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的作品水平甚高,報告和表演亦十分出色,家長和老師均對同學有全新的認識和正面評價。 此外,同學們均有很強的投入感和學習動機,非常期待參與每一節課。 自閉症青年2025 自閉症青年 曾經有從不願意獨自離開自己社區的同學,願意走出舒適圈,目的就是參與小組課堂。
- 調查又發現,逾半受訪家長(61.5%)會主動向子女灌輸性知識,較一般家長(44.8%)為高;但他們普遍仍有五大憂慮:(1)擔心子女受騙;(2)溝通困難造成誤解;(3)不懂處理感情衝突;(4)不懂解決問題;(5)不懂選擇合適對象。
- 部分自閉症人士在處理信息方面遇上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給予工作指示上宜以簡單直接為主,避免同時給予太多且複雜的指示。
- 教育局2011至12學年起分階段在主流中小學推行先導計劃,加強支援自閉症學生,務求發展出適用於本地學校和有效的分層支援模式,促進他們融入課堂學習及社群。
- 目前沒有可以治癒自閉症的方式[3],不過已有孩童復原的案例[14]。
- 有關腦部研究反映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人士的「情感腦」和「理性腦」連結較弱。
東華三院臨床心理學家陳詠恩女士及東華三院教育心理學家唐瑩博士亦在典禮上解說調查結果,帶出自閉症青少年對朋輩關係的需要。 根據「香港法例」,單憑自閉症的診斷並不能保證一個人被視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 但是,自閉症可能會影響形成犯罪意向或恰當地作社會判斷的能力,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減輕法律責任。 雖然許多研究發現父母的基因結構可影響患上自閉症的機會,但現時自閉症的成因仍然沒有確實定論。 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患上自閉症,會增加下一代患上自閉症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自閉症是遺傳,因為當中涉及的基因組合太多。
自閉症青年: 青年職場訓練及
在香港,有許多自閉症的學生在主流學校上學,很多時學校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技能訓練和資源來幫助這些學生有效地學習;而Shawn便是其中一個表表者。 Shawn於4歲時便已經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但是Shawn一直都在主流學校上學直至16歲。 在主流學校的那段日子,他經常表現出ASD的症狀,例如,低學習動機,低適應力,服從性低,破壞性行為以及低專注力等問題。 自閉症青年 當Shawn的日常生活節奏有改變的時候,他會發脾氣,還會作出攻擊性行為。 儘管Shawn被安排在學校內的特殊需要組別,他的行為並沒有因此而獲改善。
自閉症光譜障礙的成因至今仍未能確定,但據近年臨床的研究,基本上可確認為其是由生理因素導致的,該症狀的產生與遺傳基因有莫大關係。 高功能自閉症人士與一般人士無異,他們需要參與生活閒暇及社區活動,例如:運動、唱歌、跳舞,發展個人潛能及興趣等。 參與群體活動可擴闊他們的社交圈子,建立朋輩支援網絡,以及促進他們的社交及溝通能力。
自閉症青年: 自閉症人士的行為有何特點?
目前已有發展一種自閉症文化(英语:Societ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autism),有些自閉症者是希望康復,而有些認為自閉症只需視為個體差異,不應該當成是疾病[16][17]。 自閉症,也称为自闭症(英語:autism),是一種由腦部发育障碍所導致的疾病,其特徵是情緒,言語和非言語的表達困難及社交互動障礙,會對限制性行為與重複性動作有明顯的興趣。 其症狀會漸漸加重,不過有些有自閉症的孩童在自閉症惡化(英语:Regressive autism)之前,在一段时间内有着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早期发展阶段(見兒童發展階段),之后会出现一个或多个自闭症的特发特征,比如语言倒退等。 因此,早期发育的特定时间段受自闭症的影响较小,诊断也更难[7]。 目前已有發展一種自閉症文化(英語:Societ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autism),有些自閉症者是希望康復,而有些認為自閉症只需視為個體差異,不應該當成是疾病[16][17]。 現時香港的公營普通學校約有一萬多名有自閉症的學生,教育局一直積極推行融合教育,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和教師培訓,支援他們不同的學習需要。
- 他們對各行業環境、工作內容及職場潛規則未能具體掌握,因此亦較難確立自己的路向。
- 因此,早期發育的特定時間段受自閉症的影響較小,診斷也更難[7]。
- 研究顯示如家中有一名子女患上自閉症,其他子女的發病率約為5%。
- 協康會自2008年起為高能力自閉症青年提供職前訓練及就業支援服務,2015年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撥款資助下,在何文田設立全港首間,為學前到成人的自閉症人士提供一條龍服務的「星亮資源中心」,並推行名為「星亮職訓─高能力自閉症人士全方位就業支援計劃」。
- 教育局表示,分層支援自閉症學生計劃推行成功,見證跨界別協作的成效。
- 但是,自閉症可能會影響形成犯罪意向或恰當地作社會判斷的能力,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減輕法律責任。
- 第二個特色是引入雙專業的教學模式,即由具專業資格的學術導師教授相關專業知識並分享行業資訊,以及由對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有豐富經驗的社工,透過運用實證支援策略,適時在小組活動期間從旁指導學員,提升他們在社交、溝通或情緒管理方面的技巧。
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了《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是其前一版出版19年後的又一次全面更新,《自然》雜誌評為2013年度科學界的重大事件。 請先登入網頁瀏覽申請須知、下載及填妥服務申請表後,連同自閉症診斷及智力評估報告副本遞交至協康會星悅中心。 自閉症青年 為讓公眾對自閉症人士加深了解,由即日起至4月7日一連10天,協康會將於觀塘海濱公園發現號02舉辦「星星戀事多」小型展覽,首度聯同人氣漫畫角色「癲噹」,以漫畫呈現自閉症青年三大自閉症人士的特徵,讓公眾明白自閉症人士縱然有先天障礙,同樣有追求戀愛的自由和權利。 為慶祝計劃的成果,我們於6月24日舉行「強人是你.展翅高飛」成果展暨慶祝會。 當日,曾參與計劃的學生、家長、學校教職員、課程導師和機構的專業人員濟濟一堂。 大家通過成果展覽、學生匯報和表演,以及家長、導師的分享,了解各小組的特色和成果,同時感受同學成長的喜悅。
自閉症青年: 社交發展
有時表現退縮,害羞或不友好,但這只是因為他們不能以其他人一樣的方式表達想與他人溝通及發展社交的動機。 自閉症青年 自閉症青年2025 有些孩子和成年人顯得非常冷漠,並且選擇遠離其他人,但是大多數自閉症人士都對社交有一定的興趣。 事實上,這項研究的數據後來被發現造假,違反道德守則,研究結論最終被撤回。 部份自閉症人士和一般人的智力和能力無異,他們記憶力強、有原則、誠實率直,並對數字、圖像、路線或地標特別有興趣,較適合一些系統化和較少社交應酬的工作,如倉務員、文書處理、速遞員、資料輸入員等。 僱主只要掌握自閉症員工的個性、特質與需要,便能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工作,讓他們享受當中的滿足感和成功感。 提供專業支援及諮詢服務,提升康復機構員工在支援自閉症人士方面的知識和技巧,以便處理有行為及情緒困難的自閉症個案。
研究顯示如家中有一名子女患上自閉症,其他子女的發病率約為5%。 自閉症青年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如有機會透過體驗與嘗試,學習訂立目標及作出選擇,在過程中經歷自我調節、尋求協助及解決難題等,將有助提升自信,並可鼓勵他們充分理解和表達自己的需要,以能作出負責任的決定。 長大一點後,他們很少會從他人獲得安慰,又或對父母發怒無大反應[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部分自閉症人士在處理信息方面遇上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給予工作指示上宜以簡單直接為主,避免同時給予太多且複雜的指示。 另外,僱主或工作伙伴可鼓勵自閉症僱員就著工作指令提出詢問及協助,並耐心地體諒他們的困難。
自閉症青年: 教育干預
因此,他們需學習理解不同的情境,以及代入情境中人物的感受和立場,並正確地使用語言作表達,以能增強社交溝通能力,改善在學校/職場中的人際關係。 許多有自閉症的學生會對某些專題產生強烈興趣,並堅持不懈地鑽研。 近年,國際間推崇強項為本的介入模式,希望藉引導有自閉症的人士按其自身強項和興趣發揮所長,以提升他們的自尊、自信、社交參與、人際關係和生活技能,並協助他們探索適合自己的升學或職涯路徑,運用個人強項貢獻社會。 有見及此,教育局自2021至22學年起,在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計劃下新增強項為本小組服務項目,本着建基強項、發展潛能的理念,按有自閉症高中學生的不同強項和興趣,為他們舉辦具特色且富趣味的課程,內容涵蓋運輸規劃、科學與魔術、無人機編程和數碼短片製作。
自閉症青年: 溝通障礙
至於父母方面,調查顯示僅65%育有自閉症青年的家長贊成子女談戀愛,遠低於一般家長(91.4%),贊成原因是他們認同戀愛是子女的需要和權利,是正常的社交,以及期望有人照顧子女;至於不贊成的原因是:擔心子女思想未成熟、下一代有自閉症及不懂照顧自己。 調查又發現,逾半受訪家長(61.5%)會主動向子女灌輸性知識,較一般家長(44.8%)為高;但他們普遍仍有五大憂慮:(1)擔心子女受騙;(2)溝通困難造成誤解;(3)不懂處理感情衝突;(4)不懂解決問題;(5)不懂選擇合適對象。 結果發現,有高達六成八的自閉症青年渴望談戀愛,他們渴望戀愛的程度為7.4分(10分為最高),與一般青年無異,惟七成受訪青年從未有過戀愛經驗,超過八成更仍為單身一族;至於對談戀愛的心理準備程度只有5.8分(10分為最高),較非自閉症青年的7.2分為低。
自閉症青年: 社會關注
首先,我們安排每個小組的學員來自不同學校,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結識新朋友。 自閉症青年2025 每個課程完結時,我們會安排「成果分享展」,引導同學分組合作進行畢業專案分享,向家長、老師及其他組員展示學習成果。 在準備畢業專案時,同學亦能實踐課程所學的不同技巧,例如溝通合作、解決困難、時間管理、表達技巧和社交禮儀。
自閉症青年: 自閉症的迷思
而自閉症患者也喜歡不變的環境,如環境有改變他們可能有負面反應[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整個課程有16 節內容,主題涵蓋了不同的技巧,包括認識及覺察情緒、靜觀、痛苦耐受,及情緒調節技巧等。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
自閉症青年: 早期強化行為干預
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 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92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3個教育服務單位及20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並設立東華三院檔案中心,讓珍貴文化資產得以儲存。 於3年前,Shawn的父母決定把他轉到愛培學校— 自閉症青年2025 自閉症青年2025 一所首間為能力較高的自閉症兒童而設的學校。
自閉症青年: 支援自閉症學生計劃取得成效
近年教育局推行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計劃,並由20221至22學年起在計劃下新增強項為本小組服務項目,以加強公營普通學校對有自閉症的學生的支援。 「情緒GPS – 自閉症青少年情緒調節技能計劃」團隊參考美國匹茲堡大學Caitlin M. 承蒙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於2022年9月開展為期5年的《中學生社交技能發展GPS》主題網絡計劃(下稱計劃)。 此計劃結合優質教育基金分別於2014年、2018年及2020年資助中心推行的「友情GPS」、「愛情GPS」及「情緒GPS」計劃的經驗成果,旨在支援初中學生的社交技能適應,並為教師提供專業訓練。
自閉症青年: 自閉症Q&A
情緒調節困難所帶來的學業問題與社交問題,使不少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青少年出現精神健康或情緒問題的困擾。 若沒有得到適切的介入,青少年期的問題會延續到成年期,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 早期的言語治療或應用行為分析可以幫助有自閉症的兒童學習自我照顧、社交及溝通技能[3][13]。 目前沒有可以治癒自閉症的方式[3],不過已有孩童復原的案例[14]。 自閉症的兒童在長大成人後可以獨立生活的案例並不多,不過仍有些成功的例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