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如片劑或膠囊)及靜脈注射劑,近年某些標靶治療藥物(如抗HER2型標靶藥)亦發展了皮下注射的方法。 口服藥需按照醫生所處方的確切劑量、服藥時間服用;靜脈或皮下注射則需到診所或醫院進行。 視乎所患的乳癌類別、期數、正在使用的藥物,以及身體對藥物的反應而定。 侯明鋒強調,乳癌治療主要還是會依照每個人病情進展,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不管是傳統治療還是新興的治療選擇,都需要患者們的配合與努力,才能早日與乳癌和平共處。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2025 乳癌自1993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在1993至2014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增至3倍,由每年的1,152宗增至每年3,868宗,平均每天有10名女士確診。 香港乳癌患者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1.3歲 ,比美國61歲及澳洲62歲的患者年輕10歲,而57%乳癌個案發生在40-59歲的女性身上,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 現行國際公認的一線黃金治療為雙標靶加紫杉醇化療藥物- THP (Trastuzumab, Herceptin®賀癌平® ; Pertuzumab, PERJETA®賀疾妥; Taxane 紫杉醇)。
- 術式包含部份乳房組織切除術及前哨淋巴結取樣或腋下淋巴結廓清術,通常術後需放射線治療。
- 乳腺纖維囊腫有多種症狀,常常造成乳房疼痛,特別在月經和排卵期來的前後數天。
- 除了Cancer Research UK外,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也資助是項研究。
- 標靶藥物對特定的癌細胞有針對性,能夠識別、鎖定並針對攻擊癌細胞,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
只是,賀癌平的缺點是分子量太大,無法有效滲透入血腦障蔽,因此可能對腦轉移的治療效果有限。 過去 HER2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陽性早期乳癌治療的方式都是經由影像或病理診斷後,直接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術後輔助治療,主要目標為降低復發風險。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過去HER2陽性早期乳癌治療的方式都是經由影像或病理診斷後,直接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術後輔助治療,主要目標為降低復發風險。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細胞荷爾蒙受體陽性 停經前後患者都須進行荷爾蒙治療
除了使用處方藥膏和抗生素之外,醫生會視乎病人情況和需要,調較標靶藥物的劑量,舒緩皮膚問題。 有些癌細胞會在訊號傳遞的過程中受到刺激而生長,訊號傳達抑制劑則透過阻斷這些不恰當的訊號傳遞,令癌細胞在不受刺激的情況下無法繼續分裂 。 常用的信號傳達抑制劑包括治療乳癌的曲妥珠單抗 ,以及治療大腸癌、頭頸癌藥物西妥昔單抗。 當腫瘤生長至某個大小時,就會生長出血管,以提供氧氣及養分給癌細胞,而血管新生抑制劑則透過阻止腫瘤生長出新血管,令腫瘤無法透過血管輸送養分至癌細胞,從而令癌細胞死亡 。 常用的血管新生抑制劑包括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癌的貝伐珠單抗。 同一類型的標靶藥物未必只會以一種方式殺死癌細胞,以標靶藥物單克隆抗體為例,有些單克隆抗體能夠阻止癌細胞繼續生長,有些則透過增強免疫系統去殺死癌細胞,所以單克隆抗體亦可視為免疫治療的其中一種藥物 。
- 當腫瘤生長至某個大小時,就會生長出血管,以提供氧氣及養分給癌細胞,而血管新生抑制劑則透過阻止腫瘤生長出新血管,令腫瘤無法透過血管輸送養分至癌細胞,從而令癌細胞死亡 。
- 基於這些重大臨床突破,兩間公司表示可以建立新的乳癌診斷和分類方式,不再將 HER2 的表達單單視為「陽性」或「陰性」,而是準確顯示 HER2 表達的程度,為情況介乎於兩者之間、過去一般只能接受化療的患者開闢了新的治療途徑。
- (2021年6月28日)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殺手之一,發病率持續上升,由2000年約2,000宗大幅飆升逾一倍至2018年的4,600多宗,每年逾700人死亡。
- 於是安排全身檢查及腫瘤切片,確認病患屬於荷爾蒙陽性 /HER2 陰性的乳癌。
相對於量化研究,質性研究不採用統計或其他量化方法,獲取研究發現;而是從訪談、觀察和文獻記錄,來探討某情境中人們的生活經驗、行為、情緒和感覺等面向。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癌細胞在複製過程中,需要一種蛋白質——細胞周期素激酶4/6(CDK4/6),以促進細胞分裂。 透過抑制上述激酶的作用,能夠減慢乳癌細胞分裂周期,從而抑制癌細胞增生。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標靶藥物線線守護 HER2 陽性乳癌不再可怕
接下來去門診做了一連串的檢查,然後打了自費的生物製劑,症狀才好不容易控制下來。 如果真的是標靶化療藥物,那剩下的 3 次還是否要進行呢? 由於血小板還是偏低,打針的手臂也出現了觸目驚心的瘀青,別誤會,不是家暴。 調查發現,受訪者最擔心的三大情況分別為:復發和病情轉差(92%)、未能治癒(85%)及出現經濟問題(82%);同時,13%受訪者不會主動向醫生查詢其他治療選擇,主因是不知道或不懂得怎樣問(57%),以及相信醫生的建議是最好的(57%)。
根據相關臨床報告,病人接受這種標靶藥物與化療的聯合治療,兩年後存活率達45%,較對照組的27%高;而癌細胞已擴散至腦部的患者,使用新藥組合的病人25%一年後仍能存活,但安慰劑組則無人存活。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至於荷爾蒙受體(ER)陽性的病人,如果沒有其他高危因素,部分病人(特別是不適合做化療的病人),手術前可進行荷爾蒙治療。 術前荷爾蒙治療一般需要大約6個月的時間,如果有效縮小腫瘤,稍後亦可接受局部切除手術。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分期
他相信,以目前的資料看來,醫學界不會貿然給這類患者停止手術後的化療。 從上表可見,超過四分之一(28%)在手術前接受「雙標靶」治療的患者,其腫瘤縮小甚至消失,其中縮小的佔一成七,消失的佔約一成,其餘大約四分之三(72%)則不。 資助是項研究的機構之一Cancer Research UK一篇網誌指出,估計HER2陽性患者之中,有一些特別能從手術前的「雙標靶」治療中得益,可能意味他們無須在手術後接受化療,但一切需要研究人員日後深入探討,找尋答案。 乳癌細胞經由血液或淋巴循環侵犯身體其他器官,這代表進入晚期,必須接受全身性藥物治療。 最容易發生乳癌轉移的器官其實是骨頭,大約有 70 % 晚期乳癌病人會發生骨轉移,其次是肝臟和肺臟,腦部轉移則佔第 4 位。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初期、中期、末期症狀與化學、標靶、賀爾蒙等治療方式說明
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今年還不會有影響,但未來可能會多「自費市場」,不過「公費部分」還是會存在,可能類似現在的公費流感疫苗方向。 第 5 次標靶化療的前一夜,烟花颱風將至,空氣很乾淨,雲移動得很快,但月亮和滿天星星都有露臉。 2021年確診乳癌,想與同樣面臨癌症挑戰的姊妹們,分享渡過艱難的點滴。 用兩種不同作用機轉的標靶藥物結合一起使用是為雙標靶治療;最常見為賀癌平+ 賀疾妥 組合,另外賀癌平+ 泰嘉錠 也屬於雙標靶治療。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傳統的化學治療無法區分正常細胞與癌細胞會殃及並傷害分裂較快速的正常細胞,產生不適的副作用。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皮下注射方便省時但療效不變 乳癌用藥新進展
所以針對帶有 BRCA 基因突變的乳癌,使用 PARP 抑制劑標靶藥物,便能發揮治療效果,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維持生活品質。 癌症資訊網乳癌關愛組發言人Laura Lam表示,一直以來,只有HER2+的乳癌病友可使用一線標靶藥,近8成的乳癌病友一旦擴散,就只能使用副作用嚴重的化療藥或傳統荷爾蒙藥作一線治療,探訪病友時看見她們很辛苦地打仗及在短時間內惡化,也很為她們擔心。 治療出現突破,令更多病友可在副作用甚少的情況下延長生命,對病友可說帶來希望。 本港乳癌個案中,約20%為HER2型乳癌,要治療HER2乳癌,標靶藥是最佳的選擇,有些病例更會使用雙標靶治療;但當癌症已屆晚期並已經轉移,尤其是擴散到腦部,便會增加治療難度,因為藥物要突破腦障礙發揮效用並非易事。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今年4月批准一種全新的乳癌標靶藥物治療組合,只要是晚期無法切除或轉移性HER2乳癌的患者,曾使用一線HER2標靶藥無效,均能使用此療法。 問了乳癌主治郭玟伶醫師,她也說沒碰過對標靶化療藥物有如此嚴重的反應的人,建議我去看藥物過敏的專家。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早期乳癌單一病灶 7成保留乳房
醫療界發現,現時大約20%的乳癌患者屬於HER2陽性乳癌,另一種乳癌為賀爾蒙受體陽性(HR陽性),可延遲復發年期至10年。 但一旦自我檢查摸到乳房腫塊時,應進一步由專科醫師進行乳房理學檢查,及安排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影像檢查若懷疑是乳癌,即應以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檢查確定診斷。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癌症預防
曾有位 40 歲女性,自己觸摸乳房發現疑似有硬塊,而前來檢查。 沈陳石銘教授先為她進行超音波影像發現異常,緊接著安排穿刺切片檢查,待病理報告出爐後,確定為 HER2 陽性腫瘤,且已有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2025 3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2025 公分大,後續對腋下淋巴做細針穿刺也發現癌細胞有轉移情況。 沈陳石銘教授與病友討論,建議她先進行術前標靶輔助療法,一方面可以看藥物是否對她有效,另一方面期望腫瘤可以完全消失。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去年針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及大同醫院等三家醫院,進行乳癌患者生活品質問卷調查。 結果發現,高達9成的乳癌晚期復發轉移病患在化療過程中產生頭痛、暈眩、掉髮、嘔吐等副作用,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對於治療未來感到不安與憂鬱。 其中一成患者索性放棄西醫治療,六成患者對後續治療感到遲疑或不安,部分患者甚至選擇中醫、保健品、或食療來代替正規療法。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新標靶藥5月進台灣 抑制復發效能一次看
這些助長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特定分子,包括特定的突變基因和蛋白,正正是標靶藥物所針對的「靶點」。 標靶治療透過干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 三陰性乳癌患者中,約10%至15%帶有BRCA基因突變——細胞DNA受損後會死亡,需要BRCA基因來修復;癌細胞的BRCA基因突變後,則可以透過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來修補損壞的DNA。 因此運用PARP抑制劑來阻斷PARP的修補功能,癌細胞便會因兩種修補功能都損毁,累積突變而死亡。 另外,PARP標靶治療則適用於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晚期乳癌病人,相對於傳統的化療藥物,能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期大約五至七個月或以上。 臨床腫瘤科醫生潘明駿醫生指出,免疫標靶療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PD-1/PD-L1的抑制劑,將PD-1/PD-L1的檢查點抑制。
乳癌標靶治療的新進展: 乳癌治療方法6. 最新的免疫療法
比方說,馬來妻子基於愧疚,主動建議丈夫「娶第二個太太來滿足他的性需求」。 而在伊朗,雖然有的男人覺得跟第三者發生關係合情合理,但也知道在原配生病期間做這檔事,絕對「於社會所不容」。 伊朗女子聽到丈夫的真情告白,認為疾病拉近他們兩人的親密關係。 「他親吻我手術的疤痕,然後對我說他愛我,而非我的乳房。」某位臺灣的受訪女性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