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黃體素的避孕藥須長期服用,主要用於減少經血量,並沒有抑制肌瘤生長的效果,也無法讓肌瘤縮小,適用於肌瘤還未增長過大,未出現壓迫症狀的肌肉層及漿膜下肌瘤。 並非所有肌瘤都要像邱小姐一樣切除子宮,賴宗炫說,子宮切除可解決臨床症狀,也確保不再復發;但有計畫懷孕的女性,可針對肌瘤切除,但仍有再生可能,因此定期追蹤是必要的。 葉醫師還記得之前遇過有位高中女學生子宮肌瘤已經長到16公分才發現,女學生的媽媽說一開始只是覺得女兒太胖、肚子太大,於是督促她減重,後來女兒瘦下來,發現肚子怎還是很大,摸起來硬硬的,帶她去婦產科檢查,才發現是很大顆的肌瘤。 劉育宏建議女性停經後每年至少一次在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順便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持續追蹤,才不會讓肌瘤有機可趁。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進行完整的手術分期,但晚期卵巢癌3年內復發機率高達7成以上。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根據研究顯示,合併紫杉醇及卡鉑化療藥物,可以有效延緩復發的時間,目前也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以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卵巢水瘤通常會在1~3個月經週期自動消失,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若是卵巢水瘤內有實心的部分,或是持續增大,就有可能是惡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要特別注意。
子宮肌瘤20公分: Heho News 健康新聞
子宮肌瘤受雌激素影響,有婦女年輕時長了子宮肌瘤,但更年期後就逐漸縮小;也有些懷孕婦女接受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子宮長了肌瘤,但生產後卻發現子宮肌瘤不見了。 杜元博提醒,有長期頻尿問題,初步檢查找不出原因,就要警覺可能是子宮肌瘤造成,若有月經量多、常腹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若確診子宮肌瘤,就算沒有不適症狀,還是要就醫檢查、評估是否需要做進一步治療。 杜元博解釋,因為這顆8公分肌瘤長的位置在子宮前端,剛好壓迫到膀胱,才導致頻尿,而之前該名女性曾服用過治療膀胱收縮異常的鬆弛藥物,雖然有暫時奏效,但她的狀況來說,若長期使用膀胱收縮藥物,反而有可能導致排尿不順、增加餘尿量和膀胱痙攣等。
如果肌瘤大於4公分,可以先用藥物治療縮小肌瘤之後,再用子宮鏡切除,可以降低手術時間過長帶來的水中毒風險。 需注意的是,黏膜下肌瘤如果100%凸向子宮腔,手術一次可切除乾淨;但若黏膜下肌瘤大於3公分且侵入肌肉層超過50%,也就是第2型的子宮肌瘤,手術一次性切除會有困難,可能需要多次手術。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子宮肌瘤20公分 為了防止子宮穿孔,需以腹腔鏡或超音波監測監視手術切割的深度。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一定要開刀嗎?中醫師推薦 7 種調養方法
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疾病,治療以避免症狀影響生活為主要考量,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再考慮手術切除肌瘤或子宮。 根據健保統計106年國內子宮肌瘤手術狀況,全國共136家醫療院所執行總計2.3萬多件手術;接受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患者以30至49歲為主,占五成以上。 40歲的王小姐罹患瀰漫性子宮肌瘤,3至5公分不等的流體遍布整個子宮,密密麻麻的子宮肌瘤,讓子宮體積變大,用手摸肚子就可以很明顯的摸到肌瘤的存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威君表示,瀰漫性子宮肌瘤產生的壓迫性頻尿,當時嚴重影響王小姐的生活,王小姐求醫時描述,不論出門爬山或遊玩,都必須頻繁跑廁所,「出門旅行第一件事就是要找廁所在哪裡」,這也導致她玩興大減,愈來愈不願意出遠門。 由於肌瘤密布整個子宮,若是單純切除肌瘤,術後可能子宮也傷痕累累,根據王小姐年紀,陳威君醫師建議,除了切除子宮外,就只能透過海扶刀治療,保全子宮。
- 經痛是許多女性每個月都得經歷的輪迴,止痛藥雖能暫時緩解,但若疼痛感十分強烈、月經出血量突然大增時,就應留意是否為子宮肌腺症。
- 劉奕吟醫師表示,藥物可用於緩解子宮肌瘤的症狀,例如可開立止痛藥改善經痛。
- 其中,子宮腺瘤雖然也是良性的,但症狀常比肌瘤更令人困擾。
- 若是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引流或手術切除膿瘍,嚴重感染可能併發腹膜炎、敗血症,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而致命。
- 另外,初期子宮肌腺症可採取子宮減積手術或海扶刀治療,保留正常子宮組織;若是已完成生育的婦女,可以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是一勞永逸的根本辦法。
陳威君醫師為小亮操刀就是採用整體群聚消融,術後重拾健康生活無任何不適。 43歲黃小姐近期老感到呼吸困難,懷疑有心臟方面問題就醫,檢查發現有嚴重貧血,經醫師問診才得知黃小姐有子宮肌瘤,導致經血過多,長期下來造成嚴重貧血。 醫師提醒,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骨盆腔良性腫瘤,近年患者有增加趨勢,但並不是每個患者都需要做手術切除,如果造成經血量過多、排尿困難和疑似惡性肉瘤,才會考慮手術。 子宮肌瘤不一定要開刀,也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但若子宮肌瘤引發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藥物又無法改善,醫師則會建議手術。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張瑜芹說明,雖然子宮肌瘤惡性機率低,但若出現突發性疼痛或出血加劇、突然長出新的肌瘤、一個月內肌瘤突然增大一倍、停經或停用雌激素後,肌瘤仍持續增大等,就應該進一步就醫診斷,確認子宮肌瘤是否轉變為惡性。 潘俊亨表示,子宮肌瘤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及手術,更年期及已停經的婦女,可以定期追蹤,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建議手術治療,仍有懷孕計畫者,可選擇肌瘤切除或海扶刀等方式保留子宮;沒有生育需求者,則可採取子宮全切除手術。
子宮肌瘤20公分: 追蹤KingNet
根據有關保守性手術的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瘤摘除術( csytectomy )相較其他保守性手術(如病灶電燒術)有較高的術後生育力及較少的疾病復發率 [2] 。 所以子宮內膜異位瘤摘除術,為主要移除巧克力囊腫的治療方式。 不過每一位巧克力囊腫患者的狀況都不盡相同,術式的選擇,還是要請患者和醫師完整討論後,聽取醫師的評估及判斷意見,再一起做決定喔。 巧克力囊腫的主要治療目的,在於改善疼痛症狀及不孕的問題。 醫師會依照病人年紀、疾病嚴重度或有無生育計畫的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 子宮內膜如果有長息肉,也會讓子宮內膜看起來較厚,但不是真的讓內膜變厚,因為超音波下看不清是內膜還是息肉。
除非在懷孕過程發生流產、不孕、胎盤早期剝離、胎位不正、子宮外孕、肌瘤扭轉或腹痛、影響陰道生產等危險情況,才會需要積極處理肌瘤,相信只要在懷孕期間與醫師配合,定期追蹤觀察子宮肌瘤發展,就能夠順利產下健康寶寶。 子宮肌瘤不一定會在孕期間長大,也不一定會引發孕期併發症,如不影響孕期寶寶生長或造成孕婦身體不適,通常醫生會採取追蹤觀察的治療方式,再決定是否進行特殊處理。 子宮肌瘤20公分 健保署統計,在台灣約有25%的婦女,有子宮肌瘤的問題發生,但幾乎大部分都是良性的肌肉瘤,因此不需要過多擔憂。 子宮肌瘤是因為子宮的肌肉細胞,受到雌性激素的作用,而產生增生的肥厚所造成的。
子宮肌瘤20公分: 雌激素刺激過頭 子宮內膜癌找上停經婦
潘俊亨表示,早期子宮頸癌通常沒有症狀;臨床上,大多數婦女因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就醫,如性交後出血、排便後出血或停經後出血,確診罹患晚期子宮頸癌。 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陰道分泌物增加、伴隨血絲狀分泌物,或是腫瘤壓迫骨盆腔內器官,進而產生腹痛、腰痛,或是便秘、頻尿、尿急等症狀。 子宮肌瘤20公分 1.黏膜下肌瘤:肌瘤由子宮的黏膜層往子宮腔內生長,臨床上長在這位置的肌瘤所佔比例較少,但這邊的肌瘤即使小小一顆,就容易有很麻煩的臨床症狀。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症狀會導致不孕?子宮肌瘤成因與前兆:藥物、手術治療及飲食禁忌一篇解
他的臨床經驗是近3年來,遇過5起發生在55歲以上婦人的類似個案,多數肌瘤都如乒乓球大小,唯獨上述那名婦人例外。 子宮肌瘤20公分 觸診時可以明顯聞到腐敗性、壞死性氣味,腫物上還能看見大量蠕動的蛆蟲寄生其中。 據《都市時報》報導,近日,昆明醫科大學附設口腔醫院接診了一名面部長了巨大腫瘤的患者,而這個腫瘤的根源,竟還要從10年前說起。 有網友好奇發問「洗乾淨才放入真空壓縮袋,也很危險嗎?」傑登醫師則解釋,洗乾淨至曬乾、摺起來的過程,還是有可能沾到塵蟎或其他微生物,再一起被封起來,且裡頭不算完全真空。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因此他認為,不想在打開衣櫥後面對「一整個生態系」,不論以何種形式儲放的棉被、冬衣「還是要洗過再用」。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治療方式介紹
除了她們,女星陳珮騏、何嘉文、熊熊、王宇婕等人,也都曾受子宮肌瘤所苦,其中王宇婕甚至連左邊卵巢都一併切除。 子宮肌瘤復發率高,進行手術切除5年後約有10%-33%的可能性會需要再次進行手術。 若是擁有多顆肌瘤的患者,復發幾率更可能高達70%。 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子宮肌瘤預防方式,但可以透過避免長期暴露在環境荷爾蒙污染,以及注意飲食習慣,來降低子宮肌瘤持續增生長大的機率。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症狀與腫瘤大小和位置息息相關
傳統切除子宮肌瘤手術,健保給付手術費用約1.8-2.8萬元,子宮切除約2.3-4.4萬元;腹腔鏡切除子宮肌瘤加上手術特殊耗材約5萬元。 腹腔鏡費用看似較高,但傳統手術住院天數長,加總起來,健保給付額度可能差不多。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元氣周報取得第一手的「健保大數據」,教你看懂數字排名的祕密,成為就醫利器。 超過20多顆子宮肌瘤在海扶刀的超音波能量照射下,組織漸漸凝固性壞死,有些萎縮後被身體吸收,有些則間斷性排出。 口服藥物可用止痛藥合併雄性素、黃體素或避孕藥,搭配補血的鐵劑,但多半僅能控制症狀,如症狀嚴重者仍建議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的生成原因眾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激素所致,也就是說與個人體質有關,因此必須告訴大家只要子宮還在,就有肌瘤再生的可能性。
子宮肌瘤20公分: ‧ 開了30km…發現女兒沒上車 東港暖警安撫、協尋助團圓!
以上的藥物,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請大家要和自己的醫師、藥師完整了解,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喔! 另外在某些狀況下,醫師就會比較傾向使用手術治療,我們說明如下。 子宮肌瘤(Uterine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fibroids)是最常見的子宮良性腫瘤之一;統計發現,超過35歲的婦女,平均每4~5人就有一人有子宮肌瘤的問題。 踏入冬季,不少人都會吃藥膳和補品暖身,但並非人人適合。 台灣中醫師周宗翰日前分享一宗病例,一名34歲女子患有子宮肌瘤,4年內兩度進行手術,但肌瘤仍持續長出。 經過問診之後,才發現該名女子特別喜歡吃「燉補類」的食品,意外刺激肌瘤,導致自己一直未能康復。
子宮肌瘤20公分: 飲食療法
鄭文芳醫師說,海扶(芙)刀治療的肌瘤需大小適中(5~10公分)、狀態也須經醫師評估,非人人都能做,糖尿病、手術麻醉風險高或有特殊需求,才建議選用。 懷孕時子宮會變大,切除肌瘤處的傷口組織如果癒合狀況不好,有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子宮肌瘤20公分 1% 的機率會在自然產子宮收縮時,引發子宮破裂,危及寶寶和產婦的性命,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會建議剖腹產。 有些人摸到下腹包塊,認為不疼不癢,未引起注意被忽視,希望每個婦女都能堅持每年至少一次婦科查體。 藺主任: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發生癌變的機率很低,大約是千分之3-5。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有什麼危險?
建議患者在手術後6個月再懷孕,且生產時使用剖腹生產,以避免子宮破裂的風險。 輔助檢查部分,探針、子宮內膜刮搔、腹腔鏡、子宮鏡皆是侵入性檢查,而探針探測基本上僅於設備條件簡陋時使用,腹腔鏡也不是常用的檢查手段。 一般而言,醫師通常靠著患者病史、婦科檢查和超音波檢查就能做出正確診斷了。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成因
本網站得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保有隨時更新和更改本服務條款的權利。 本網站建議您定時查閱最新的服務條款,並注意可能對您產生影響的更動。 您於本服務條款之任何修改或變更後繼續使用本服務者,視為您已閱讀、瞭解並同意接受該等修改或變更。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內膜太厚怎麼辦?增生原因、症狀和飲食禁忌一次看
有沒有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是決定治療方式的準則之一。 子宮肌瘤20公分2025 但醫師們提到,現在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很多,除了開刀切除外,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患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孕媽咪產檢時才發現子宮肌瘤,除了擔心危及胎兒,更害怕懷孕不順利。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子宮肌瘤大多數對懷孕影響不大,可規則追蹤與和平共處;除非女性有腹痛、頻尿或便秘等嚴重症狀,或腫瘤有變化,才需與醫師討論進一步手術或賀爾蒙藥物治療。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要不要緊?「1徵兆」不正常!醫揭:子宮肌瘤變大原因
子宮內膜異位瘤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發生率為10~15%。 潘俊亨表示,由於子宮內膜跑到卵巢,產生的經血堆積在卵巢內形成卵巢腫瘤,內容物呈現暗褐色的黏稠液,看起來就像是巧克力,俗稱「巧克力囊腫」,約有1%的機率可能轉化為惡性卵巢癌。 早期子宮頸癌可採取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治癒率將近百分之百,第3、4期除了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摘除骨盆腔淋巴腺,同時搭配化療及放療,降低復發率。 潘俊亨強調,感染HPV人類乳突狀病毒後,僅有1成的人會發生持續性感染,經過10~20年才會產生癌前病變,建議有性行為的人,就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目前國內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的免費檢查。 子宮及卵巢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一個負責孕育生命,另一個則掌管女性荷爾蒙分泌;兩者一旦發生病變,都可能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態。 中華婦幼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潘俊亨分析,臨床上,最常見的10種子宮卵巢病變。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種類
任何手术都有麻醉危险,出血和感染的危险,还有血管里血栓形成的危险。 如果肌瘤严重改变了宫腔的形状,或者长在某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在宫颈管内口,或者输卵管在子宫的开口,影响了精子的通道,有可能造成不孕。 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而且切除这些地方的肌瘤绝非易事,甚至可能对周围和局部结构造成更大的损伤。 这些完全可以用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的方法来解决,创伤小,妊娠成功率却高很多。 其中,子宮腺瘤雖然也是良性的,但症狀常比肌瘤更令人困擾。
,逾半數患者會出現經期異常出血,經血量過多,也有患者的骨盆腔位置出現疼痛情況,如經痛、腹痛、性交時疼痛等症狀。 肌瘤長大一旦壓迫着旁邊的器官,壓着膀胱令小便困難或尿頻,壓着腸道或會便秘。 肌瘤增大當佔據骨盆腔空間,或會導致子宮腔扭轉、影響內膜的血液供應,令卵子受精困難,嚴重會導致不育,一旦出現疑似病症時,必須及早接受檢查甚至治療。
子宮肌瘤20公分: 子宮肌瘤形成原因?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女疾病,患者的子宮內膜會長出纖維瘤,當雌激素刺激肌瘤生長,患者發病時體內肌瘤的大小和數量不一,充血囊腫的子宮內膜瘤,日久積聚的血液變成深棕色,子宮肌瘤又俗稱「朱古力瘤」。 子宮肌瘤近年非常普遍,每4名女子便有1名患上子宮肌瘤,35歲以上的婦女約有10%患有此症,而子宮肌瘤在更年期女性當中則更為普遍,資料顯示有近半位處更年期前期的女性患上子宮肌瘤。 《Hello醫師》請到高雄小港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劉奕吟,一次講清楚子宮肌瘤的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方醫生指,多數患者有月經的問題,例如經期日子拖長而周期縮短、經量過多、持續經痛或出現貧血等。 而黏膜下肌瘤因為是在子宮內膜下生長,即使只有2公分大小,都可能造成子宮收縮不完全,無法在經期時收縮止血,而導致大量或不規則出血,甚至痛經等異常症狀。 子宮肌瘤20公分 許多肌瘤患者就像蚊子這樣,在照超音波時才意外發現自己竟有子宮肌瘤,並無任何明顯不適症狀。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汙染源,包含塑膠袋裝熱食、兒童玩具、印刷油墨、塑膠地墊…。 建議用餐前多洗手,並避免攝取過多加工品、調味料,留意農藥殘留,不使用塑膠容器加熱。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的良性腫瘤,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腫瘤,也是造成女性子宮切除的主要原因。 據研究統計,在更年期前期的女性中,就有將近一半的人患有子宮肌瘤,實在是相當常見。
子宮肌瘤20公分: Heho Topics 健康話題
被問及為何不在第一胎生產時,順便拿掉子宮肌瘤,李世明醫師解釋,剖腹產的切口在腹部下緣,而子宮肌瘤多長在子宮腔內,若同時進行恐會引起大出血,增加生命危險,另外,當生產完後,子宮肌瘤也會隨著荷爾蒙改變而縮小回3~4公分,因此並非一定要切除。 肌瘤或惡性腫瘤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中,都只能看到一團東西,要區分是良性還是惡性,還是靠手術後的病理診斷切片才能確定。 早期的惡性肌瘤通常以切除全子宮和雙側卵巢為主,若癌細胞擴散太快,再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 柳培林是一種含有促性腺釋放激素成分(GnRH)的藥物,一個月注射1次,可以抑制腦下垂體對卵巢發出訊號,讓卵巢暫停分泌黃體素與雌激素,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 朱俊誠說明,柳培林多半用在肌瘤太大但不想開腹的患者,可於開刀前 2~3 個月投藥,先縮小肌瘤,再使用腹腔鏡切除;另一方面肌瘤縮小後,也能降低手術時的出血量,但健保不給付。 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發布的《子宮肌瘤臨床指引》,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骨盆腔良性腫瘤,平均發生率為20~50%(註1)。
子宮肌瘤20公分: 女人都該認識的「婦科第一瘤」!醫師:35歲是罹患高峰期,不必急著開刀切掉它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但症狀從痛經、出血量大等都對女性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有醫師就分享,一位沒有懷孕的女性因為疑惑自己肚子變大,但並沒有懷孕,是旁人勸她到醫院檢查。 沒想到,一檢查,發現竟有20公分的肌瘤在體內,有如籃球般,醫師取出後量秤,居然重達「2公斤」。 對於症狀較嚴重,無法以藥物治療的情況,例如有血崩,甚至引致貧血,醫生會建議手術處理。 而更年期後的患者,若出現痛楚、出血或子宮肌瘤快速生長等症狀,則需要做手術將肌瘤切除,避免出現癌變。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同樣要全身麻醉,在臍部開小切口,再在下腹壁開三到四個小切口,腹腔鏡會經套管進入,透過腹壁的小切口把子宮肌瘤切除。 至於子宮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則可揀選全身或半身麻醉,醫生利用子宮鏡經陰道及子宮頸進入子宮腔,透過子宮鏡觀察子宮肌瘤,放入切除鏡,利用電刀移除子宮肌瘤。 手術費用視乎選擇公立醫院或私家醫院,連同住院費用,由3萬多到十餘萬元不等。 有報告指出,當切除的肌瘤大於8公分時,手術後的懷孕率反而會比那些接受小的子宮肌瘤切除的人高,畢竟干擾受孕的因素已獲得解決。 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如果切除肌瘤數目大於5顆時,懷孕率會明顯降低,術後修補的疤痕與術後可能發生的沾黏情況,都會影響受孕。
目前用於患有中等至嚴重程度子宮纖維瘤症狀的生育年齡成年女性,作為手術前治療之用。 (5)佑汝口服膠囊(Gestrin): 屬於荷爾蒙抑制藥物,一週僅需服藥二次,可緩解子宮腺肌症造成的經痛和經血過多症狀,治療期間造成暫時停經狀態, 不建議長期使用(超過六個月)。 劉奕吟醫師解釋,由子宮內膜異位衍生的子宮肌腺瘤,主要因經血淤積肌肉層內,而導致子宮壁體積逐漸變厚、增大,形成瘤狀而得名;而子宮肌瘤則是因子宮肌肉層內的細胞發生突變,而慢慢生長的一種良性肌肉瘤,雖然致癌程度較低,但建議仍需定期追蹤檢查。
子宮肌瘤20公分: 天新聞長庚再爆醫療疏失! 婦科醫師用子宮鏡致死胎.
不過,如果想選擇海扶刀消融治療,因為是無創手術,一般建議3公分以上的肌瘤即可處理。 一名旅居日本的30多歲女性,年初發現下腹部莫名隆起,食量未增加卻在莫名增重5公斤,到東京大學附設醫院檢查,發現子宮長了近20公分的肌瘤,因不想接受開腹手術,選擇回台就醫。 經影響檢查發現腫瘤位置在漿膜下,可透過微創手術切除,在肚臍開1.2公分的小孔就將肌瘤全數取出,傷口小、出血量少,隔天就可下床。 根據台媒《ETtoday健康雲》報道,周宗翰受訪時表示,曾有醫生建議該名女子進行第3次手術,但因為前2次手術已經令她的腸壁出現沾黏,引起排便不順,於是便改向中醫求助。 經問診後發現,女子平日在飲食上並無太多節制,且特別喜歡吃燉補類食品。
然而,肌瘤患者年齡40有餘,距絕經可能還有幾年,也可以考慮手術。 但術前可先行藥物保守治療,藥物有效者也可暫不手術。 還應注意,絕經後婦女肌瘤,少數患者肌瘤並不萎縮反而增大者,故應加強隨訪。 肌瘤較小,無症状,無併發症及無變性,對健康無影響。 圍絕經期病人,無臨床症状,考慮到卵巢功能減退後可能使肌瘤退縮或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