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發言人表示,行政長官已依據區議會條例確定新一屆區議會的選舉日期,一般選舉的提名期自10月17日開始,10月30日結束。 遞補代表是在此次選舉未當選的候選人中,得票數不少於選票總數三分之一的候選人才擁有資格進入此席位,若正任代表因故出缺,將由未當選的代表候選人按得票多少順序依次遞補,如此類推。 會議主要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是全體會議,選出主席團;主席團其後會召開會議敲定選舉安排。 選委界議員林琳表示,過去擔任區議員期間選區細,「細到一條街分開咗2至3個選區」,認為對服務市民有影響,優化後有利推行地區政策倡議的流暢性。
地方選區議席參選人士無需在自己居住的地區參選,惟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年滿21歲,無外國居留權,過去3年通常在香港居住,並且本身已經登記成為選民。 每位選民可投票給一位候選人,得票最高的兩位候選人當選。 今日共有1273名選舉會議成員出席投票,有效票數共1267張。 朱葉玉如以1254票成為「票后」,立法會議員霍啟剛則以1248票成為「票王」。 至於被外界視為接任全國人大常委的人選,由政協「轉跑道」參選的李慧琼以1243票排第4,同為現屆人代的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及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分別以1216票排第9及以1212票排第11,梁美芬則以1190排第18。 15名現屆人代全部成功連任,包括陳勇、陳曼琪、陳曉峰等。
港區人大選舉: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舉結果
李家超原定在4月8日舉行網上記者招待會,但之後延遲一天進行[18]。 港區人大選舉 與區議會及立法會的選舉制度不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是以全票制作為選舉方式。 全票制為每名選民可以投票給相等於該界別議席內的議席數量。
- 他們建議國家海關總署認真考慮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的申報,以方便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出入內地。
- 除了行政長官選舉外,選舉委員會也分別於1998年及2000年,選出第一屆和第二屆立法會的部分議席;但按照《香港基本法》附件二第一節,所佔議席逐屆減少於第三屆立法會取消。
- 發言人表示,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的提名期(包括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區議會地方選區的選舉)將於10月17日開始,至10月30日結束。
-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2]。
- 简而言之,该选举会议的选民资格由参加过上一届港区人大代表选举会议的人员、上一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本届港区行政长官本人及其选举委员会委员其中的中国公民所组成。
因此在港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时间前,有意参选者需领取、填写、送还参选人登记表并附加十名以上选举会议成员的提名信以获得参选资格从而成为代表候选人。 主席團召開第二次會議,匯總並公布代表候選人名單和簡介,將代表候選人名單及其簡介印發選舉會議全體成員。 此外,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的提名期(包括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區議會地方選區的選舉)將於10月17日開始,至10月30日結束。 行政長官已根據《區議會條例》(第547章)第27條,指明舉行第七屆區議會一般選舉的日期。 新的區議會將回歸服務市民的功能定位,完善地區治理,惠及廣大市民。
港區人大選舉: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其中《基本法》第45條及第68條分別訂明,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席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普選為目標;自2007年後,香港社會要求實行行政長官以及立法會全面普選的呼聲日漸高漲。 發言人強調,特區政府將致力確保第七屆區議會如期在2024年1月1日履職,並全力支持選舉管理委員會按經修訂的相關選舉法例,籌備和舉行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確保選舉公開、公平、誠實,並安全有序、高效和人性化地順利進行。 港區人大選舉 選舉結束後,泛民力量主導各區議會,藉著這個平台繼續發出「反送中」訴求,包括要求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體議員進行普選,並不時在議會高呼「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甚至有個別議員提出類似「港獨」口號。 在重塑區議會的同時,特區政府也組成「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和「地區治理專組」,為區議會訂立會議常規和為區議會的應有表現及失當行為制訂標準、甄選合適的愛國愛港有能之士委任為區議員等。 目前各區關愛隊亦加緊成立,正形成全港各界參與、共同關愛基層、完善地區治理的合力。 李慧琼當選後表示,感謝國家信任及人大代表投票支持,將全力以赴不負國家期望。
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表示,民建聯會積極派員參選,但選舉部署需黨內執委會商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全國人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主要行使的職權,包括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關於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職權,執行全國人大的職能。
港區人大選舉: 提名期
選舉委員會於2004年至2016年間不再選出立法會議席,所有議席均經由地區直選或功能界別選舉所產生。 因應中國人大常委會於2021年修改基本法附件一,選舉委員會自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起選出40名立法會議員。 選舉事務處指,2023年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臨時選民/投票人登記冊及取消登記名單今日(1日)發表。 港區人大選舉2025 選舉事務處呼籲市民透過選民登記網站核對他們的選民登記狀況及資料,包括所屬的新區議會地方選區。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提名期上月30日(星期三)結束,選舉會議主席團今日(8日)舉行第二次會議,公布42人獲確認候選人資格,包括現屆人大代表吳秋北、胡曉明、馬逢國、陳勇及陳曼琪,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梁美芬等。
- 目前各區關愛隊亦加緊成立,正形成全港各界參與、共同關愛基層、完善地區治理的合力。
- 身兼主席團常務主席的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主席團認為他們來自香港各界優秀人士,為人正派,辦事公道,定能勝任工作。
- 投票以不記名方式、絕對多數制進行,候選人即需取得750票才能當選。
- 同時,比例代表制對小政黨包容,有利於發展多黨派的議會,能產生代表性廣泛的選舉結果。
- 她指,屆時將由現屆人大代表黃玉山擔任總監票人,另有鄧家彪等21名監票人。
不過李家超由於從泰國返港後確診新冠病毒,未能出席是日會議。 陳勇又指,由「三會」成員選出的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與地方選區選舉於同一天舉行是合適安排,有利營造更好的選舉氣氛,並降低行政成本,為納稅人「慳錢」。 陳勇希望政府在區議會以「先行先試」方式優化選舉安排,包括縮短投票時間。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今日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是歷來最年輕的港區全國人大常委。
港區人大選舉: 香港文匯網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直接對香港選舉制度進行改革[4]。 選舉委員會是香港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間接選舉團體,亦即選舉團。 中國人大常委會於2021年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後,選舉委員會共有1,500名成員和40個「界別分組」,但絕大多數成員並非香港選民直接選出,部分委員更由政府人士出任或委任而成。 其中3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300人來自專業界,300人來自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300人為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其餘300人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 提名期由2022年4月3日開始,至4月16日結束,由於4月15及16日為公眾假期,提交提名表格的限期為4月14日。 至1996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北京決定「另起爐灶」,由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所籌組,原為推選第一屆行政長官的推選委員會,選出臨時立法會取代最後一屆立法局。
港區人大選舉: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按《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第9條第4款,這次產生的選舉委員會委員任期為2021年10月22日至2026年10月21日。 第五屆選舉委員會的任期原訂於2022年1月31日結束,但根據經2021年全國人大修改的《基本法》附件一,將在第六屆選舉委員會組成後任期提早結束。 港區人大選舉2025 根據草案,負責選出港區人大代表的選舉會議,會以1,500人選舉委員會作為主體,以反映愛國者治港,而草案亦規定,選舉會議會以有選委會中的中國公民組成。
港區人大選舉: 主席團推薦名單曝光 包括李家超
立法會(主權移交前稱「立法局」)是香港的立法機關,自第七屆立法會起共有90個議席。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68條的规定,议席由選舉產生,除了第一屆任期為2年外,每屆任期為4年,而第六屆立法會被中國人大常委會延任多1年。 港區人大選舉 港區人大選舉 《基本法》附件二規定了首三屆立法會的組成方式,並逐屆減少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席。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21年3月30日修訂基本法附件二,按修訂立法會重設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席。 除了行政長官選舉外,選舉委員會也分別於1998年及2000年,選出第一屆和第二屆立法會的部分議席;但按照《香港基本法》附件二第一節,所佔議席逐屆減少於第三屆立法會取消。
港區人大選舉: 選舉結果
全體36位港區人大代表日前向人大常委會提交聯署信件,希望國家海關總署早日取消俗稱「黑碼」的健康申明卡,方便香港居民以至其他國家及地區人士出入境。 新冠疫情已經緩和,在全面恢復通關之後,要求進一步取消通關限制,方便香港居民回內地,符合社會多數市民的期望。 不過,港區人大代表不妨多走一步,向中央提出建議,恢復深圳戶籍居民來港「一簽多行」政策,讓更多深圳居民來港消費,刺激香港經濟復甦。 42.鄺美雲,女,1962年12月生,香港珠海社團總會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
港區人大選舉: 界別分組的席位分布、產生方法及選民資格
香港友好協進會作為愛國愛港組織,全力支持政府重塑區議會工作,積極參與關愛隊,並於7月21日成立友好關愛緊急援助基金,與全港關愛隊一起,齊心協力服務市民。 在香港由治及興的階段,愛國愛港力量要勇擔完善地區治理、振興香港經濟重任,為地區發展增動能,為市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截至2022年7月1日,按選舉事務處公佈,選舉委員會正式委員登記冊上的委員人數為1,450人。 [4]但有部分選委不是中國公民,不合資格成為選舉會議成員。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2]。 港區人大選舉 根據《香港01》獲得的主席團建議人選簡介,是次會議將產生的19人主席團之中,包括現任特首李家超、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等,並不包括前特首林鄭月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
港區人大選舉: 區議會
姚祖輝,男,1965年10月生,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 港區人大選舉 李應生,男,1953年5月生,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百成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引泉,男,1955年4月生,招商局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司庫。 朱葉玉如,女,1955年7月生,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9.陳振彬,男,1957年11月生,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主席,寶的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港區人大選舉: 政府豁免候選人防疫聚集限制
恢復通關之後,香港與內地居民的往來已基本恢復正常,「黑碼」成為最後一道為香港市民返回內地帶來不便的措施,要求撤消這一措施,確實是多數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 目前,即使仍然有「黑碼」的不便,每日仍有大批香港市民返回內地,近期更出現了香港居民前往深圳消費的熱潮,深圳有一些大型商場,每逢周末、周日和節假日,已經成為香港居民的消費熱點,深圳的消費也熱了起來。 39.鄭國杰,男,1962年2月生,黃德慶廖瑞彪律師事務所律師,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國際法商精英會副主席。
港區人大選舉: 港區人大選舉|42人獲確認候選資格 12.15競逐36個席位
2009年4月1日,中央政府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請求,在深圳市試行戶籍居民「一簽多行」的個人遊簽注政策,對香港經濟發展注入很強的支持力量。 36位港區人大代表的聯署信件中指出,本港有接近26萬65歲以上人口使用非智能手機,長者在使用智慧手機填寫資料方面有困難,令部分長者未能順利入境。 另外,關口網絡不穩,也會導致無法順利生成二維碼,對一部分香港市民造成不便。 他們建議國家海關總署認真考慮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的申報,以方便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出入內地。 34.黃錦良,男,1976年8月生,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教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
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之下,預料本屆參選者都只能是「愛國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簡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参与全国人大会议,港区人大佔全国人大代表的1.2%。 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落實之後,市民對行政立法及地區治理的管理質素,有了更高的期待與要求。 「愛國者治港」的新氣象,要通過愛國愛港力量切實推動地區關愛服務等體現出來。 愛國愛港力量要出錢出力、深入基層,既做好緊急突發事件時的支援服務,亦踏實解決基層民生難題,與新的區議會等形成地區治理合力,完善地區治理水平。
選舉委員會由1,500名委員組成,由不同提名機構產生的委員156人,當然委員362人,選舉產生的委員982人。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指,一般而言,新一屆港區人大選舉會於今年12月初舉行,明年1月完成換屆,而現時距離12月還有時間,需要聽取各方面意見,會適當時候決定是否再參選。 港區人大選舉2025 第11屆立法院的總席次共計113席,其中73席區域立法委員採單一選區制選出,3席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3席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採複數選區制選出,34席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採比例代表制選出。 在2015年鄉郊代表選舉之前,街坊代表選舉由鄉事委員會主辦,經修訂後原有《村代表選舉條例》更名為《鄉郊代表選舉條例》,以涵蓋街坊代表選舉,並改由民政事務處主持。 1986、1989、1991三屆,該局議席均為36個,委任議員12席,當然議員3席(新界鄉議局主席及兩名副主席),間選議員9席(區域市政局轄下九個區議會各推選一人),直選議員12席(單議席單票制)。 1989年市政局看齊區域市政局,由市政局內10區議會各推選一人(1994年區議會選舉,旺角與油尖兩區併為一區,因此1995年市政局的間選議席由10席降至9席)。
港區人大選舉: 選舉制度
20.孫偉勇,男,1972年4月生,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香港普聯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1.文穎怡,女,1973年6月生,香港廣西社團總會會長,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東華三院庚子年主席。 其他曾對外表示參選特首的人士,還包括撰寫37頁政綱的女士李稚嘉[46]、上屆曾宣佈參選、自稱「政治新鮮人」的蕭德良[47]、「珍惜群組」召集人李璧而[48]等。 全票制的缺點為在某些派別明顯佔優的界別上,會令敵對派別完全沒有當選的可能性,即如同將該等議席全數委任給某派別的人士。 简而言之,该选举会议的选民资格由参加过上一届港区人大代表选举会议的人员、上一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本届港区行政长官本人及其选举委员会委员其中的中国公民所组成。
終審法院認為權益只包括丁屋利益、某些物業豁免繳地稅及差餉等,但不等於政治權利。 由此引申出鄉村村代表選舉辦法的改革,當時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廣泛爭議以及部分新界原居民的反對。 根據《基本法》附件一第二節,選舉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一般而言,行政長官任職滿五年後,下任特首會由新一屆選舉委員會選出。 不過如果行政長官於任期內辭職,如2005年3月12日董建華因辭職而需要為行政長官職位進行補選,當時選舉委員會便會仍在任期之內,故曾蔭權徵求選舉委員會成員簽名支持參選時,無需重新選出選舉委員會全數成員。
恢復通關之後,應盡快便利兩地人往來,刺激消費,帶動兩地經濟復甦,這對港深兩地都有利。 從現時的實際情況看,香港居民前往內地消費的情況,恢復得比預期更好,港區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如果能被採納,將會進一步吸引更多香港居民前往內地消費。 但深圳及內地其他城市來港消費的熱潮卻仍未出現,尤其是深圳居民來港消費,仍有很大空間可以提高。 26.陳正欣,男,1962年1月生,保良局主席,香港鐘錶業總會顧問及前主席,香港特區政府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諮詢委員會委員。
港區人大選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
成為功能界別選民者,可以參與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議席的投票。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永久性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香港基本法》保障。 香港所有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特區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 本條目將集中介紹香港各項選舉以及已經落實的制度,相關發展爭論請參閱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港區人大選舉: 港區人大代表
投票以不記名方式、絕對多數制進行,候選人即需取得750票才能當選。 與許多外國選舉制度不同,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第31條,勝出的候選人須聲明他不是政黨的成員。 根據《香港基本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均須為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
28.陳振英,男,1961年11月生,香港第七屆立法會議員、財委會主席,中國銀行(香港)顧問,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 16.姚祖輝,男,1965年10月生,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 9.李應生,男,1953年5月生,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百成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慧琼今(2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一直與保安局等部門保持溝通,亦有親自與中聯辦商討,希望可爭取取消「黑碼」,但進展未見顯著,故決定聯署提出請求。 對於如何挽留人才,湯家驊指,要令年輕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但年輕人亦要捉緊機會,他提到現時很多大型企業給予年輕人的職位,都被內地年輕人包辦,原因是他們各方面才能都較香港年輕人優勝。 他直指,香港人有責任不要自暴自棄,要力求上進,政府要做多一點令年輕人覺得有上進的機會,但如果他們覺得「外國的月光特別圓」的話,他也尊重這些人的決定,只要他們不後悔就可以。
街坊代表選舉是香港新界的政治選舉,如果居民的定居點不是認可新界鄉村,則不可選村代表,但可選街坊代表進入鄉事委員會。 長洲及坪洲多年來以街坊代表選舉,代替「村代表選舉」(前稱村長選舉)。 街坊代表選舉與香港其他地區選舉不同之處,就是採用全票制,以長洲為例,每名選民可以「1人投39票」,即1人可同時選擇39名候選人。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的政治爭議,多數都涉及雙普選及廢除委任制。 董建華政府先於1999年撤銷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並恢復委任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