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们要到第四波疫情在劏房林立的大角咀爆发,政府要以封区这极端手段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社会才意识到劏房问题不止是一个畸型的房屋市场,也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成本与风险。 笼屋与板间也是一种香港现存的特殊居住型式,香港特区政府对笼屋和板间有一个正式称呼,“床位寓所”。 由于笼屋和板间都只是为租户提供一个“床位”,因此租金价格也会相对较低,但是同一空间居住人数较多,也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因为劏房普遍居住环境极端狭小、生活环境恶劣,劏房亦被很多人视作香港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甚至被称为“香港之耻”。 根据统计处公布全港劏房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港近21万人,居于9万多个劏房单位内,当中有近3成住客为25岁以下青年。
- 《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劏房租管)在今年1月22日正式實施。
- 而條款列明,若業主出現相關情況,租約會自動跟照首兩年的條款,包括租金,即業主反而無法加租。
- 在70多年的时间里,香港的人口从二战后的不到50万人,迅速增长到今天的740万。
-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每年都會就劏房租金發放相關數字,2021年曾為「香港劏房租金指數」進行調查,劏房每呎租金達47元,逼近市區私樓的租金。
- 然而,若只单靠这21万住在劏房的人口就去为大多数香港人的居住环境下结论的话,无疑是以偏概全,实在有失公道。
- 同時期望,立法會審議法例時,可考慮降低10% 的加租上限。
- 故此,平台建議必須訂立「起始租金」,租金不能高於單位應課差餉租值的150%。
然而,若只单靠这21万住在劏房的人口就去为大多数香港人的居住环境下结论的话,无疑是以偏概全,实在有失公道。 劏房租2025 運輸及房屋局主任(特別職務)陳嘉信表示,若業主加租時,幅度高於上述法例規定的上限,租客可以作出投訴。 劏房租 而條款列明,若業主出現相關情況,租約會自動跟照首兩年的條款,包括租金,即業主反而無法加租。 要改善未有公屋支援的基层街坊的住屋困境,其实需要三管齐下,包括增加公屋供应、推出过渡性社会房屋,以及到位有力的劏房租管,我们仍需在民间努力推动。 1997年香港回归后,首任特首董建华即针对楼价过高问题,在当年提出了八万五建屋计划,提出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然而,这项生不逢时的政策很快遭遇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
劏房租: 劏房租管安定租戶 未解決租貴問題(文:阮穎嫻) (09:
以往的租金或租務管制都是無時限的,例如2004年取消的租住權管制,在取消之前,如果租戶付得起市值租金,業主就要優先出租給原租戶,沒有限期,除非業主在租期屆滿時向土地審裁處申請收回物業自住。 劏房租2025 但今次的劏房租管,在4年完結後,業主就沒有這個責任,可以租給其他人。 劏房租 首12個月租期過後,只有租客有權藉給予業主一個月通知終止租約,除了租金、按金和經業主攤分的公用設施費用外,租客無須向業主支付任何其他款項。 單位內所有租客須繳付的電費、水費等公用設施費用總和不得超逾相關帳單所收取的款額。 不過,若屋宇無建築物圖則或大廈公契,則不納入租管條例保護,包括寮屋、村屋。
假如租金指數的相關變動為負數,續租租金須至少作出相同百分率的下調。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感謝工作小組進行了全面、深入和專業的研究,並因應社會關注,提前三個月完成研究,向政府提交報告。 聯盟建議劏房租管需限起始租金及加租幅度,設定期檢討機制;完善及恆常化補貼予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仍未「上樓」的住戶的租金津貼計劃;以及將「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N無津貼)納入為恆常化津貼項目。 分间楼宇单位(英语:Subdivided flat 或Subdivided unit),又名劏房,是可见于广州、香港等南粤地方的一种特殊住宅、出租房形式,常见于唐楼等有一定历史的建筑物,也有新建楼宇采用类似户型。 即是业主或二房东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分间成不少于两个较细小的独立单位,作出售或出租之用。 每个小型独立房大约只有数十平方呎,其租金介乎数百至数千蚊元港币不等。
劏房租: 香港全方位
事實上,因應法例實施,業主亦有意欲在法例生效後的第一份租約加租。 於法例實施前,劏房租金沒有任何規管,純粹根據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也可以自由調節;法例實施後,第一張租約的租金仍然沒有規管,但到兩年後的第二張租約,租金增幅限制在10%或以下。 該法例在1月22日生效,只規管當日和以後簽訂的租約,因此,在當日之前簽的租約不在規管範圍內,而且法例沒有規管在法例實施後第一張租約的租金,業主可以因應市價加租。 關於被逼遷問題,劏房居民處於弱勢,本身在市場上也沒有太多議價能力,業主喜歡就可以通知搬走,或加天價租金要租戶知難而退。 租戶要返工搵食,加上市場資訊不對稱,令他們找不到好的盤源,租來租去都是衰業主。
此外,雖然天台屋或平台屋都受管制,但並非所有僭建物都受保障,例如後巷或庭園,由於圖則上難清楚介定,故相關的僭建物未必受保障。 條例會涵蓋不同類型的大廈,包括住宅及工廈的劏房,大廈內的板間房、太空艙、閣樓、籠屋、天台屋及平台屋將受惠。 陳帆指,雖然受條例涵蓋,但政府並非將非法劏房合法化,強調租管不會影響相關部門的執法行動。 另外是我這座舊樓並不是插針式單幢私樓,而是橫跨逾20個門牌號碼的「大件頭」住宅,所以整棟大廈至少有4個出入口,四通八達。 因為曾經有住過大角咀劏房的朋友說,他的大廈沒有大閘也無保安,居住時在樓梯經常發現用過的針筒。
劏房租: 劏房租務管制新例月內生效
最新調查發現,2021年「香港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為407,比2019年的443下跌了8%,雖然劏房租金下跌,但幅度仍然有限。 劏房租2025 另外,這兩年私人住宅租金(綜合)指數亦有下跌,下跌幅度為10%。 數據反映現時劏房租金下跌的幅度比私樓完整單位較少,租金仍然繼續佔基層租戶的入息一大部分。 規管分間單位租賃的《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本月22日生效,訂明租期、租金、租住權保障等規定。 差餉物業估價署負責條例執行工作,該署成立的新小組會協助公眾認識規管制度。 但社会各界仍认为对租客利益的保障还有提升的空间,而让劏房居民早日上楼,才是解决住房困难的真正出路。
陳帆相信,建議的框架可達致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保障的政策目標,特別能為租客提供租住權保障,避免業主濫收水電費和任意加租,並顧及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 根據擬議劏房租務管制框架,劏房業主與租客必須簽訂列明雙方權利和責任的書面租賃協議。 租客會獲為期四年的租住權保障,租期則固定為兩年,期內只可減租不可加租。
劏房租: 調查:香港劏房租金指數下跌但仍「跑贏私樓」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了1,445位葵涌區不適切居所(包括工廈)租戶,藉此了解其住屋開支及租屋負擔狀況,同時對比6年前後於葵涌的劏房戶面對的租務情況。 據調查結果顯示,私樓劏房一人住戶平均每月入息為約8,264元,而平均每月租金及水電費開支總共約4,430元,住屋開支佔超過入息的一半,高達53.6%。 而2021年整體住戶平均每月入息及平均每月租金,分別是12,376元及4,932元,比較2015年數據後發現,雖然住戶平均每月入息上升了17%,但租金卻增加了35.9%,收入升幅「跑輸」租金升幅。
劏房租: 業主或把期望回報加在首張租約
我们留意到荷兰实施力度极强的租管,但却未见出租住宅市场大幅萎缩。 之后你发现原来社会房屋是当地主要的房屋供应支柱,也兴冲冲的走来跟我分享。 2013年进行的“香港分间楼宇单位调查”显示,当时全港总共约有66,900个“劏房”。
劏房租: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報告發表
對於增建公營房屋,葉教授表示歡迎,但指很多新建屋邨地點偏遠,區內又缺乏就業機會,居民需花長時間和昂貴交通費到市區工作,導致部分劏房戶不願遷入。 所以,葉教授認為單靠增加房屋供應並未能有效解決劏房問題,必須改變社會的就業結構,在新發展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有效傳播偏遠地區的就業資訊,以吸引劏房戶遷入新市鎮。 而为配合条例,地产代理监管局亦推出相关指引让地产代理遵从。 現在劏房規管要求業主打釐印及訂立租約,令租戶有所保障,亦解決了濫收水電費的問題。 法例規定,劏房租客可要求業主攤條數出來,幾間劏房加起來付的水電費,不能超過整個單位水電費單的數目。
劏房租: 政府就劏房租務管制將提法案
研究亦發現,超過六成半受訪者表示居住空間不足,55%表示單位質素惡劣,87.3%受訪者同意應為人均居住面積立法,99%表示應立法規管業主履行維修責任。 香港劏房問題嚴重,近年經濟環境變差,不少基層租戶失業及開工不足,即使租金不變或輕微下調,劏房租戶生活壓力卻有增無減。 有機構日前公布「2021香港劏房租金指數」,發現劏房租金指數雖然較2019年下跌了8%,但仍較私樓市場同期跌幅10%少,劏房租金仍「跑贏私樓」。 對於方案不設起始租金,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表示,由於在條例生效前簽訂的租約將不受規管,他擔心於條例生效後,業主於過渡至新租約時會加租。
劏房租: 倡政府必須訂立「起始租金」
很多劏房業主都一定要賺,收電費收到2.2元一度我都聽過;往後不能用水電費補貼,因此業主也有可能在法例生效後第一張租約增加加租幅度,以補回濫收水電條數。 劏房租2025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今日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通過立法制訂劏房租務管制措施,以保障劏房租客權益。 政府表示,會仔細和積極考慮有關建議,在本立法年度內盡快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條例草案。 政府委任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研究實施劏房租務管制的可行性,並已提交報告。
劏房租: 相關
2002年,香港政府决定终止兴建及出售居屋,停止买地,以稳定楼价。 而香港人的这一“上楼”历程,既可以说是历经苦痛,也可以说是曾经辉煌。 与之相较的,则是香港仅有11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加上山多平地少,开山拓地成本高昂,香港仅能靠填海增加可供建屋的土地。 截至2013年3月,香港从填海工程获得的土地面积逾67平方公里。 这些土地虽然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约7%,但竟已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及70%的商业活动。 所谓“劏房”(㓥房)即“分间楼宇单位”,又称“房中房”,是用分间的方式将一个普通住宅单位分隔成更多独立单位并单独出售或出租的产物。
劏房租: 劏房租金|45歲港男月入萬二被逼遷出求助:住劏房夠唔夠?
標書提到服務隊合約年期3年,須最少有兩名全職員工,合約每年約100萬元。 我親自致電其中一些機構放在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電話號碼,5支外展隊只有兩支能提供有關劏房租管的正確答案。 政府預料,若立法會可以在本年度通過,會在憲報刊登當日起計的3個月後實施,料最快年底或明年初落實,並由差估署執行條例。 我的窩居是長方形的,中間有一道趟門,將空間一開二,房間和客廳各佔一半。 初入伙時我好想拆掉趟門,令單位變成開放式studio,深想可以更靈活擺放傢俬。
續租時的租金加幅也受限制,須參照差餉物業估價署編製和公布的私人住宅物業(所有類別)租金指數變動,並以15%為上限。 簽訂租約兩年內不准加租,到第三年續租時加租不得超過10%。 本身住戶有續租權,只要住戶付得起加幅不超過10%的租金,就有權享有一次續租的租住權保障。 第四年完結之後,所有限制解除,租約及租金全部重新擬定,業主亦無責任必須租給原租客。 為了保護劏房租客免受業主任意加租,以及減輕租客租金負擔,續租時,租金加幅不得超逾差餉物業估價署發布的私人住宅租金指數(所有類別)於相關期間的百分率變動或15%,以較低者為準。
2003年,为了支持受到金融危机和SARS双重打击的香港经济,内地与香港签署《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同时开放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 如今回看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香港人口变化,就是一个人口急剧膨胀的过程。 在70多年的时间里,香港的人口从二战后的不到50万人,迅速增长到今天的740万。 其间,虽然不时有人口外流,但基本保持了每10年50万人的增长趋势。 他強調,此舉並非將工商大廈或臨時構築物內的非法劏房合法化,不會影響政府部門按照現行法例採取的執法行動,特別是建築物安全和消防安全方面。
劏房問題一直困擾基層市民,有組織公布調查,發現葵涌區劏房最新平均租金為4,932元,對比6年前租金升幅逾3成,而一人住戶,住屋開支更佔入息逾一半,建議劏房租管需限起始租金及加租幅度,並恒常化津貼項目。 另外,「劏房租務管制」條例內的維修責任仍欠清晰,租戶較難要求業主為單位進行非使用耗損的保養及維修。 發展局局長曾於10月時表示考慮訂立最細面積單位限制至200至210平方呎,平台認為應就此標準作公開討論,以制定合適的人均居住面積。 葉教授指,根據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在2020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劏房戶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僅為6.6平方米(約71平方呎),而當中有四分一劏房更是多於3人居住的家庭。 他以廁所喉管為例,胡亂接駁的情況十分普遍,加上沒有U型隔氣裝置,污水倒灌,病毒容易經污水傳播,造成交叉感染,特別在疫情下,爆疫風險更高。 消防安全方面,業主為節省成本,很多劏房大門的防煙能力不合乎法例要求,一旦發生火警,難以發揮防火作用,加上居住環境擠迫,通道狹窄,不利逃生,隨時釀成更嚴重的事故。
劏房租: 政策互為影響 催生劏房湧現
這個答案是錯的,要1月22日或以後簽的租約才有保障,之前簽的都不計。 劏房租2025 再問多兩句已經唔識答,她已經叫我打去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熱線。 5支外展隊,只有新家園協會香港島服務處的電話是同時第一次已打得通、有專人答,以及答對上面一條簡單問題。 光是這些外展隊,花費政府近2000萬元,原來監察少一陣,錢都會白花。
租期首12個月過後,租客可給予一個月通知終止租約,而業主則不可在期內提出終止租約。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政府會向立法會提交法案落實劏房租務管制,法案如在本立法年度內通過,最快可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實施。 至於要規管起始租金就困難了,因為每一間劏房的質素可以相差很遠。 疫情前港島區有萬多元的靚裝劏房,給上班族租用,有獨立門口、300多呎的我都見過。 如果規管起始租金,例如以40元一呎為上限,假設全部劏房100呎一間,即是一個月最多收4000元。 那麼地段較佳、裝修及設備較好的劏房,就會因為租金回報太低,而減少供應。
劏房租: 業主會對方案「無眼睇」
陳帆說,當局主要考慮到居於這類劏房的租客可能較居於一般住宅大廈劏房的租客更為弱勢,需要租務管制措施的保障。 續租權方面,工作小組建議受規管租賃的租客有權續租一次,從而享有為期四年的租住權保障,四年後,業主與租客可自由商議和訂立新租約。 劏房租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去年曾公布一項調查,在2015年到2021年間,劏房的平均月租為$4,932元,而月入平均為$12,376元,調查中部分住戶平均入息更只有約$8,264元,租金水電等已佔入息一半。
劏房租: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報告發表
不過,小組成員之一的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則持不同意見,坦言對今次方案「無眼睇」,再次強調「2+2」續租權如扭曲市場,業主要被逼出租單位予與不合適的租客4年。 今次方案不採納起始租金,而當「2+2」的4年租約完結後(即在2年的租期完結後,租客有權續租一次),業主亦能重新擬定新租約,當中的加租幅度不受規管。 大叔亦會每月一次開大水喉清洗每層樓梯、走廊和大堂;大樓亦有定期滅蟲和大清潔措施。 據報告,香港有81.9%劏房處於樓齡達50年或以上的樓宇;大約46.5%處於沒有業主組織或物業管理公司的樓宇。 而在2020年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前,我其實並不覺得有業主立案法團或管理處的劏房是如此重要。
《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劏房租管)在今年1月22日正式實施。 出現相關政策,顯示港府終於承認無法處理劏房問題;如果劏房快將消失,也毋須這個管制。 政府無法控制樓價、公屋起不夠,但弱勢居住問題急需解決,再加上左翼的大力爭取,終於有了劏房租管。 劏房租2025 為收阻嚇作用,工作小組建議,假如受規管租賃的業主要求租客支付不屬於租金、按金或經業主攤分的公用設施費用,或單位內所有租客須付的經攤分公用設施費用總和超逾相關帳單收取的金額,仍要求租客補還公用設施費用,即屬犯罪,並可處以懲罰。
劏房租: 劏房租金|45歲港男月入萬二被逼遷出求助:住劏房夠唔夠?
1953年12月25日圣诞节,九龙石硖尾木屋区发生大火,烧毁两千余栋木屋,近六万人无家可归。 自此,香港政府开始大量修建公共房屋,公屋也逐渐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陳帆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同意政府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政府今日已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參考資料摘要。 之前有左翼團體大力爭取,要將第二張租約的加租幅度上限由15%減至10%。 每張租約開始時,業主已經基於法例預期何時加租及加租幅度,以評估總回報。 如果只准加租10%,起租便較貴,以抵消第三年較小的加租幅度;如果可以加租15%,起租水平可以較10%為低,在第三年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