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0年香港政府已意識到單靠儲存天雨,並不能滿足急劇增長的食水需求,而向廣東省購買淡水,是最便捷的途徑。 1960年11月,政府和廣東當局達成協議,每年從深圳水庫輸入2 270萬立方米原水。 大埔頭濾水廠2025 黃偉綸表示,水務署利用擴建機會引入新的食水處理技術,包括採用「溶氣浮選澄清池」,產生大量氣泡,令水中的懸浮物質浮上水面,以減少使用化學品濾水;廠內亦增設現場生產氯氣設施,減低運輸及儲存液態氯時洩漏氯氣的風險。
- 大埔濾水廠擴建工程引入多項先進食水處理技術,包括「溶氣浮選澄清池」,以快速清除雜質,並減低化學品使用量。
- 在南頭古城的街巷樓宇間,不同主理人商業的入駐,薈萃了原創工作室、精品零售、特色餐飲、設計酒店等多元業態,城村摺疊的形態,包容着原住民、上班族、外來人口於此尋夢扎根。
- 水務署已着手研究在水塘使用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發電的潛力,並正在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安裝兩套各100千瓦的小型系統作為先導計劃。
由於新界部份地區仍然未有鹹水供應,故仍每天使用珍貴淡水沖廁。 淡水和鹹水分別由兩組完全獨立系統所供應,不包括該地區沒有鹹水供應地區。 香港現時共有21個濾水廠,每日可處理約480萬立方米淡水。 大埔頭濾水廠 水在離開濾水廠或由海中抽取後,便由抽水機或水向低流原理輸送到各個位於不同地點和高度的配水庫,然後再供應給附近地區。 中央及東面路線清楚顯示船灣及萬宜水庫作為香港「蓄水池」的重要性。 上述三條路線於大埔頭抽水站組群互相連接,確保水塘存水的運送終年都保持著最大的靈活性,特別是在東江供水系統因保養維修而暫時停用的日子(通常在12月)。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濾水廠及附屬原水和食水輸送設施擴展工程 – 設計及建造新設二號水道
水務署在開放日設置「水務署21世紀的成果與展望」專題展覽,展示多項水務工作及科技發展,以及近年推展的大型水務發展工程項目。 「東江水供港」展覽展示1960年代香港應對旱情的情況,以及當時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的珍貴歷史相片。 大埔頭濾水廠 粵港兩地政府約60年前落實興建東深供水工程,並於1965年3月1日開始輸送東江水到港。 大埔頭濾水廠2025 多年來,粵方就保障東江水水質及輸港供水穩定性作出多方面工作,包括制定和嚴格執行保護水資源的相關標準,並投入龐大資源改善基建設施。
- 項目設計藉一系列的創新解決方案,同時在新舊建築物融入環保和可持續的建築設計,成就了大埔濾水廠作為附合綠建環評認證的綠色基建設施。
- 水務署一直關注對環境的責任,並努力透過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去獲取,節約和保護水資源。
- 開放日現場亦展示了一段東江水水管改善工程使用的喉管展品,以加深公眾對此項目的認識。
- 建造工程於1961年展開,1968年完工,耗資4.07億元。
- 但因為運行成本過高及來自東江的供水日趨穩定的關係,海水化淡廠在1982年關閉及停用,並在1992年以爆破方式拆卸。
質疑水務署因為COVID-19疫情而暫停抄錶,低估住戶用水量。 而根據累進制下,新一期賬單會追回少收部份,結果住宅用戶要繳交第四級水費,即每立方米9.05元。 大埔頭濾水廠2025 水務署承認,2020年1月29日至3月1日、3月23日至5月3日期間暫停例行抄讀水錶,稱用戶用水習慣沒有改變下,水費不會因而大幅上升。 不過署方也指出今年首半年對水錶損壞、內部供水系統漏水和估算水錶讀數等查詢較去年同期多出逾9,000宗[10]。 就廣東整體而言,東江具備四個重要功能:(i)維持河流生態、(ii)航運、(iii)水力發電和(iv)供水。
大埔頭濾水廠: 增加輸水量
香港政府和廣東當局經多番磋商後於1963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並在同年年底,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撥專款興建。 大潭谷計劃包括在亞賓尼谷(即現時上紅棉路一帶)興建香港第一座濾水廠,該廠以慢砂濾池進行食水過濾處理,每天可過濾570萬加侖(約2.6 萬立方米)來自大潭水塘的原水。 大埔濾水廠擴建工程引入多項先進食水處理技術,包括「溶氣浮選澄清池」,以快速清除雜質,並減低化學品使用量。
由於人口增長較預期少、香港工業北移及香港人近年來開始節約用水,近年來東江供水有過量之嫌。 基於合約規定,香港每年必須購買最少約8億立方米東江水,耗公帑逾24億港元。 但因為香港水塘因氣候轉變而變得水頭充足,出現水塘滿溢的情況。 政府在2005年曾經表示希望能夠跟粵方達成新的供水協議,考慮彈性供水的安排。 新的東江供水協議於2006年4月12日簽訂,確保本港最少至2008年為止均可獲得彈性的食水供應,供水量按實際需求而非預測需求而定。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污水處理廠
水務署近年引進多項先進技術提升食水處理能力,確保食水水質清潔和衞生。 大埔頭濾水廠2025 早前完成擴建工程的大埔濾水廠亦不例外,除了採用創新技術來進行工程外,更採用嶄新的水質監測和濾水技術,並加入可持續發展元素,令整個食水處理程序更環保。 今次,我邀請水務署的同事為大家介紹濾水廠的擴建特色,以及如何優化其運作。 為免影響食水供應,大埔濾水廠擴建工程必須在不影響其現有運作的情況下進行。 水務署近年引進多項先進技術,提升食水處理能力,確保食水水質清潔和衞生。 今次,我邀請水務署的同事,為大家介紹濾水廠的擴建特色,以及如何優化其運作。
深圳水庫的原水,透過管道越過邊境輸送到香港的木湖,再經三個不同的引水系統,分配到分佈全港的水塘和濾水設施。 大埔頭濾水廠2025 大埔頭濾水廠 食水處理是一門持續發展的科學,我鼓勵部門不斷優化及引進先進技術,提升食水處理的能力。 水務署會繼續檢視現有的供水設施,並於有需要時提升有關設施,例如重置沙田濾水廠南廠、擴展牛潭尾濾水廠和小蠔灣濾水廠等,持續提升處理食水量,為市民提供可靠的食水供應及優質食水。
大埔頭濾水廠: 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下月啓用 提升香港食水供應應變能力
目前全港有17間濾水廠在運作,每日平均處理食水量達270萬立方米,供應全港750萬市民使用。 該廠擴建前,每日處理的食水量達40萬立方米,佔全港食水需求的15%。 大埔頭濾水廠2025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頭濾水廠2025 擴建後,濾水量增加一倍至80萬立方米,可應付大埔、部分九龍中西部及港島中西區人口增長和發展所增加的用水需求,以及分擔沙田濾水廠部分供水負荷,讓其南廠可進行原址重置濾水設施。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濾水廠
海水是可持續的水資源,善用海水依然在本港水資源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 1863年,香港第一個水塘 – 薄扶林水塘落成供水,初期的薄扶林水塘容量只有200萬加侖(約9 100 立方米)。 經擴建的薄扶林水塘在1877年落成,容量達6 大埔頭濾水廠 800萬加侖(約31萬立方米)。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濾水廠及附屬原水和食水輸送設施擴展工程
2023年,深雙再次來到南頭古城,開啟了城村拼圖的新探索。 在深圳,南頭古城以歷史為基底,包容多元文化,營造了一個自由鮮活、複合多元、真實原生、有機持續的共生空間。 如今這裏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近日也榮獲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 大埔頭濾水廠2025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頭濾水廠 在南頭古城的街巷樓宇間,不同主理人商業的入駐,薈萃了原創工作室、精品零售、特色餐飲、設計酒店等多元業態,城村摺疊的形態,包容着原住民、上班族、外來人口於此尋夢扎根。 它佔本地總食水供應量約70%,並足以令香港自1982年起不再受制水之苦。
大埔頭濾水廠: 設施
廠與大埔頭四號原水抽水站相通,原水經濾水廠,再通過大水管一萬二千米,輸往九龍蝴蝶谷食水主配水庫。 大埔頭濾水廠 屯門水力發電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期工程已經在2013年5月順利完成,首台發電機組亦已開始投產;第二期工程亦已於2017年年初完工。 可為濾水廠每年節省約300萬度電力,即每年可為香港減少約2,000公噸因電力公司發電等所需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 同時,工程又有助提高濾水廠現有運作設施模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大埔頭濾水廠: 工程項目
在該段期間,船灣淡水湖及萬宜水庫的儲水確保全港供水不受影響。 為提升對原水水質的監測和對水質變化的預警能力,大埔濾水廠化驗室應用了由水務署研發的「生物感應預警系統」。 這系統利用與人類基因極接近的斑馬魚(Zebrafish),作為水質監測的伙伴,由於牠們對水中污染物有高靈敏度的反應,故可透過電腦系統自動分析和偵測斑馬魚的行為和活動,持續監測進入濾水廠的原水水質。
大埔頭濾水廠: 水質監測
濾水廠還設有回收系統,收集雨水和已完成水質檢測的水樣本,把它們處理後用作灌溉和沖廁,以及安裝約700塊太陽能發電板,每塊面積約1.6平方米,每年可產生約20萬度電,供應給廠內設施使用。 水務署已着手研究在水塘使用浮動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發電的潛力,並正在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安裝兩套各100千瓦的小型系統作為先導計劃。 首個系統已於2017年2月在石壁水塘成功安裝並已發電供應給水塘內的抽水站使用。
大埔頭濾水廠: 東江水供應
香港居民較區內不少其他居民幸運,可享用可靠、方便和有效率分配的優質食水。 大埔頭濾水廠 在1860年以前,政府亦在主要河流上游地區為公眾興建小型池塘儲水。 在深雙南頭古城分展場展期間,舉辦了4場有深度解讀的學術研討會,吸引了1.5萬人參與或觀看直播,藝術家、學者分別圍繞城牆遺產工坊、日常的鏡像、拼貼的群落和都市的荒野四個主題展開討論。
大埔頭濾水廠: 大埔濾水廠引新技術 減化學品濾水
自2000年起,水務署推行「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分階段更換或修復全港約3 大埔頭濾水廠2025 000公里的老化水管,目的是全面及具成本效益地更新供水網絡。 時至今日,大潭計劃的所有水塘及水壩,仍然是本港食水供應的重要紐帶,亦印證對20世紀香港城市、社會及經濟發展功不可沒的創新工程。 另外,眾多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參與其中,27場公共活動同時期舉辦。 2020年6月起,有多區住宅用戶均收到天價水費單,有三人長者家庭上一期僅繳交27.5元水費,但今期要繳交791.5元,水費暴升28倍。 而觀塘區議員鄧威文收到近20宗水費投訴個案,大多市民反映水費較上期貴一倍。
大埔頭濾水廠: 東江水
此外,大埔濾水廠擴建工程在設計和運作方面加入了可持續發展的元素。 其中,於下月啟用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將提升香港食水供應的應變能力。 擴建後,大埔濾水廠每日可處理的食水量由40萬立方米增加至80萬立方米,以供應食水給大埔、九龍中部和西部以及香港島中西區。 廠內的建築設施從原來的16座增加至24座,並融合了綠色元素和再生能源技術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