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中環站嘅計劃位置嚮租庇利街同畢打街中間嘅一段德輔道中地底,較而家中環站嘅位置偏西。 另外,畢打街大堂L1層非收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嘅收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e分鐘著數」機,畀乘客買網上服務同埋享用港鐵友禮會嘅會員優惠。 另外,響L1層嘅遮打道大堂同車站出口之間重有一層閣樓,用嚟通去車站出口,地鐵公司響車站嗰層開放咗「藝術管道」,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而響L2層嘅畢打街大堂設有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東涌綫大堂。
- 附例的條例提供了一個管理框架,以助我們為每位訪客提供更佳服務。
- 2016年4月29日上午,「新超」載有逾四百名乘客,從長洲啟航前往中環時,在青洲對開海面與一艘小艇碰撞,「新超」船頭損毀,小艇船身損毀,渡輪繼續行程駛返中環碼頭,事故造成5名小艇乘客受傷,渡輪上無人受傷。
- 地鐵公司當時預料,港島綫通車後中環站每日客流量會增加一倍至五十萬,故有需要興建新出口,並改建現有出口以疏導人流,可是港島綫二期工程涉及數個中區的大地主,因此部分出口要遷就建築物而作出若干變更。
- 2009年3月20日清晨,「新輝拾壹」由長洲前往中環途中,至南丫島以北、交椅洲對出海面時疑因濃霧影響視野,與內地貨船「新會機9」相撞,渡輪上13人受傷。
- 关于名稱相近的馬來西亞長途巴士總站,请见「富都中环车站」。
- 此外,該站亦設有兩部數碼服務站終端機,供港鐵會員辦理會務手續及列印禮品換領券。
- 所有,為《香港鐵路(運輸交匯處)附例》適用範圍,惟後者自啟用起一度長期丟空,照明系統亦被關上,與燈火通明的政府管理部份有天壤之別,至近年港鐵安排緊急接駁巴士用車在該處候命。
- 此外,是次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須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遮打道大堂,由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至今早已經起好,響遮打道地底,中環站係全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嘅車站。 中環站開放初期,上層大堂同下層大堂未設有非收費區連接,乘客要經過收費區先可以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畢打街大堂響畢打街地底,因為港島綫需要而後期加建,而畢打街大堂同時係連接住遮打道大堂嘅上層。 其後又因機場快綫連接通道而作翻新同擴建,有行人通道連接香港站嘅東涌綫同機場快綫相連。
中環站: 香港站基本介紹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站伸延至中環站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中環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近F出口的大堂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
由於翻新後嘅大堂同香港站嘅設計相若,令乘客唔小心蕩失路,以為去到香港站嘅範圍,其實佢哋只係身處畢打街大堂。 遮打道大堂,由地鐵修正早期系統早已興建,位於遮打道地底,中環站是全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 中環站開放初期,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不設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才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中環站: 車站佈局
同時又喺中環站月台引入8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同埋將喺J3出口嘅車站商店改做「藝術管道」方便乘客喺車站內上網同埋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現時,仍然有唔少乘客喺中環站行去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喺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亦有唔少乘客前往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路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嘅商業中心區,個站冇位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份地鐵接駁巴士線(路線冧巴後面有英文字母「M」嘅路線)以中環站做總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但站位只設喺街道旁邊巴士站。
這個本地品牌將香港的建築物、道路及配件、汽車模型、人物公仔製作不同比例的模型玩具,還有多款巴士、汽車、動物和盲盒選擇,值得大家去逛逛。 任何以現金、現金券付款收據、收據副本及手寫單收據,恕不接受。 電子貨幣付款方式包括信用卡、EPS、八達通、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銀聯閃付、Tap & Go拍住賞、轉數快、PayMe、由商戶發出之會員電子儲值卡(「合資格消費交易」)。 2016年6月7日:下午約三時,此站一個低壓電房的一個冷氣電掣,疑因電壓不暢順,突然跳掣及冒煙,滅火系統隨即啟動,並截斷電源,電力系統因而受干擾,站內部分範圍停電。 工程人員到場搶修四小時後,電力供應始陸續恢復,其後再過兩小時,即晚上九時許,電力供應方完全恢復正常。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中環站: 碼頭 – 香港海事博物館/富裕小輪(水上計程車)
兩部終端機分別設於前往香港站的通道中央,以及畢打街大堂L1層Mrs Fields對開。 ,使車站大堂成為了地下街,打破了地鐵自通車以來車站內只有恒生銀行、地利店(前稱香港電視服務站,現已併入7-Eleven)、美心西餅等的局面。 部分人會稱呼中環站畢打街大堂為環球站或環球地鐵站,例如港島專綫小巴55線的牌布及站牌曾長年顯示「環球地鐵站」或兩鐵合併後的「環球港鐵站」。 2019年3月18號凌晨,荃灣綫試緊新訊號系統嗰陣,兩架列車(A131/A218同A187/A112)喺中環站同金鐘站之間相撞,令到荃灣綫喺3月18同埋19號兩日要縮短去金鐘站,中環站嘅荃灣綫月台封閉。 2008年1月,港鐵公司為現代化中環站嘅環境,將中環站大堂同埋港島綫3號月台沿用多年嘅地台更換為灰色地台,並喺部份位置更換假天花。 1985年5月31號,港島綫延伸至金鐘站,地鐵亦同時為包括中環站嘅多個車站(另外重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同埋美孚站)更名,中環站嘅英文名Chater統一做Central。
中環站: 列車出軌事故
事件起因是兩船船員未有注意海上交通情況,「新輪陸」更在海港內超速,與不讓路給「新國」先行,而「新國」雖然未有超速,但亦未有因應海上交通情況,調整安全速度,最終導致相撞。 長者及殘疾人士$2優惠計劃並不適用於此航線;60-64歲香港居民如使用樂悠咭繳付船費,會以全費計算。 直至2017年10月,九巴大規模將電牌上的「鐵路站」三字簡化為一個「站」字後,才將「中環香港鐵路站」簡化成「香港站」。
中環站: 碼頭列表
東涌綫列車喺非繁忙時間同假日主要停3號月台,而繁忙時間往青衣列車主要停3號月台,往東涌列車就主要停4號月台。 由於月台響東涌綫大堂下層,即係成個香港站建築群嘅底層,加上東涌綫同機場快綫收費系統唔同,因此由東涌綫月台往返機場快綫月台要兜半個車站。 香港站是東湧線或機場快線位於香港島的總站,乘客可利用市區線收費區內的轉乘通道步行至中環站轉乘荃灣線及港島線,經海底隧道往返港島、九龍及新界。 香港站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G)、商店及餐廳(L1)、機場快線月台(L1)、東湧線大堂(L3)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存取互聯網。 另一方面,由於機場快線大堂為旅客而設,因此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機場快線大堂的非收費區均設有公眾洗手間供乘客使用,而在機場快線月台的收費區內,更設有手提電話充電器供等候列車的乘客使用。
中環站: 荃灣綫通車
北港島綫係香港港鐵鐵路發展研究計劃中所建議嘅東涌綫延綫同將軍澳綫延線,呢條鐵路綫由香港站開始,到達添馬艦,而將軍澳綫由北角延伸去銅鑼灣北、會展同添馬,兩綫喺添馬站交匯,以貫通中環新填海區、灣仔北、銅鑼灣北部同東區。 中環站 通車後可以畀更多市民使用東涌綫同將軍澳綫過海,幫荃灣綫過海段同港島綫中環至北角段分流。 香港站係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嘅總站,可以行去中環站轉車,周邊亦有多種交通接駁,譬如電車、巴士、船等等。 香港站位於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區內設有不同的地標性建築物及公司總部,加上車站與國際金融中心融為一體,有一定的人流支持,而該站亦吸引愉景灣、大澳、長沙和東湧前往中環觀看電影和上班之人士。 中環站2025 中環站2025 2012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對原來的碼頭設計作出改動,將天台層改成有360度環視的觀景台,遊人除了可以欣賞海濱景致,亦可以回望山景。
中環站: 車站數目
當中機場快綫旅客可憑有效憑證免費搭機場快綫穿梭巴士往返香港島各間酒店,或用八達通卡免費轉港鐵市區線去其他車站。 車站同時設有2個停車場,乘客亦可以擺低架車喺香港站停車場,然後再轉機場快綫往返香港國際機場。 另外,C出口位於德忌利士街大堂,乘客可以由C出口直接去中區近德輔道中一帶嘅建築物。
中環站: 車站用途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中環站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中環站 1980年,香港政府決定起港島綫,因此地鐵擴建中環站車站大堂並喺德輔道中地底起2個側式月台,並利用修正早期系統嘅預留結構同荃灣綫大堂連接,擴建期間並冇影響荃灣綫服務。
中環站: 中環站
2011年10月21日,高速雙體船隻「新輝玖」於上午5時10分離開長洲,預定前往中環。 該船於上午5時15分撞向長洲避風塘內一個繫船墩,導致船上73人受傷。 2009年6月12日下午,「新國」載有逾二百名乘客,從長洲啟航前往中環時,在避風塘出入口與一艘拖網漁船迎頭相撞,兩船船頭均告損毀,渡輪駛返碼頭安排乘客轉搭其他船隻繼續行程,一名女乘客轉船時跌傷,送院治理,漁船上無人受傷。 乘客如使用已加入梅窩月票/多程票功能之八達通於當月內登記「八達通假日來回票」功能後入閘乘船,該八達通會自動扣除假日來回票的收費而非月票/多程票收費,新渡輪將不能退還有關差額。 乘客如使用已加入長洲月票/多程票功能之八達通於當月內登記「八達通假日來回票」功能後入閘乘船,該八達通會自動扣除假日來回票的收費而非月票/多程票收費,新渡輪將不能退還有關差額。 中環站 完成收購後,新創建集團仍通過旗下的新世界第一控股有限公司擁有新渡輪品牌的商標註冊及擁有權,因此新渡輪易手後如欲沿用原有商標則需向新世界第一控股支付商標使用費,否則便需要於交易完成後另覓商標及名稱。
中環站: 地下鐵路早期規劃
當港島綫喺1986年5月23號延長至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已經統一做Central。 香港人習慣約人喺地鐵站內嘅恒生銀行見面,因為每座大堂裏面,唯一一間恒生銀行最顯眼。 喺未有手機嘅年代,不明就裏相約嘅人,不時因為冇指明中環站邊間恒生銀行而出事。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同食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恒生銀行同埋DHL等零售業同其他服務。
中環站: 香港站鄰接車站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圖,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的中文名稱統一為中環。 中環站2025 近年,活化工程的興起,一些歷史建築得以妥善保存並活化作其他用途(大多數是展覽用途),而大館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繁忙時間時有龐大人流來往香港站同青衣站之間,因此港鐵喺星期一至五嘅上下晝繁忙時間同星期六嘅上晝繁忙時間,會加開東涌綫短程班次來往香港站至青衣站。 2016年11月20日中午12時,「新傑」由中環開出前往梅窩,約40分鐘後,當航行至交椅洲對開時,一名女乘客突然墮海,數名男女乘客發現後從上層船艙衝落下層,並向船長及水手求救,立即將墮海女子救起,到達梅窩後由救護車送往醫院。 2015年9月25日晚上近8時,「新英」由梅窩開出前往中環,當航行至交椅洲對開時,一名女乘客突然由下層船艙近船尾位置墮海,其他乘客立即通知船長及報警。 水警輪聯同消防船趕至出事海面搜救,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飛抵協助,至深夜終在現場附近海面將墮海女子救起,但證實不治。
• 編輯(模板 • 中環站 資料)乘客亦可經收費區轉車通道前往香港站,乘搭機場快綫列車,往返亞洲國際博覽館、機場及市區,或乘搭東涌綫列車,往返大嶼山、青衣、九龍西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若乘客往返中環站及葵芳站至荃灣站,往香港站乘搭東涌綫再經荔景站轉乘荃灣綫所需時間會較直接使用荃灣綫為短,但基於東涌綫班次疏落及需要轉乘列車,直接乘坐荃灣綫或許會較方便。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 乘客用行人隧道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車人流。 另外,每當特殊的情況之下,如下午繁忙時間部分荃灣綫列車會在中環站清客後暫停服務,然後會直接前往金鐘站接載該站的乘客,屆時車站月台將會發出廣播。
中環站: 列車班次
直至2001年車站翻新後,前地鐵公司將通往3號月台至遮打道上層大堂的樓梯重新劃分為非付費區通道,方便付費區外的乘客利用該通道前往的中環站非付費區大堂的下層。 中環站 此外,前地鐵公司亦在2002年逐漸增設中環站車站商店,商店由18間增至24間,以增加前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購物,當中包括不設座位的小型飲食區。 中環站設有5層,地面為出入口;大堂及商店主要設於車站的L1/L2層,同時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亦設於L2層,是少數月台和大堂設於同一層的港鐵車站之一;而L3層則為荃灣綫1/2號月台;而L4層則為4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 中環站 皇后大道中9號是中環核心之最貴重可分層出售的甲級辦公樓,連接著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此外,客務機更設有視像系統,可由該站的職員協助乘客解決問題。 起稱此站為「中環香港鐵路站」(Central ),該公司當時並未善用電牌轉頁,令621、681兩線電牌的字體細小兼且密密麻麻,為人所詬病。 中環站2025 373、673兩線在2016年10月22日遷入此站,九巴同時改稱此站為「中環(香港站)總站」,即回復2007年以前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