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約聘僱人員只適用公部門法令,所以許多捍衛勞工權益的事情在公務單位的社工都沒辦法進行,再多的個案跟交辦案件,即使人再少、工作再多,還是得想辦法吃下來。 然而,因為身處公務機關,三不五時還會被酸說領 18%,被嗆「死公務員」,被叫去民意代表那裡罰站等,卻都礙於公僕身分而不能有太多反彈⋯⋯這些都是公務社工所不為人知的一面。 衞生署轄下設有6間公務員診所,1間位於九龍,2間位於香港島及3間位於新界。
- 其他縣市我就不清楚給多少錢了,但通常最多給 280 俸點,要看單位佛不佛心。
- 視乎求診者的病情,護士長可能會安排更早的診治或護理服務。
- 公務單位的優點就是制度(休假、給薪、補休)正常,工作跟做事方式有明確的制度遵循,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大多來自於主管跟民眾,比較少是制度設計不良的問題。
- 選定診所亦設有公務員優先籌電話預約服務,但只適用於即日應診。
- 醫管局透過其專科門診診所,為一般巿民,包括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提供專科門診服務。
我幫民眾轉介民間團體還被罵到臭頭只領 33K,我不幫他轉也是領 33K,我幹嘛這麼辛苦? (1)人才往保護性社工傾斜: 因為薪資高,俸點高又有加級,許多人會想,不如趁年輕時苦個幾年多賺點錢,不少人在原職缺待了一段時間後會決定向經濟面屈服,進而選擇擔任保護性社工。 如果約用方案的薪資來自衛生福利部的話,照目前規定的專業服務費補助額度而言,一般社工員(專業人員)薪資為 元、社工督導(專業督導人員)為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元 ,另扣勞健保自付額,所以實領還會少一些。 約僱人員的適用法令為「行政院暨所屬機關約僱人員僱用辦法」。 人事進用原則上只需要機關首長(縣市為縣市長,直轄市為機關首長)同意即可,而人事資料會由地方人事主管機關列管,毋須上報銓敘部,但還是算公務人員。 至於發還醫療儀器費用方面,現行的政策是除非經醫管局主診醫生證明,須購置某指定型號或較精密型號的儀器,否則只可獲發還基本型號的費用。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預約方法
相反的,做多、做紮實了,有很高機率反被加工作,既然俸給永遠不會調整,那就做到剛好就好,不要做到更好。 因此,長久以來容易造成組織及人員進步能力停滯,組織也變得僵化。 薪資的部分,某個直轄市說因為財政拮据,所以現在職代的薪水是給 250 俸點。 其他縣市我就不清楚給多少錢了,但通常最多給 280 俸點,要看單位佛不佛心。
此外還有編列「保護加級」跟「危險加級」,保護性社工可以按年資與表現逐年晉階。 我有同梯進去的同事,社工碩士 + 社工師 + 8 年年資,目前為 6 等 7 階,月薪含值機費跟相關加級,每月大約可以領到 50K 左右。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診所|專科門診
如果人員的個人資料有變而沒有申報,以致非合資格人士因而獲得公務員醫療福利(包括發還/直接支付醫療費用),該員須支付有關人士應繳的費用,當局亦可向該人員追討多付的醫療福利款額,並可對其採取紀律處分及/或法律行動。 雖然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也可向衞生署申請發還醫管局或衞生署主診醫生因醫療需要開處、須付款之藥物、儀器或服務的醫療費用,然而,申請程序忽略病人實際,甚至緊急的需要,而且程序複雜,需要就不同的情況填寫不同的表格。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須向就診醫管局機構的藥房出示醫管局主診醫生的藥物處方,以領取發票。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須將填妥的表格A連同藥房發票,送交就診機構的繳費處。
在公務員及其合資格家屬現有的醫療及牙科福利以外,輔以一項自願性參與的醫療保險計劃,讓公務員可以選擇為自己及家人購買醫療保險。 就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而言,他們享用政府醫療及牙科福利的資格不會受到影響。 由2002年10月起,政府聘用的非公務員及其家屬亦可參加該計劃。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在同一醫院於同一段留院期間,只須提交一次申請。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牙科福利
如欲了解詳情,請按此連結瀏覽公務員中醫診所專題網頁。 醫管局透過其聯網內的普通科門診診所及專科門診診所,向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和一般巿民提供醫療服務。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亦可以特惠住院費入住醫管局轄下醫院,以及免費獲得急症室服務。 人員在初次受聘時,有責任盡快向部門管理人員申報本身及其合資格家屬的個人資料;資料如有變更,也有責任盡快申報,以供部門更新部門及/或中央薪俸相關資料庫的紀錄。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請注意,人員的子女一達19歲,資格核證系統會自動剔除其資格。 人員應盡快更新有關其19或20歲正在接受全時間教育或全時間職業訓練子女的資料。
這是因應國教法修正後所出現的職缺,由教育單位聘用,職稱為專輔人員,必需要有社工師證照或心理師證照才可以應徵,這些年陸續有開缺,起薪是(6 等 2)296 俸點,碩士有加碼,我記得最高可以到 6 等 3。 據我所知沒有晉階制度,但心理師進用俸點是 6 等 4 起跳。 某市社會局社工,實際參與莫拉克風災、81 高雄氣爆事件相關工作,包括物資調度、人員支援、災民收容、捐款管理及後續的復原重建等。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在公部門待久了,一般社工單位以前可能都是你督導或合作的單位,跨縣市也許還好,但在同一縣市之中,你要在民間與團體之間轉換工作就有些難度。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普通科門診服務
一來民間團體不見得願意收已有公務歷練的社工,二來社工不見得能轉換心境,畢竟公務單位的制度較為健全,資源較為充沛。 現在的公務單位大多舉著經費拮据跟財政不佳的大旗,行壓榨基層社工之實,仗著基層社工敢跳出來爭取權益的不多,仗著基層不做,後面仍有一堆人想擠進來的現況,繼續讓社工陷在不合理的工作環境。 當你主張要維護社工權益、希望調整薪資結構或待遇時,往往只能換來「謝謝指教,一切依法行政」,然後拿議會、財政和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逼社工把苦吞下去,繼續做到死。 (3)不願(無法)為組織賣命(沒有組織歸屬認同感): 就像前面提到的,反正我做再多、做再好,也沒有目標可以促使我進步,反正只能領這些薪水、固定做這些事情,主管機關不會因為我的表現而給我讚賞,那我憑什麼為你賣命?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申請發還/直接支付醫療費用(由醫院管理局提供的藥物除外)
由二零零七年二月一日開始,內地孕婦如已懷孕七個月或以上,必須於入境管制站出示由醫管局醫院或私家醫院發出的預約確認書,證明已獲得香港醫院的產前檢查及分娩的預約。 若未能出示確認書,她們可能會被拒絶入境及可能被遣返。 相信行善的無限可能與多元突破,支持跨領域合作以邁向社會共好。 關心所有邊緣弱勢,探究助人的倫理與學問,期許成為全臺服務與倡議團體之最大交流平臺。 主要法條依據是「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學校臨時人員進用及運用要點」 ,這跟一般所謂的約聘僱人員適用的法令不太一樣。 必須有 2 年以上實務年資才可任用,起薪為(6 等 2)296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俸點, 碩士或是社工師證照的起薪是(6 等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3)312 俸點。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醫療及牙科福利
就持續正氣壓機而言,請參閱有關發還費用安排(包括基本型號的發還款項上限)的詳細說明。 普通科門診照顧的病人主要分為兩大類,包括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如患糖尿病、高血壓等),以及症狀相對較輕的偶發性疾病病人(如患感冒、腸胃炎等)。 約聘:加班費放在公務預算,只要公務預算有編列、額度還夠而且長官同意,就可以支用。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診所(合資格人士即可取籌預約)
約聘人員的人事資料在完成進用之後,每個年度都必須送到銓敘部備查,然後被視為廣義公務員,如果有轉任或考上公務員,可將約聘期間的服務年資併入休假年資。 他們的資格經核實後,便可如本地孕婦一樣獲醫管局提供產科服務。 在入住醫管局醫院時,他們需按《公務員事務規例》所載的現行收費繳付住院費。 絕大部份的專科診所也會在星期一至五,大約上午9時至下午5時提供服務,部份專科於星期六早上也會提供服務,詳情請瀏覽此網頁。 新制公務員(在 2000 年 6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月 1 日後入職之公務員)及家屬在退休後會失去醫療保障,而退休的舊制公務員及其家屬都必須居港,才可以繼續享用免費醫療服務。 無論新舊制公務員,年滿 21 歲的子女或已婚子女都不納入醫療保障中。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診所|中醫服務
除了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4 間專科門診、6 間公務員診所、2 所中醫診所及普通科門診有優先籌/ 預約服務外,公務員並無其他專屬醫療服務。 公立醫院資源有限,輪候時間亦要根據實際病床資源和臨床使用率而定,所以公務員亦不一定可得到醫療優待,輪候時間亦與一般人士相約,病情未必能即時處理。 公務員醫療及牙科診療常務委員會在1996年開始推行公務員自願參與醫療保險計劃。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診所|中醫、專科、牙科全港18區門診地址/優先籌名額/服務時間
有關根據這項計劃發還自付額的安排,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請參閱詳細說明。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醫管局已推出公私營合作先導計劃–「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 醫管局白內障手術中央輪候名單上輪候時間最長,而又適合接受局部麻醉白內障手術的病人,會獲邀參與這項屬自願參與性質的計劃。 根據這項計劃,病人可以選擇由私家眼科醫生進行白內障手術。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如果他們同意參與此項先導計劃,須向私家眼科醫生繳交不超過8,000元的自付額,而私家眼科醫生則會獲醫管局提供8,000元的定額資助。 先導計劃詳情(包括參與計劃的私家眼科醫生名單)載於醫管局網站。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員診所
(2)薪資結構及階層無法流通: 因為薪資總體預算是綁定的,先進來的,先佔到好缺的不會進行調整,而後面的新人跟菜鳥進來,因為薪資被綁死了,沒有調升跟調整空間。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但是,大家工作都一樣,新人及菜鳥又有很高機會被分配屎缺,於是在看不到前(錢)景的狀況下,新來的人要不黯然離去,要不就隨波逐流做著哪天機運來臨的美夢。 會開這種職缺通常都是員工因育嬰假、公殤、考試分發前候缺等的短期聘用,其規定視福利職代的缺而有所差異。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普通科門診
就此類牙科預約而言,每間診所的預約輪候情況於不同時間會有所分別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可參考張貼於牙科診所的牙科預約跟進治療輪候時間,再向個別牙科診所了解確實可供預約的日期。 如欲轉往另一間牙科診所求診,可聯絡所屬牙科診所了解詳情,以作安排。 政府設有三所公務員中醫診所,為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免費提供治療所需的中醫內科和針灸服務。 偶發性疾病求診人士可透過電話/流動應用程式按「先到先得」方式進行預約。
使用門診服務的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包括已出院的病人,則需在每次獲處方時重新遞交申請。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求診時,務請帶備由公務員或退休公務員填妥及簽署的表格A,以便在有需要時使用。 如主診醫生基於醫療需要為病人開處的藥物是就診醫管局機構的藥房有供應,而且是醫管局須收費的(生活方式藥物除外),有關的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應使用申請表格A申請直接付款安排。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2025 雖然醫管局提供的醫療服務已相當全面,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醫管局主診醫生因醫療需要為病人開處屬必需的藥物╱儀器╱服務,有時是醫管局須收費或沒有供應的。 在這些情況下,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可向醫管局選購所需項目,或從外間選購所需項目(只在醫管局沒有供應所需藥物╱儀器╱服務時),然後就指定項目向衞生署申請發還醫療費用或申請直接付款。 部份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在接受定期檢查後可能需要預約進行跟進治療。
約聘人員所適用的法令為「聘用人員聘用條例」 ,政府單位除了正式公務員,就屬約聘人員的福利最好。 約聘人員的薪資,基本上都來自地方政府預算或是中央補助,薪資和職缺都相對穩定。 雖然是一年一聘,但我在公部門服務 8 年多了,大多數職員都是太累而自願離職,或是年資到了轉行或者退休。 通常只要你肯做事、又沒犯錯,幾乎都可以一直工作(續聘)下去。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請聯絡所屬牙科診所查詢詳情,並在延長服務時間求診前先行預約。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退休金
遇有緊急情況,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一如公眾人士,可向護士長求助。 視乎求診者的病情,護士長可能會安排更早的診治或護理服務。 醫療及牙科福利資格核證系統(資格核證系統)已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三十日起全面實施。 一般而言,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除須支付《公務員事務規例》規定的住院費及假牙和口腔裝置費用外,可免費享用衞生署或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提供的醫療及牙科診治服務。 中醫內科服務時,視乎病人的情況 , 每次求診最多可獲 5 劑中醫藥產品 (中草藥/ 中藥顆粒),免費範圍不包括煎藥服務 。 由 2020 年 3 月起,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可於 2 所公務員中醫診所享免費的中醫藥服務,包括中醫內科和針灸服務。
如經醫管局/衞生署主診醫生證明有關藥物、儀器及服務是因病人病情所需而開處,而該項目是醫管局須收費或醫管局/衞生署沒有供應的,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亦可向衞生署申請發還醫療費用。 每間診所的優先籌數目各有不同,而且會因應當日的具體情況作出調整。 公務員可向診所登記處或致電普通科門診診所的一般查詢電話號碼,查詢是否尚有公務員優先籌。 公務員如欲得知普通科門診診所優先籌的大概使用情況,可參閱附表。 現職公務員可於上午及下午診症時段獲優先派籌,屯門診所的夜間診症時段亦會提供公務員優先籌號。
選定診所亦設有公務員優先籌電話預約服務,但只適用於即日應診。 正常辦公時間以外,即夜間診症時段,以及星期日與公眾假期的診症時段,均不設電話預約服務。 這樣的制度常讓人覺得,反正做再多再好,都不會獲得鼓勵跟實質獎賞!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公務單位社工的現況與困境
此安排只限現職公務員,退休公務員或公務員家屬則不獲優先派籌。 如由醫管局主診醫生所開處的藥物在就診的醫療機構的藥房有供應,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則必須在該藥房領取藥物。 在這些情況下,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如在外間藥房購買該處方藥物,將不會獲衞生署安排發還費用。 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可以特惠住院費入住醫管局轄下醫院。 視乎所需病牀的供應以及醫管局主診醫生根據病人臨牀情況的建議,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可申請入住私家/特別病牀。 如優先籌已全部派發,公務員仍可與公眾人士一樣預約公眾診症籌,並獲得免費診療服務。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申請發還╱直接支付醫療費用的安排
反正有錢有資源,中央跟地方預算一定優先用在保護性社工身上。 資格核證系統不涵蓋的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到指定機構求診時,須出示有效的通用表格第181號(適用於在職公務員及其合資格家屬)或庫務署表格第447號(適用於退休公務員及其合資格家屬)及有效的身分證明文件。 另外,約用人員因為不適用公務人員相關法令,所以無法累積公務人員年資。 約用人員就是「臨時人員」,地方的人事主管機關不會理你,也不會把你的資料放進人事系統,通常由縣市政府的祕書處、祕書室等庶務單位管理約用人員的差勤跟薪水。 約聘僱的離職通常是個人因素跟選擇居多,少部分離職是因為職缺的薪資來自中央全額補助,一旦中央不補助了,地方也不願意去籌措經費將導致人事費無著落,因此被解職。 這事件我只在 2008 公務員籌電話預約 年大溫暖方案解散時看過一次,這幾年很少聽到類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