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觀景台後,可以360度全景觀賞整個水庫,遠眺破邊洲的海岸奇景,甕缸群島、果洲群島,及俯瞰水清沙幼的浪茄灣。 乘客下車後可前往萬宜水庫東壩及紀念碑,參觀六角柱狀凝灰岩和海蝕洞,亦可沿麥理浩徑第一段步行至浪茄灣;而於西壩落車的乘客,則可前往創興水上活動中心和香港太空館天文公園等。 萬宜水庫東壩的旁邊是花山,但就要從海路而進才可近距離接觸。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大約有 40 層樓高。
一直沿著萬宜路(即逆走麥理浩徑第一段)走,再經過至西壩到達萬宜凹後,便可循來時路走回鯽魚湖,結束環繞萬宜水庫之行。 萬宜水庫交通2025 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西灣山、浪茄灣、東壩及西壩。 此外,又有多道山徑通往大枕蓋、鹿湖、橫頭墩、蠄蟝石頂、螺地墩、西灣、西灣山、罾棚角咀、獨孤山、花山、白腊、北丫、大蛇頂、上窰及擺頭墩等地,路線可謂多不勝數。
萬宜水庫交通: 萬宜水庫行山|6. 六角形岩柱秘密
出團日期: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收費:成人$100;12歲或以下$95 集散地點:西貢火山探知館 萬宜水庫交通2025 萬宜水庫交通2025 備註:費用已包括導賞員、交通。
穿梭於大街小巷中,你會發現很多人氣餐廳、咖啡店、茶餐廳等,提供各式中西美食,包括披薩、意粉、泰式咖哩、炸魚薯條、土耳其烤肉串等。 受地殼變動的劇烈摩擦,斷層附近的岩石被壓成碎塊,形成斷層角礫帶。 這裡的斷層角礫帶出現在六角形岩柱之間,由於四周岩柱眾多,很容易便會錯過。 前往麥理浩徑,可以在此站的下一個站落車,因為距離起點更近。
萬宜水庫交通: 景點2. 六角形岩柱
漁護署及海洋公園其後派員到場跟進,並出動躉船將鯨屍拖往萬宜水庫西壩岸邊調查死因。 海洋公園提到,對比起上一次觀察,鯨屍背部正中位置出現第三個新傷口。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由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均利用文字、相片及繪圖等解說,完全可以自遊自助,不需導賞員亦能夠長知識。 對於東壩小巴縮短服務時間,有網民指西貢東壩一向在週末都多行山人士出入,再加上疫情下不少娛樂場所關閉,不少人會轉而行山郊遊,東壩小巴供不應求,認為服務時間應維持。 沿萬宜地質步道走,會看到一系列S形彎曲岩柱,有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畫。
- 集散地點:西貢火山探知館
- 同樣在北果洲的南端上,有被稱為「旋轉的階梯」的自然奇觀。
- 海洋公園強調,自鯨魚出沒本港水域開始,已經緊密與漁護署合作監察鯨魚狀況。
- 萬宜地質步道可以令大家近距離欣賞六角形岩柱,而且沿途設有解說牌,路段平坦易行,特別適合行山新手和親子前往。
- 由淺色火山岩組成的六角形岩柱,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裡的瑰寶。
- 沿途你可欣賞總面積達6.67平方公里的美麗水庫、青翠的山巒、雄偉的堤壩、由工字型弱波石築成的防波堤,以及豎立於海水中、擁有獨特地貌的破邊洲。
- 震懾的巨型岩壁,除了面積之廣,還有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震懾的巨型岩壁,除了面積之廣,還有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這是由於遠至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的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 此環湖路線甚少遮蔭,在夏日行走必定辛苦,只得待天氣稍涼再出發。 雖然是次環湖遊走得比較輕鬆,但缺乏陽光的萬宜水庫及浪茄灣總是有欠神韻,有興趣的朋友可按能力選擇出行的季節。 環萬宜水庫路線可概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路程較短,景色較遜;中段較為艱辛,卻是精華路段;後段距離甚長,是耐力的考驗。 沿福音戒毒所旁的水泥路上走,跨過山坳後便會走到東壩。
萬宜水庫交通: 海洋公園:鯨魚移至萬宜水庫西壩解剖 背部發現新傷口
若您在木橋步道只能遠觀,但從海路而進,便能看到它的壯觀! 花山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足足有40層樓高,非常壯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主要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但香港的六角形岩柱則由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形成。 花山,其實就在萬宜水庫東壩旁邊,要從海路而進,才能看到它的壯觀。 這裡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六角形岩柱,直徑達 1.2 米,由水平線計起已高超過 100 米,足足有 40 層樓高!
除此以外,東壩的大規模火山岩柱世界極罕,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地質公園;現時公園設有萬宜地質步道,途經S形六角形岩柱群、錨形石防波堤,遠眺破邊洲,以海蝕洞為終點。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下午到西貢萬宜水庫西壩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專家會面,了解鯨魚屍體的解剖工作。 萬宜水庫交通2025 海洋公園獸醫團隊目前仍在調查死因,並會盡快解剖,以免天氣炎熱導致屍體狀況惡化。 調查工作包括抽取內臟及血液樣本化驗,以了解其死前狀況。 海洋公園強調,自鯨魚出沒本港水域開始,已經緊密與漁護署合作監察鯨魚狀況。 公園對鯨魚死亡感到可惜,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讓市民反思,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萬宜水庫交通: 相關報道:西貢鯨魚|漁護署:解剖後會有合適安排 包括研究可否製作標本供科研教育
市民可於北潭涌乘坐於假日行駛的新界專線小巴 9A 號線往返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之間(小巴公司會因為人數而加開班次)。 萬宜水庫交通2025 此外,館內亦透過短片、模型、互動形式等介紹世界各地及香港的六角岩柱的形成過程、火山的基本知識及構造,還可看到不同地方的岩石特質。 同樣在北果洲南端上,這裡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然後再是頂層的岩石,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而形成迴旋的形態。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走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萬宜水庫交通: 海蝕洞
這裡被列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範圍,擁有一系列於1.4億年前超級火山爆發所形成的地質奇觀,於國際地質學上具有重大價值。 沿途有指示牌介紹一流的打卡景點,包括宏偉的六角柱石群、海蝕洞、海蝕柱,從標尖角山頂更可看到浪茄灣優美的海岸景致。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表示,西貢牛尾海發現的鯨魚屍體已於晚上運送到萬宜水庫西壩進行解剖工作,以確認死因。 從北潭涌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9A 專線小巴則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時段,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方便市民前往。 水庫主要由兩條堤壩組成,東面稱為東壩,將糧船灣洲連接起來,向來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乃郊遊人士熱門旅遊景點。
萬宜水庫交通: 方法2. 巴士
【18:25】鯨屍被吊上躉船,準備載走,現場所見鯨身創口駭人。 萬宜水庫交通 另外海洋公園獸醫及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代表,將於晚上8時會見傳媒,說明初步情況。 在壯觀山岩石壁下,您會發現壩頂的遊人只有一粒微塵那麼小,再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壯觀。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行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以前唔少人冒險沿石邊而行,為求一睹海蝕洞,但現在有了這伸延出水面的木橋步道,就可以安全地近觀海蝕洞,若在這靜心細聽,更可聽到清脆而治癒的水滴聲。
萬宜水庫交通: 萬宜水庫行山|4. 步道盡頭睇海蝕洞
由於水庫地點偏遠,加上交通配套不足,市民及遊客主要乘坐的士或步行前往,回程時不時出現遊客等候的士大排長龍的場面,同時衍生濫收車資的問題。 為紓緩萬宜水庫一帶交通不足及遏止「黑的」劏客問題,運輸署於2018年1月建議新界專綫小巴9號線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時段,以試驗性質提供輔助服務,來往北潭涌及萬宜水庫東壩。 萬宜水庫交通2025 該輔助路線獲獨立編號為9A,最終於同年7月22日投入服務。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向來是郊遊熱點,不少行山路線的起點及終點都是在東壩,例如通往被稱最靚景沙灘的浪茄、佈滿六角形岩柱的糧船灣,以及西灣山、白腊等等行山勝地。 不過以往小巴沒有提供全日服務,大家要在西貢市中心進去,只有先乘車到北潭涌再沿馬路步行兩至三小時,或者乘搭的士出入。 萬宜水庫交通 水庫分別於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東部海峽的東西兩端建有兩條石壩,把中間的海道分隔。
萬宜水庫交通: 行山|九巴擬設路線直達萬宜水庫東壩 網民:郊野公園應用腳去行
當時抹香鯨屍體亦是於萬宜水庫西壩對開的北面角一個沙灘埋葬。 萬宜水庫交通2025 同樣在北果洲的南端上,有被稱為「旋轉的階梯」的自然奇觀。 由於有兩組不同方向的裂隙,因而令六角岩柱沿節理先從底層外端開始滑入海中,再加上受到浪侵蝕及風化,便形成了迴旋的形態。 在糧船灣對出的橫洲,您可以看到一個高30米的海蝕拱,它又被稱為橫洲角洞。 它與海蝕洞及海蝕柱的形成相同,同樣是受猛烈的風浪衝擊而成,只是侵蝕的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