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生長速度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可多年變化不大而突然生長速度加快。 陰嚢癌 腫瘤的中央可出現壞死及潰瘍,伴有感染時流膿血,味臭,局部疼痛。 陰莖癌的早期病徵包括腫痛、流血、出疹、散發異味等。 陰莖癌,正式名稱為陰莖及其他男性生殖器官癌症,泛指陰莖區域出現的惡性腫瘤,出現區域包括陰莖、副睪、精索、輸精管、陰囊、貯精囊及睪丸鞘膜[1]。 最常出現的癌症種類為原位鱗狀細胞癌(或稱鱗狀上皮癌)[2]。 患者通常於陰莖出現疣狀腫瘤,與俗稱「菜花」的性病疣病徵相似。
- 早期為無痛性陰囊腫物,疣狀或丘疹樣,進一步可呈菜花狀,質地變硬。
- 清朝高錦庭在《瘍科心得集》中,稱本病與舌疽、失營、乳岩(乳癌)為四大絕症。
- 有些人可藉著收緊肛門和骨盆底(英語:Pelvic floor)的肌肉以同樣的方式提近睪丸,做凱格爾運動。
- 陰囊癌就診時約有1/2~3/4的病人已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但多數是炎癥所致。
- 山藥是塊莖植物,含有粗蛋白質、粗纖維、澱粉及人類所需的十幾種胺基酸,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卻一直被冠上會刺激乳癌、子宮癌等罪名,實在很冤枉。
- 即使撇功能受損,陰莖癌本身也會引致腫痛、紅疹等症狀,一旦缺乏妥善治理,患者要進行性行為也加倍困難。
1922年Southan報道141例陰囊癌,69例從事精紡工,22例長期接觸瀝青或石蠟,而此時由於掃煙囪工種已被淘汰,僅有1例為掃煙囪工人。 陰嚢癌 此後陸續增多的報道證明陰囊癌與從事石油、焦油、瀝青、精紡、機械等職業有關。 由於缺乏勞動保護,其陰囊、會陰、陰莖等處皮膚易被各種礦物油及粉塵污染沉積在皮脂分泌旺盛的皮膚皺襞中,長期接觸主要致癌物質3,4苯並芘而致癌變。 包莖、包皮太緊而沒有接受手術、包皮不能向上翻起,或衛生習慣不良的人,如果包皮垢長期刺激陰莖導致發炎[7],可能增加陰莖癌的風險[8]。
陰嚢癌: 飲食保健
有時應與外陰增殖性紅斑(erythroplasia 陰嚢癌2025 of queyrat)相鑒別。 其病理改變主要為表皮棘層增厚、皮突延長,細胞排列呈非典型性增生,可見異常核分裂、瘤巨細胞及角化不良細胞等。 其實診斷陰莖癌並不困難,但是,由於腫瘤長在包皮內,15至50%的病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延遲就醫達一年之久。
乳房外濕疹樣癌又稱Paget’s disease(帕哲氏病),多發生於老年男性。 當病變部位位於陰囊時,臨床表現類似陰囊濕疹,皮損為境界清楚的紅色斑片,大小不一,邊緣狹窄,稍隆起,中央潮紅、糜爛或滲出,上覆鱗屑或結痂,逐漸擴大,甚至出現潰瘍。 病理切片檢查見表皮內有單個或巢狀排列的Paget細胞,據此可確診乳房外濕疹樣癌。
陰嚢癌: 原因
現在則進行胸部X光片,骨盆腔及腹部電腦斷層攝影,評估骨盆腔及後腹腔淋巴結腫大的程度[1]。 陰嚢癌 陰囊濕疹是最常見的陰囊皮膚病,俗稱“繡球風”,不是性病,也無傳染性,多發生於成年。 常局限於陰囊皮膚,對稱發生,有時延及肛門週周圍,少數可延及陰莖。 因為具有劇烈頑固性瘙癢和多形性皮膚損害,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所以成了一些男性的“心病”、煩惱之源。
- 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歐洲及北美洲每年在每100,000名男性之中,只有少於1人確診陰莖癌;在美國,陰莖癌只佔當地男性患癌個案的不足1%。
- 根據統計,一出生即10天內接受包皮環切術的猶太人,得陰莖癌的比例近乎是零[2]。
- 當然,最重要還是嚴格遵從醫生的指引,包括定期覆診,以便醫生緊貼患者的康復進度,同時監察任何與癌症復發有關的徵兆。
- 如癌細胞於確診時還未開始擴散,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82%;如癌細胞已擴散至周邊組織、器官或淋巴結,5年存活率則跌至約50%;如癌細胞已蔓延到遠距離的器官,5年存活率更只得12%左右。
- 由於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做預防性腹股溝淋巴結清除不一定能提高生存率,反而易引起下肢淋巴回流障礙、象皮腫、切口愈合不良等並發癥,故隻有對腫大淋巴結活檢證實有轉移的才行髂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 但成年之後再施行包皮環切術,則對陰莖癌無明顯的預防作用[10]。
豆漿、蜂王乳、鴨肉、紅肉、雞皮,這些都只是食物,每種都含有好的成分存在,不需擔心吃了會得癌症,或影響癌症治療,因為並沒有任何確實的研究數據顯示,吃了這些東西會致癌。 病變范圍過大過廣的損害亦可選用Mohs化學外科切除,即在顯微鏡下連續觀察被切除的癌組織,直到腫瘤完全切除幹凈。 對於切除范圍過廣,包蔽陰囊內容物困難者,可采用皮瓣轉移及陰囊成形術,陰囊內容物已受累者則應一並切除。 陰囊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scrotum),又稱陰囊癌(carcinoma of scrotum)。
陰嚢癌: 治療法
但腫瘤一旦超過15cm,則常向淋巴結轉移,這時候癌細胞可能穿破巴克氏筋膜侵入海綿體,不常見,但並非不可能[18]。 吸菸是包皮垢外重要的誘發陰莖癌因素,因血凝塊阻塞血管,血管閉塞,除陽痿外亦會癌變陰莖癌。 男士濫交、沒進行割包皮手術(割禮)、牛皮癬、人類乳突病毒、曾患或已患上性病疣(椰菜花)、愛滋病等其他性病,均是罹患「陰莖癌」的高危因素[1][11][12][13][14][15]。
陰嚢癌: 陰囊癌
一旦患陰囊濕疹,應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積極加以治療,不能因為隱私的原因自行處理,不正規用藥,甚至用錯藥,導致病情遷延甚至加重。 ②有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者,應加用抗細菌或抗真菌製劑。 陰嚢癌2025 一旦出現上述情況,不論有否感到痛楚、痕癢等不適感覺,也應求醫,了解是否患上陰莖癌。
陰嚢癌: 陰莖癌診斷方法
陰囊鱗癌的病理組織學改變與身體其他部位鱗癌相似,腫瘤由侵入真皮內的鱗狀上皮細胞不規則增生團塊所組成。 陰嚢癌2025 團塊內為不同分化程度的細胞,但僅從鏡下觀察異形性不一定明顯,確診癌變與惡性程度仍以浸潤情況為主。 根據分化及組織浸潤深度通常將陰囊鱗癌分為Ⅰ~Ⅳ級,癌腫浸潤以皮膚為主,很少侵犯到陰囊內容物。 陰莖癌是一種惡性細胞腫瘤,如未能及早發現並治療,很大可能會繼續生長並擴散至陰莖的其他位置,破壞周邊組織,最終使陰莖未能發揮正常的性功能,甚至日常的泌尿功能也會受損。
陰嚢癌: 陰莖癌與其他性疾病有何分別?
在人類與其他一些哺乳類動物,當青春期發育時會出現陰毛覆蓋在陰囊外。 2.陰囊炎性癌 又名陰囊皮膚濕疹樣癌、Paget病。 陰囊皮膚發紅,呈糜爛與紅斑交錯相間的皮損區,有慢性炎癥硬結,可與陰囊皮膚粘連。 活組織檢查見有Paget細胞,單個或巢狀,沿汗腺及其導管、毛囊、皮脂腺蔓延;表皮生發層棘細胞增長變寬,真皮有圓細胞浸潤,表皮中有許多核絲分裂象。
陰嚢癌: 治療について
睪丸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單獨或混合進行外科手術、化療(使用抗癌或荷爾蒙藥物)或放射治療(利用X光對付及消滅癌細胞)。 醫生會根據癌症部位的大小、癌症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病態出現,向患者建議最佳的治療方法。 陰囊鱗狀細胞癌是人類認識環境致癌因素導致職業癌的第一個例證,是開始化學致癌實驗的基礎。 陰嚢癌2025 1774年英國外科醫師Pott註意到一些從童年起就從事打掃煙囪工助手的少年,其中一些人成年後在陰囊部常發生經久不愈的潰瘍,病理證實為癌變,從而提出瞭陰囊癌與職業的關系。 1784年Bell進一步發現從事含有煙灰、粉塵作業的工人同樣有發生此種癌的可能。
陰嚢癌: 病徵
江蘇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政府重點學科皮膚病性病學科帶頭人,江蘇省衛生廳臨床醫學專科重點人才。 主要科研方向光皮膚病學及性傳播疾病學,近年來還重點接觸了鐳射光子技術相關的臨床與科研。 臨床方面擅長皮膚性病科常見和疑難疾病的診治,尤其與美容相關的一些損容性皮膚病、銀屑病、白癜風、性傳播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治。 常用的內用療法有:① 抗組胺類藥物,如撲爾敏、賽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等。 陰嚢癌2025 急性發作時,可加用非特異性脫敏療法,如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或硫代硫酸鈉。
陰嚢癌: 男性常見疾病 – 睪丸癌
如癌細胞於確診時還未開始擴散,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82%;如癌細胞已擴散至周邊組織、器官或淋巴結,5年存活率則跌至約50%;如癌細胞已蔓延到遠距離的器官,5年存活率更只得12%左右。 陰嚢癌2025 由於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做預防性腹股溝淋巴結清除不一定能提高生存率,反而易引起下肢淋巴回流障礙、象皮腫、切口愈合不良等並發癥,故隻有對腫大淋巴結活檢證實有轉移的才行髂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手術後可例行或對切除不徹底者、不宜行清除術者加用深度X線做放射治療,必要時可做化療,但常常欠敏感。 陰囊癌晚期、有內臟或遠處轉移者,亦可用放、化療做姑息性輔助治療,如60Co照射或順鉑、博萊黴素、甲氨蝶呤(氨甲蝶呤)等聯合化療,局部切除後亦可用這些治療來預防復發(Arai,1997)。 早期為無痛性陰囊腫物,疣狀或丘疹樣,進一步可呈菜花狀,質地變硬。
陰嚢癌: 功能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但應註意病人在出現皮疹前可有數月或數年的局限性陰囊瘙癢或燒灼病史。 對久治不愈的陰囊濕疹、皮炎、潰瘍,醫師應有充分的警惕,考慮到陰囊癌的可能性,局部組織病理活檢是最有力的診斷。 對於腫大的腹股溝淋巴結,亦應活檢以確診是炎性或確系轉移。 雖然陰囊癌轉移至腹膜後淋巴結等遠處者甚少見,但一旦有可疑,亦應用B超、CT、MRI及細針穿刺活檢等幫助診斷、明確分期。 對5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的長期不愈的陰囊濕疹樣皮膚損害,邊緣明顯者更應提高警惕,患者要及時就醫,以排除乳房外濕疹樣癌的可能。
陰囊濕疹的主要自覺症狀是瘙癢,患者常因陰囊瘙癢而發現本病,隨著病情的發展,瘙癢逐漸加重,嚴重者影響睡眠和工作。 根據患者皮損的特點可分為急性陰囊濕疹和慢性陰囊濕疹。 急性陰囊濕疹主要表現為陰囊部出現多個密集的粟粒大小的小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並可出現陰囊皮膚水腫性腫脹、糜爛、滲出、結痂等改變,損害境界不清,可因搔抓而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 慢性陰囊濕疹可由急性陰囊濕疹未積極處理或處理不當轉變而來,亦可一開始就呈現慢性經過,主要表現為浸潤肥厚,皮膚皺紋加深,呈核桃皮狀,乾燥,有薄痂和鱗屑,色素增加,間或有部分色素脫失。 至於存活率方面,陰莖癌並非特別難以治療,但效果視乎診斷的時機。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數據,整體陰莖癌的5年存活率為67%,但各階段的情況可謂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