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32所高中,分別屬於16個縣市,這些學校在過去四年來不曾有畢業生進入清華就讀;有10個縣市內的平均家庭收入,遠低於臺灣的平均家庭收入。 這些數字,說明了繁星計畫對於平衡城鄉差距、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起著調整和改善的作用,清華也能藉此培養更多不同面向的人才,使校園更加多元化。 清華進修部 為幫助家境清寒學生專心致力於學業,清大設有「繁星獎學金」;於繁星新生入學之前舉辦「 繁星啟航營」,並有專屬導師協助新生儘快融入校園生活與學習環境。 根據清華繁星錄取生之追蹤分析發現,繁星學生入學後之學習表現,不亞於其他入學管道學生,甚至有更突出之表現,清華確實也達到招收優秀學生、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 1991年5月9日,發生獨立臺灣會案,法務部調查局幹員在未知會校方的情況下進入校園,拘提歷史研究所碩士生廖偉程,引發臺灣社會與大學校園劇烈反彈。 2006年以來,在教育部推出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清大獲選為重點補助的學校,正穩健地邁向世界一流學府之林。
- 1913年3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周诒春继任,任内勤勉,增加设备建筑,扩充留美名额,于1918年1月辞职。
- 研究生宿舍計有雅齋、善齋(以上為女生宿舍)、平齋、明齋、清齋(以上為男生宿舍),另有鴻齋為男女混合之宿舍,2008年8月底,完成2棟共1000床學生宿舍供研究所學生居住,定名為學齋及儒齋;住宿率提高至55%以上。
- (Dana)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
- 9月23日,桃园市长郑文灿指出本校在桃園機場捷運A16站橫山站附近的桃园航空城內推動醫療暨教育研發園區,所提出設置醫院與學士後醫學系并499個床位方案已獲桃園市醫審會通過,送衛福部審核中。
- 據《北京商報》報道,去年8月正式上線的中國老年人才網上,部分崗位招聘年齡被放寬到適合老年人選擇的空間。
- 在學術研究上,清華自29國130所(2011年4月)增加至49國319所(2020年4月)大學保持校際合作關係,各國交換學生、外籍生、華語學習的互動熱絡。
今年58歲,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王伯表示,老年人才網上線之初便投遞了簡歷,退休前曾在一間外資企業擔任項目經理,他希望能夠找到管理崗、顧問崗及培訓導師的工作,對行業和公司規模沒有要求,期望薪資在5000元(人民幣)以上。 自2013年迄今,旭日計畫招生成果為:102學年度錄取2名;103學年度錄取2名;104學年度錄取15名;105學年度錄取25名;106學年度錄取40名;107學年度錄取40名。 設有多種獎學金,其中「還願獎學金」,係以照顧經濟有困難的同學為前提,並提供全額學雜費及生活費的補助;「逐夢獎學金」則以協助表現特出的大學生和研究生有機會去追逐夢想。
清華進修部: 課程需求調查
早期先后有范源濂(美国驻华公使反对)、赵国材(代理)、张煜全、罗忠诒(学生拒绝)、严鹤龄(代理)、金邦正、曹云祥(代理)被任命校长。 1924年5月,曹云祥成为正式校长,在任6年中,清华学术得到空前发展,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导师。 从派遣留学逐步转为培养本国人才,在1925年5月成立大學部,始创四年制學士教育,開始招收大學一年級生,稱為新制生,而留美預備部學生為舊制生,之後清華學校由留美預備部、大學部、國學研究院三個部分組成,並逐步向綜合性大學過渡。 至1926年,大學部共成立17個學系,包含中國文學系、西洋文學系、歷史學系、經濟學系、教育心理學系、物理學系、工程學系、體育學系、音樂系等,已經形成大學的初步基礎。 國立清華大學的校本部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工業技術研究院光復院區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於2016年合併後,現共設有12個學院及1所附設學校、1個附設診所,於2022年聘有約900名專任教師,並約有18,100名學生在學。
即使有了这笔钱,台湾清华在新竹复校时,境况依然很荒凉。 当时,全校只有一条柏油马路,是通往原子炉的,因为总有访客来参观原子炉,学校才修了这唯一的一条柏油马路。 根據2010年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国立清華大學在五大評比領域皆有全世界前300名的表現:人文與藝術第238名、自然科學第171名、社會科學第256名、工程與資訊科技第67名、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第197名。 清華大學有多條路線供師生搭乘,以利往返各校舍、校區、聯盟學校,或其他機構。 如校園巴士 (校本部內行駛)、校區區間車 (校本部和南大校區間運輸)、台聯大系統專車 (前往交大、中央、陽明)、中研院區間車 (前往中央研究院)、同步-國衛院區間車 (前往同步輻射中心、科技生活館)。
清華進修部: 中國大陆時期
各界名人学者也前来演讲,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清华学子给予厚望。 2011年,「99學年度第4次校務會議」決定清華校花為梅花,為了紀念梅貽琦校長而來。 且梅竹賽行之多年,梅花已成為清大之精神象徵,也用在各種紀念品之上。 據《北京商報》報道,去年8月正式上線的中國老年人才網上,部分崗位招聘年齡被放寬到適合老年人選擇的空間。 但是大部分招聘平台如「Boss直聘」、「獵聘」等尚未有老年人求職專區。 想到場論就感到腸絞痛,講到偏微方程式就覺得偏頭痛,考到複變就一肚子宿便?
- 另碩二以上和博二以上的研究所學生也擁有優先住宿權。
- 1980年,增設工業工程研究所,大學部增設中國語文學系;工業化學研究所和工業化學系更名為化學工程研究所和化學工程學系。
-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改名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班。
- 1974年,增設分子生物研究所、工業工程學系及化學研究所博士班,並將原有所系分設三學院:理學院、工學院及原子科學院。
- 10月10日,正式於清華園上課,收集補充圖書儀器設備,並招考新生。
1980年,增設工業工程研究所,大學部增設中國語文學系;工業化學研究所和工業化學系更名為化學工程研究所和化學工程學系。 清華進修部2025 1972年,增設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工業化學研究所、工業化學系和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1956年1月1日,即在臺北成立籌備處,以陳可忠為主任;清華在臺復校工作由此開始。
清華進修部: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8-1946)
1984年依行政院「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案」,成立材料科學中心,為全臺大學中四大重點科技中心之一。 之後陸續成立電腦與通訊科技研發中心(1994年)、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研發中心(2000年)、奈米與微系統科技中心(2001年)、腦科學研究中心(2002年)、當代中國研究中心(2003年)、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2004年)等校級研究中心。 2019年人文社會學院國際生學士學位學程改名清華學院國際學士班。 增設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資訊安全研究所、智慧製造跨院高階主管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華德福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清華進修部: 學習無藩籬 – 把清大老師帶回家!
1909年,利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考選留美學生,成立「遊美學務處」。 1916年除夕,聞一多所在的中等科曾以「Mu ch Ado about Nothing」為劇名,參加校內演劇競賽獲優勝獎,這個劇的中文題名即為「紫荊魂」,可能也與讚頌紫荊的品性有關。 至今清華校園活動裡,「紫荊魂」一劇依然常被重新演出。 把這兩種花視為校花,首先是由於它們與校旗,校色的顏色一致,(紫荊花為紫色,丁香花分為紫白二色);其次是由於這兩種花都是在校慶日前後盛開。 亦有校友曾在校友通訊上建議,定其中之一或兩者為校花。
清華進修部: 校園景點
8月,成立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人文社會學士學位學程,生命科學院調整為生命科學系、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博士班。 2017年增設藝術學院學士班、跨院國際碩士學位學程華語教學組、音樂學系音樂碩士在職專班、學前特殊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計算與建模科學研究所、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華文文學研究所(分設華文文學組、華語教學組)。 停招學習科學研究所、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音樂學系音樂教師碩士在職專班、應用數學系、應用科學系、中國語文學系。 2008年2月,正式成立「清華學院」;獲教育部補助「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後三年(2008年至2010年)每年新臺幣12億元;成立產業研發碩士半導體元件及製程專班。
清華進修部: 學生宿舍
1931年4月,教育部任命吴南轩為校长,然而吴南轩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携印入城,断绝学校资金并暗示武力解决,引起全校師生不滿,学生护校委员会和教授会迫使教育部将其撤职。 8月,原子科學系更名為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成立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理學院學士班、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修正組織規程,秘書室調整為秘書處,下設綜合業務組、議事及法規組、公共事務組、國際事務中心與校友服務中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守臺灣。 梅校長赴歐,後往紐約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會商清華基金保管及運用事宜。 自1951年開始以清華基金利息協助在美學人研究,並贈送學術書刊儀器給臺灣專科以上學校。
清華進修部: 清華學堂時期
同月,清華大學師生發起解散董事會,回歸教育部管轄運動。 5月,清華重归教育部管轄;6月,清華大學董事會解散,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教基金會保管。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北平落入閻錫山之手,校內親閻錫山勢力醞釀“倒羅運動”,再加上羅家倫長期與學校師生意見不合,5月20日請辭離去。
清華進修部: 課程分享
2007年曾規劃設置宜蘭校區,並於同年12月開始動工整地。 但因缺乏後續興建資金,2014年6月國立清華大學在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專案審查會議中宣布無限期停工,後續移交國立宜蘭大學接手。 12月,在校園掀起反媒體巨獸學生運動,舉辦「哀悼清華精神已死」活動,為當代大學生參與社會運動的前哨站。 “清華學子,薈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之鴻儒,集四方俊秀,為師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壞習,慣之傳行,急如暴雨,則大事僨矣。 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 ”這次演講以後,學校即以此八字為校訓,作圖制徽沿用至今,並於於2008年2月後陸續成立了「厚德書院」、「載物書院」、「天下書院」等住宿學院。
清華進修部: 清華學堂(1911-1912)
1955年,「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協定」正式簽字,政府決定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機構,發展原子科學之研究,乃電召梅貽琦校長返國籌議。 並於同年12月,由行政院組設「國立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委員會」,以教育部長張其昀,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國防、外交、財政、經濟四部代表,暨蔣夢麟、浦薛鳳、錢昌祚,陳雪屏、錢思亮、金開英、洪紳諸先生為委員。 2011年在教育部推出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国立清華大學獲選為邁向頂尖大學之重點學校,重點補助低碳能源、奈微米科技互動、神經網路體、前瞻物質基礎與應用科學、先進製造與服務管理等五研究中心。 計畫為期五年,清大每年獲得新臺幣12億元補助,每位師生所得到的補助在12所獲選學校中排名第一。 清大為給學生先入學、瞭解志趣後再選系之機會,在陳文村校長任內,推行各學院院招生,強調跨院系教育、大一不分系,於2006年先增設理學院、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逐年推至各學院,迄2009年,全校所有學院均設有院招生學士班。 另外在2008年陳校長任內,創立臺灣第一個強調住宿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教育的「清華學院」,擷取世界頂尖大學住宿學院之精神,融合清華特色,帶給清華學子嶄新的學習與校園生活環境。
清華進修部: 學士班公告
9月23日,桃园市长郑文灿指出本校在桃園機場捷運A16站橫山站附近的桃园航空城內推動醫療暨教育研發園區,所提出設置醫院與學士後醫學系并499個床位方案已獲桃園市醫審會通過,送衛福部審核中。 12月9日,「以色列-臺灣生命科學雙邊研討會」為兩國首次進行的正式雙邊交流會議,由本校及以、臺政府機關等單位主辦。 10月,「臺達館」落成,並取得內政部綠建築標章,是清華邁向綠色校園的宣示指標,鄭崇華先生加碼捐贈新臺幣一億元,與清華展開為期十年的產學合作。 (Dana)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 1916年至1920年,建成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等早期建筑。 学校强调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设立体操课,午后“强迫运动”,开办童子军训练和军事训练(兵操);参加菲律宾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清华、协和、汇文合办的“三角运动会”为北京最早校际大赛。
清華進修部: 國立清華大學(1956-)
“因为有了这笔经费,清華比起其他学校宽裕许多,也因此可以聘到最优秀的师资”。 清华基金的经费来源,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代管庚子赔款的红利。 陈力俊说,即使到现在,清大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 中華民國教育部在印度設立的第4座「臺灣教育中心」在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揭幕,兩國高等教育交流的觸角延伸到南印度。 旭日組招生的意義象徵「暗夜已盡,旭日東昇」,希望能給予社經地位弱勢,但具有強烈學習熱忱的學生一個機會,透過書面審查及個人面談,全方位聆聽學生在資源相對不足情形下的成長歷程與學習動機,優先錄取在逆境中積極向上的低收入戶學生。 也配合辦理旭日獎學金,藉由旭日計畫、繁星計畫、申請入學、指考分發、特殊選才、單獨招生等管道進入本校就讀的大學部學生,若符合經濟弱勢條件、特殊境遇家庭子女,以及與相關學業條件,將可申請每年十萬元獎學金,至多4年,經委員會審定後核發,讓經濟弱勢生就讀期間可安心就學。
1975年,張明哲擔任清華校長,在其任內,清大為了整合全校研究及對外合作,規劃成立研究發展委員會。 1980年大學部增設中國語文學系,清大逐漸邁向綜合大學之路。 清华在战争伤痕下努力恢复发展,1946年2月,部分系所勉強於北平清華園重新復課。 5月4日,西南聯大結束,學生依志願分發,入清華者932人,入北大者644人,入南開者65人。
在東京奧運奪下高爾夫球銅牌的旅美好手潘政琮來到清華,從高為元校長手中接下榮譽教授聘書,現場講解、示範推桿動作,並指導運科系高爾夫球選手。 潘政琮教授允諾未來每年球季結束回國時,都回到本校舉辦講座,並協助赴美比賽的清華選手設計客製化課程。 清華現有超過100個學生社團,社團的類別包括服務性、音樂性、學藝性、體育性、自治性及綜合性。
清華進修部: 學生輔導
全臺四百餘印度籍學位生中,近四分之一選擇本校就讀。 2019年與桃園市政府簽訂為期3年的「醫療暨教育研發園區合作意向書」,計畫籌設具國際醫學中心等級的清華醫院。 4月15日,與桃園市政府簽訂為期3年的「醫療暨教育研發園區合作意向書」,計畫在桃園機場捷運A16橫山站籌設具國際醫學中心等級的清華醫院。
約於每年的3月舉辦,歷年來雖然因故停辦過數次,但梅竹賽依然是兩校每年共同的傳統盛事。 飲水思源,梅竹賽的緣起,當回溯至民國50年代;清華與交大在臺復校後,因兩校校地位置相鄰,且學生人數相近,而學生之背景與就讀的科系性質亦相似,所以兩校同學彼此之間在生活、課業與活動的往來就相當的頻繁,因而不斷的有聯誼活動。 在梅竹賽開辦當時,兩校為其應名「梅竹賽」或「竹梅賽」爭論不休。 最後清華張致一教授從口袋拿出了一元硬幣道:「出現梅花則稱梅竹,出現壹圓那面則稱竹梅。」銅板落定,梅竹之名從此便正式確定。 2020年5月8日,台北政經學院成立,將以校中校的模式運作,參酌倫敦政經學院LSE模式,開辦跨領域碩士與博士學程。
清華進修部: ::: 國立清華大學 招生專區
此外,復校後的清華和相鄰的交大於1969年開始固定於每年春季舉辦「梅竹錦標賽」,比賽項目包含球類、橋藝、棋類、田徑、拔河等。 清華校友與許多知名大學包括台灣大學等,都有協助校友創業活動,以租用辦公室的方式,推廣其創業活動,如清華海峽研究院。 100學年度共計373名印度學生來臺就讀學位學程,多以攻讀博士學位為主,佔74%,居我外國學生來源國別之首,主要就讀於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及國立中興大學等。 工程學院為最熱門領域,計有129人,自然科學類(含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理科學、生物學等)有119人,生命科學方面 49人,商管類30人。
8月,宜蘭園區籌備處成立;增設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博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學院產業研發碩士光電科技專班;經濟學系由人文社會學院改屬科技管理學院。 成立電機資訊學院,設有資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電子研所。 輻射生物研究所併入生命科學系,社會人類研究所分設為社會研究所碩士班與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 1913年3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周诒春继任,任内勤勉,增加设备建筑,扩充留美名额,于1918年1月辞职。 此后直到1931年校长更迭频繁,史称“清华校长更迭风波”。
另經常舉辦的活動,包括社區服務、電影欣賞、專題演講及座談、團康聯誼、藝術演出、競賽活動等,寒暑期並舉辦各類型營隊。 同時,為培養具有國際觀、奉獻與服務精神的清華人,2007年開辦暑期國際志工。 其中大學部一、二年級有新生保障優先住宿權,三年級以上則視空床數進行抽籤。 清華進修部 另碩二以上和博二以上的研究所學生也擁有優先住宿權。 研究生宿舍計有雅齋、善齋(以上為女生宿舍)、平齋、明齋、清齋(以上為男生宿舍),另有鴻齋為男女混合之宿舍,2008年8月底,完成2棟共1000床學生宿舍供研究所學生居住,定名為學齋及儒齋;住宿率提高至55%以上。 9至10月間審核新任校长候選人資格、並辦理面談,選出1至2位推薦人選,之後向校內外推薦候選人,並辦理說明會及全校教授副教授同意權投票,在年底前參酌校內投票結果,選出新任校長,報請教育部聘任。
联大期间,学生参与青年从军运动,应征飞虎队翻译,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清華進修部 特种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拥有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国情普查五个研究所,服务军事研究。 战争中,清华园遭日军野战医院152病院等占据、破坏,留守教职工也被害。
清華進修部: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
相當程度的取法英國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等名校住宿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的作法,提供學生一般大學稀有的學習經驗。 清華進修部2025 學校致力於結合校內、外與校友資源,提供學生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目標。 合校初期竹師教育學院與藝術學院仍在南大校區上課,未來規劃將兩院遷至校本部,南大校區改為「清華創意與大學臍帶園區」。 1981年毛高文校長任內,正式設置(1995年修訂清大組織規程時,納入正式編制,更名為研究發展處),是臺灣各大學中第一個研究發展行政單位,下設各研究中心。 1983年為配合推動國防科技發展,與中山科學院合作成立自強科學研究中心,為推動跨院所系的教學與研究,成立校內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及科學儀器中心。
中華民國政府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而撤退至臺灣後,接收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廠本部300公頃土地。 1955年金開英擔任中油總經理,撥用40甲土地給清華大學建校,由該校校長梅貽琦於新竹市主持清華在台復校。 復校重建之初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目前設有理學、工學、原子科學、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科技管理、教育、藝術、台北政經學院TSE等11個學院,共26個一般學系、10個學士班、23個獨立研究所、17個研究中心。 位於中國北京的國立清華大學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更名為清華大學。 「清華學院」在學校正規課程之外,更進一步有系統的讓住在一起的學生,經由輔導,擴大生活體驗,思辯重要議題,增進社會參與,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計劃執行力與挫折復原力以及人際互動與合作精神。
求學4年期間學雜費全免,可領每月1萬2千元生活費及每學期5千元的書籍費,畢業後以少尉任官,起薪近5萬元。 且所有將星生不論軍種,未來只要通過體檢,都可接受飛行官訓練。 清華進修部 未來還將安排學生到歐美頂尖軍校交換一個學期,開拓視野,與國外軍事生交流,並學習最新的軍事科技。 6月,材料科學中心與奈米微系統中心合併為奈微與材料科技中心,校務會議通過「國立清華大學教師學術卓越獎勵辦法」及「國立清華大學講座及特聘教授設置辦法」。 1981年,增設動力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工程、原子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