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有吸煙習慣等高危因素者,則應考慮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目前,香港政府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 現時較常用的方法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可將輻射劑量精確地射向惡性腫瘤,從而降低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影響。
-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 若遭遇持续难以解除的“感冒”症状,原因不明,建议立即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 由於九成的鼻咽癌都會在鼻黏膜表面增生,鼻咽喉內窺鏡就可以發現到該些病變組織。
- 於2020年,鼻咽癌的死亡人數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8%,是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 11 位。
- 由於其初期病徵與慢性鼻炎相似,如流鼻水或鼻塞,往往令人忽視其威脅性,錯過及早治療的機會。
- 現時愈來愈多研究指出,以另一種測試──EB病毒脫氧核糖核酸(EBVDNA)來檢測鼻咽癌細胞更為可靠。
針對早期病期,一般會使用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但如果癌細胞已蔓延至其他器官,則會再配合化學藥物治療以控制擴散程度。 不過,若鼻咽癌病復發,或經過化療、放射治療後仍有鼻咽癌細胞,便要進行手術切除,若在鼻咽位置及腫瘤較小,可利用內窺鏡切除腫瘤,否則便要在口腔伸入機械臂切除較大的腫瘤。 鼻咽癌檢查香港2025 倘若連機械臂也未能成功,則要做俗稱揭面手術的上頷骨外揭手術,讓醫生清楚看見腫瘤位置,切走癌細胞。 鼻咽癌的病發高峯年齡為40至60歲,是香港與南中國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癌症。 患有早期鼻咽癌(第1及第2期)的病人,只需接受放射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達85%。 相反,患有晚期(如第4期)鼻咽癌的病人,除放射治療外,還需接受包括化療的系統性治療,其五年存活率約50%。
鼻咽癌檢查香港: 早期鼻咽癌篩查計劃 (單一測試)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今屆「創新科技獎學金」頒獎典禮於今日(13日)舉行,嘉許25位在創科方面的本地大學優才。 其中有獲獎者深感疫情下社會需要,善用言語治療知識幫助低收入家庭兒童;亦有獲獎者接觸生物科技後,試將研究結果深入淺出轉化讓大眾了解。
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是一個相對存活率,用於比較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與總人口的生存率。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鼻咽癌檢查香港: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於 2019 年鼻咽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男性和女性癌症的第 7 位及第 17 鼻咽癌檢查香港2025 位,791 宗鼻咽癌新症中,男女比例為 2.9 比 1,50 至 60 歲為發病高峰年齡。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由於鼻咽部位於頭部深處,必須使用特殊的醫療設備和技術來清楚地檢查它。 如果你出現以下症狀或任何不尋常的變化,請盡快就醫。 嚴正聲明
-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 但在電療的同時,也會兼用藥物來加強療效,亦即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化療)。
- 由於有很多淋巴管從鼻咽通向頸部,鼻咽癌擴散的第一個症狀可能是頸部的淋巴結腫脹。
- 醫生會從病人的身體抽取病變組織,再交由病理學家利用顯微鏡觀察組織特性,判別病變組織是否屬於癌症。
- 除此之外,腮骨後有淋巴結、耳鳴、耳塞、聽力下降、斜視及眼皮下垂等,亦可能是鼻咽癌的先兆,較晚期患者更會有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症狀。
除此之外,腮骨後有淋巴結、耳鳴、耳塞、聽力下降、斜視及眼皮下垂等,亦可能是鼻咽癌的先兆,較晚期患者更會有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症狀。 醫生或會選用高精確度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以電腦程式計算放射線最佳照射角度及強度,將放射線集中在腫瘤位置,避開腫瘤周邊重要器官,藉此減低重要組織承受的放射劑量,提升治愈率,並減少治療引起的副作用。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手術是不少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案之一,然而鼻咽癌與其他腫瘤有別,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亦稱電療)及化療為主,更不時與化療一併使用,即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簡稱同步放化療)。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由於鼻咽附近有許多重要組織及神經,一般都不會用外科手術來醫治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 – 鼻咽癌症狀,鼻咽癌檢查, 鼻咽癌治療, 鼻咽癌指數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下通口腔的部位。 在香港,鼻咽癌是男性中第 7 大常見癌症,也是女性中第 17 大常見癌症。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登記處的數據,2019年新增病例791例,其中男性588例,女性203例,男女比例約為2.9比1。 在75歲之前, NPC 的累積風險是男性 88 分之一,女性 317 分之一。 癌症普查計劃有助防患未然,但基於資源有限,最合符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為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一族進行普查。
鼻咽癌檢查香港: 我們提供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測試
而在鼻咽的黏膜表層形成惡性腫瘤,破壞鄰近組織,便稱為鼻咽癌。 鼻咽癌檢查香港 由於鼻咽與頸部兩邊的淋巴腺相連4,故鼻咽癌形成後,可透過淋巴網絡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甚至其他器官5。 由於鼻咽位置隱蔽,加上鼻咽癌的部份病徵與鼻炎、鼻竇炎等呼吸道疾病相似,往往令患者較難發現病情。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在香港的情況
蔡鹿怡說,現時政府着重STEM教育,開放很多創新科技的工作坊給學生參與,同時投放愈來愈多資源為科研人員提供支援。 故她鼓勵對科學有興趣的同學能選讀及入行,並把「讀sicence都可有好出路」的訊息帶給大眾,有助本地培養更多科創人才。 鼻咽癌檢查香港2025 沈寶恩表示,透過在網上平台的互動和遊戲教導小朋友講故事,既能激發兒童的創意思維,亦能配合不方便帶兒童參與面授課程的家長。 她表示,「義補」活動已進行三年,幫助了逾200名兒童和40個低收入家庭,親自見證學生語言系統的成長和進步,讓她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概況
鼻咽位於頭顱中間、鼻腔盡頭和喉嚨上端的「隱蔽」空間裡。 早期鼻咽癌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鼻咽癌篩查能有效找出早期鼻咽癌患者,讓患者儘早規劃和接受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 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影響範圍、有沒有出現淋巴擴散或至其他身體部分而界定鼻咽癌期數。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的過程不會感覺任何痛楚,亦無須接受麻醉或住院。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後來在盧煜明教授影響下,她於初創公司Take2 Health擔任學生助理,幫助推動把鼻咽癌檢測的研究成果推出市場。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
鼻咽癌檢查香港: 研究鼻病毒助初創公司把「早期鼻咽癌篩查」推至市場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隨著近年放射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鼻咽癌患者較以往承受較少的副作用,而各種副作用亦有相應方法舒緩,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醫生會因應病人屬於的分期及病情的嚴重性,進行不同治療。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
鼻咽位於喉嚨的上端,加上鼻咽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容易誤以為相關症狀只是長期喉嚨痛,而忽略背後可能隱藏的罹癌危機。 化學治療影響正常細胞的分裂,病人會出現嘔吐、脫髮、腹瀉、食慾不振、皮疹、手腳麻痺、貧血、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 鼻咽癌檢查香港2025 由於免疫力減低,亦會令病人較易受到細菌感染,影響腎功能等。 上述產品資料不包括保單的完整條款及受相關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上述產品特點、保障權益及完整之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產品風險詳情,請參閱富衛網站、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鼻咽癌檢查香港: 常見問題
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簡稱正電子掃描或 PET-CT掃描,透過結合正電子掃描和電腦掃描技術,可以偵測鼻咽有否早期癌細胞病變、癌細胞有否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以及癌細胞的擴散程度。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以上項目只適用於醫思健康(EC Healthcare)旗下品牌並年滿18歲或以上的會員。 以上項目只適用於1人享用及只可享用1次,亦不可兌換成現金及不可轉換爲其他產品及服務。 客戶於享用療程前,必須出示有效身份證明文件以作登記。 客戶於享用療程前,應清楚並同意本公司所安排之療程及内容。 本公司有權撤銷、改變、增添或更改以上各項守則的內容,而無須另行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醫思健康(EC Healthcare)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早期鼻咽癌部分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早期篩查能有效找出鼻咽癌患者,讓其儘早接受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成功治癒的機會和存活率。 現時嶄新的鼻咽癌篩查只需抽血,屬無創方式,即使沒有明顯病徵,都能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準確識別出「隱形」患者。 鼻咽位於鼻腔的盡頭,處於頭部中央並連接喉嚨,是呼吸道必經部位3。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自我檢測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鼻咽癌檢查香港 廣東的發病率為世界平均值的25倍,故鼻咽癌舊稱為「廣東癌」,有說這是因為區內居民嗜吃鹹魚等含致癌物質亞硝胺的醃製食物,長期食用會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 鼻咽癌的早期病徵與部分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炎、鼻竇炎等相似。
鼻咽癌檢查香港: 鼻咽癌的診斷方法
另一位本年度「創新科技獎學金」得獎者蔡鹿怡於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生物化學。 她從4歲起愛上科學,當時興趣在天文學,會看一些天文學的書籍,主動了解不同科學家的生平等。 至中學時更參加了不少與科學相關課外活動,例如少年太空人體驗營。 Yes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若有直系親屬曾經患上鼻咽癌,其他家庭成員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鼻咽癌檢查香港: 腫瘤科
簡單而言,癌症診斷是指一些已發現懷疑症狀的人士,透過不同診斷方法,如驗血、驗尿、影像診斷、活組織抽檢等,分辨症狀是否由癌症所引致;如確診癌症,可透過診斷方法找出癌症源頭及識別癌症期數,以便規劃後續治療方案。 而癌症篩查則泛指未出現任何癌症症狀的人士,透過定期身體檢查,偵測身體有否出現病變徵兆。 醫生一般會先詢問病人的病歷、家族病史及有否出現相關症狀,然後為耳、鼻及喉作簡單檢查,留意有否出現腫瘤。
不過,現時液體活檢的靈敏度(sensitivity)仍有一定限制,更傾向是一套輔助傳統活組織檢查的工具。 鼻咽癌檢查香港 此測試具有極高的靈敏度(高於97%)和極低的假陽性率(0.7%),可為受檢測人士提供更加準確和可靠的結果。 由於鼻咽在鼻後的部位,加上鼻咽癌大多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較易擴散至其他部位,故此鼻咽癌手術切除並非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相反放射治療多為腫瘤科醫生採用,並會配以化療進行,尤其適合早期患者。
早期鼻咽癌部分病徵(如頭痛、鼻塞、耳鳴等)與感冒相似,市民不容易辨識;若發現以上病徵持續超過兩星期,應儘快找醫生進行鼻咽癌檢查。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 鼻咽癌檢查香港 市場上不同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條款及細則、不保事項和產品風險各有不同,除了在投保前瞭解清楚自身需要和負擔能力外,還要仔細閱讀保單檔以清楚瞭解保障內容及條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若癌細胞擴散到肺、骨或肝等遠端器官,醫生或會考慮單獨使用化療或與放射治療一併使用。 化療也可用於輔助治療,即放射治療後進行,減低復發風險;部份醫生也會採用誘導化療,即於同步放化療前先單獨使用化療。 鼻咽癌是發生在鼻咽部位的癌症,由於鼻咽位於鼻腔後方和喉嚨後面的上方,一般需要透過內窺鏡才能檢查清楚,加上鼻咽癌的部份病徵與呼吸道疾病如鼻炎、鼻竇炎等相似,容易令人混淆,以致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在2018年確診的鼻咽癌患者之中,只有6.5%的患者確診時屬於第一期,有超過七成患者直到第三、第四期才確診,影響治療成效。
鼻咽癌檢查香港: 影像診斷
任何容量大於100毫升容器,就算未裝滿液體、凝膠或噴霧類物品,亦不會接納。 【香港旅遊/內地客/機場】乘搭飛機要遵守規定,不能帶違禁品是常識吧! 有內地大媽近日因為手提行李內放有兩樽「XO醬」,在香港機場保安檢查站被攔下。 大媽不忿拍片斥責「被香港機場的粗魯及野蠻震驚」,反覆質問職員「在香港機場,XO醬不能帶回去是不是?」,又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我通通拍下來,我今天700塊錢就扔掉好吧?」。 鼻咽癌檢查香港2025 影片引來熱議,內地網民一面倒指責大媽行為,「內地也不讓啊,一點常識都沒有,以為發視頻就有理了」、「真的不要出去丟人了」、「現在都愛發視頻網暴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