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徵狀一般都不太明顯,例如鼻塞、聽力衰退等,所以大部分病人確診鼻咽癌時,已屬第三、四期,癌症已擴散至淋巴、頭及其他地方。 有專科醫生指出,如果發現得早,屬於第一期鼻咽癌,只需接受電療療程,超過九成機會可以治癒。 有專科醫生指出,廣東人的「鼻咽癌」與「艾伯斯坦-巴爾病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密切關係,但遺傳因素亦可能同樣重要。 檢查血漿中的「艾伯斯坦-巴爾病病毒」DNA數量,或有助發現鼻咽癌,及早醫治,療效一般較理想。
涕血是鼻咽癌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多在晨起咳嗽时出现带有血丝的痰液,或是在擤鼻子的时候擤出带有血性分泌物、小血块或血丝的鼻涕。 鼻咽癌鼻塞2025 鼻咽癌鼻塞2025 由于出现血痰、涕血表现的患者大多为其他症状,故容易被误诊为肺部疾患或上呼吸道炎症。 ②同期放化疗:除早期鼻咽癌患者可经单纯放疗治愈,其余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使用含铂的同期放化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 根据不同分期选择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后行同步放化疗。 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是一個相對存活率,用於比較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與總人口的生存率。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鼻咽癌鼻塞: 癌症全面睇:鹹魚增鼻咽癌風險?
江坤俊說,鼻咽處有耳咽管通到中耳道,鼻咽癌腫瘤除了會擋住呼吸外,也會擋住耳咽管,故會出現鼻塞合併單側耳塞耳鳴。 鼻塞又有頭痛,或有神經學症狀等,由於鼻咽再往上是顱頂,為腦神經系統;若腫瘤往上發展,影響動眼神經,會出現複視,若影響三叉神經則有臉麻。 鼻咽癌鼻塞 由於所有癌症都有可能出現淋巴結轉移,因此當鼻塞合併淋巴結腫大要特別留意。 鼻塞的治療上,自然是以改善根本問題為主,以最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來說,普遍會先以口服藥物或噴劑進行,視情況調整。
- 特別提醒,遠離醃漬物、菸害、出門配戴口罩等,平時多攝取蔬果,增加抗氧化能力,是預防鼻咽癌的不二法門。
- 等到后期症状出现时,鼻咽癌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 並且也建議檢視生活環境,控制濕度、定期清掃房間,以避免灰塵、塵螨等隨電風扇、冷氣等在房間內到處飄散。
- 但如果鼻塞時間超過2周,一般來說就會建議要找尋耳鼻喉專科醫師的檢查與處理。
早期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即可治愈;中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复发率高,需要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 鼻咽癌患者放疗总剂量通常为66~70Gy(鼻咽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 和 54~60Gy(CTV,临床靶区),单次剂量为 1.8~2.2Gy。 放疗计划应至少采取三维适形,目前国内普遍使用调强放疗(IMRT)。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要怎麼治療?
由於有很多淋巴管從鼻咽通向頸部,鼻咽癌擴散的第一個症狀可能是頸部的淋巴結腫脹。 若發現得早,治癒率相當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如等到癌腫脹得太大,甚至擴散至肺、肝臟及骨骼,病情就比較棘手。 如癌細胞侵入顱骨底時,形成頭痛;腫瘤壓迫神經時,會造成眼皮下垂、臉麻、嘴角歪一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鼻塞、流鼻涕則是癌細胞已侵入鼻腔併發鼻竇炎,常為晚期症狀。 56歲的張先生長期有鼻塞困擾,過去4個月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加上晚上睡覺時經常打鼾,還以為是得了睡眠呼吸中止症。
- 鼻咽癌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其目的在于评估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监测和处理治疗相关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等。
- 鼻咽癌的成因,至今尚未有證據證明,有個別物質可直接引發鼻咽癌,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鼻咽癌是由遺傳及環境因素相互影響產生。
- 由於所有癌症都有可能出現淋巴結轉移,因此當鼻塞合併淋巴結腫大要特別留意。
- 若發現得早,治癒率相當高,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0%。
对于单纯鼻塞孩子,精神好,体温正常,环境因素是鼻塞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小婴幼儿,房间温度高,加之房间干燥往往引起鼻塞。 曾有专家对接诊过的416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被确诊,有近十分之一的患者延误时间超过1年。 结合影像与活检病理,小孙被诊断为鼻咽癌IVb期(T4N2M1)。 鼻咽癌肿瘤会逐渐向颅内生长,随着肿瘤的不断发育,面部神经将会受到压迫,进而引发面部麻木、面部有蚁行感、咀嚼困难等表现。
鼻咽癌鼻塞: 癌症百科
如東南亞地區、中國華南地區屬高發病率的地方,當中廣東的發病率為世界平均值的25倍,有機會廣東人進食過多鹹魚等醃製及煙燻食物,當中含致癌物質亞硝胺,長期食用會大大增加誘發鼻咽癌的風險。 另外,攝取過多高鈉食物或有吸煙習慣,亦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鼻咽癌。 鼻塞在台灣相當常見,不少人習以為常,這看似事小的問題卻也可能藏有重大隱憂。 賴耳鼻喉科診所賴盈達醫師就提醒,鼻塞若遲遲沒有改善,日久各項慢性病恐找上門,又或者其實是癌症警訊卻沒自覺而延誤就醫,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鼻咽癌鼻塞: 早期症状之二——血痰、涕血血痰
因此,对于出现血痰、涕血表现,检查鼻腔内部未发现出血部位,同时也未慢性咳嗽的朋友,一旦出现这两种表现,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2)化疗:全身性化疗药物抗肿瘤治疗,主要通过化疗物质杀死细胞,临床上常根据化疗的不同序贯方式,分为诱导化疗、同步化疗、辅助化疗。 结合病史、间接鼻咽镜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部活检、EB病毒血清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
鼻咽癌鼻塞: 早期症状之五——颈部淋巴结肿大
也建議患者調整作息,避免菸酒,多運動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過敏和免疫有關,免疫力的好壞則看日常生活。 並且也建議檢視生活環境,控制濕度、定期清掃房間,以避免灰塵、塵螨等隨電風扇、冷氣等在房間內到處飄散。 鼻咽癌鼻塞2025 在進行生活改善後,若還是有不舒服,則可考慮進行手術,方式繁多,包括傳統切除手術、新型的雷射手術等,將腫脹的鼻黏膜組織縮小。 鼻咽癌鼻塞2025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在完成治療後的首兩年內,醫生大約每隔數個月會替病人診症,其間會為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造影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正電子電腦掃描,以了解鼻咽和頸部的情況,並監察癌症是否有復發迹象。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放疗后鼻塞怎么办?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鼻咽癌鼻塞2025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但如果有摸到淋巴结肿块,或是脖子可能整个肿起来,也有可能会是恶性的,就有可能是鼻咽癌、口腔癌,这些部位都会从这边肿大。 淋巴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器官,所以当患者淋巴结肿大时,会去区分是否为良性,比如感冒的时候,喉咙会摸到淋巴结肿起来,可能是发炎或感染产生。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可否用手術治療?醫生解説鼻咽癌分期、治療方法、電療程序及副作用
部份鼻咽癌帶有高於正常水平的「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研究顯示這種因子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標靶藥物在鼻咽癌治療中的確切作用仍在研究中,當癌細胞擴散、復發或患者接受化療後腫瘤仍繼續生長,醫生便會考慮將標靶藥與放射治療或化療一同使用。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鼻咽癌鼻塞: 常見問題
雖然這是少數的案例,但因為鼻咽癌不容易在早期的時候被發現,因此如果有以下其他症狀的話,一定要記得提高警覺。 另外,EB(Epstein-Barr Virus)病毒感染與鼻咽癌關聯度極高,大部分患者的鼻咽癌細胞內都可發現EB病毒的DNA。 鼻咽癌鼻塞 不過,至於EB 病毒如何結合其他風險因素而誘發癌症,則仍有待研究。 但如果鼻塞時間超過2周,一般來說就會建議要找尋耳鼻喉專科醫師的檢查與處理。 鼻咽癌的早期症狀是鼻涕或痰液經常帶有血絲,由於鼻咽腔內腫瘤的血管比較脆弱,加上腫瘤外表並沒有黏膜覆蓋,所以很容易出血。
鼻咽癌鼻塞: Heho 癌症
然而,復發位置不一定在鼻咽,有時鼻咽黏膜上可以毫不察覺有復發跡象,腫瘤卻深藏在附近的顱底組織裏,頸部淋巴亦很常見。 此外,部分完成治療超過 10 年以上的患者也會出現一些另類腫瘤,像是鱗狀細胞癌或惡性肉瘤。 早期症状之四——鼻堵塞感鼻堵塞感与上述几种症状一样是常见的鼻咽癌早期表现,多会感到单侧的鼻腔有堵塞感,并且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患者有可能双侧的鼻腔均出现堵塞感。 臨床上抽血檢測血清中的 EB 病毒抗體有診斷及追蹤的參考價值,而確診鼻咽癌最主要的判斷方法是用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交由醫師初步判斷是否可能為鼻咽癌,再來切片檢查是否有鼻咽癌細胞。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早期症狀︰鼻塞、流鼻血、鼻涕/痰帶血絲
沒想到日前竟在咳嗽時,痰中出現了血絲,趕緊跑到耳鼻喉科就醫,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原來在鼻咽部長了一顆腫瘤,而且腫瘤幾乎占滿了鼻咽部,經切片檢查才發現,他已經罹患鼻咽癌第一期了。 鼻炎会有鼻塞的症状,但肿瘤增大阻塞鼻孔时也会导致鼻塞。 需要注意区分的是,鼻炎导致的鼻塞一般有间歇性、交替性,和姿势有着很大关系。 而鼻咽癌导致的鼻塞,早期一般是单个鼻孔堵塞,伴随肿瘤扩大,两个鼻孔都会堵塞,具有持续性和进行性的特点。 若出现血痰、涕血、头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感或其他鼻咽癌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哪怕仅同时出现一种,也应提醒医生,加强对鼻咽癌的筛查。
鼻咽癌鼻塞: 放射治療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 EB 病毒有可能引致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夠識別和消滅病毒,而患者在康復後亦甚少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也不會因此而患上鼻咽癌。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原来,鼻咽癌的原发位置在鼻腔的后头,所以当肿瘤还是小小的时候,患者通常不会感觉到疼痛,也不会感到异常,所以当这名男性前来就诊的时候,此时癌症已经相当晚期了。
(3)EB病毒血清学检查:有EB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中检查出EB病毒抗原及抗体升高,部分患者EB病毒DNA拷贝数升高明显。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鼻咽癌鼻塞2025 不過,當本來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士搬遷到另一個鼻咽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或日本),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會有所降低,而他們的下一代患鼻咽癌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相對人種,鼻咽癌的風險與居住地區有更大關聯,例如在中國出生的白種人,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較在美國出生的白種人高。
鼻咽癌鼻塞: 鼻咽在哪裏?
視乎神經損傷的程度,這些手術後遺症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消失,但亦有可能屬永久性。 醫生會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化療治療鼻咽癌,例如晚期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同步放化療,由於部分化療藥物能夠增加癌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度,因此有助加強治療效果。 若癌細胞擴散到肺、骨或肝等遠端器官,醫生或會考慮單獨使用化療或與放射治療一併使用。 化療也可用於輔助治療,即放射治療後進行,減低復發風險;部份醫生也會採用誘導化療,即於同步放化療前先單獨使用化療。
鼻咽癌鼻塞: 早期發現鼻咽癌預後效果好
①由于放疗对组织损伤较大,临床上对复发患者二程及多程放疗较为谨慎。 且放疗后复发者病变多较广泛,二程或多程放疗对局部及颈部软组织创伤重,常伴骨坏死,手术难以进行。 (6)脑神经损害症状:鼻咽癌生长浸润压迫颅神经,可出现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张口受限、伸舌偏斜、软腭麻痹、反呛、声嘶等神经症状。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除了頭痛之現象,鼻咽癌腫瘤或會擴散壓迫到腦神經,令患者出現臉部皮膚感覺麻木、舌頭麻痺,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的症狀。 鼻咽腔的惡性腫瘤會令到呼吸道變窄,患者初期病徵會有鼻塞。 而且鼻咽腔內腫瘤的血管比較脆弱,容易因摩擦而導致出血,所以鼻咽癌患者的鼻涕或痰液會經常帶有血絲,尤其是有反覆流鼻血的狀況。 不論如何,還是再次提醒,鼻塞事小,但也有可能是嚴重問題,應盡早檢查確認原因,並加以改善及治療,以免後續產生更多不必要的健康問題。 賴盈達醫師表示,鼻塞最常見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感冒、過敏、鼻竇炎等,當中又以過敏為台灣常見鼻塞原因,也就是民眾常聽到的過敏性鼻炎。
鼻咽癌鼻塞: 食物營養
等到后期症状出现时,鼻咽癌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因此一旦出现耳鸣与听力下降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以免被误诊为中耳炎等其他疾病,导致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 之所以早期会出现头痛症状,主要是肿瘤组织侵及神经、血管及颅底骨质,对三叉神经等神经血管的反射造成了刺激,进而导致头部各处疼痛。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鼻竇炎和過敏性鼻炎相似,常會讓人混淆,有別於過敏性鼻炎起於對過敏原的過敏,鼻竇炎主要發生原因是因為感染,也就是位於鼻腔內的鼻竇,因感冒等原因造成的細菌感染或黴菌感染等,所形成的發炎情況。 之所以会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主要的原因就是鼻咽部肿瘤对耳咽管部位进行了压迫,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非常容易被误诊为中耳炎。 手術是不少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案之一,然而鼻咽癌與其他腫瘤有別,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亦稱電療)及化療為主,更不時與化療一併使用,即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簡稱同步放化療)。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除此之外不少研究也認為,過敏和失智症、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有所關聯,提醒民眾盡早就醫治療。 即便是雙側鼻塞、確定是過敏性鼻炎,賴盈達醫師也提醒應盡早治療,因為過敏性鼻炎雖然通常並不嚴重,但很有可能在身體形成一連串的影響,進而造成各種疾病、慢性疾病。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不過,若鼻涕帶血等症狀持續1至2星期,建議可找醫生進行檢查。 醫生會因應病人屬於的分期及病情的嚴重性,進行不同治療。 針對早期病期,一般會使用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但如果癌細胞已蔓延至其他器官,則會再配合化學藥物治療以控制擴散程度。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鼻咽癌鼻塞: 鼻咽癌有前兆嗎?鼻咽癌初期症狀?
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因此耳朵感染在兒童中特別常見,惟在成人身上卻較少發生。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其余的症状,比如查不出原因的偏头痛、听力障碍或是产生耳鸣的现象,由于位置的关系,鼻咽癌早期诊断并不容易,症状也不具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