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博士刘东连介绍,大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内的黏膜局限性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 大腸癌糞便 其中,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病变。 由於本文是以西醫”大腸癌”立題,故臨床症狀中西醫所見一致。
另外患有大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肠道慢性细菌感染、慢性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均比正常人群高。 环境因素主要是不良的饮食方式,例如长期高脂、低纤维、低钙高磷饮食等,遗传因素更好理解,研究显示,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 2~4 倍。 不过,即使符合这种描述,也可能不是便秘。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如果能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后,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 绝大部分大肠息肉没有症状,少部分偶尔出现一些腹痛、腹泻、便血等不适。 刘东连表示,目前已明确至少90%的大肠癌都是从大肠息肉一步步恶变而来的,结直肠癌大多遵循“肠黏膜增生—腺瘤性息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发生。 大腸癌糞便2025 大肠癌的化疗以5-氟尿嘧啶为首选药物。 一般用静脉注射,可给12~15mg/kg,每日一次,共5天,以后剂量减半,隔日一次,直至明显的毒性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出现,以总量达8~10g为一疗程。
- 多以便血为突出表现,或有痢疾样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 所谓的大肠癌,就是发生在大肠的恶性肿瘤。
- 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可能性越大。
-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 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预后。
一般来说,如果真的是肿瘤,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很大了,需要马上做检查决定治疗策略。 排便性状改变:比如说长时间稀便、脓便甚至血便,或者干燥的便直径变细等。 因为肠道存在肿瘤,肿瘤会导致肠腔狭窄或引起出血等症状导致出现上述表现。 大腸癌糞便2025 大腸癌糞便2025 1、右侧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进行性贫血。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的早期信号
2、对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大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 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肠腔种植:大肠癌灶附近的肠腔内常有脱落的癌细胞附着,在粘膜完整时,癌细胞不会种植生长,但若肠粘膜有损伤,则可在破损处发生种植,这也可能是大肠癌常有多发病灶的原因之一。 (3)浸润型:癌组织主要沿肠壁浸润生长,有明显纤维组织反应,引起肠管狭窄和肠梗阻,淋巴转移较早,预后较差。 大腸癌糞便2025 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 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
大腸癌糞便: 大腸癌延伸閱讀文章
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您有便秘、大便解不乾淨、大便變細或一天跑好幾次廁所的情形嗎? 大腸癌糞便 千萬別輕忽這些問題,這些都有可能是早期大腸癌前兆症狀。 患者罹患大肠癌后,由于癌细胞侵入身体组织会出现食欲的下降。
- 小苏感到麻烦,因为工作脱不开身,肠镜检查计划一拖再拖,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 詹长孝透露,大肠癌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通常一天排便一次突然变成一天排5次、10次,或是之前排出的粪便是一大条,现在粪便形状却变细变小。
- 3、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有肠息肉,尤其是肠息肉家族遗传性患者,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治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 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
如果一会便秘一会腹泻,便便真是捉摸不定你就要特别留心了,如果在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癌症,肠道会变得狭窄,粪便不易通过,会导致便秘或者便便变细。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导致的腹泻,常常是水性粪便中混杂着血液,排便后还有便便残留的感觉,同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反复发生。 大腸癌糞便2025 蔡三军:筛查年龄的选择主要靠发病率的高低来决定的。 简单讲,10岁到80岁都去查,检出率可能是3%,如果是40岁到80岁,检出率可能就到15%。 目前是采用50岁—74岁,为什么74岁以上不查了?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常用的检查
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 肠癌生长较慢,有较长的时间限于局部,早期发现可手术根治。 有数据显示,大约有三至四成的肠癌病人因医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误诊。 大腸癌糞便 与大部分癌症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上海的调查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肠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十个早期信号
在這10位罹大腸癌病患當中,糞便潛血檢查反應皆呈現陽性,但CEA﹝癌性胚胎抗原﹞指數偏高者卻只有2位。 原来认为大肠癌早期只需进行规范性的手术将肠部分切除,然后切除淋巴结,进行吻合即可。 大肠癌在欧美国家是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过去我们国家大肠癌发病率比较低,…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的
在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排便异常或肠梗阻等症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加了。 研究结果表明,对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进行摘除(即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 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 大便潜血检查: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的症状
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大腸癌糞便 大腸癌糞便2025 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的病理
贫血是大肠癌的一个早期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症状不是突然出现的,慢性的贫血症状不易被察觉,早期治疗的时机就是在忽视中被耽误的。 由于癌细胞扩散,癌组织肿物的生长,会刺激肠道引起胃肠蠕动加快,可能出现排便增多,较重者出现腹泻、排便不尽感。 目前来说,大肠癌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旦发现大肠癌要根据相应的部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医生为其进行肠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物和多发性结肠息肉。 遂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经综合检查后,确诊为乙状结肠癌。 在就诊前2周,王大爷发现便血不适症状加重了,且伴有大便次数增多、腹痛的症状,偶尔还会有恶心、嗳气、烧心等不适症状。
大腸癌糞便: 大肠癌检查
异时性多发癌,相距时间多在2~6年间,但亦可有发生在20年以后的病例,必须与前次手术复发相区别。 (1)肿块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球状或半球状,表现有多数小溃疡,易出血。 此型浸润性小,淋巴转移发生较迟,预后较好。 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 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
大腸癌糞便: 晚期直肠癌,术后两次转移该如何遏制?
直肠是储存大便的主要器官,直肠癌手术后,直肠被部分切除,容积变小,导致大便次数多。 如果这些问题长期持续,会提高一些疾病的发生机会(比如痔疮和其他直肠肛周病变),而且便秘的人精神压力往往不小,越在意排便这件事又会导致排便困难,从此陷入恶性循环。 大肠癌发生后,肿块可能在外面压迫肠道,限制影响肠道活动,或是在里面直接阻塞肠道,这两种情况的患者都可能便秘。 筛查建议:40岁人群每隔3-5年做全面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胃肠镜检查。 大腸癌糞便 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定期筛查是关键,而不是等到身体出现症状,再去查,这时往往错过了把癌细胞“连根拔起”的最佳时机。
息肉是一种瘤状的组织增生,有很多种,有的不会发展为癌症(可以统称为良性息肉),有的可以发展成癌症(可以统称为癌前息肉)。 大腸癌糞便2025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 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大腸癌糞便 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结直肠癌,它的发病的途径是从大肠的息肉,然后腺瘤,经过十几年的变化癌变,我们有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时间来预防它。 针对中低位的直肠,特别是中期的直肠和其他的疾病并不太一样,为什么呢? 进展期的中低位直肠癌,可能不需要刚开始就去做手术,而是先做术前同步的放化疗,然后再手术,最后再做术后的辅助治疗。 大腸癌糞便2025 它的治疗方式、方法,和结肠以及早期的直肠癌并不大一样。
建议:每周最好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 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动一动对便秘的改善更好。 便秘对身体最直接的的影响就是毒素的吸收。 人体的代谢产物中有很多是化学类、毒素类物质,肠胃不蠕动,不通过大便排泄出来的话都通过血液被身体吸收了。 长此以往,肾功能、肝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1)癌胚抗原(CEA):在B、C期病人中,复发的可能性与术前CEA浓度有关, CEA的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
世界上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 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肠癌已上升为全球第三位最常见的癌症,2000年全世界有70万人患大肠癌,其中50万人因此而死亡。 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
大腸癌糞便: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也并不存在所谓十个信号的说法。 大腸癌糞便 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最早会出现排便异常,如大便习惯改变、形状改变、脓血便等,以及体重减轻、贫血、疼痛等症状。 大腸癌糞便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250px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但是对于高位结肠病变,则没有意义,还需要肠镜检查。 随着肿瘤不断地往肠腔生长,可造成肠道狭窄,导致排便困难,大便变细。 如果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大便变细,排便费劲,便秘等情况,一定要小心大肠癌的可能,需要尽早去医院做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