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雙方同意,僱主可在法定假日或另定假日的30天內安排代替假日給僱員。 2006年,部份政府部門推行五天工作制,實行全天放假,部份非政府機構及企業跟隨,全天放假的機構有所增加。 在香港,假期則是復活節前兩天(星期五、星期六)的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及後一天(星期一)的復活節星期一(復活節補假日)。 本表列出香港的所有公眾假期,其中13天同時是法定假日,則以黃色顯示。 除特別註明外,所有公眾假期如與星期日或其它公眾假期重疊,會於下一個工作日補假。
1920年起洋人的和平紀念日成為假期,[21] 香港公眾假期 取代最近11月9日的星期一。 (和平紀念日紀念歐戰1918年11月11日結束,最初定為11月11日,1946年起英國定為11月12日或之前的星期日,翌日放假;[22] 1956年起改為11月第二個星期日,翌日放假。[23]) 1929年起中華民國國慶日10月10日成為假期。 [24] 1941年起中秋節成為公眾假期,取代9月第一個星期一,[25] 又取消英帝國日公眾假期。 [26] 至二次大戰1941年日治時期前,華人與洋人的節假日通常各自為政。 至於外界對此議題的意見,各方均有不同的看法,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香港是一個包含多元文化的城市,而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將孔誕列作公眾假期能表達尊敬之意。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1985年4月的公眾假期及紀念日
但2021年罕有地不是出現在月圓日(3月26日星期五)後的星期日(3月28日),而是在那個星期日後再過多七天的星期日(4月4日)。 1983年至2010年間,如農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為星期日,農曆年初一的前一日(即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將訂為補假日。 1823「香港公眾假期」iCal是根據政府憲報公佈的香港公眾假期所定,因此我們亦會以憲報的公眾假期名稱為準。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记者王茜)香港特区立法会7日三读通过《2021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自明年佛诞开始,香港的法定假日将每两年增加一天,用8年时间逐步增至17天。 前年政府曾公布10項紓困惠民措施,其中一項就牽涉全港「打工仔」福音,就是將「法定假期」逐步跟「公眾假期」睇齊。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間,香港已經有正式的公眾假期,但是當時香港經濟模式及就業市場的職位分佈,以製造業等藍領職業為主,基於前述的《公眾假期條例》適用範圍問題,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能夠享有公眾假期。
- 1999年,取消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國慶日翌日公眾假期,新增勞動節(5月1日)及佛誕(農曆四月初八),一直至今。
- 個別國際學校會設立與聯繫國家相關的節日(如國慶)為學校假期。
-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记者王茜)香港特区立法会7日三读通过《2021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自明年佛诞开始,香港的法定假日将每两年增加一天,用8年时间逐步增至17天。
- 如果你按照文中的步驟,在 Google 日曆訂閱「香港公眾假期」iCal 日曆,然後與你的行動裝置的行事曆同步,你可以在 Google 日曆移除 iCal 日曆,然後再與行動裝置的行事曆同步。
- 即連續兩年,連同補假在內,與星期六重疊的公眾假期,均為達上限的5天,造成不少假期損失。
- [24] 1941年起中秋節成為公眾假期,取代9月第一個星期一,[25] 又取消英帝國日公眾假期。
更罕見出現在5月29日,如1955年罕有地在5月29日出現(但當時佛誕尚未定為公眾假期),因基本上小滿需在5月22日才有機會出現。 坊間通常把這三天假期泛稱「復活節」,甚少提及「耶穌受難節」。 香港公眾假期2025 注意計算復活節的「春分」和「月圓」,是根據天主教會曆書的定義,和天文學的定義略有不同。 計算復活節的「春分」,固定在3月21日(二十四節氣的「春分」則圍繞3月20日至22日之間,故未必是同一天),「月圓」相當於農曆二月十四日或閏二月十四日或三月十四日。 隨着7月31日也成為公共假期,泰國民眾得以連着周末一連休息6天。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1985年8月的公眾假期及紀念日
一般情況而言,政府每年五月會在憲報公布下一年的公眾假期。 因此,2025年的香港公眾假期iCal日曆會大槪於2024年5月發佈,敬請密切留意我們網站的最新動向。 如果大多數節假日發生在周日,那麼假期將會移至到下個週一。
- 某僱員的休息日是星期日,其僱主選擇以聖誕節(即12月25日)為法定假日。
- 而勞工處發言人則表示,本港的法定公眾假期是經過社會廣泛諮詢而釐定,任何修訂均會對各界帶來影響,尤其是工商、金融及教育界影響為甚,故有關建議需經慎重考慮研究,取得社會共識後才推行。
- 國家節假日是根據《公共假日條例》第149章規定而設 – 刊登於1998年《國家公報》。
- 2007年1月7日,湯恩佳在出席一孔教展覽時再次表示,不少國家地區都已將孔誕定為教師節或慶祝節日(但非法定假期),而該學院亦正推動社會人士把孔誕的農曆日子(農曆八月廿七日)定為公眾假期,倘若建議成功落實,將有助發揚傳統的儒家文化[78]。
- 聖誕前夕、12月27日、公曆除夕、1月2日,甚至1月2-3日都曾額外定為假期;與英皇壽辰、10月10日、11月11日和平紀念日相連的星期六或星期一,亦曾定為假期,但這些安排並非必然。
1997年,因為6月30日及之前仍是英治時期,所以有英女王壽辰假期(6月28日和6月30日)。 如前述,泛英女王壽辰和泛香港重光紀念日這4天公眾假期,其中3天均鐵定與星期六及/或暑假重疊,即鐵定損失。 進入特區時期後,這4天公眾假期取消,輾轉換成1999年至今的勞動節、佛誕、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國慶日,雖然同樣4天,但這4天無一與暑假(或任何學校假期)重疊 ,亦不一定與星期六重疊,即變相增加每年最多3天學校假期(除非與星期六重疊)。 香港公眾假期2025 除《公眾假期條例》所列假期之外,在1941年前香港政府不時頒佈額外假期,製造長假。 聖誕前夕、12月27日、公曆除夕、1月2日,甚至1月2-3日都曾額外定為假期;與英皇壽辰、10月10日、11月11日和平紀念日相連的星期六或星期一,亦曾定為假期,但這些安排並非必然。
香港公眾假期: 學校校曆
下列節慶,如無註明,均是香港的公眾假期,同時亦是法定假日(俗稱勞工假期)。 有 # 號者,不是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除非適逢星期日或其它假期),但在商業炒作下,市面上有一定節慶氣氛,傳媒亦對其活動有所報導。 某僱員的休息日是星期日,其僱主選擇以聖誕節(即12月25日)為法定假日。 由於聖誕節這日的法定假日適逢星期日,僱主應於翌日補假(即12月26日),但這日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 對於將孔誕列作公眾假期的問題,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廣傑認為每一個宗教也希望擁有自己的假期,故對把3天泛復活節其中1天假期改為孔誕假期表示支持,但暫未收到政府通知會實行有關安排。 而香港天主教社會傳播處主任容若愚則表示,樂見孔誕列作公眾假期,至於3天泛復活節假期讓出1天給孔誕,容若愚則表示假期並非某一宗教獨享,而教會亦可於孔誕放假。
名義上,香港每年有17天公眾假期(俗稱「銀行假期」、「寫字樓假期」、「紅字」、「紅日」等,香港版本的日/月/年曆上,該17日通常以紅色標示),但根據 香港法例第149章《公眾假期條例》第2條《釋義》,該17天是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和政府部門遵守為假期的日子。 但亦有機構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條例》規定的17天假期。 英治時期結束後取消,曾新增性質類似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公眾假期(8月第三個星期一)(不是法定假日),雖然同為紀念二戰時對日戰爭勝利,但非紀念英國恢復管治香港,而是紀念1945年8月中旬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故日期定於8月中旬的第三個星期一。
香港公眾假期: 勞工假期
僅實行了兩年(次),即1997年8月18日及1998年8月17日,1999年起,新增勞動節及佛誕為公眾假期,由於政府堅拒增加每年公眾假期,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不再是公眾假期,名義上與重陽節「合併」[30],實為取消,官方紀念儀式改為重陽節在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舉行。 2015年適逢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宣佈該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即9月3日,為法定假日,全國放假一天。 香港特區政府亦跟隨做法,把同年9月3日定為公眾假期,同時是法定假日(僅限2015年一次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定義,為1945年9月2日簽訂《降伏文書》的翌日,即9月3日)。
香港公眾假期: 如何移除已訂閱的 iCal 日曆?
1947年1月10日,香港政府修訂《公眾假期條例》,新制訂的假期有在1946年已成為假期的8月30日香港重光紀念日。 香港公眾假期2025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台,1950年香港政府宣告該年起,以10月第二個星期一取代10月10日為公眾假期[27](1955年的10月第二個星期一是10月10日,政府索性該年起將假期改為10月第三個星期一[28])。 這些公眾假期主要是政府、銀行業以及與銀行業關係較密切的行業(如貿易公司)所採納。 當時洋人一般跟隨英國的習慣慶祝節日,而華人則會慶祝中國傳統節日。
香港公眾假期: 以下為政府在憲報公布的2010年公眾假期:
當時與星期六重疊的公眾假期(或其補假日),每年最多可達6天,最少也有3天,因耶穌受難節翌日、英女皇壽辰、8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之前一個星期六,均鐵定於星期六。 以1992年及1993年為例,該兩年與星期六重疊的公眾假期,除上述3天外,1992年尚有清明節、中秋節翌日、聖誕節後第一個週日;1993年則有農曆年初一、重陽節、聖誕節。 即連續兩年,與星期六重疊的公眾假期均為達上限的6天,還有1993年因農曆年初二與星期日重疊,而以農曆除夕作補假。 立法會三讀通過《2021僱傭(修訂)條例草案》,法定假期將由12天逐步增加至17天。 香港公眾假期2025 新增的五天法定假日為現時並不屬於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由今年(2022年)起分階段實施,每兩年加1日,並按以下次序增加:佛誕、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復活節星期一、耶穌受難節和耶穌受難節翌日。 以下為「不是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復活節星期一(2025年及之前)、耶穌受難節(2027年及之前)、耶穌受難節翌日(2029年及之前)、佛誕(1999年至2021年)、國慶日翌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97年及1998年)、1999年12月31日、泛英女皇壽辰、泛香港重光紀念日。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公眾假期
另有部份機構是全年運作,不論是根據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僱員亦未必會在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當天放假,或會以個別僱員輪流另日補假(日语:振替休日)的方式放假。 1823「香港公眾假期」iCal是根據政府憲報公佈的香港公眾假期而非節日所定。 如你希望獲取有關節日資訊,可考慮坊間其他iCal服務。
香港公眾假期: 公眾假期與法定假日差別
國家節假日是根據《公共假日條例》第149章規定而設 – 刊登於1998年《國家公報》。 該法律還為公民提供了選擇聖誕節作為其12個帶薪假期之一的選擇,以取代不同的假日。 香港政府規定雇主必須在所有法定國定假日中為僱員提供帶薪假期; 雇主可以要求員工在其餘五個假日中工作,以作為其僱傭合同的一部分。 如法定假日適逢僱員的休息日,僱主應於休息日翌日補假。 該補假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 香港文匯報訊 泰國內閣近日批准在7月31日增加一天公眾假期,讓大多數人可以連休6天,冀刺激旅遊業和私人消費。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1985年10月的公眾假期及紀念日
稅務寬減措施連同財政部其他支援計劃,可增加流動性、支出和投資合共2,790億泰銖(約630億港元)。 另一方面,泰國內閣去年底通過新的購物扣稅措施,以協助刺激消費,支持經濟復甦。 財政部長阿空表示,新措施針對在今年1月1日至2月15日期間購買商品的消費者,給予最多4萬泰銖(約9,037元)的扣稅額。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1985年年曆
對日校中小學學生而言,泛英女皇壽辰和泛香港重光紀念日這4天公眾假期中,其中1天鐵定於6月的星期一,另3天均鐵定與星期六及/或暑假重疊,因此每年鐵定損失最少3天假期(雖然屬泛復活節的耶穌受難節翌日也鐵定於星期六,但日校中小學學生已因復活節而獲復活節長假期,故此不論)。 1983年起,英女皇壽辰假期由4月21日改為英國官方慶祝日6月第二個星期六,而之後的星期一亦放假。 新增兩天假期,取代7月第一個週日及8月第一個星期一公眾假期。
香港公眾假期: 公眾假期(銀行假)
如果你按照文中的步驟,在 Google 日曆訂閱「香港公眾假期」iCal 香港公眾假期 日曆,然後與你的行動裝置的行事曆同步,你可以在 Google 日曆移除 iCal 日曆,然後再與行動裝置的行事曆同步。 ICal,即iCalendar,是用作分享日曆數據的通用檔案格式。 1823「香港公眾假期」iCal現時備存 的公眾假期資料,新用户訂閱1823的iCal後,行事曆會顯示出 年的公眾假期。 已訂閱1823 iCal的舊用户,經同步後,系統會自動將 的公眾假期資料更新為 的資料。 如果僱主要求僱員在法定假日工作,便須在事前至少48小時通知僱員,並在該法定假日前或後60天內安排另定假日給僱員。 在這些情況下,勞工處建議僱主應為僱員所放取的另定假日或代替假日保存清楚的記錄。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2022年5月的公眾假期及紀念日
然而,所有公眾假期(包括農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節翌日)與星期六重疊均無補假的問題,至今仍未有改善。 香港公眾假期 理論上,如非《公眾假期條例》指定的機構,任何僱主都可自行選擇給予僱員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 某僱員的休息日是星期日,由於國慶日(10月1日)這日的法定假日適逢星期日,僱主應於翌日補假(即10月2日),但這日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公眾假期」iCal常見問題
泰國政府副發言人拉猜達發聲明說,額外的假期意味着大多數公共和私人機構,將在7月28日至8月2日之間關閉。 7月28日是泰國國王誕辰,8月1日和2日則分別為三寶佛節和守夏節。 香港公眾假期 隨着7月31日也成為公眾假期,泰國民眾得以連着周末一連休息6天。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将用8年时间将法定假日由12天逐步增至17天
另外,香港佛教聯合會成員張毅平亦認為是一件好事,他表示儒家思想在香港社會上有一定支持,孔誕假期可令大眾有一個關注儒家思想的機會,對社會有幫助[76]。 但基督教媒體《時代論壇》於兩天後則引述基督教協進會指,六大宗教在座談會上並未有正式討論及通過將「孔誕」列作公眾假期之事[77]。 2006年10月,香港孔教學院表示與香港的基督宗教教會達成共識,指對方接受取消泛復活節3天公眾假期中的其中1天,改為把孔子誕辰日(農曆八月廿七)列為公眾假期[64],此建議於2010年1月13日正式被立法會否決。 公眾假期17天,法定假日11天,法定假日為其中9天公眾假期,另加2天浮動假期,由僱主選擇何時發放,如僱主無明文指定,則通常於英女皇壽辰後第一個星期一及8月份最後一個星期一發放。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2022年9月的公眾假期及紀念日
即使泛復活節公眾假期縮短,學校亦只須將其它假期調動,並保證上課日不少於190天便可。 但有從事市場銷售的市民,認為刪去其中1天泛復活節公眾假期可能會影響生意。 另有從事建築材料的市民感到安排不妥,認為復活節有長假期會較好[81]。 而康泰旅行社副總經理陳健鵬則認為,復活節縮短1天並不一定是壞事,因以後每逢公曆9月或10月,便有較多機會出現接連星期六至星期日的3天連假,旅行社將安排不同路線的3天團方便市民外遊,市民亦可安排在非旺季才出發。 而勞工處發言人則表示,本港的法定公眾假期是經過社會廣泛諮詢而釐定,任何修訂均會對各界帶來影響,尤其是工商、金融及教育界影響為甚,故有關建議需經慎重考慮研究,取得社會共識後才推行。 2007年1月7日,湯恩佳在出席一孔教展覽時再次表示,不少國家地區都已將孔誕定為教師節或慶祝節日(但非法定假期),而該學院亦正推動社會人士把孔誕的農曆日子(農曆八月廿七日)定為公眾假期,倘若建議成功落實,將有助發揚傳統的儒家文化[78]。
1983年至2010年間,如農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為星期日,當日將訂為補假日。 首次發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後一次則發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現時不是法定假日,復活節星期一、耶穌受難節和耶穌受難節翌日,將分別於2026年、2028年和2030年起成為法定假日。 (ii)任何僱員,都可享有上述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適逢僱員的休息日,應於休息日翌日補假。 該補假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 如僱員已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3個月,便可享有假日薪酬,款項相等於僱員於假日前12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
由於2023年的農曆年初一適逢星期日,因此有關的法定假日會改為農曆年初四。 2010年農曆年初一(2月14日)與星期日重疊,當局依例安排農曆除夕(2月13日)星期六補假,形成了上述的假期損失。 2010年2月13日,農曆除夕,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沙田年宵市場被傳媒問及有關問題時,表示曾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討論過有關問題,並研究修改有關法例,避免再出現同樣情況[11]。 香港公眾假期 香港公眾假期2025 根據香港條例第一百四十九章《公眾假期條例》,除了一般星期日假期外,每年會有合共17日的公眾假期。
香港公眾假期: 法定假日
此外,2023年土地和物業稅也會削減15%,部分登記費也有所降低,航空燃油稅於今年首6個月也會減少。 泰國旅遊和體育部預計,2023年赴泰國的外國遊客人數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2,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可達2.38萬億泰銖(約5,400億港元)。 2022年,因應第五波疫情,加上政府需徵用校舍作全民強制檢測(後期宣布已暫緩,及後不了了之),因此暑假將調整到3月初至4月復活節後,而該學年的最後一個上學日將延遲至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