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除一個小碼頭外,最出名是連住另一個小島「小鏟洲」的沙灘,這沙灘要潮退才出現。 適合活動:沙灘戲水 / 浮潛 / 露營 / 潛水 設施:燒烤爐 設施:燒烤爐 鰂魚湧去西貢2025 交通:西貢巴士總站(西貢碼頭)旁轉乘街渡(約每人40-60元來回)。 乘客於9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而在2001年9月「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落成後,不少往返港島綫北角站以西沿綫各站的乘客改用北角站轉車,故此轉車通道的人流已大為減少;至於往返港島綫太古站至柴灣站的乘客仍須使用鰂魚涌站轉車。 606線是牛池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目前唯一一條來往鰂魚涌至小西灣一帶的全日專利過海巴士路線。 不過,因為路線迂迴,須繞經九龍灣商貿區及耀東邨,不利與港鐵競爭,九龍灣商貿區至筲箕灣的一段更被無須途經觀塘及耀東,服務時間亦更長的608線搶客[13],所以是屬於客量偏低的東隧專利巴士路線之一,客量主要來自耀東邨來往東九龍的乘客。
鰂魚湧去西貢: 西貢千島湖: 北潭涌—鯽魚湖—長山—斬竹灣
直到2018年3月,太古地產首度與港鐵合作,在連接月台至東大堂(A、B出口)之間的通道加設由英國街頭藝術家Remi Rough創作的藝術品《動感清晨》[7]。 鰂魚湧去西貢 由於鰂魚涌站周邊200米範圍內並沒有設置公眾洗手間,故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在該站近A出口興建洗手間。 洗手間已於2011年3月19日完成工程並隨即開放予乘客使用。 1996年,九巴增派空調巴士行走,派出丹尼士巨龍9.9米來提升服務水平。
1980年,由於政府修改地下鐵路發展藍圖,於康山地底加設康山站(即現時太古站)。 因此芬尼站附近進行填海工程,以使發展為工業區,故此芬尼站列入後期興建車站。 鰂魚涌站共設有3個出入口,其中C出口設於西大堂;而A、B出口則設於東大堂,當中B出口則以行人天橋連接東大堂及芬尼街,但由於東大堂A出口外本身並設有斑馬線可供行人橫過英皇道,同樣可以前往芬尼街而毋須上下樓層,因此使用B出口的人流較少。 由於鰂魚涌站是前觀塘綫終點站之一,所以在3號月台尾端牆門後(近觀塘綫掉頭隧道一方)設有一個員工專用的化學廁所。 城巴平日會派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12米及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巴士,間少會派富豪B8L12米巴士作為抽調在藍灣半島巴士總站的行走其他城巴路線。
鰂魚湧去西貢: 大浪西灣-十大勝景
自從地鐵港島綫開通之後,鰂魚涌的範圍不斷西移,而原本屬於鰂魚涌的東部,則被稱為「太古城」。 至於筲箕灣道開始的地帶,過去一直都被認為是西灣河的一部份,但在2005年地政署提交的「鰂魚涌分區發展大綱」及現時,卻包括嘉亨灣所在的地段。 這問題的成因,相信是由於過去的都市規劃,都以市政局的選區劃界作標準,而當時整個東區只被分為「銅鑼灣」、「北角」及「筲箕灣」三部份,「鰂魚涌」和「柴灣」是到了比較後期才出現的分區。 但直到現在,香港的學校網在東區依然是分成「北角及鰂魚涌」(14區)和「筲箕灣及柴灣」(16區,原屬第15區的筲箕灣於2007年併入第16區)。 由於當初在車站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轉車的需要,故此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東區海底隧道時,額外在下層加建2個月台及3條長短不一的通道連接原有的港島綫月台。 而車站的轉乘通道設計迂迴,對乘客造成不便,故此直到1997年前地鐵公司才在車站加建升降機,情況才稍有改善。
- 適合活動:沙灘戲水/ 露營
- 後者來往九龍灣(企業廣場)及小西灣(藍灣半島),途經觀塘、藍田及東區走廊直達筲箕灣及柴灣,後者另設特別班次,在星期一至五黃昏繁忙時間於啟業邨單向開往小西灣(藍灣半島)。
- 到了1959年,為配合英皇道擴闊工程,鰂魚涌的溪流被覆蓋,變成了暗渠。
- 故此現時除了原有往返港島綫及觀塘綫的乘客外,亦有使用將軍澳綫往返將軍澳的乘客。
- 交通:西貢巴士總站(西貢碼頭)旁轉乘街渡(約每人40-60元來回)。
然而很多時市民或會以區內著名地點如麗池、太古坊等地標作指示。 西貢也有個「千島湖」,即是登上太墩俯瞰西貢內海的大小島嶼,但上山路段較崎嶇。 北潭凹站下車,往土瓜坪方向走,大概半小時後,到達土瓜坪村。 往下走到海邊,這是一大片紅樹林,沿路都有山有水,大家不妨跟著以下行程路線,慢慢步行細賞。
鰂魚湧去西貢: 八達通轉乘優惠
另外車站除了4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北角)為彎曲月台外,其餘3個月台均為直線月台。 而4號月台並為港鐵極少數沒有在管道牆壁上設置廣告燈箱的月台之一,在前觀塘綫的「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以及將軍澳綫通車後至今仍未有加設。 由於車站設計讓步行往返大堂及將軍澳綫月台需時約5分鐘,故鰂魚涌站會於尾班車開出7分鐘前通知乘客請勿入閘,這是7分鐘前請勿入閘的其中一個車站(另一個為博覽館站),與其他車站的5分鐘不同。 鰂魚涌站[註 2](英語:Quarry Bay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七姊妹及寶馬山地底,屬於港鐵[註 3]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 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五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註 4]。 由2017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乘客於180分鐘內,以同一張成人八達通或「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九巴/九巴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鰂魚湧去西貢: 人口移民史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綫局部通車,取代觀塘綫過海地位,原屬觀塘綫的北角站及鰂魚涌站改屬將軍澳綫。 當時為了使乘客熟習轉車安排,故只開放油塘站;該站成為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臨時終點站。 此安排一直維持至同月18日調景嶺站至寶琳站一段通車為止[14]。 為統一地鐵系統的上下行月台編號,故前地鐵由2001年9月27日起將車站3號月台(上行月台)及4號月台(下行月台)編號互換,以符合未來將軍澳綫之上下行編排。 鰂魚湧去西貢2025 路徑大部份沿海而行,途中能遠眺塔門、高流灣及蚺蛇尖一帶,景色相當優美。
鰂魚湧去西貢: 八達通即日來回優惠
適合活動:沙灘戲水/ 露營 設施:無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的巴士總站,搭乘92或96R號(96R只於週日及公眾假期行駛)巴士至西貢市中心; 然後再轉乘7號綠色小巴至海下村即達。
鰂魚湧去西貢: 港鐵路綫圖
2002年8月,將軍澳綫全綫通車並取代觀塘綫,此站成為了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轉車站。 故此現時除了原有往返港島綫及觀塘綫的乘客外,亦有使用將軍澳綫往返將軍澳的乘客。 不過因為早上繁忙時間北角站轉乘通道相當擠迫,有部分前往堅尼地城沿途各站的將軍澳綫乘客會寧願選擇在鰂魚涌站轉乘港島綫,以避開北角站擠迫的人潮。
鰂魚湧去西貢: 鰂魚涌站
乘客於75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乘客於6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乘客於95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連續乘搭本線及指定專線小巴路線/指定專線小巴路線及本線,第二程將享有車費優惠。 此外,其中一輛購自中巴的富豪奧林比安11.3米(9042/HR1121)亦於下午行走第二班車。 大浪灣(英語:Tai Long Wan),舊名鳳灣[1],是香港一個大型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半島東部,連接南海,泛指大浪咀(長咀)及西灣山之間一帶水域,地圖上共顯示有七個灘,當中四個為沙灘,包括西面的西灣,東面的東灣,最大的大灣以及鹹田灣。 觀塘綫伸延至鰂魚涌站後,前地鐵公司為紓緩荃灣綫過海人流,推出「彈性上下班」計劃,吸引乘客使用鰂魚涌站轉車。
鰂魚湧去西貢: 車站通風問題
經過赤徑村,又來上山路,中途開始景色優美,被朱維德喻為香港最美地方。 與其他港島綫車站一樣,月台焗漆板上印有書法字,往後興建的將軍澳綫月台亦延續了此一特色;其中書法字中的「魚」字採用了異體字[6]。 2004年5月31日,輔助線606P線投入服務,改經啟業巴士總站及牛頭角巴士總站,不經九龍灣工業區、耀興道及環翠道,只開平日0735、0800兩班。 商場The Pulse位於淺水灣泳灘旁,設有多間露天餐廳、酒吧和商店。 一系列海邊餐廳景觀開揚,提供戶外用餐體驗,特色美食包括鮮味生蠔、墨西哥魚肉夾餅、意粉、披薩、泰式咖哩和沙嗲串燒等,應有盡有。 運輸署於7月20日宣佈,承啟道伸延段定於7月25日下午二時正式通車[5]。
鰂魚湧去西貢: 主要交通幹道
適合活動:沙灘戲水/ 浮潛 設施:小食亭/ 燒烤設施/ 更衣室/ 淋浴設施/ 浮台/ 防鯊網 交通:由西貢碼頭開出的街渡服務,來回每人約數十元。
鰂魚湧去西貢: 車站結構
鰂魚涌美食亦多不勝數,尤其太古坊商業區及太古城大型屋苑,有多間食肆。 鰂魚涌公園亦是居民常到的休憩地方,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亦置於園內。 又因19世紀七姊妹一帶設有花崗岩礦場,後以海運輸出而得英文名稱Quarry Bay(採石灣/石礦灣/打石灣)之名。 然而前述之溪流與海灣俱於填海工程後消失殆盡,轉型成為商住區。
士多提供三文治、即食麵及炒粉麵,飲品方面,還有自製的五花茶及酸梅湯。 由西灣往鹹田灣,路程並不遠,縱使烈日當空,也不需要一小時,越過沙灘後,會見到鹹田灣地標,一條殘舊的木橋,經過木橋,又是補給地點。 沿士多後的小路往大浪村,於盡頭處又有一士多,這是赤徑前的最後補給站。 由士多上山經大浪坳往赤徑,這段路是全程最吃力,從前往赤徑的小路部份是泥路,下雨天非常跣,現在都變成了水泥路。 而附近的鹹田村近年被漁農署列為香港指定露營地點,古物古蹟辦事處將該地區劃定為「鹹田考古遺址」。 2021年6月,有網民選出5個認為最熱的港鐵車站,而鰂魚涌站亦被列入其中之一。
鰂魚湧去西貢: 服務時間及班次
從柏架山道自然徑走到大潭郊野公園,沿路茂密林蔭,並設有多個觀景台,可俯瞰鰂魚涌和太古的都市美景。 隨著山徑走,鬧市的喧囂慢慢消失,此時你可以沉浸於大自然的美景和聲音之中,享受無比放鬆的恬靜時刻。 從淺水灣海灘巴士站搭乘6號、6X號或260號巴士前往港鐵中環站或香港站;或從淺水灣道搭乘40號或40X號專綫小巴前往銅鑼灣。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遊人亦可搭乘私人街渡租借船隻前往大浪灣,唯該區並無碼頭設施,船隻能否靠近需視乎潮汐、風浪等因素影響。
鰂魚湧去西貢: 班次
踏入2000年代,客量越見低迷,班次及派車數目有所減少,然而,兩巴派車並無退步。 九巴改派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行走,是本線首批低地台巴士,九龍灣車廠(K)廠方特別為這批巴士在機械上調校,使之更能應付陡峭的道路。 至年代中期,換入配備Duple Metsec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三型10.6米雙門巴士。 城巴則在2003年「沙士」期間起,每逢周日及公眾假期派出猛獅NL262單層巴士行走,以減低營運開支。 這條由香港島北至南的登山徑,橫跨大樓林立的鰂魚涌、綠林茂密的柏架山、大潭郊野公園及淺水灣,是一條輕鬆易行的路線。 鰂魚湧去西貢 途經古雅英倫愛德華式建築風格的前糖廠紅磚屋,以及涵蓋21項香港法定古蹟的大潭水務文物徑,包括雄偉水壩、古老石橋與輸水道等,為愛拍照的你提供大量打卡素材與佈景。
鰂魚湧去西貢: 大堂
現時,鰂魚涌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餅店及銀行等[3]。 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份售賣食物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 此外,鰂魚涌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3]。 而東大堂的通道層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4]。 鰂魚湧去西貢2025 鰂魚涌的範圍隨着時代的變遷亦有所不同,而且在政府的規劃圖及學校網,鰂魚涌一帶的地區一直都歸入北角的範圍。
「大枕蓋」高408米,位於西貢北潭涌萬宜水庫以北,山頂景觀開揚,可遠眺整個萬宜水庫、斬竹灣、滘西洲一帶。 而吊鐘花即主要集中在大枕蓋與鹿湖郊遊徑之間,大家可乘坐29R村巴由西灣亭出發,即比較容易行。 不過現時入口草叢比較茂密隱秘難找,而且29R村巴班次不多,如多人倒不如搭的士吧,隨時更平呢! 今次介紹大家由鯽魚湖行上大枕蓋,起碼有往海下的巴士及小巴進入禁區作起步,方便多了。 這座紅磚屋帶古雅的英倫愛德華式建築風格,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由太古洋行於1920年代興建作為前太古糖廠的職員宿舍。 2012年,經活化後,紅磚屋變成了香港首個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鰂魚湧去西貢: 行車路線
於1888年建成的大潭上水塘水壩,與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共四個水塘組成的大潭水塘群,為香港島居民供應飲用水。 文物徑全長五公里,涵蓋21項橫跨1883年至1917年間建成、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包括由花崗石及混凝土建造的水壩、石橋、水掣房和抽水站。 這條坡度平緩的水泥路徑輕鬆易走,吸引不少鄰近居民和遠足人士。
鰂魚湧去西貢: 前往方法
原來早於百年前,吊鐘樹被砍伐的情況非常嚴重,港英政府遂於1913年立例禁止管有及販賣吊鐘。 此法例其後在1937年納入《林務規例》,以制止非法採摘野生吊鐘。 鰂魚湧去西貢 1960年代,市民反倒覺得吊鐘諧音「吊終」不吉利,逐漸以桃花取代作為年花,取其「花開富貴」的吉兆。
鰂魚湧去西貢: 將軍澳綫通車
不少以閩南話為母語的台灣人以及新加坡人亦很喜歡在鰂魚涌置業,區內也有些價格較低的住宅,也有筲箕灣以及柴灣人口的第二代置業。 淸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尚未出現鰂魚涌地名,可以推測當時本區人煙稀少。 港府在開埠以來集中資源發展商業中心中環以及在南洋商家聚居的銅鑼灣(如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 戰後的1950年代,由於出現中國可能收回香港的不確定性,很多東南亞企業遷出香港,但有不少在1960、1970年代陸續回流。 隨着戰後銅鑼灣以及北角人口已達到飽和,區內的需求帶動起原屬北角東部的鰂魚涌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商業及住宅區。 因為北角以及鰂魚涌有大量閩籍商人和中產聚居,區內有不少閩籍商家的企業,包括南洋首富郭鶴年的嘉里中心亦設於鰂魚涌,開始帶動苦力聚居的鰂魚涌發展成港島第三個商業中心,而區內居民以早期北角居民以及其後代為主,包括商人以及中產,以及早期因郭春秧而聚居在北角的日本人。
相對核心商業區的中上環,鰂魚涌早期是一個偏遠的商業區,但鰂魚涌地理位置鄰近北角,近年來吸引不少企業進駐。 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大網仔路近北潭涌設有關閘,只有公共交通工具及持許可證的車輛才可進入。 此路線停辦前,主要以富豪奧林比安11米(9XX/90XX)及Enviro500 MMC 鰂魚湧去西貢2025 11.3米(91XX)雙層巴士為常用車型。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鰂魚湧去西貢: 香港巴士大典
研習徑有不少植物介紹,花開或結果期時期較容易辨認,可惜它只有0.65公里長,很快便接回馬路。 一直沿行人路前進,途經企嶺下新圍、瓦窰頭、西徑村、大洞、馬牯纜、輋下等數條村落,便來到終點泥涌。 2015年3月16日,修改星期一至六班次,同時更改606X線啟業特別班次的開出時間[8][9]。 吊鐘花是年花的一種,英語名稱更是 Chinese New Year Flower。 首先要追溯至清代,廣州居民常以吊鐘花作為年花,取其「金鐘一響,黃金萬兩」的吉兆。 事實上,吊鐘花真的很美,但為何那麼美香港未曾見過有得售賣呢?
鰂魚湧去西貢: 路線全長
前地鐵公司在三條轉綫通道內安裝特別的核票機,使用通用儲值車票的乘客在這些時段使用鰂魚涌站轉車時將該車票插入這些核票機,便可享有車資折扣。 鰂魚涌站下層月台以西原有一段掉頭隧道,列車在鰂魚涌站落客後便會駛進該隧道掉頭。 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竣工後,觀塘綫在2001年9月27日起改以北角站為總站,掉頭隧道並於同年11月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