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個別學生差異,學校採用異質分組策略,並設計分層課業,亦不按能力分班。 學校推行中英語音樂劇、奧數班、STEM大使、步操管樂等等的多元學藝活動,激發學生才藝潛能。 除了學藝表現優異,學生升中前景也不差,有93%獲派首三志願學校,包括其聯繫中學伊利沙伯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以及喇沙書院、拔萃男書院、協恩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等名牌學府。 教育署除了將校舍分成上、下午部招收學生外,又撥給羅富國師資學院校友會,籌辦夜間小學,專門收錄超齡失學青少年入讀,這間夜校自1950年至校舍重建才停辦。 當時課程編排,術科(工藝)所佔的課節比重大,木工及家政科每星期有12節,超過總節數百分之30。 副校長潘如珍女士憶述:由於當時學生多是勞工子弟,因此課程偏重於技術培養,老師為了配合教學需要,還要進修理髮、補鞋、烹飪、裁剪和木工等工藝課程。
- 該校小一學年開放126個學額,由於學校的聯繫官中包括傳統男校皇仁書院,而往年就有27人成功入讀該校,因此相信將吸引同區男同學報讀。
- 一九九五年,本校於一年級採用「目標為本課程」,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更有彈性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學能力。
- 本校秉持軒下的辦學宗旨,為學童提供優質的教育。
- 升中派位方面,畢業生除了有機會升讀4所聯繫中學,過往獲派學校包括皇仁書院、聖保祿中學、協恩中學、德望中學等著名英中,獲派首志願成功率近80%。
- 該校約有 1/4 的學生都可升讀著名英中荃灣官立中學。
陳兆文主任指,課程由老師自行構思及設計,按年級分不同難度,並先舉辦老師工作坊,由老師試做一次。 不只欣賞小朋友的學業成績,不同範疇如禮貌、盡責、體藝,甚至整潔、樂於助人等也會被讚賞,老師會具體告訴同學做得好的地方,同時當有不好的行為,也要他們學習承擔責任。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全港有大約 545 間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有 25% 的學校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2011年9月30日晚上以公平、公正、公開方式,由學校管理委員會主席抽籤,終決定下午校遷往銅鑼灣東院道校舍,上午校則留在原址。
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新校落成啟用,計有課室三十間,另設操場及特別室,全部符合標準校舍要求。 1962年7月至1963年9月期間,全校學生借讀於呂祺小學(現呂祺教育中心),以方便施工。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於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五日開辦,當時只是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有十二個課室,一個木工室,一個家政室和一個尚算合標準的禮堂。 由於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正待復甦,當時的勞工家庭,生活相當清苦,部分學生除上學外,課餘更要幹粗活,幫助家計,因此學生程度較為參差。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於1949年9月15日開辦,當時只是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有12個課室,一個木工室,一個家政室和一個尚算合標準的禮堂。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中文、英文、數學專科班(P1 – P |灣仔補習社|銅鑼灣補習社
此外,李陞小學與英皇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一等男/女英中都有聯繫關係,同樣提升學校競爭力。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於2015年正式轉為全日制小學,校址由譚臣道遷往銅鑼灣東院道3號,與原校同屬12校網。 該校小一學年開放126個學額,由於學校的聯繫官中包括傳統男校皇仁書院,而往年就有27人成功入讀該校,因此相信將吸引同區男同學報讀。 該校於1978年引入「活動教學」,之後該校於1993年及1994年相繼推行「學校管理新措施」和「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 1995年,該校於一年級採用「目標為本課程」。 同年,該校與教育署電腦網路連繫成功,處理學校資料更為方便。
除了課業學習,學校在課外活動方面亦表現出色,尤其是在數學、音樂等校外比賽都取得優異成績,因此在官立小學中名聲非常高。 升中派位方面,全校有77%畢業生獲派首志願學校,13%獲派第二志願學校,入讀喇沙書院、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保良局董玉娣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等名牌英中。 本校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早於一九七八年引入「活動教學」,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在分組活動中提供良好學習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培養思考、分析及表達能力。 隨着教育政策的發展,本校於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四年,相繼推行「學校管理新措施」和「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 一九九五年,本校於一年級採用「目標為本課程」,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更有彈性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學能力。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家長經常向我們查詢,哪一間軒官較好?程度哪一間較深?
連堂可令課堂更連貫,老師也有時間多做一些解說或輔導的工作。 本校在二零一五年九月起正式轉為全日制小學,校址由譚臣道遷往銅鑼灣東院道3號。 本校秉持軒下的辦學宗旨,為學童提供優質的教育。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5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我們搜邏一些關於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報導,讓你有更多資料去了解這學校。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學校運作
教育署除了將校舍分成上、下午部招收學生外,又撥給羅富國師資學院校友會,籌辦夜間小學,專門收錄超齡失學青少年入讀,這間夜校自一九五零年至校舍重建才停辦。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當時課程編排,術科(工藝)所佔的課節比重大,木工及家政科每星期有十二節,超過總節數百分之三十。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5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5 由於學校位處鬧市,屢受噪音困擾,歷任校長不斷向有關部門反映,校舍兩翼課室得以先後裝置雙重隔聲玻璃及冷氣機,學習環境得以改善。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教育局
「在街上與媽媽失散應怎麼辦?發生火警要怎樣做?」是過往面試題目,主要考核小朋友禮貌、態度、溝通能力及應變能力。 於面試時均會用到廣東話、英語、普通話,考核小朋友的語言能力。 為學生安排9條校車線(A車至I車)和一條保母車線,東至將軍澳,南至貝沙灣。 校車委員會負責監管校車公司,以確保校車公司提供完善的學童接載服務。 遷校那年的暑期曾為同學舉行銜接活動,以 Running Man 的形式讓孩子游走校園,探索校內設施,同學們都玩得盡興。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學校歷史
一九九八年五月,本校再推行擴建校舍新翼工程,一樓為教員休息室及輔導室,二為上午校教員室,三樓為下午校教員室,四樓為圖書館,至於舊翼部分課室則改為學生活動室、接見室、課室及電腦室。 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的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下稱軒銅),在2015學年轉為全日制,並由灣仔譚臣道遷至銅鑼灣東院道,翻新聖瑪利亞堂中學的舊校舍。 軒銅的聯繫官中包括有「狀元搖籃」之稱的皇仁書院,去年該校就有23名畢業生入讀皇仁,故特別吸引區內男生報讀。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自上學年遷往東院道現址,由半日制轉為全日制。 校長鄭惠玲表示,遷校後在時間及資源上的運用更靈活,各科以連堂形式上課,方便老師靈活運用時間,安排不同學習活動。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校車服務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的教學語言是「中文」。 推廣閱讀和專題研習,一至三年級著重跨學科學習,四至六年級著重專題研習。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5 學校全年全科考試次數為2次,全年全科測驗次數為2次。 本校創立於一九四九年,原名香港軒鯉詩道官立漢文小學校。 隨着收生人數不斷增加,校舍不敷應用,至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能容納三十班的校舍正式落成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