為了解決因企業壟斷而造成市場不公而設。 王小魯當時披露,官方公布的基尼係數遺漏了大量未公開的「隱性收入」,因此不能準確反映收入差距。
貧富懸殊: 中國貧富差距惡化 2.2億人口日均收入不到3美元
當這批K3學童升至小三,兩組學童能力差距更明顯,低社經地位家庭學童的中文及數學成績,比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生差近3成,具行為問題的風險徵狀,如過度活躍症亦多近三成,反映出貧窮家庭學童的智能發展,並未能透過小學教育就追上經濟條件較佳的學童。 香港60年代出現很多問題,因為房屋政策的改變,很多樓宇需要拆卸,導致銀行擠提,甚至倒閉,民不聊生。 1966年香港天星小輪加價事件發起人蘇守忠就在這背景下產生。 同時,如果一個地區就業機會主要依靠一種行業的話,情況也會特別不如人意,因為一旦有任何衝擊,則會使該地區不堪一擊。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漢密爾頓計劃(The Hamilton Project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的一個「活力指數」,綜合了包括家庭收入、貧困率和人口預期壽命等指標。 終於美國政府推出財政政策了,特朗普推出2.2萬億美元的紓困措施,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再加推5000億美元的另一輪紓困措施,直接向企業及全民派錢,人人有錢用,至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股市才開始復甦。
貧富懸殊: 財富堅尼系數
2012年,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即 貧富懸殊 戶,共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2。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及處理長者退休保障不足的問題3。 貧富懸殊2025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樂施會透過政策研究,了解本港貧窮現象背後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推出先導項目;並且運用研究結果,盡力為工友向相關部門爭取更多工作保障。 例如在婦女貧窮上,我們支援地區團體推動墟市;在少數族裔貧窮上,我們與大學學者和幼稚園合作,為非華語學童研發中文二語教學課程,幫助他們從小提升競爭力。
貧富懸殊: 中國重蹈日本覆轍?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不會!將更糟
貧窮問題複雜而多樣,扶貧方式亦不只一種,樂施會新一年的「貧窮說」公眾教育活動以「Together Empower!」為主題,代表樂施會與夥伴團體一起結合力量,一起為貧窮人建立面對逆境的能力,讓扶貧效果持久深遠。 樂施會獲社創基金委聘,創立「無窮實現室」,鼓勵社會各界人士針對貧困及社會排斥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這些小幫忙看似微不足道,但我知道,它對基層家庭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大改善。 家中雜物得到妥善存放,減低它們從高處墮下的危險,而釋放了的空間亦同時讓孩子有一個較佳的生活及學習環境。 試想像,一個三口之家擠在連一張桌子也放不下的狹小空間,孩子平日很多活動,例如:做功課、玩耍等都只能在床上進行,這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6月15日發布統計指出,根據2019年數據,中國約有6.1億人的年均收入是1萬1485元,月均不到1000元,等於是再次為李克強的說法提出佐證。
在世界各地去全球化和去中介化的雙重趨勢下,貿易和物流業及相關服務行業在香港整體勞動市場的佔比,大概仍有持續下降的趨勢,而旅遊業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很可能需多年才能恢復疫前面貌。 在收入差距方面,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提供的數據,1973年,收入最高20%的家庭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44%;2002年佔50%;而到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增至51%。 對收入最低20%的家庭而言,他們的收入佔美國總收入的比例從1973年的4.2%,2002年的3.5%,降至2012年的3.2%。 貧富懸殊2025 Fb專頁「無神論者的巴別塔」連日出文狙擊劉細良,指「抗爭經濟圈」其實和現實社會一樣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情況甚至可能更嚴重。 他指,香港人從來不缺錢,只不過很多時他們的捐款,都集中落在一小部分知名的KOL手上,而這些會變成他們的私產,公眾無從監察;反而真正生活困苦、知名度低的抗爭者,往往得不到照顧。 他又估計,劉細良所持物業可能不止剛賣出的一幢,實際身家有機會過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