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次通常約10-50分鐘一班,以及配合中環-愉景灣渡輪船期開出。 2022年9月25日,除機場巴士路線DB02R和DB02A外,其餘路線被納入6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及合資格殘疾人士的$2優惠計劃。 受惠於香港發展迪士尼樂園,政府拍板興建迪士尼綫與欣澳站,此路線亦應運而生,主要對象為接駁港鐵外出的愉景灣居民。
- 寶峰高座樓宇呈Y字型單向設計,令100%單位可以享有海景,面積由432-1,274平方呎,其中寶峰更設有開放式單位的設計,單位內並附設開放式廚房及入牆櫃。
- 此路線、其輔助路線DB03P及通宵路線DB08R是僅有三條以離島區以外的地點為總站的愉景灣巴士路線。
- 第二階段由怡山閣、峻山閣及逸山閣三幢19層高的高座樓宇組成,共342伙,部分單位可遠眺對岸港島海景,單位間隔由一房兩廳至三房兩廳連主人套房,有3款面積單位提供分別是533呎、689呎及865呎單位,全部不設窗台,迎合不同大小家庭的需要。
- 一樓的2個單位面積同是1037平方呎,同樣是3房2廳,而2樓及閣樓則為2個複式單位,面積為1133平方呎,3房2廳,主人房則設於閣樓,套房與廳均設相連大露台。
- 第十三期尚堤由5幢高座大廈共541個單位所組成,其中第3、5及6座的3、5及6樓設社區空中花園及在地下設有泳池供尚堤住戶使用。
- 第3款(Type 3)為2層半高,共設4伙,所有單位為3房2廳。
各海景洋房均設3至4間睡房,客廳、飯廳、工人房及工作間,部分設有花園,所有洋房均設大露臺及花槽,而洋房的排列讓住戶可以享受最佳角度的海景。 而坪洲街渡有限公司則提供街渡服務從第四期蘅峰旁邊的街渡碼頭來往坪洲、梅窩及聖母神樂院。 愉景灣的士2025 由於愉景灣的渡輪服務質素持續下滑,很多愉景灣居民選擇乘搭街渡到坪洲轉乘港九小輪班次前往中環,單程船票費用仍然比愉景灣渡輪便宜多達二十多元,故此到坪洲轉船的方式非常受到愉景灣居民歡迎。
愉景灣的士: 隧道
在總站重建期間,承建商於康慧台與愉景灣消防局間的空地、及遊艇徑街渡碼頭外各興建一個臨時巴士總站,用作安置部份區內線及所有對外線;其餘路線則合併成數條編號以T字開首的臨時路線,作為總站重建期內的臨時安排[20][21]。 愉景灣碼頭是區內交通樞紐,位於愉景廣場和D’Deck臨海美食區旁邊,絕大部份區內巴士路線均於該巴士總站開出;六條對外巴士路線之中,3條從該站出發。 香港興業近年將發展重心轉移至二白灣一帶,興建了DB(北)商業中心(現稱愉景北商場),附設巴士總站,現時DB02A及DB03P線均從該處始發。 愉景灣的士 經多年工程,香港興業接獲運輸署正式通知,批准隧道於2000年5月27日正式通車。 此後,居民可以乘搭居民巴士直達東涌及機場,往返香港各區亦更為便利,所以愉景灣隧道的啟用不但是香港興業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愉景灣居民來說亦別具意義。
當時計劃將愉景灣發展成旅遊勝地,包括酒店、豪華住宅及3個高爾夫球場。 1976年9月便與政府簽署正式合約,根據換地條件向政府交出660萬平方呎的新界土地權益,以換取愉景灣的土地。 後來經過多次交易,愉景灣地盤面積由原來的6,200萬平方呎擴充至7,000萬平方呎。 為獲取政府的批給土地,香港興業須分十年繳付支付6,150萬港元地價及1份不少於6億港元的建築契約[2],香港興業當時積極籌劃在愉景灣發展一個自給自足的渡假村。
愉景灣的士: 巴士站列表
2016年初,愉景灣發展商香港興業推出「愉景灣提升計劃」,其中一項工程把原有愉景灣碼頭巴士總站擴建為愉景廣場,選址頂層部份興建新總站[19]。 在總站重建期間,承建於康慧台與愉景灣消防局之間空地、及遊艇徑街渡碼頭外各興建一個臨時巴士總站,用作安置所有對外線與部份區內線;其餘路線則合併成數條編號以T字開首的臨時路線,作為總站重建期間的臨時安排[20][21]。 貫通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愉景灣隧道於2000年5月27日通車,愉景灣交通服務同步開辦了兩條對外居民巴士路線,從此居民外出不需單靠海路。 愉景灣的士2025 現時5條對外巴士路線連接就近 港鐵 東涌綫 東涌站、 欣澳站及香港國際機場,當中機場線DB02R更提供全日24小時服務;另有一條通宵對外路線DB08R,作為臨時代替往返中環的通宵渡輪服務之用。
- 愉景廣場住宅面積由584呎至974呎不等,分別提供一房、兩房及三房設計,所有單位均可看到海景或山景,備有多款不同間格,適合不同家庭需要。
- 1982年4月離島區議會成立,當時由於大嶼山人口稀少,故處於第1期入伙初期的愉景灣涵蓋於大嶼山及鄰島選區中。
- 第8型(Type 8)洋房為3層高獨立式洋房,屋宇面積5168呎,位於岬角末端,地下入口大堂裝設落地天窗,充份利用天然光,大堂入口及客廳樓底特高;而客廳及主人房設有壁爐。
- 香港郵政在愉景灣設有愉景灣郵政局,為住戶及商戶提供各項郵政服務,而每個工作日均有郵差把郵件從中環透過渡輪送往愉景灣郵政局,再轉送往區內各商住戶郵箱。
第十期時峰位於愉景灣隧道旁,由2座23及25層高的高座大廈組成,對象為年輕或心境年青的住客,採用現代美學概念設計,以富時代感的手法表達出來。 兩座樓宇高低有致,當中的18-22樓為空中花園俯瞰整個二白灣海景及後面山景。 時峰共有211個1至3房的住宅單位,面積由576-1,055平方呎,另有8個頂層複式單位,面積由1,448-1,668平方呎。 大部分單位客廳設廣角落地觀景窗,複式單位更內置私家樓梯直達天台,上層複式單位走廊更設大窗,引入天然光;部分單位更設對流窗,使單位光猛通爽。 第三期次階段發展計劃為康慧台,位於愉景灣消防局旁,鄰近愉景灣碼頭及愉景廣場,由3幢21層高高座大樓組成,大廈設計為X字型,盡量提供最多海景單位,面積472-919平方呎;其中472呎單位是附有開放式廚房設計,而919呎三房單位更附設3個露台。 2016年初,愉景灣發展商香港興業推出「愉景灣提升計劃」,其中一項工程把原有愉景灣碼頭巴士總站擴建為愉景廣場,並於頂層部份興建新總站[19]。
愉景灣的士: 路線資料
愉景灣從開始發展至今共設有23個屋苑,各個屋苑設計,也各具特色。 愉景灣第1期發展,以歐洲渡假式住宅為藍本,有別墅、低座洋房及高座大廈,並提供一切生活必需的基建設施。 第2至5期則以後現代風格設計;第6期以渡假式商場及Art Deco手法設計,半月型的廣場也成為了愉景灣的地標;第7期的璧如台則是以東方現代手法設計的別墅。 愉景灣第7至9,11及12期的發展,以富地中海風情的低密度渡假式住宅區為主題,而第10,13至18期以時尚的手法設計,以吸引年青或心境年青的住客入住。 愉景灣內各區域之分佈,皆依照住宅、教育、商業及康樂各種不同用途劃分,務使各住戶能享受到最舒適、寧靜及安逸的生活。
自此香港興業大力發展愉景灣北,第11期至第16期住宅亦已先後落成及入伙。 愉景灣(北)商業中心亦於2009年末開業,該商業中心在落成前是海澄湖畔售樓處的所在地。 座落海澄湖畔路88號的「香港愉景灣酒店」於2013年春季正式開業,酒店內設有香港首間「海濱白教堂」,率先於2012年12月12日揭幕,為新人締造永誌難忘的臨海婚禮。
愉景灣的士: 設計
第四期第四階段命名為倚濤軒(英語:Crestmont Villa),共19幢樓高6層低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地下單位連花園,1至3樓為分層單位,4至5樓為複式單位連天台及平台,單位面積由1,268呎至1,707呎,每層2伙,共190伙。 第四期第一階段包括位於蘅欣徑的3排低座洋房及3座座落於蘅暉徑17層高的高座大廈。 愉景灣的士 蘅暉徑上的高座大廈,分別名為旭暉閣、霞暉閣及彩暉閣,每層8伙,單位為三房兩廳(連套房)及兩房兩廳設計,單位客廳呈鑽石型設計,減少互望及為廳房爭取最佳向海角度,單位主要面向南中國海及稔樹灣。 愉景灣第三期的末段發展座落於蔚陽(海蜂徑),位於大白灣與二白灣之間的岬角外圈之上,143座花園屋沿山坡排列,所有單位眺望大白灣或二白灣。 單位分4類,即第8、9、10及11型,其中17間是5,168呎的獨立洋房位於岬角末端,三面環海。
愉景灣的士: 路線資訊
食水經由水塘經地下管道引至濾水廠,按當局規定之標準作自動化過濾,再供給住戶使用,當時的水費由愉景灣的管理公司按用水量收取,水費會在管理費單上顯示出來。 不過自愉景灣隧道通車後,愉景灣的食水改由水務署的小濠灣濾水廠經隧道供應,而原有水塘則改作沖廁及灌溉之用,住戶之前就得不到政府直接供水,而得到的八五折差餉減免優惠亦因而取消。 但由於小濠灣濾水廠供應有限,不足以應付愉景灣新發展計劃需求,倘若政府未能及時增加小蠔灣濾水廠的產能,發展商將要考慮重新啓動愉景灣水塘的水務設施供水給新發展計劃下的用戶。 愉景灣區內的道路網系統以愉景灣道、愉景山道及海澄湖畔路為主幹,另設有支路連接區內各處,包括水塘、消防局、社區會堂、各屋苑等,支路的命名與附近屋苑或地理環境相配合(如:愉峰道、堤畔徑、璧如徑、海蜂徑、蘅欣徑等),整個道路網系統可還以透過愉景灣隧道與區外道路網聯接。 區內道路均為私家路,屬發展商香港興業有限公司私人擁有,只限獲授權之車輛行駛,隧道及主幹道限速50公里/小時,支路則限速30公里/小時。
愉景灣的士: 服務時間及班次
2018年,12月1日重新投入服務的NA30線,也獲延長至愉景新城總站,大致沿A31P線走線單向前往愉景新城,令駐站路線更添一員;惟該線復辦後客量依然無甚起色,翌年3月1日起再度停止服務。 隨後一年,使用此站之巴士路線猶舊,未有新路線進駐,使此站多條車坑一直空置。 至千禧年2月13日,荃景圍地底水管爆裂而須封閉,此站被賦予臨時總站之角色,成為30、30X及39M線的巴士總站,只此一夜。 隨新機場於7月6日開幕,龍運按計劃延長E31及N31線至此站兼開辦新路線A31往返機場,並使用入口起計第1至2坑。 5日後(7月11日)荃景圍體育館開幕,三條接駁青衣至荃灣地鐵站的路線42M、243M及243P在翌日延長至此,使用第3至4坑。
愉景灣的士: 交通服務
由於歷奇王國部分遊樂設施/ 活動涉及一定風險,因此填寫免責聲明表格是確保家長同意本公司的條款及細則。 此路線、其輔助路線DB03P及通宵路線DB08R是僅有三條以離島區以外的地點為總站的愉景灣巴士路線。 乘客利用站內扶手電梯到達荃景圍體育館平台後,經愉景新城商場行人天橋,可到達中染大廈及其附屬商場8咪半、荃灣政府合署、荃灣公共圖書館,以及港鐵荃灣站一帶。 除愉景灣內部車輛及市區、大嶼山的士外,其餘車輛除非獲特准(如送貨用途),否則不能隨意駛入愉景灣。 此路線使用2輛巴士行走,上午時段普遍使用兩輛單層巴士,而中午至晚間則普遍使用一輛單層及一輛雙層巴士。 意大利餐廳il Bel Paese提供薄餅、手工意粉及自家製意式雪糕等。
愉景灣的士: 住宅部份
2009年民政事務總署愉景灣社區會堂啟用,為首座設於離島區的社區會堂,2011年愉景北商場啟用及2013年愉景灣酒店啟用。
愉景灣的士: 交通資訊
區內主要幹道車輛車速普遍偏高,尤其是保安公司的巡邏車輛和愉景灣巴士,經常造成危險。 愉景灣所有住宅單位一旦落成後,就會推出市場發售,發展商只保留商業用地及會所的擁有權。 按政府的租地條款及大廈公契規定,香港興業有限公司須管理整個愉景灣發展計劃及提供來往港島至愉景灣的渡輪服務。 愉景灣巴士是香港的一間巴士公司,由愉景灣的發展商香港興業國際所屬的「愉景灣交通服務有限公司」(1981年2月10日註冊成立)營辦[1][2],為大嶼山愉景灣提供部分24小時區內及對外交通服務[3]。 愉景灣的士2025 由於作為進出愉景灣的交通要道愉景灣隧道,自通車至今一直實施交通管制,限制其他車輛通行[4],因此「愉景灣巴士」是唯一在愉景灣地區提供陸路公共交通服務的機構[5]。
愉景灣的士: 使用狀況
陸路方面,從2000年起則有愉景灣隧道把愉景灣與青嶼幹線及本港的道路網接通,來往機場、九龍及新界各地區,而港珠澳大橋落橋位位於愉景灣隧道收費廣場附近,乘客可乘愉景灣巴士前往欣澳轉乘城巴B5線前往該大橋的香港口岸。 愉景灣交通服務有限公司同時提供穿梭巴士來往愉景灣至香港國際機場、港鐵東涌綫東涌西站(預計2023年動工,2029年竣工)、東涌站、東涌東站(預計2023年動工,2029年竣工)及欣澳站。 在二零二零年曾發生懷疑沒有得到運輸處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減少巴士班次,令區內居民極為不滿。 愉景灣前身是一個僅有數戶人家居住於沿岸的未開發小山村,前香港興業持有人王永祥在1966年投資牧牛場,名為「大興牛房」。 早於1973年5月25日,香港興業有限公司成立,目標就是發展愉景灣計劃。 早期策略是在新界向原居民大量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藉此向政府交換在大嶼山愉景灣度假屋計劃的發展權。
愉景灣的士: 設施
上述兩個臨時總站於2017年2月初落成,愉景灣交通服務宣佈由2月25日凌晨3時起關閉愉景灣碼頭巴士總站,進行愉景廣場擴建工程[22]。 經歷兩年多工程,全新愉景灣碼頭巴士總站於2019年4月13日正式啟用。 愉景灣發展30年,政府自1994年起已不再就高球車發「鄉村車輛」牌,車輛數量一直維持500輛[15],令高球車連車牌升值不斷。 愉景灣交通服務各條路線於2019年1月1日起調整收費,並分為居民及訪客收費,使用已登記愉景灣居民八達通繳付車費則維持不變。 愉景灣的士2025 至於愉景北商場乘車優惠折扣額當時並無提升(居民及訪客皆為$4.4,原本更計劃取消訪客乘車折扣優惠),直至同年2月1日才將訪客乘車折扣優惠從$4.4提升至$5.2,惟有關優惠已2020年4月1日起終止。
愉景灣(英語:Discovery Bay)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東北部的地區,是私人發展的現代化市鎮,地方行政屬離島區,現時由23個私人屋苑、4個會所、3座辦公大樓、2個商場及1座酒店組成 。 愉景灣由1982年開始入伙,分為18期發展,至今還繼續擴展,為香港建設期最長及佔地最廣的私人屋苑。 由私人發展商香港興業興建、擁有及管理的愉景灣多年來不准的士及旅遊巴駛入,政府昨日刊登憲報,公布本周日(十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時起,大嶼山及市區的士,以及為遊客提供遊覽服務往返愉景灣的公共巴士等,均可通過愉景灣隧道及連接道路駛入愉景灣。 愉景灣的士 有大嶼山的士團體指,今次僅開放愉景灣北部近酒店一帶予的士及旅遊巴駛入,並有時間限制,認為對的士生意幫助不大。 香港興業在愉景灣興建私家水塘,存水量為350萬立方米,按25000人使用的標準去設計,規模名列全港第8,而且是全港同類型及同等規模水塘中首個屬私人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