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社合作與社區為本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醫護團隊若要了解民情,就需要透過與地區社福機構的合作,擴展社區網絡,以便推廣疾病預防護理資訊。 而社福機構在基層醫療上擔當不可或決的角色,政府需為這些機構提供適切援助,在醫護知識的範疇上為他們充權,才能讓醫社合作發揮最大果效。 雖然透過與醫管局合作實踐醫社同行是好嘗試,但林漢煒認為,該計劃的進行方式過於割裂。 例如,計劃透過社會福利署分配醫管局的醫護人員給長者地區中心,但若中心本身已聘請護師,該護師便要向醫管局的護師作交代,交接派發接收個案的過程中,或有地位不對等的情況出現。 另外,醫管局的醫護人員講求與社福機構明確分工,「招募由你做、下放個案由他做,十分clear-cut」。
- 例如地產發展商會考慮包括基層醫療及健康生活設計的屋苑,學校會留意小食部的食物是否健康,餐廳會設計均衡營養、多菜少肉的餐單,各區會增加讓居民運動的空間等等。
- 展望未來四年,該計劃將擴展全港十八區,讓義工能援助周邊有需要長者。
-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根据中布两国政府协议,中国自2009年8月起实施援布高级农业专家技术合作项目。
- 由此設計有效「治療」方向,社群與醫護之間有更多溝通,以討論改善個人以至社會的健康決定性因素。
- 「明途聯繫」於2011年成功投得合作社的經營權,主要售賣日常用品、健康食品、個人護理用品、家庭用品、各類禮券、及香港景點的入場門票等。
- 泰國年營業額達4500萬的救護車製造廠T商需要車內遠距醫療設備,並表示之前使用中國大陸製產品有連線不穩定,且售後維修慢的狀況,本次與廣達電腦洽談後,特地跟主辦單位道謝,說明這就是他們要的產品!
林漢煒亦指出,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只提供醫護人員,但長者地區中心在人手、場地及設備上的資源,並不足以支援這批長者,而且政府部門並沒有考慮在計劃完結後延續服務,病人參與計劃後的跟進事宜就只由社福機構承擔。 舉例說,長者地區中心的場地原本是作為長者活動之用,但當多了一批病人使用中心服務後,本來的長者就被逼要讓出場地,這反而使長者受害。 他認為,社福機構在基層醫療上擔當重要角色,但政府各部門應先有政策配合及分發完整資源,才能在地區有效實踐醫社合作。 緃使醫護專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及臨床經驗,市民難在醫院或診所的診症了解自己的健康議題。
醫社合作: 互通系統有助促進醫社合作
另一方面,部份長者在疫情下減少與社區接觸,身心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醫社合作 有見及此,我們與各個合作伙伴及健康大使進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推廣,例如在電話慰問中與長者認知功能練習、網上健康專題講座、健康資訊廣播頻道等,讓長者繼續留意個人健康,預防慢性疾病。 至於其他在社區扎根多年的社福機構也有很龐大的服務網絡,服務單位超過4,000個,能夠接觸不同階層的巿民,尤其是較弱勢的一群,包括長者、殘疾人士、有特別需要的兒童,少數族裔,以至居於劏房的基層家庭。 政府去年發表《基層醫療藍圖》,欲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服務主軸,但如何透過「醫社合作」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服務的覆蓋範圍,尤其是接觸基層人士/家庭和有特別需要的群體,從而做到「治未病」的效果,則仍然有待探究和具體實踐。 律敦治鄧肇堅醫院內科及老人科資深護師陳德勝透露,以港島東聯網為例,一年轉介約300宗個案予地區中心。
新华社深圳7月31日电(记者赵瑞希、梁希之)29日至30日,2023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在深圳举行,发布“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联合倡议”。 醫社合作 论坛期间,大湾区—东盟国际商会联盟与中国—东盟智库合作伙伴举行成立仪式,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国家的7个经济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合作内容涉及产业园区建设、数字经济、农业合作等方面,合同涉及金额121亿元人民币。 沙田區安老院舍晚期醫護服務現覆蓋沙田區40間安老院舍,共4,200個宿位,目前有逾160名病人使用此服務。
醫社合作: 醫社合作回應慢性病醫療需求
在這些項目中,互通系統平台發揮作用,讓參與的服務中心可獲得有關長者的醫療紀錄,以助提供服務。 筆者相信,無論對疫情的即時回應,或者長遠規劃一個健康和具抗逆力的社區,「社區工作」及「社醫共生」都是一條可行的出路。 近日新填地街唐樓先後出現確診個案,政府早前決定向4幢唐樓發出隔離令,並將多幢位於油麻地及佐敦的樓宇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其後更推出「封區」措施,但政府未能掌握居民名單,令抗疫行動變得困難。 事實上,許多社會服務機構早已植根社區,亦正在推行與基層醫療相關的服務計劃。 在早前的社聯會議上,機構分享一些服務計劃經驗,例如由香港仔坊會營運的社區藥房,嘗試處理不同社群的用藥問題。 醫社合作 對於一般街坊,其團隊設計不同活動以介紹用藥知識,藥劑師也為街坊提供藥物諮詢,提高街坊自我照顧的能力。
- 以改善長者晚年抑鬱問題為例,「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於2016年推出,由港大與數間志願機構合作,透過培訓「精神健康急救員」長者義工,在社區中識別出有精神健康風險的長者。
- 新华社深圳7月31日电(记者赵瑞希、梁希之)29日至30日,2023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在深圳举行,发布“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联合倡议”。
- 除了轉介區內會員約見地區網絡醫生,協助建立關係外,中心亦會接收公營醫院出院病人個案,為髖骨折、急性心肌梗塞後期和中風病人提供復康服務,加強社區支援,防止再度入院。
- 再說,長者身體虛弱,耳聾或智力減退,未必善於表達,當中潛在抑鬱者不易被發現。
- 長者地區中心按照護理方案及個別需要,為參與先導計劃的長者及其照顧者安排活動和提供服務,以提升/改善長者的認知能力、家居安全知識、自理能力、身體機能和社交技巧,以及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 居民對社區產生歸屬感及明白抗疫是大眾的事情後,便願意持續關注公共衛生。
当日,来自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百余位驻华使节走进中国中铁,了解中国企业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方面的情况。 今年,他还开办了一个大米加工坊,提高了经济回报,并为周围农户提供就业机会。 陳德勝解釋,計劃針對的對象為病情屬輕至中度的患者,另亦會視乎患者學習動機、上課專注力,以及所住地區等,如太遍遠如長洲、坪洲、大嶼山,則未必適合參與,課程每月費用約為150元。 康佩玲舉例指,輕度患者可自行乘坐交通工具,但只限到熟識的地方;中度患者或開始出現幻覺、行動不便、抑鬱等徵狀。
醫社合作: 醫社合作 晚期病人有選擇
自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一直致力于在布隆迪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 从2020年开始,专家组加大力度建设杂交水稻种植减贫示范村,涉及布班扎省、布琼布拉农村省、锡比托克省22个村庄。 2018年,中国农业专家组将夏尔所在的村子确定为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 醫社合作 据专家组介绍,迄今该村已成功种植8季杂交水稻,总产量达4104吨,户均增收达9840美元,让整个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布隆迪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6月,已达4000公顷,稻谷产量增加1.9万吨,农民收入增加910万美元。
團隊期盼服務可以走得更遠、覆蓋更廣,傳遞「生死兩相安」的正面信念。 醫社合作 我商與買主多表示,智慧醫材剛起步,物聯網應用將成為歐洲醫療市場趨勢,不管是居家照護或是專業醫療院所。 新加坡最大私立醫院集團R商,已在亞洲多地設有分院,洽談後表示,對龍骨王復健及緯創偵測設備深感興趣與信心。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30日專電)印尼前海洋事務統籌部長拉姆里今天表示,印尼政府與中國的各項合作必須為印尼帶來好處,因為從歷史看來,中國給予援助都是別有用心。 他並批評總統佐科威鼓勵中國人在新首都買地投資,宛如「附庸國獻貢品」。 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原於各機構舉行的健康大使培訓課程移師網上進行。
醫社合作: 積極「去污名化」 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關注
健康大使可以爭取時間,繼續學習與長者有關健康的知識,並定時進行模擬練習,希望於日後進行健康推廣時更得心應手。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亨利说,中国企业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值得学习。 巴巴多斯作为加勒比岛国,希望能与中国企业在开展陆上合作的同时,也开拓更多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机会,以技术互通促进民心相通。 农民们唱着欢快的歌曲,手臂有节奏地挥打着一簇簇稻穗,脱落的稻粒如雨点般洒落,浓郁的谷香在空气中弥漫。 過往「社」及「醫」分工清晰,鮮少交流知識及理念,容易各自為政,造成斷橋現象。
醫社合作: 「醫社合作」促進巿民健康
例如地產發展商會考慮包括基層醫療及健康生活設計的屋苑,學校會留意小食部的食物是否健康,餐廳會設計均衡營養、多菜少肉的餐單,各區會增加讓居民運動的空間等等。 任何人只要可影響一群人的健康生活模式,都是社醫共生中「社」的一分子。 2017年,食物及衞生局就聯同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推出醫社合作為本的「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此計劃於同年2月以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形式展開,目的是透過四個醫管局聯網以及約20間長者地區中心的合作,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為社區內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適切支援。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於本年正式常規化,服務已擴展至七個醫管局聯網及全港約40間長者地區中心。
醫社合作: 印尼前官員:與中國合作須謹慎 因北京恐別有用心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則是與亞伯達省駐台辦事處共同邀請加拿大在精準醫療、數位醫療以及 AI 醫社合作 智慧醫療公司與會。 加拿大辦事處表示,加國在數位醫療指數排名全球第二,同時也是全球第八大醫材市場與第九大製藥市場,擁有超過 1000 家企業,營收規模高達 874 億美元,透過此次論壇結合台灣在 ICT 產業優勢,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 澳洲邀請 12 家當地臨床試驗公司;澳洲政府積極支持生技產業,包括透過政府斥資 200 億元澳幣成立醫學研究未來基金、國際企業能享有研發稅收優惠政策,以及澳州生技產業的專利能有稅率優惠。 印尼前海洋事務統籌部長拉姆里(Rizal Ramli)今天在一場名為「印尼-中國經濟關係10年」的線上論壇表示,「大國間交流是很自然的,但必須評估新的雙邊協議是否對印尼有利,這很重要」。 我们有机会获得大约20枚奖牌;(我们的)另一个目标是增进与各国和地区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醫社合作: 醫護行者對葵涌邨清潔工於疫情下的工人權益的立場書
故此,本計劃與合作機構曾為長者籌措防疫物資,並分發予有需要的長者。 另一方面,護士團隊亦提供防疫及關注健康的小冊子及製作《抗疫安樂窩》等短片,教育長者相關知識,以保障個人健康,齊心抗疫。 疫情之下,健康大使的上門探訪長者的活動均須暫停,並以電話關顧代替。 雖然雙方暫時無法面對面進行溝通,但保持電話慰問有助長者表達個人近況及需要。 另一方面,護士、社工及健康大使,定時進行的個案研討,亦有助長者依照個人的護理計劃,獲得所需健康知識,並由健康大使協助跟進。 「計劃」以每個公立醫院聯網的腫瘤中心為據點,由醫管局跨專科的專業醫護團隊為癌症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條龍」式的紓緩治療服務。
醫社合作: 推動基層醫療 提高社區自理能力
當中例子有「智友醫社同行計劃」、風起航─中風家庭支援行動等計劃、港島東醫院聯網(社區服務)每年討論醫社合作的項目,致力發展醫社合作。 二〇二一年九月初,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舉辦了一個名為「社醫合作的社會服務案例」研討會,並邀請了七個社醫合作項目負責人來分享在社區內為不同社群需要發展健康項目的經驗。 醫社合作 醫社合作 這些工作並非傳統醫護專業的工作範圍,但對於普及預防慢性病和改善市民健康極為重要,未來的公共衞生發展策略應納入這類與健康生活有關的社會服務計劃,讓「治未病」的工作做得更廣更深。
醫社合作: 「社醫共生」+「社區工作」——香港舊區「抗逆.抗疫」新方向(文:陳永新、黃小慧) (09:
對於長期病患者,其「社區取藥易」計劃則提供免費、免診取藥和跟進用藥服務,提高病患者的用藥遵從性。 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社區老人評估組於2013年在沒有額外資源的情況下,在沙田區推行「安老院舍晚期醫護服務」。 醫社合作2025 團隊協助慢性疾病的晚期長者及其家人訂立「預設醫療照顧計劃」,包括減少治療帶來的肉體痛楚和煎熬,提倡有選擇、有尊嚴的晚期醫護照顧。 透過與沙田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威院急症室、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等部門,以及安老院舍等團隊合作,八成需住院的晚期病人可從急症醫院(威院)轉至療養醫院(沙田醫院),表現超越同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