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淋閉敘論》仍說:「淋,古謂之癃,名稱不同也。」元.《丹溪心法》也只有小便不利和淋的記載,而沒有癃閉的名稱。 閉翳正字2025 在病因病機證治方面,《諸病源候論.便病諸候》提出:「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小便難者,此是腎與膀胱熱故也。」認為二者系因熱的程度不同所致,「熱氣大盛」則令「小便不通」;「熱勢極微」,故「但小便難也」。 《備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已有了導尿術的記載。 閉翳正字2025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認為該病有「氣虛、血虛、有痰、風閉、實熱」等類型,並根據辨證論治的精神,運用探吐法治療小便不通。
治宜化瘀利水,方用代抵擋丸。 導尿法若經過服藥、外敷等法治療無效,而小腹脹滿特甚,叩觸小腹部膀胱區呈濁音,當用導尿法以緩其急。 閉翳正字2025 症状: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氣短,語聲低微,小腹墜脹,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質淡,脈弱。
閉翳正字: 癃閉 網路解釋
癃閉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點滴而出,甚則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臨床特徵。 關格關格是小便不通和嘔吐並見的一種病證。 癃閉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閉翳正字 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鑒別。
- 兼見口苦易怒、脅腹脹滿、舌紅苔薄黃、脈弦。
- 治宜疏肝行氣利水,方用沉香散。
- 處方:附子、桂枝、党參、白朮、烏藥、木香、五味子、麥冬、竹葉各10克,豬苓、茯苓各20克,澤瀉40克。
- 但通之之法,有直接、間接之分,因證候的虛實而異。
- 熱邪襲肺,肺熱氣壅,肺氣不能肅降,津液輸布失常,水道通調不利,不能下輸膀胱;又因熱氣過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為熱氣閉阻,氣化不利,而成癃閉。
因濕熱蘊結、濁瘀阻塞、肝鬱氣滯、肺熱氣壅所致者,多屬實證;因脾虛不升、腎陽虧虛、命門火衰,氣化不及州都者,多屬虛證。 起病急驟,病程較短者,多實;起病較緩,病程較長者,多虛。 閉翳正字2025 體質較好,症見尿流窘迫,赤熱或短澀,苔黃膩或薄黃,脈弦澀或數,屬於實證;體質較差,症見尿流無力,精神疲乏,舌質淡,脈沉細弱者,多屬虛證。
閉翳正字: 中醫的診斷
在病因病機證治方面,《諸病源候論•便病諸候》提出:「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小便難者,此是腎與膀胱熱故也。」認為二者系因熱的程度不同所致,「熱氣大盛」則令「小便不通」;「熱勢極微」,故「但小便難也」。 《備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已有了導尿術的記載。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認為該病有「氣虛、血虛、有痰、風閉、實熱」等類型,並根據辨證論治的精神,運用探吐法治療小便不通。 並詳細闡述了氣虛而閉的病理機轉。 閉翳正字2025 本病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甚至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主要臨床表現。 起病或突然發生,或逐漸形成。
- 凡小腹脹滿,小便欲解不出,觸叩小腹部膀胱區明顯脹滿者,是為尿瀦留,若全日小便總量明顯減少或不通,無尿意,無小腹脹滿,觸叩小腹部膀胱區亦無明顯充盈徵象,則多屬腎功能衰竭。
- 體質較好,症見尿流窘迫,赤熱或短澀,苔黃膩或薄黃,脈弦澀或數,屬於實證;體質較差,症見尿流無力,精神疲乏,舌質淡,脈沉細弱者,多屬虛證。
- 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簽,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有的用皂角粉末0.
- 方用代抵當丸、桃仁承氣湯、牛膝膏、蒲灰散等方。
- 需要一提的是東漢殤帝姓劉名癃,由於避諱,而將癃改為「淋」,或改為「閉」。
- 膀胱無水者若病程短,全身狀況較好,預後也尚可;若病程較長,全身狀況較差者,預後不佳,又見尿毒上攻者,預後極差。
此外,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均可引起癃閉。 基本病機可歸納為三焦氣化不利,或尿路阻塞,導致腎和膀胱氣化失司。 淋證以小便頻急,滴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特徵。
閉翳正字: 癃閉詞語解釋 / 癃閉是什麽意思
肺熱壅盛,失於肅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見小便點滴而下,或全然不通,並伴有呼吸急促,咽干,煩渴欲飲,苔薄黃,脈數等症。 治宜清肺潤燥,通利水道。 閉翳正字 熱結膀胱,氣化失調,則小便量少而熱赤,甚至閉塞不出,小腹急滿脹痛,渴不多飲,舌苔黃,脈數,治宜清熱通利。
閉翳正字: 病機
腎元虧虛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不化水,是以「無陽則陰無以化」,而致尿不得出;或因下焦熾熱,日久不愈,耗損津液,以致腎陰虧虛,水府枯竭,而成癃閉。 處方:附子、桂枝、党參、白朮、烏藥、木香、五味子、麥冬、竹葉各10克,豬苓、茯苓各20克,澤瀉40克。 處方:熟地黃、山藥、澤瀉、巴戟天、茯苓各15克,肉桂6克,山茱萸、熟附子各12克,車前子、牛膝各12克,牡丹皮10克。 處方:黃芪60克,冬葵子、党參各20克,茯苓12克,白朮、知母、石花各10克,柴胡、升麻、肉桂各6克,通草、甘草各3克。 【證見】 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氣短而語聲低細。 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閉翳正字: 癃閉
2%[黑龍江中醫藥1992;(3):15L崔氏採用補氣益腎祛瘀法治療前列腺增生58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方中木通、車前子、篇蓄、瞿麥通閉利小便,山梔清化三焦濕熱,滑石、甘草清利下焦之濕熱,大黃通便瀉火,清熱解毒。 其中小便短澀量少,排尿困難與淋證相似,但淋證排尿時疼痛,每日小便總量基本正常;而癃閉排尿時不痛,每日小便總量遠遠低於正常,甚至無尿排出。 凡小腹脹滿,小便欲解不出,觸叩小腹部膀胱區明顯脹滿者,是為尿瀦留,若全日小便總量明顯減少或不通,無尿意,無小腹脹滿,觸叩小腹部膀胱區亦無明顯充盈徵象,則多屬腎功能衰竭。 濕熱蘊結過食辛辣肥膩,釀濕生熱,濕熱不解,下注膀胱,或濕熱素盛,腎熱下移膀胱,或下陰不潔,濕熱侵襲,膀胱濕熱阻滯,氣化不利,小便不通,或尿量極少,而為癃閉。 虛證治宜補脾腎,助氣化,使氣化得行,小便自通。
閉翳正字: 癃閉 科普中國
癃閉若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治療,初起病「閉」,後轉為「癃」,尿量逐漸增加,是病情好轉的現象,通過治療完全可能獲得痊癒。 閉翳正字2025 如果失治或誤治,初起病「癃」而後轉為病「閉」,為病勢由輕轉重。 若病情發展,臨床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胸悶喘促,噁心嘔吐,煩躁,神昏等症,是由癃閉轉為關格,若不及時搶救,可以導致死亡。 誠如《景岳全書,癃閉》所說:「小水不通是為癃閉,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則上侵脾胃而為脹,外侵肌肉而為腫,泛及中焦則為嘔,再及上焦則為喘。數日不通,則奔迫難堪,必致危殆。」一般說來,膀胱有尿者,預後較好。
閉翳正字: 中醫內科學/癃閉
內服藥物主要有:黃芪、党參、肉蓯蓉、山茱萸、王不留行、路路通、桃仁、赤芍、三七末(沖),每日劑,並隨症加減,2個月為一療程。 結果痊癒39例,好轉17例,無效2例。 58例中,54例直腸指檢前列腺側葉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中央溝變淺。 經用上述方法治療有效率達96. 閉翳正字2025 5%,前列腺側葉有15例恢復至正常水平,39例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閉翳正字: 條目 癃閉
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見小便點滴而下,或全然不通,並伴有呼吸急促,咽干,煩渴欲飲,苔薄黃,脈數等症。 所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沒有癃閉的名稱,只有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記載。 這一避諱影響極為深遠,直至宋元,仍是淋、癃不分。 如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淋閉敘論》仍說:「淋,古謂之癃,名稱不同也。」元•《丹溪心法》也只有小便不利和淋的記載,而沒有癃閉的名稱。 閉翳正字 明代以後,始將淋、癃分開,而各成為獨立的疾病。
閉翳正字: 膀胱濕熱
《靈樞.本輸》稱為閉癃。 閉翳正字2025 《類證治裁.閉癃遺溺》:「閉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無尿排出者,統稱癃閉。 可由肺熱壅盛,熱結膀胱,水道阻塞,氣虛,肝鬱氣滯,陰液不足,腎陽虛衰,轉胞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