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鐵路在常平站與京九鐵路連接,在廣州站與京廣鐵路和廣茂鐵路連接,在平湖南站與平南鐵路和平鹽鐵路連接,在南端經羅湖橋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東鐵綫相接通到香港的紅磡站。 由於和諧號系列的部分技術轉讓版權只限於中國鐵路部及其後繼組織使用,導致了中國在對外推廣出口高速鐵路技術時受到限制,而且也存在各子系列的技術規格不統一的問題。 在對和諧號系列的技術進行自主改進和吸收再研發後,發展出技術規格統一和自主擁有技術版權的復興號系列,將會用以逐漸取代和諧號系列列車。 「和諧號」電力電聯車列車均為CRH系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向龐巴迪、川崎重工業、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公司購買電聯車技術,並透過技術轉移方式,在中國大陸生產的高速鐵路車輛,達到一定程度的國產化[1]。 因為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廣鐵集團實行管內票價上浮,導致廣深鐵路動車組相對於中國大陸其他開行動車組的鐵路速度過慢票價過高[61]、廣深鐵路公司為保動車客源而限售部分(2018年春運前為幾乎全部)廣深鐵路普速客車車票[62]。 同時因為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廣鐵集團對廣深鐵路動車組列車實施了降速。
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 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變更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列車(廣九直通車)於19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和成立深圳經濟特區才恢復行走。 和諧號東莞站 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港鐵公司營運的東鐵線(原英段)。
和諧號東莞站: 技術規格
1966年6月下旬,廣東東江發生嚴重水災,廣深鐵路仙村至石龍段被洪水淹沒,路線破壞較嚴重。 為了徹底解決長期困擾廣深鐵路的水患問題,鐵路部門於1966年至1967年對路線進行了大幅改造,包括抬高路基、加寬路基、修建排水設施等,築成全面防護體系。 1967年至1969年,廣深鐵路全線進行大修,這次大修的目的是提高路線運輸能力,包括更換鋼軌、鋪設鋼筋混凝土軌枕,並鋪設無縫路軌多段,共102.2公里。 廣深鐵路是中國最早試驗無縫路軌的鐵路之一,早在1957年開始在吉山至下元區間焊接短距離無縫路軌,1960年建成使用,1964年試驗完畢後拆除路軌進行整修[2][3]。
- 2003年下半年廣深鐵路開始根據客運市場調整了列車運行圖,對客流量較低的時間段,按基本運行圖運行。
- 廣州火車站總站—-廣州東站—-東莞站(石龍新火車站)—-東莞常平—-東莞樟木頭—深圳羅湖。
- 而廣深鐵路改綫之後,位於大沙頭的原廣州站恢復廣州東站舊稱,其所有客運業務逐步移至廣州新客站,大沙頭火車站暫時作為簡易客車技術整備作業站保留。
- 值得一提的是,每逢春運期間廣州站臨時改作只辦理跨省長途客車服務,所以會令「廣深和諧號列車」全數暫時改到廣州東站始發終到[48]。
- 2014年1月8日落成啟用,取代原有石龍站並命名為「東莞站」,站名字体沿用原先悬挂在常平的李鹏手书,原位於常平的「東莞站」站名則改回「常平站」。
1994年7月,廣深高速公路通車,並從國外引進了當時中國大陸第一批豪華大巴,開了高速公路客運先河,廣深之間公路行車時間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到約1小時20分,大巴票價55元,班次頻密,十幾分鐘開出一趟;而當時廣深鐵路列車票價為60元,運行時間約2小時,發車間隔最長達1小時以上。 廣深高速公路客運大巴以價格、速度、時間的優勢迅速擴大市場佔有份額,造成1994年至1996年之間廣深鐵路旅客運量持續下滑,跌幅近30%[11]。 當時,時任鐵道部副部長劉志軍曾帶着相關司局級官員來到廣東,以普通乘客身份乘坐廣深豪華大巴,為廣深鐵路的改革尋求新思路[10]。 和諧號東莞站2025 1998年5月28日,廣深綫高速電氣化工程竣工,同年8月28日正式投入營運。 廣深鐵路率先使用由瑞典租賃、最高營運速度達200km/h、命名為「新時速」的X2000擺式高速動車組運行廣深城際列車[3]。 由於廣深鐵路全綫採用了眾多達到九十年代國際先進水準的技術和設備,因此當時廣深鐵路獲視為中國高速鐵路的試驗基地和展示中國鐵路發展的「窗口」。
和諧號東莞站: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訪問湯加並開展醫療服務
至1997年12月23日,經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報請國務院批准,東莞常平鐵路客運口岸更名為東莞鐵路口岸。 和諧號東莞站2025 多條鐵路的開通使得常平鎮的經濟迅速發展,被譽為「京九第一鎮」[5]。 常平站,曾命名為東莞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鄰近常平鎮木棆村和橫江廈村,於1911年建成啟用,為廣深鐵路及京九鐵路的客貨運二等站[4],目前由廣州局集團(簡稱廣鐵)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 現時日均辦理旅客列車約250列,包括超過170趟廣深城際列車、17趟廣九直通車(北行車次Z812;南行Z807不停靠)。
- 為減少貨物列車對日間旅客列車運轉的干擾,大多數貨物列車均安排在夜間運轉。
- 調圖後,各方向經停平湖站的動車組頻次約為半小時一班,結束了以往趟趟都在平湖站停站的慣例[42]。
- 此外,廣深電氣化鐵路還採用了德國西門子供電監控設備和英國的自動過分相裝置[17]。
- 2011年7月1日,廣深鐵路調整運行圖,直達列車被取消,所有車次均停靠石龍、東莞及樟木頭站。
常平站建有3座站台,1、2站台為廣深和諧號服務,3號站台為廣九直通車專用。 站場與站房之間通過兩條地道和站台聯接聯檢大樓的跨線橋連接[7]。 貨運方面,車站貨場位於常田路,辦理整車、集裝箱(包括二十英尺箱、四十英尺箱)發送和到達業務,佔地面積257.5畝[13]。 貨場內設有常平鐵路貨運口岸,駐有黃埔海關駐常平辦事處[14]。 1980年代修建廣梅汕鐵路時,當地政府通過爭取最終使得鐵路在常平站接軌廣深鐵路。
和諧號東莞站: 石龍站 (東莞市)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常平站隨廣九鐵路(華段)建成通車同時啟用,站址位於如今的常盛貨場。 和諧號東莞站 和諧號東莞站 當時廣九鐵路東莞段設有石龍、橫瀝、常平以及樟木頭等車站,常平站為四等站,隨樟木頭站管轄[5],設有4條股道[6]。 2022年1月10日鐵路調圖時隨着贛深客運專綫及其連接廣深鐵路之塘廈聯絡綫經已啟用,D2381/4、D2383/2次隨之獲安排停靠深圳北站然後經東莞市往返廣州東站。 由於該站僅與廣深鐵路的Ⅲ/Ⅳ綫有接軌,因此從廣州東站出發的跨綫動車組經Ⅰ綫運行到常平站後需要轉換至Ⅲ綫按普速綫限速運行,反之亦然。 2003年11月,廣東省政府和鐵道部簽署了《關於加快廣東省鐵路建設等問題的會談紀要》,其中就包括了廣深鐵路廣州東至深圳之間增建第四綫的規劃等九大項目。
Ⅰ場主要辦理貨運業務,車站貨場位於增城市石灘鎮三江區莞增公路旁,設有4條貨物線,另設有通往廣州工務大修段紅海焊軌基地[10]、招商局東莞中外運物流石龍港區[11]及石龍木材廠的專用線[12]。 2017年車站在站場東側建設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13]。 貨場位於東莞市石龍鎮、惠州博羅縣石灣鎮與廣州增城區石灘鎮三地交界處,辦理集裝箱貨運業務,2019年完工[14]。 石龍貨場是多班行郵特快專列的始發站[15][16][17]。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石龍站隨廣九鐵路(華段)建成通車同時啟用,並且曾一度稱為石龍中心站[5]。
和諧號東莞站: 東莞站
1992年京九鐵路開工,規劃龍川-常平段和既有廣梅汕鐵路共線。 常平當地政府藉此機會在常平汽車站對面興建設有口岸的新常平火車站並修建貨場[5]。 2023年端午節小長假期,服務潮汕地區的節假日加班車D9705/4、D9703/6次獲分配CR300AF型列車擔當,這對列車以廣州東站為始發終到站。
和諧號東莞站: 深圳火車站到廣州和諧號途經站點,廣州到深圳和諧號經過哪些站
每天從清晨6時至晚上11時,平均每10分鐘就開行一趟城際動車組,列車最短追蹤間隔僅5分鐘,最短折返時間間隔僅12分鐘[28]。 和諧號東莞站2025 實行「公交化」一年後,2002年廣深鐵路經由高速列車運送的旅客逾1500萬人次,比2001年同比增加600萬人次[18]。 和諧號東莞站2025 惟「藍箭」動車組在啟用初期質量故障頻生,甚受旅客所詬病[17][22];2001年至2002年是其故障高發期,甚至出現過因列車半途故障停車導致有旅客打破玻璃離開車廂的情況[23];廣深線「藍箭」列車經整治、維護後,自2003年起其故障率已大幅下降[24]。 隨着廣深城際列車重新獲得旅客的青睞,列車開行對數也越來越多。 廣深城際列車總數約50對,平均每26分鐘開出一趟,其中准高速列車23對,平均每47分鐘開出一趟[14]。
和諧號東莞站: 列車
2018年2月1日起,廣深和諧號開通銀聯閃付卡、銀聯手機閃付過閘乘車服務。 乘坐廣深和諧號的旅客可在沿線車站的相關設備上自助辦理註冊登記,即可以刷卡、刷手機(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HCE等平台)的形式乘坐列車[49]。 2022年4月8日,廣深城際動車回復原有「站站停」模式,調圖後,新圖共安排開行城際列車130趟,大範圍採用「站站停」的公交化模式運行,全力滿足沿途各站商務、通勤等客流需求。 和諧號東莞站 自2014年始,每年春運期間,所有經廣州站始發的廣深動車均取消廣州站辦客而改從廣州東站始發以緩解廣州站春運壓力,同時在節後返程高峰期間廣鐵集團均加開夜間廣深動車,以方便節後午夜時段乘車到達廣州需中轉返回至東莞、深圳等地工作的旅客接駁[34][35][36]。 2007年4月18日:第一階段調圖,10組CRH1A型動車組擔當59對城際列車,中間站(樟木頭、東莞及石龍)辦理營業138列次;另保留了3對由「藍箭」列車擔當的准高速列車[28]。
和諧號東莞站: 車站結構
根據目前生效的鐵道部《電聯車列車旅客運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電聯車跨局列車不得超員,管內電聯車列車一等座車不得超員,二等座車最高超員率為20%。 而最新的CRH2C型「和諧號」電聯車,是在引進日本E2-1000系新幹線技術後,加以消化吸收,再由中國研發製造[6],其國產化率大約有70%,在2008年於京津城際鐵路正式投入服務[7]。 原先大眾都認為,時速380公里的電聯車列車,會採用德國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