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於12月13日發出更新《公務員守則》(下稱《守則》)的諮詢稿,徵詢有關職方及公務員團隊的意見,並要求於2024年1月19日或之前反饋。 雖然在大部分情況下,公務員表達的意見未必與其本身職務有直接關係,但他們也應考慮該行為在觀感上會否令政府尷尬,或令觀感上有損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形象。 公眾的觀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如果有關政治活動有違法的風險,則有令政府尷尬之虞。
郭偉强表示,相信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在1月18日的會議上會討論公務員宣誓事宜。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梁籌庭認為,高級公務員要宣誓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牽涉制定政策,但認為臨時合約員工「無乜意思」,因在合約完結後該人都會離開政府。 2020年6月,台陸委會宣佈新的香港援助方案,將設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為來台灣的港人,包括尋求庇護反政府示威者提供服務,引發香港政府及大陸國台辦嚴厲反對。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許多台灣在港官員陸續回台,在港專任工作人員只剩下個位數。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香港哲學家張燦輝詮釋政治發展與民主自由
專門協助港人移民台灣的寶島移民顧問公司負責人張湘玲對BBC中文表示,自從台灣當局加強了對香港移民的背景審查,公司早已不再協助大陸出生港人,或曾經宣誓的港人辦理移民。 陳女士和丈夫均是小時候從大陸來到香港讀書,一起來到香港的父母一代並非富裕,從沒外遊需求,所以沒有申請過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這個回歸前的決定,令今天他們可移民的方法少了一個。 40來歲的陳女士和丈夫從事電子產品生意,早在反修例示威風波前,已萌生移民念頭,當時中美爆發貿易戰,影響了她和丈夫的生意,而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影響力加深,令她擔心小孩子失去到其他地方讀書工作的機會。 明確拒絶簽署聲明的公務員有129人,當中113為文職人員、16人為紀律部隊(警署,海關等部門),這個數字並沒有包括文件發出前離職的公務員,本地媒體零碎地報導了個別部門似乎有比以往更高的離職比例,但政府並不支持這一說法。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梁籌庭坦言公會也不知道,但相信要看個別國家做法,因在政府內服務時要宣誓是無可厚非。
- 2019年社會運動中,梁女士以和理非(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示威者身份,參與近乎所有合法的遊行示威,惟獨在8月的一場公務員名義的集會,她選擇缺席,因為她不認同以公務員名義進行社會倡議。
- 條文附件表示,公務員若在表達個人言論時的媒介、對象等為不合適,導致他人覺得他們在執行職務時可能會有偏袒等,皆會被視為違反誓言。
- 公務員基本信念由以往6項增加至12項,當中包括「維護憲制秩序及國家安全」、「以民為本」、「熱心公共服務」、「盡忠職守」、「廉潔守正」、「政治中立」、「專業精神」、「團隊精神」、「效益為本」、「績效問責」以及「保密原則」。
- 移民業者還說,台灣出現這項新改動後,許多人想移民到英國、加拿大等地的前公務員客戶也相當緊張,擔憂會有更多政府跟進,甚至成為國際趨勢。
「有些人(親北京政客)說,你不喜歡就可以走,我現在就用腳投票我走,如果我是認同這個政府,我就不用走。」她一家並沒有捲入任何示威相關的案件,她形容自己如果不是因為有家庭要照顧,一定是在示威走到「很前面的人」。 反修例運動爆發成為移民導火線,自稱政治立場屬「深黃」(親民主派)的陳女士稱無法接受失去自由、政府不聽民意的香港,加快移民腳步,希望子女在自由的土地成長。 這種情况下,公務員並非有意「忽略其表達的媒介、渠道、方式、對象等是否合適而導致社會人士把這些言論與表達者的公務員身分關連起來」,但由於通告中「忽略」的意義未明,加上以上幾方面的疑問,部分公務員才會出現「簽定唔簽」的考慮。 「入職那時候並沒有叫我要效忠英國或是英女皇,只是叫我們政治中立,不偏不倚,廉潔守法,不要有利益衝突,」她說。 同年5月,同樣因為簽證問題,港府宣佈將會暫時關閉駐台灣的經濟貿易和文化辦事處(簡稱「經貿文辦」)。 港府併發佈新聞稿,特別抨擊台灣政府駐港辦事處,為香港示威浪潮中的暴力示威者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人」提供支援,是「挑釁行徑」。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公務員守則》保留「政治中立」要求 梁籌庭:公務員不宜就任何政治議題上「說三道四」
《自由亞洲電台》今(14日)報道稱取得培訓影片的聲帶,該聲帶在開場白稱探究並還原「修例風波的真相」,指控「亂港分子」勾結外部勢力,打著反修例的旗號發動示威,藉機奪取本港管治權,進而顛覆中國和中共的領導。 旁白指示威者在當年使用更具殺傷力的武器和工具「在全港製造黑色恐怖」,包括破壞立法會議員辦事處等地點,讓香港變成「暴力之都」,法治精神全部消失。 此外,公務員不可選擇性地拒絕、拖延或消極執行自身未必認同的政府政策,或以任何方式致使他人對政府採取不信任或敵視的態度。 移民業者透露,近兩年有不少客戶都是不久前才離職的公務員,且很多都希望能「越快越好」,主要是預期隨著香港情勢的演變,未來移民的難度會增加。
但若公務員是在工作需要以外,以其職銜公開高調表示認同政府的政策,則應事先得到上級的許可。 正如公務員不應公開反對政府政策一樣,他們應履行本份,不應企圖以公開高調表態的方法,影響當屆政府施政。 除上述基本原則外,特區政府應釐清以下兩點:(一)如公務員對根本性條款以外的條文持「可按需要修改」的立場,不應被視為不擁護《基本法》,因為《基本法》本身包含了修改的機制。 (二)高級公務員須進行宣誓,他們比起一般的公務員,應更積極維護和推廣《基本法》和特區制度; 一般的公務員只須履行其職責,遵從上級的命令,便已達到簽署文書的要求。 2019年年中開始,香港經歷巨大的政治風暴,香港移居台灣和申請定居的人數再創新高。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加入「續效問責」因有行政責任 失責會要求提早退休
李家超宣佈要求選管會成立專責調查小組,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選舉事務處資訊科小組和警察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共同調查,在三個月內向其提交報告。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所有公務員和按非公務員聘用條款聘用的政府僱員均需遵守守則,這亦是聘書或僱傭合約中的要求,與現行安排一樣。 政治環境緊張下,就算公務員須恪守的紀律沒有大改變,有關規則也會被更嚴格執行。
公務員 (尤其高級公務員) 就政策的可行性和影響,向政治委任官員提出客觀意見,是其責任的一部分。 在增加對於公務員政治活動的規範的同時,特區政府亦必須留有足夠的內部討論空間,讓公務員與政治委任官員基於「政治中立」原則而建立的專業和合作關係,能夠繼續運作下去。 如公務員參與「反政府」集會,而該集會是為了推翻特區政府(作為一個制度),當然是有違誓言,但如該集會只是為了反對某個政府政策,不涉及《基本法》所定義的一國兩制原則,便不應被視為不擁護《基本法》。 公務員當然有責任忠於當屆政府,但這與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並不屬於同一個層次,忠於一國兩制憲制秩序的重要性較高;宣誓或簽署文書的內容,也只是要求公務員「盡忠職守,對香港特區政府負責」,而不是「效忠當屆政府」。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香港指全球最低稅率最快2025年落實
更新後的《守則》指引,要求所有公務員和按非公務員聘用條款聘用的政府僱員均需遵守《守則》,這亦是聘書或僱傭合約中的要求,與現行安排一樣。 然而,筆者注意到,此次更新《守則》內容,並沒有取消「原守則」中的公務員需保持「政治中立」原則。 只明確了需嚴格遵守公務員履職盡責的最高原則或大前提,就是必須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尊重國家憲法與特區基本法賦予的憲制基礎。 香港公務員不能以公職人員身份在社交媒體或公開場合發表攻擊或批評特區政府施政決策的相關言論。 條文附件表示,公務員若在表達個人言論時的媒介、對象等為不合適,導致他人覺得他們在執行職務時可能會有偏袒等,皆會被視為違反誓言。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視頻, 香港反修例示威四週年:十分鐘回顧標誌性事件
但文件沒有定義何為「效忠」,沒有定義什麼是「擁護《基本法》」,也沒有列出何為違反誓言或是違誓的潛在後果。 港府在「國家安全日」(4月15日)向公務員推出《國安法》視頻講座,希望加強公務員對《國安法》的理解,有關講庭由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主講,「闡述制定《國安法》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正當性」。 梁女士慨嘆,2019年「反送中」示威爆發後,從警方區別對待示威者以及親政府人士已顯示公務員團隊不再「政治中立」,這種風氣蔓延到其他政府部門。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台灣收緊港澳移民審查 「效忠宣誓」的香港公務員首當其中
上周,台灣大陸委員會(陸委會)駐港辦事處網頁提供的港澳永久居民移民台灣申請書,新增一欄針對18歲以上的港澳永久居民,若申請在台居留,需增加填寫是否現在或曾在港、澳政府部門任職,並「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及效忠港澳政府」等內容。 原版《公務員守則》已列有「盡忠職守」,但更新版《守則》新增的詳細操守準則中,要求公務員不可以公務員的身分批評任何政府政策和支持其他人的反對意見,包括在網上及社交媒體的方式。 守則解釋指公務員必須認清自己身份行政機關的一分子,絕不應令市民質疑香港特區政府;但政府內部討論時,應敢於提出不同意見。 公務員事務局向各政策局及部門發出通告,公布有關18萬公務員的宣誓安排,要求去年7月1日之前受聘的公務員,需於四星期內訂立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局方指,如有不理會或拒絕簽署,會令人嚴重質疑該公務員是否願意承擔這些基本責任,在逐一考慮每宗個案的實際情況後,會決定是否終止有關聘用。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相關主題內容
最後不得不說,即使是私營企業,也絕不能接受員工吃飯砸鍋,可見現在要求公務員宣誓或簽署擁護效忠的聲明,拒簽或違誓者會被革職,其實不是什麼出奇的事。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攬炒派之所以大呼小叫,說到底便是我們的公務員隊伍當中,一直潛藏着他們的人,從事着吃飯砸鍋的勾當,所以生怕公務員宣誓的規定生效後,他們的人會被揪出來而已。 2020年,台內政部還新增規定,申請移居台灣的港澳民眾須申報過去曾或現在於中國大陸公務機關、政治性機關或黨政軍,或其於香港、澳門投資之機構或新聞媒體工作。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台灣: 民進黨大選團隊集結氣勢 藍白合瀕破局仍喊:努力到最後一秒
2020年10月,多家台媒報導稱,香港居民李彬豪在台工作期間,曾接受香港人士委託,僱用台灣徵信業者跟拍在台香港示威學生,並將影像及照片送回香港。 翻查資料,英國自2021年1月底推出只有港人適用的BNO簽證計畫以來,到今年 9月已批准近18.5萬人到英國長居;加拿大方面,自2021年推出「救生艇計畫」吸引港人移民以來,截至今年4月,成功申請人數達 3122人。 移民因素方面,最主要是包括言論及新聞自由在內的香港自由或者人權情況變差,佔比達17.7%;其次是覺得香港太多政治爭拗或政治不穩定,比率達15.1%;再者是不滿香港政制不民主,佔比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14.2%;居住環境差排第四,佔比 11.2%。 結果顯示,港人給予香港適宜居住和生活的評分為56.5分,與去年相同,但打算移民的受訪者,則由去年的 28.4%增至37.7%,增加的9.3個百分點,幾乎等同聲稱沒有打算移民人士的減幅,後者的比率由去年的 67.2%急降至今年的 58%。 不過,聲稱有打算移民者之中,近期有作移民準備的佔三分之一,比率與去年相若;而表示沒有準備的受訪者,亦維持在三分之二。 另一位社民連成員——77歲資深社運人士古思堯——上周宣張欲往特區政府選舉事務處抗議後,被香港國安警察拘捕,並起訴一項《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企圖作出或凖備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公務員守則|維護憲制為「擺正背景」 楊何蓓茵:勿批政府免尷尬
現行《守則》於2009年實行至今,更新版的《守則》原本今年第一季推出,但延遲至今。 楊何蓓茵今日(13日)稱,更新是為令公務員清楚理解由大陸《憲法》與《基本法》構成的香港憲制基礎及秩序,及在此之下的公務員目標與責任,並指公務員對維護國安責無旁貸;此外是為回應市民期望,為公務員訂定共同信念與操守守則,並為其日常決策、行為提供指南。 楊何蓓茵強調公務員並非完全沒有空間表達對政府政策的意見,但他們在私人空間表達時都必須遵守《守則》。 她稱「不會要求同事將佢哋嘅私人生活俾我哋檢查」,政府不會主動要求公務員提供私人生活的通訊作核實,但如果政府「留意到」、或收到投訴,有公務員在個人空間表達有違守則的言論,會採取行動。 如果政府已經提出了明確的政策,有關的公務員是可以就著本身的有關範疇,以其職銜公開發表意見,表示認同政府的政策。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政治熱門新聞
政府引入公務員宣誓安排,各政策局常任秘書長、政府部門首長日前已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早前表明,現職公務員若不簽署,會考慮用《公務人員(管理)命令》要求該人士離開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在港台節目《視點31》上表示,若政府能在宣誓前向公務員提供指引,說明簽署有何後果等,他們不介意簽署聲明。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香港BNO移民:簽證申請遠超預期,英國政府撥款助港人融入當地
雖然丈夫認為現時家庭收入不高,儲蓄不多,擔心移民後生活不穩,所以反對移民,Pauline仍會繼續說服丈夫盡快移民。 另外,調查又發現,有打算移居中國內地的受訪者,由去年的 11.3%增至今年的 20.3%,沒有這打算的受訪者則減少近 11個分點到 73.3%。 而有打算移居內地的受訪者中,主要因素是香港物價太高(36.1%)丶香港居住環境較差或較擠迫(20.3%)丶香港樓價太高(13.4%)。 這個顯示港人外流受疊加影響的調查,由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於9月底至11月上旬進行,成功訪問逾七百名成年港人。 星期天被捕的六人中,包括泛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主席陳寶瑩等三名成員。 她們此前曾預告將乘投票日適逢聯合國國際人權日之際,到特首李家超投票現場抗議,星期天早上在中環被警察截停,及後移交廉署調查。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深圳招公務員設港澳定向職位 包括法官助理
譬如,過往港澳居民申請在台居留,只需填寫近10年的工作經歷,台陸委會的新規定則是需提供過去所有工作經歷。 開設台灣移民顧問公司的港人張家梁向香港《蘋果日報》分析稱,台灣陸委會此舉確實是出於政治考量,目的是防止台灣被政治滲透。 根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雖然港人對香港宜居評分不變,但打算移民外地或移居中國內地的受訪者比例均較去年顯着增加約九個百分點,而打算移民的原因,主要是香港的人權自由情況變壞和政制不民主;至於移居內地的原因則以經濟因素為主。 投票期間,主管選舉舞弊調查的廉政公署表示,先後有六人涉嫌「在選舉期間內借公開活動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被捕,其中一名51歲女子星期一被帶往裁判法院起訴。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 英國青少年西班牙旅行失蹤「6年後現身法國」 母親仍人間蒸發
辭職對Alice造成的經濟壓力不大,她現時月薪達五萬元,丈夫是醫管局的資深護士,薪酬比她高。 平時下班後會一起吃飯,週五下班後曾一起「快閃」台灣看演唱會,甚至在反修例運動期間結伴參與示威活動。 19年來的工作大同小異,她熟練得就算「飯氣攻心」提不起精神,仍能準確順暢地工作。 據Alice所知,所屬的健康院共有四名護士拒絕宣誓並辭職,該區則有11名護士辭職。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公務員宣誓】政府發通告 要求18萬公僕四周內宣誓及簽署聲明
曾研究刪除《守則》中「政治中立」字眼,最終決定保留,楊何蓓茵解釋以往「政治中立」被曲解為「不用支持施政」,所以政府曾考慮刪除該字眼,不過留意到社會上有不同意見,最終決定保留並加入詳細解釋,強調「政治中立」的前題是效忠特首及政府。 公務員基本信念由以往6項增加至12項,當中包括「維護憲制秩序及國家安全」、「以民為本」、「熱心公共服務」、「盡忠職守」、「廉潔守正」、「政治中立」、「專業精神」、「團隊精神」、「效益為本」、「績效問責」以及「保密原則」。 至於《守則》中新增「盡忠職守」的信念,提到公務員不可以公職身分批評政府政策,她說是防止「有個尷尬喺到」,避免私人言論影響到政府,又指若言論衝擊到憲制,會強烈建議同事不要說,後果嚴重。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透露,不少公務員都對培訓班的態度不以為意,暫未接到同事的反映。 他指公務員身份被動,難以拒絕政府的安排,「睇完有咩意見?如果現場無得畀你發言,睇完都係散水」。 他指當局無法確保公務員是否吸收到影片內容,認為對同事的影響不大,「大家心態係你有你宣傳,我有我吸唔吸收到」。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大陸熱門新聞
這場運動結束後,政府要求所有公務員必須宣誓效忠政府及遵守基本法,一度令人覺得公務員的效忠立場更重於「政治中立」。 新守則規定公務員必須遵守的其他基本信念和操守還有維護憲制秩序及國家安全、以民為本、熱心公共服務、盡忠職守、堅守法治、廉潔守正、保密原則等。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台灣陸委會對BBC中文表示,有關申請都是依《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相關規定辦理,並由相關機關就每一個案情形逐一審查,「倘無國安疑慮,即會許可居留、定居,並無具涉陸因素者,即概不予許可、無法移居台灣情事」。 政府曾經透露,反修例事件中有46名公務員因涉嫌參與非法公眾活動而被捕、受查或被起訴,而按既有機制,他們可能需要接受紀律處分;但一些不涉及違法,純屬違反政治中立的個案,官方卻未有提供數字,只以「不當行為」概括。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較資深的梁女士則對BBC中文表示,言論自由並非她離職的主因,她認為公務員本身就不應該在任何社交平台或公眾場合以公僕身份發表政見,這是有違政治中立原則。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公務員紀律、宣誓與制度研究
楊何蓓茵稱,絕大部份公務員能夠守行為準則,列明是因應現時的社會需要,與市民對公務員的期望。 新守則又表示,公務員應對過去有人曲解「政治中立」的含意有所辨識和警惕;任何國家的公務員都必須效忠自己國家,這是應有之義,並非任何新加諸公務員的要求。 新守則強調,公務員必須保持政治中立,但是以效忠國家和香港為前提;所有公務員必須對在任的行政長官和政府完全忠誠,並竭盡所能履行職務。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在「反送中」運動爆發近5年後,香港當局建議修改公務員守則,重申公務員必須維持「政治中立」,但前提是效忠國家和香港。 新版本的申請書在香港網友間引起大量討論,許多人都認為,這代表台灣對於港人的移民審查將更嚴格,並擔憂未來是否又會增加其他內容,使得移民台灣的難度更高。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香港「學運女神」周庭出獄 仍有案件在身
兩岸關係不穩,Alice擔心宣誓效忠香港特區政府,會被台方懷疑與大陸當局有關係,而影響移民,所以堅拒宣誓。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2025 就公務員宣誓效忠特區政府會否影響申請移民台灣,本刊記者向台灣移民署查詢,台方沒有直接回應,只提及會有相關審核機制。 政府指誓言或聲明內容,是對公務員既有的要求,然而《公務員守則》對於「政治中立」的定義,主要關於黨派活動。
公務員宣誓影響移民: 中國認定台對陸構成貿易壁壘台稱願在WTO架構下協商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日前表示,假如有人拒絕簽署,可能被視作不當行為,或者有損公共利益,局方將可能根據紀律懲處機制和《公務人員(管理)命令》,對其採取紀律懲處,最嚴重是革職或勒令退休。 公務員事務局先後於二零二零年十月及二零二一年一月向各部門發出通告,分別要求所有在二零二零年七月一日或之後加入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務員以及所有在二零二零年七月一日前已加入香港特區政府的公務員,須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盡忠職守和對香港特區政府負責。 至於直接受聘/獲任命擔任較高級職位(如部門首長)的公務員,則會獲安排進行宣誓。 楊何蓓茵重申,公務員發表意見時不多不少都有政府影子,職級愈高的公務員,愈容易被人把個人身份聯繫到政府意見上,認為公務員提出建設性、理性和溫和意見是無問題,但愈高職級的公務員愈要警剔,表達時要避免令人誤以為是官方意見。 她舉例指,來自教育部門的公務員應避免批評政府正推動的教育政策,或提出與現行政策相違背的意見,否則會「有個尷尬喺到」,又指「衝擊到憲制的話會強烈建議同事不要講,後果是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