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的兩個新式輕鐵系統:碼頭區輕便鐵路與倫敦電車連線皆重用棄置多時的舊軌道。 其中,碼頭輕鐵以大量的急彎來連接多條現用或棄置的鐵路路線。 由於碼頭輕鐵的軌道路線完全獨立於其他系統之外,所以它也可以當成是都市軌道運輸系統的一種。 部分國家或地區所稱之「輕軌」亦有相似的概念,如新加坡榜鵝輕軌;吉隆坡地鐵3、4號線(英文為LRT);印尼大雅加達輕軌、巨港輕軌;澳門輕軌(為自動導軌AGT或稱APM系統,採用膠輪形式行駛於專用軌道);南韓議政府輕電鐵(為自動導軌AGT/APM系統)、馬尼拉輕軌。 港鐵巴士K54綫是由港鐵巴士營運的屯馬綫接駁巴士路綫,循環來往和田邨及屯門市中心,途經菁田邨、兆康站及屯門公路。
現有MeNGo 卡民眾則無須再另外購票卡片,可直接持原本的MeNGo卡購買南高屏999通勤月票方案。 交通局表示,7月1日將推出南高屏999通勤月票方案,適用南高屏三縣市內捷運、臺鐵、市區客運(公車式小黃)、公路客運、公共自行車(前30分鐘免費)及渡輪(鼓山-旗津、前鎮-中洲),串聯南台灣三大縣市生活圈交通服務。 輕鐵站2025 如果想購買單程票可以到輕軌月台邊的售票機購買,售票機長得很樸素單程票票價落在20到25元不等,小編覺得不算貴。 開往漁人碼頭的路線還沒開放,等未來開通後就可以搭乘輕軌到沙崙海灘和漁人碼頭了,真的好方便。 三大生活圈通勤月票可使用在捷運、公車、客運、台鐵、公共自行車及各縣市公共運具,30天內不限次數搭乘。 輕鐵站 其中通勤月票初期搭台鐵,需留意要走「TPASS專用通道」刷卡,非所有閘門都可使用,尖峰留意壅塞,建議提早出門,台鐵將加強派員引導。
輕鐵站: 輕鐵車長
此外,政府亦同時引入措施,分別限制九巴在專營範圍內的上落客,及批准九鐵公司營運可收費的接駁巴士(即現時的港鐵巴士),於區內接載乘客前往輕鐵車站,用以取代九巴及專線小巴的原有路線,從而在財政上支持輕便鐵路的營運。 在輕鐵專區生效之前,為保障巴士不與前地下鐵路造成直接競爭,由新界西開往市區的巴士線,有「南不過深水埗」的規定。 輕鐵站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架空路段,所有平交道亦沒有活動式閘桿,在規劃前曾建議在月台興建行人天橋連接行人路,但最後只在有空間充裕和客流少的車站建造。 輕鐵站 當中也有同時設立天橋和輕鐵過路處,但很大部分車站只設有輕鐵過路處。
- 首輛車將於2009年5月交付,並於同年7月底抵港,其餘則在2009年11月之前交付完畢,合同總額在3億元左右[10]。
- 輕鐵原本訂於1988年8月8日通車,但由於在同年3月至7月25日期間輕鐵試車時,發生18宗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涉及途人及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工具,被政府下令禁止試車,輕鐵亦趕不上在8月8日通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許多城市都有輕軌系統正在營運中(詳細可參考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其中多數是鋼輪鋼軌系統,使用車輛包括國產中國中車、京車公司車輛 (部分為技術引進,例如:龐巴迪、斯柯達、西門子),以及國外製造商安薩爾多Sirio型、阿爾斯通Citadis。
- 在2007年11月,九鐵公司正式批出22架新輕鐵車廂(第四期列車)的合約予澳洲United Group(英语:UGL Rail))[9]。
- 現在雖然仍有少量的傳統輕鐵系統(例如香港島的電車系統),但輕軌這個名詞已被用來形容一種稍微不同的系統。
- 首輛車將於2009年5月交付,並於同年7月底抵港,其餘則在2009年11月之前交付完畢,合約總額在3億元左右[10]。
- 乘客只需在乘車前在月台購買單程票或確認八達通(包括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機場快綫旅遊票)/智能車票(即屯門-南昌全日通、遊客全日通、遊客過境旅遊票或港鐵認可之指定車票)便可登車(使用八達通/智能車票的乘客要在完成車程後再進行出站確認)。
港鐵公司於2014年完成翻新第一期車輛的工程,令第一期列車車廂設計與第四期車輛大致相同,平均可載客量增加約8%。 其餘車輛則因目前車廂佈局設計已發揮了最大載客作用,難以透過車廂變動進一步增加可載客量。 此外,港鐵公司為3部損毀的輕鐵車輛進行大型修復,並於2016年及2017年間陸續重新投入服務,以提升可載客量,有助減少目前部分乘客在繁忙時間未能登上第一班到站列車的情況。 現代路面電車在2010年代之後在中國許多城市出現,但各地成效不一,部分城市的現代路面電車規劃不佳,導致路面電車營運沒有獨立路權或號誌優先而效率不彰,被批評速度不如公車,而且占用道路資源。 2021年開通的佛山南海路面電車1號線是中國第一條有完全獨立路權的路面電車路線。 有報章指出,第4期列車車價較1997年起投入服務的第3期列車貴,第3期列車由澳洲製造,第4期列車則是中國製造。
輕鐵站: 輕軌運輸系統
2018年8月10日,615綫月台進行月台加闊工程,所屬路綫的所有列車全部駛入1號月台,直至2018年12月工程完成。 2018年3月1日,610綫月台進行月台加闊工程,所屬路綫的所有列車全部駛入1號月台,直至2018年7月工程完成。 車站南面是興建中的The YOHO Hub南面住宅及商場YOHO MIX、青山公路元朗段及YOHO MALL 形點。 輕鐵車輛可以任何路線行駛,通常1輛編成,最多可2輛編成(俗稱「拖卡」或「孖卡」,而法例上可容許由3輛編成),此時車尾都附有一塊寫有C字的牌子,以供後面列車的司機識別。 單程票的收費以上車站與落車站之間所覆蓋收費區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5.5元至7.5元不等。
2022年2月起,大部分車站陸續改用第二代輕鐵到站廣播,格式為「路綫(輕鐵路綫)往(列車終點站)的一/兩卡列車即將駛入(月台編號)號月台,乘客請勿超越黃線,上車時請小心月台空隙」。 第4收費區(Fare Zone 4)是輕鐵位於元朗南部及天水圍南部的收費區,大致以田廈路、朗天路及天華路為界,現包括13個車站,包括1個總站,及天水圍屯馬綫交匯站。 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從屯馬綫轉乘輕鐵或從輕鐵轉乘屯馬綫,只要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不超過HK$5(特惠適用的免費車程與成人相同),即可豁免輕鐵車費;但如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超過HK5.8,或在同一個屯馬綫車站出入閘,這項轉乘優惠便會自動失效。 輕鐵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是車站的開放式月台設計及分區收費,前者與港島區電車系統相似,後者是全香港獨有。 除此之外,分別有2條新路線投入服務,包括來往元朗總站(721線,來往天瑞至元朗總站),及來往屯門的722線(天瑞至兆康,後來與612重組成720線)。 這是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發表報告後,首批落實的支線。
輕鐵站: 收費
輕鐵月票:由1988年9月18日開始至1997年9月1日為止,九廣輕鐵推出之定期車票。 在輕鐵客務中心發售,最初只有月票(使用期為每月1日至該月最後一日),後來發展到有星期票(分一星期和四星期兩種)、及學生專用的季票。 由於人口增長,加上長江實業在天水圍發展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對交通需求亦隨之增加。 九廣輕鐵決定於青山公路主線塘坊村站附近的灰沙圍,興建一條新支線通往天水圍。 2001年12月起,輕鐵陸續在車廂廣播系統中增設新廣播,在列車到站時播出列車路線及前往之目的地。 這項措施可進一步方便在月台候車的乘客,亦有助失明或視障乘客乘搭輕鐵。
輕鐵站: 車站及接駁路線
全部被告暫毋須答辯,裁判官把案押後至7月25日再訊,讓被告索取法律意見,期間5名被告續准保釋。 唐卓賢另再被控一項沒有許可下在限制飛行區以內飛行罪,指他於2022年12月31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中間道十一號的一個工地在沒有按照根據第37條就該限制飛行區給子的許可的情況下,遙控駕駛無人機,在限制飛行區內飛行。 早期輕鐵列車有「絕對優先權」,意即不論何時有輕鐵列車到達路口,交通燈號皆會轉換成讓輕鐵駛過。 但此舉對其他路面交通影響甚大,當地居民十分不滿,後來才將優先權降低。
輕鐵站: 列車車廂與車站廣播
控罪指,唐卓賢、陳海翹、莫籍皓及區頌旼於2023年1月5日,在沙田城門河道未獲允許,以船長身份在一艘本地船隻進入城門河道限制區域。 唐卓賢及李兆亨則被控於2022年12月22日,分別在屯門市中心輕鐵站至屯門輕鐵站之間,及在鳳地輕鐵站與兆康輕鐵站之間故意地跳上一架行駛中的列車頂部,而危害或相當可能危害當時在該列車上的乘客或任何人的安全。 另外,唐卓賢被控於或約於2022年12月31日,在尖沙咀中間道11號的一個工地,在沒有許可遙控駕駛無人機,在限制飛行區內飛行。 5名男被告依次是唐卓賢(24歲,送貨員)、李兆亨(24歲,技術員)、陳海翹(22歲,學生)、莫籍皓(23歲,無業)及區頌旼(22歲,無業)。
輕鐵站: 通車日期
乘客需要出示有效車票(例如但不限於單程車票、八達通、屯門-南昌全日通或港鐵認可的車票)以供查閱(但實際上,客運助理亦會向在月台行經的人查票)。 此外,乘客乘搭輕鐵,其實是不能夠自由搭乘路線的,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所有循環路線及同一收費區),單程票更只可於所選收費區內完成車程,不得跨區乘車(原因請閱下文)。 輕鐵站 同時行人路同樣的收窄,令行人路和輕鐵過路處十分擠迫,每當輕鐵行經時,險象環生,「人車爭路」的情況一直無法改善。 近年有議員和市民要求該路段儘早架空化,徹底解決「人車爭路」的情況,兩鐵合併後的港鐵已經陸續展開有關車站的改善工程,例如大棠路站的工程已於2015年6月底完成。 輕鐵系統(第1期)於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車,通車時政府所制定有關於輕鐵專區[n]的法例亦正式生效。 通車初期的多數路段均於屯門區,只有一條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
輕鐵站: 轉乘站列表
而九鐵亦購置70輛列車,再於1991年增購30輛(其中10輛沒有駕駛室,只可被前方有駕駛室的列車拖著走動,故又稱無動力車卡),而再於1997年增購20輛(詳見「使用車輛」一節)。 輕鐵專區的條款已在2006年10月完全終止(其原因乃由於九巴和城巴已於1988至2003年期間開設多條通往香港島和九龍區公車道,但兩巴均無意增設區內路線)[3]。 輕鐵是全香港唯一採用開放式收費(又稱信用乘車方式)的鐵路系統,月台上不設閘機。 乘客只需在乘車前在月台購買單程票或確認八達通(包括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機場快綫旅遊票)/智能車票(即屯門-南昌全日通、遊客全日通、遊客過境旅遊票或港鐵認可之指定車票)便可登車(使用八達通/智能車票的乘客要在完成車程後再進行出站確認)。 此外,政府亦同時引入措施,分別限制九巴在專營範圍內的上下客,及批准九鐵公司營運可收費的接駁公車(即現時的港鐵巴士),於區內接載乘客前往輕鐵車站,用以取代九巴及專線小巴的原有路線,從而在財政上支持輕便鐵路的營運。 在輕鐵專區生效之前,為保障公車不與前地下鐵路造成直接競爭,由新界西開往市區的公車道,有「南不過深水埗」的規定。
輕鐵站: 通勤月票搭台鐵!5款列車不能搭「被逮罰5成」 遇誤點不適用退費
不論是肉鬆蛋捲或是爆漿花生蛋捲小編都很推,不喜歡口感太乾的人可以購買中空的肉鬆蛋捲,店家也貼心提供國際郵寄服務。 想吃到淡水老牌阿給必須先爬上一個陡坡到真理街,路有點小所以不建議開車前往。 真理街的入口位於中山路和三民街口,從OK超商旁的陡坡上去很快就到了。
輕鐵站: 淡水必去景點
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在西鐵通車前(2003年12月7日)通車。 到了接近2000年,便向天華路以北繼續擴展,在建設的同時,同樣地亦預留了位置給予輕鐵系統的未來發展。 輕鐵站 輕鐵站 2000年以後,天華路以北主要屋邨亦相繼竣工並有市民入住。
輕鐵站: 交通意外
輕軌列車以電力驅動,有自己專用的軌道系統,但不一定與其他車輛完全隔離,可在一般路面上行駛或是分層混合行駛。 輕軌列車一般在低月台或直接在地面車站停靠[6],輕軌列車比重鐵列車更靈活,能行走更陡斜的坡道或一些設在路口的急彎。 這些系統一般設在市區,以單節車廂或較小型的列車提供頻密的班次。
台灣最早的城市輕軌運輸系統是高雄捷運高雄環狀輕軌,高雄市政府於2003年12月27日引進西門子輕軌列車於中央公園運轉展示;原採BOT模式,2012年11月8日流標後改為政府自建OT模式。 2013年1月3日完成進行評選廠商,於1月30日舉行國際聯合簽約典禮,並於6月4日正式動工,輕軌列車由西班牙CAF鐵路公司進行製造。 高雄環狀輕軌第一階段目前營運中,第二階段配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時程,預計於2023年完工通車。 輕鐵站2025 高雄環狀輕軌第一階段的哈瑪星站延長營運至第二階段的鼓山區公所站及第一階段的籬仔內站延長營運至第二階段的凱旋公園站段完工通車啟用於2021年1月12日。 第二階段的鼓山區公所站延長營運至第二階段的臺鐵美術館站段完工通車啟用於2021年12月16日。 其他新北市政府另有規劃深坑輕軌及五股泰山輕軌等計畫採用本系統。
乘客必須在上車前在月台上的售票機購買輕鐵單程票或確認其八達通卡,方可登車。 [註 1]持有屯門—南昌全日通、遊客全日通、遊客過境旅遊票或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註 2],可以在有效期內無限次免費搭乘輕鐵所有車站。 九鐵2003年4月1日成立一個新部門——西鐵部(營運),合併管理西鐵、輕鐵及接駁巴士服務[2]。
506綫繞經屯門IVE及屯門站來往友愛邨與碼頭區一帶,乘搭全程相當迂迴。 雖然如此,不少蝴蝶灣居民樂意選乘之前往屯門站轉乘屯馬綫,輕鐵屯門站常見等候此路綫的人龍。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1993年隨著新元朗中心落成,位於新元朗中心樓底的地面車站啟用。
此外,輕鐵車長每年須接受重溫課程,包括事故檢討及從經驗中學習,亦須再次接受評核以決定是否能繼續執行車長職務,港鐵公司會不斷評核和監察車長表現。 為確保行車安全和可靠,輕鐵每晚收車後至翌日早上五時多出車前需要在屯門車廠進行一系列保養維修和檢查工作,以確保機件運作正常。 看好高鐵左營站區房市前景,鑫龍騰開發(3188)積極推案及購地,未來推案將朝蛋黃區持續發展,預計7月將推出位於高鐵左營站區重信路及文川路的鑫高鐵二期「鑫悅」,產品規劃27~36坪,2~3房,總戶數為202戶含4店面,總層數為地下6樓、地上24樓,目前施工進度已到地上7樓。 淡水到漁人碼頭單程全票60元,優待票30元;若要從淡水去八里全票為23元,優惠票12元。 輕鐵站 其中一面牆還有超多名人簽名,就連日本藝人渡邊直美也推薦,可見這蛋捲魅力已經席捲海內外。
[1] 輕鐵站2025 在該語境下,「輕」是指「為輕載、快速移動而設計」,而不是指重量。 台北捷運車站列表羅列了台北捷運現在、未來以及規劃中的車站及其所屬路線。 目前台北捷運系統在營運中的路線包括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新北投支線、松山新店線、小碧潭支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環狀線(第一階段[1]),營運長度146.2公里,營運車站共131站,每日平均旅客量約2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