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港人36年的UA戲院,最終不敵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長期的經營壓力,宣佈由即日(2021年3月8日)起,全線結業,令人惋惜。 UA除了是全港首個引入IMAX巨幕技術的院線,原來創辦人紀愛華 ,一直與香港甚有淵源,甚至是香港某個牛奶品牌的股東。 影藝戲院老闆2025 1983年,電影文化中心和藝術中心合辦「20至40年代中國電影回顧展」,放映費穆導演的《小城之春》,令這齣電影重新「放射出讓人目眩心驚的光芒」。 此後,該片不僅被評為中國電影90年的十部經典作品之一,更被香港電影評論界評為世界百年電影史上的十大經典之一。
- 院線聲勢亦都大不如前,現時有7間戲院共24個銀幕,市場佔有率不足一成。
- 此外,還有盧子英、張偉雄、許素瑩、施潔玲等,至今仍活躍於電影界、文化界。
- 星輝戲院 位於汀角路榮暉花園商場,現租戶為明星海鮮酒家。
- 廣州 UA 花城汇(现:博纳UA IMAX花城汇电影城)2012年開幕,拥有13個影廳,包括1間IMAX影廳。
- 2010年4月29日,皇室戲院重開,新址位於皇室堡4樓407舖。
「每天在戲院天井的臨時鐵皮屋工作,密不通風的,天氣轉熱時只好赤膊上陣,做了大約半年。」他笑着說。 由洲立影藝管理,目前一共有14間影院,為全港最大院線,而日前更宣布將開設MCL Cinemas Plus+,接手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百老匯戲院的原址,預計今年夏季開業。 2022年4月1日,英皇影院集團與麗新集團旗下的MCL院線宣佈,共同投資及建立新的院線品牌「Plus+」。 林建岳旗下豐德麗於 2013 年收購寰亞洲立集團,並擁有MCL院線,目前共設12間戲院。
影藝戲院老闆: 百老匯 荃灣
那時,周梁淑怡在主政,栽培了不少創作、製作的人才,可說是無線的黃金歲月,也是創作最自由的時期。 年間,匯聚了不少文藝青年當編劇、導演,如陳韻文、李碧華,吳昊、陳翹英、冼杞然、舒琪、方令正、李茜、許鞍華、嚴浩、譚家明、章國明、徐克、蔡繼光、卓伯棠……。 無線可說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基地,培育了一批電影人才。 1979年,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已捲起了千堆雪。
- 為廣州票房十大戲院,2014年-2015年曾為廣州票房第三高戲院。
- 洲立影藝總經理黃寶珠指,對接手經營一事不作評論,但表明該院線會繼續尋找合適機會。
- 1971年2月初,為響應海外保衛釣魚台運動,反對美日侵佔釣魚台,示威者到中環的日本領事館抗議,羅卡負責策劃,為他們拍攝紀錄片,報導示威前的集會和現場被拘捕的經過,鏡頭下不乏難忘場面。
- 不過,羅卡退而不休,仍孜孜不倦地,繼續香港和中國電影史的研究,拍紀錄片,以及出版不同類型的書籍。
-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開始舉辦以來,羅卡一直都從旁參與,至1990年,正式加入做節目策劃和編輯。
- 美高梅年度重「錘」呈獻《洛奇系列:王者之後3》,米高B佐敦 (Michael B. Jordan) 演而優則導,這次首執導筒即鋒芒畢露。
2008年9月9日,UA宣佈將於尖沙咀國際廣場(iSQUARE)開設全新戲院(為九龍西第二間UA),並會開設全香港第二間IMAX戲院,已於2009年12月開幕。 該戲院佔地約46,000平方呎,包括3間普通影廳、1間貴賓影廳及1間IMAX數碼立體影廳,共提供逾900個座位。 ISQUARE IMAX的銀幕高40呎、闊70呎,並可透過衛星直播足球比賽等,並同時引進數碼投影系統,令影像更清晰及明亮。 曾憑IMAX 3D版《阿凡達》奪得「全球最高票房影院」殊榮,並在2015年成為IMAX全球平均單銀幕票房最高的院線。 不過影戲院最終因為經營虧損而不獲續約,喺2006年同灣仔院址暫別。
影藝戲院老闆: 鄰近影藝戲院 青衣城的戲院
不少市民大嘆可惜,尤其影藝戲院票價低廉,約50、60餘元睇一套戲的價格,可謂平絕全區。 最後一場放映於晚上11時許散場,大批影迷依依不捨,即使戲院已落閘,仍陸續有人到門外拍照留念。 我明白做主流電影或art house說到底都係一盤數,唔大賺都不能長期虧損,但我覺得唏噓係,無嘢留得住,集體回憶越來越少。 Festival Grand Cinema(又一城)九龍塘又一城-前身為AMC又一城戲院,8間影院,共1196個座位(2016年6月8日開幕)。 MCL 粉嶺戲院 – 逸峯廣場粉嶺逸峯廣場-3間影院共285個座位,引入「無機房」設計,可在5、6米樓底設放置投映設備(2017年1月21日開幕)。
對於市傳林建岳及楊受成有意接手UA戲院,黃百鳴稱,「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他認為,在本港電影院不足情況下,有人願出手投資,共同維持電影業生態是好事。 去年下半年接手九龍灣星影匯的Cinema City老闆黃百鳴則表示,暫無洽購UA戲院的意圖。 他又指,疫情對電影業衝擊大,即使容許復業仍有限制,對戲院經營甚有肘掣,且電影未如餐廳般可「打包」外賣,「無咩走盞位。」他寄望疫情盡快過去,「希望明天會更好」。 位於新地北角匯、宏寰文化傳播旗下ACX Cinemas去年11月底開業,發言人指,待了解所有詳細情況,再考慮會否接手部分戲院。 另有指楊受成旗下英皇院線亦謀出手競爭;宏寰文化傳播旗下ACX Cinemas亦表明持觀望態度。
影藝戲院老闆: 嘉禾 大埔
美高梅年度重「錘」呈獻《洛奇系列:王者之後3》,米高B佐敦 (Michael B. Jordan) 演而優則導,這次首執導筒即鋒芒畢露。 他再次擔演新一代拳王艾冬尼斯,稱霸拳壇之後,事業家庭兩得意;那邊廂兒時好友兼天才拳手戴米安(尊尼芬梅傑斯)飽經多年牢獄之苦,終於刑滿出獄,並決意在擂台上奪回失去的一切。 兩位老朋友重遇,卻旋即掀起拳壇大戰,艾冬尼斯眼對的不只是一場擂台激戰,更是要面對無法逃避的過去,並為了未來而與戴米安展開終極對決。 《洛奇系列:王者之後3》故事由《黑豹》系列導演賴恩古格勒創作,基南古格勒及《王者世家》扎克貝林編劇。 多位原班演員悉數回歸,包括《雷神奇俠》系列「女武神」泰莎湯遜、《銀翼殺手2049》活哈里斯、《尚氣與十環幫傳奇》科里安蒙特亞魯及《靈魂奇遇記》菲莉西亞拉沙德。 此外還有新人米娜肯特,以及於今集飾演拳王勁敵的《誓血五人組》尊尼芬梅傑斯。
影藝戲院老闆: 戲院飲食優惠【3】Cine-Art House 影藝戲院
同日從歷年放映的內地電影中選出5套,包括《開國大典》、《芙蓉鎮》、《那山那人那狗》、《我想有個家》及《朗朗星空》重新播放,免費招待電影迷欣賞回味。 早於1970年已經成立,曾經擁有歷史悠久嘅銅鑼灣紐約戲院、佐敦大華戲院。 有超過50年歷史嘅海運戲院仍然屬於嘉禾院線,但係裝修後座位數目大減。 院線聲勢亦都大不如前,現時有7間戲院共24個銀幕,市場佔有率不足一成。 香港地方雖然細,但係戲院營運市場競爭激烈,未計UA已經有5條坐擁多間戲院嘅院線。
影藝戲院老闆: 百老匯 旺角
及後於2009年4月1日在九龍灣淘大商場百老匯九龍灣戲院原址重開,並於2018年3月28日因租約期滿而結業。 2021年1月26日,MCL母公司豐德麗集團以5600萬元收購UA旗下K11 MUSEA的戲院K11 Art House,共有12間放映廳,並於今年3月7日開始接手營運。 MCL自新港戲院結業撤出尖沙咀後再進駐,並首次擁有IMAX放映院。 此外,MCL同時與The ONE商場簽約以低於現時市價的100萬月租,將於2023年接替目前經營的百老匯院線,共6間放映廳。 屆時尖沙咀的4間戲院中,MCL將獨佔兩間,亦同時成為全港最大院線。
影藝戲院老闆: 香港戲院列表
營運商可能都深明淨係做戲院好難維皮,票房收入要同片主拆賬,所以佢地都各自有電影相關生意。 Cinema City由即日起繼續推出優惠,只要成為Cinema City院線的會員,即可以9折優惠購買小食部內的食物及飲品。 同時,Cinema City會員亦可以9折優惠購買正價戲票及精品店的商品。 位於淘大商場三期的影藝戲院,於上址經營十年,今日租約期滿。
影藝戲院老闆: 百老匯/AMC院線信用卡優惠
陪伴香港電影業成長,百老匯戲院於1950年正式開業,亦在1987年投資重建於九龍旺角西洋菜街現址,多年來逐步發展成百老匯戲院線,成為現時最具規模的香港戲院線。 至今,百老匯院線一共有13間戲院,設有總共70個電影銀幕及超過10,000個座位。 本院線旗下管理4個為人熟悉的品牌,包括「百老匯」、「My Cinema」、「PALACE」及「MOViE MOViE」,為客人提供獨特的電影體驗。
影藝戲院老闆: 今天影藝戲院 九龍城的上映電影、時間及售票情況
K11 Art House (尖沙咀K11 MUSEA)2019年8月27日開業,2021年2月28日結業,現址由MCL接手,於2021年3月7日營業。 UA iSQUARE (尖沙咀iSQUARE) 2009年12月17日開業,2019年8月25日結業,後改建為英皇戲院(尖沙咀iSQUARE),於2019年12月18日營業。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影藝戲院老闆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影藝戲院首兩部上映的電影為中國大陸的《孩子王》及台灣的《尼羅河女兒》。 優惠【1.2】憑即日戲票可以優惠價換購爆谷,每張戲票可選1款爆谷(細爆谷$3、中爆谷$6、大爆谷$9)。
影藝戲院老闆: 影藝戲院 青衣城
2004年12月,公司耗資4,000萬於旺角開設UA朗豪坊,設有六個銀幕共1122個座位,全部採用每張價值1500元的Rocking 影藝戲院老闆2025 Chair(高背活動情侶椅),椅背可以向後扳,讓觀眾坐得更舒適。 2001年,UA開設太古城中心戲院,除了有5間標準影廳外,另設2間豪華影廳Director’s Club。 UA院線為立基控股有限公司成員,集團內亦設有立基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和英皇電影、洲立電影共同負責電影發行業務。 能夠控制時間的康將與蟻俠達成協議,為蟻俠帶來改寫現實的第二次機會,但隨之而來的代價,卻將可能失去一切!
影藝戲院老闆: 嘉禾 黃埔
影藝戲院(青衣城)2021年5月,包括青衣城戲院的娛藝全線戲院結業。 影藝戲院老闆2025 香港UA院線本月於青衣及銅鑼灣影院,開始提供聽障與視障輔助裝置借用服務,為本地首間視障聽障人士的無障礙戲院。 院商坦承,即使有耳機輔助,「片源才是難題」,例如視障人士需要口述影像支援,本地一直匱乏;他們期望透過影院踏出第一步,令身障人士睇戲的需求被注視,讓口述影像這類支援才能更趨普及。
當時的浸會大學院尚未有影視系,「中心」計畫開辦電影課程文憑班,期望培育電影人才。 曾經寫下好多票房奇蹟、堪稱香港最早嘅art house戲院影藝戲院,做埋今日就結業。 連戲院fb都冇公布(個page都係得5百幾人like),如果唔係有電影專頁po結業通告相,真係冇咩人講,無聲無息到令人唏噓。 ACX院綫:ACX Cinemas2020年首次在香港開設戲院,選址北角匯,戲院內設有4個影廳,座位數目合共143個。 4D超立體巨幕影館 (香港國際機場翔天廊)-1間影院,於2012年1月31日結業,原址改為機場UA IMAX影院。
影藝戲院老闆: 影藝戲院 九龍城預售中電影
MCL 長沙灣長沙灣麗新商場,前身為1997年結業的麗新戲院,採用簡約的工業風設計,於2019年1月31日開幕。 市傳楊受成旗下英皇院線亦有意成為「白武士」,接手經營UA部分戲院,英皇戲院是本港戲院業的「後起之秀」,由楊受成幼子楊政龍主理,2017年進駐中環娛樂行,成為英皇首個戲院據點,4年間已擴展至全港擁7間戲院。 1970、80年代,在還未有錄影帶和影碟的年代,影迷要觀看較為冷門的電影,是否有選擇? 而《中國學生周報》電影版、《大特寫》(1975年)和《電影雙周刊》(1979年)等雜誌則擴闊了影迷的眼界,也提升了影迷的觀影品味。 電影組織和影評文化的興盛,與1979年前後新浪潮電影的湧現不無關係。 除放映主流電影,百老匯院線亦會提供各種藝術電影及國際表演節目。
影藝戲院老闆: 九龍區
由洲立影藝經營的MCL院線1982年成立,母公司2013年出售大部份股權俾林建岳嘅豐德麗,本身已經擁有寰亞電影嘅林生,有埋屬下戲院,同樣能夠以「一條龍」模式賺到盡。 喺香港經營36年嘅UA院線,因為受到疫情打擊,近期傳出財困,早前更將開業不足一年、位於K11 MUSEA嘅K11 Art House戲院,出售俾另一院線營運商MCL。 恆星戲院是香港最早期的藝術戲院,永熹影業公司的老闆莫玄熹與合夥人投得行將拆卸的新世界戲院,改名「恆星」,於1971年1月8日開幕,而且還在《周報》刊登廣告,自稱「影藝之宮」。 最初搞得有聲有色,放映了維斯康提《異鄉人》(《陌路相逢》)、敕使河原宏《砂丘之女》等高格調的影片,其後因股東間發生意見,未能維持下去。
影藝戲院老闆: 百老匯 PREMIERE ELEMENTS
羅卡先在羅馬美術學院「掛單」,等機會進入電影學院,但身邊積蓄不多,課餘要找工作幫補生活,很不容易,他只能做散工。 從中國餐館侍應、到煮中國菜,以及片場臨記、配音,他都做過。 在這段日子裏,羅卡與《70年代》的吳仲賢、莫昭如等人來往較多。 大家都是不滿現實的青年人,受到時局和友輩的影響,他也一度介入香港的社會運動,參加了《70年代》組織發動的反美示威,在美國領事館前、天星碼頭前靜坐抗議美國越戰升級。
影藝戲院老闆: 電影院
同年7月1日,UA朗豪坊約滿結業,原址於7月23日起改為天馬娛樂旗下戲院Cinema City。 12月1日,Cine Grand Century因應商場改名而易名為Cine Moko。 同年2月在沙田新城市廣場第一期開設首間戲院,命名為UA6,共有6間影廳,是亞洲首間以美國模式營運的多影院組合電影院,更於1997年擴充至10間影廳。 影藝戲院老闆2025 直至2006年10月因配合商場重建工程,只保留地庫4間影廳,到2008年更因工程擴大而縮減至只有2間影院。 ),香港的前主要戲院院線之一,在1985年成立,是香港第一個院線引入全自動化放映系統及迷你化戲院設計。 高峰期在全港經營12間戲院,截至2021年3月7日,在香港設有6所影院共30個銀幕,提供約4,400座位。
對於戲院結業感到可惜、而且突然,但對於「失業」則不是問題。 影藝戲院老闆2025 及至29日凌晨零時,陳女士向在場記者揮手告別,隨即拉閘,影藝正式結業。 他們坦言,「影藝座位係爭啲,唔係特別舒服」,不過慳錢為上,亦不介意。 影藝戲院老闆 STAR Cinema將軍澳PopCorn一期1樓近唐俊街-6間影院共626個座位(2012年3月31日開幕)。 洲立影藝 總經理黃寶珠接受《香港01》查詢時指,不評論有關傳聞,但表明該院線會繼續尋找合適機會。
為了紀念開業18年,最後一日各場的電影戲票均售18元,不少戲迷為了與影院共度最後一刻,買票捧場,影院也全線滿座。 影院當日放映4部賀歲電影,包括《八星抱喜》、《逆戰》、《2012我愛HK喜上加囍》、及動畫《紅花坂上的海》。 影藝戲院老闆2025 最後播放的兩場電影為晚上9時40分的《逆戰》與9時50分的《八星抱喜》,電影完場後,戲院亦拉閘停業。 有市民則在晚上七至八時在時代廣場外舉行燭光集會,「悼念」時代UA的停業。 寶華戲院 位於大埔墟寶鄉街東亞銀行與中國銀行位置,現已為實惠家居廣場大埔墟分店。 在六七十年代,寶華是新界區規模最大的「龍頭戲院」,全院裝設冷氣及使用軟座,擁有多達一千三百個座位。
她又指,疫情的影響是世界性,不僅對電影業,本港各行各業亦受累,期望可盡快回復正常。 1990年代有不少商場在設計上,都會考慮加入戲院來吸引人流,但是最終因為戲院未能賺取最大利潤而放棄。 「政府從來沒有考慮過,其實戲院是另一種消費模式,不能夠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舒琪慨嘆,在現時的租金下,難以會有更多有個性的戲院存在。 要數買飛買一送一優惠有滙豐Visa Signature卡、美國運通白金卡及美國運通白金信用卡戲飛,最萬能是中銀Chill Card,全港所有戲院均有10%現金回贈優惠。
影藝戲院老闆: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澳洲昆士蘭政府在2014年推出「戲院共融」計劃,由政府補助4間連鎖戲院增設口述影像與隱藏字幕服務,讓視障與聽障人士在戲院欣賞電影更加普及。 聽障輔助:使用助聽器的人士在啟動「T Mode」後,可透過儀器收聽電影原有聲道,具放大及集中電影聲音的效果,亦可避免助聽器擴大影院的其他雜音(如爆谷聲、冷氣聲等),影響觀影。 除了看DVD,另一個方法是參加不定期舉行的現場觀影活動。 本地視障人士組織會舉行電影會,請口述影像員來現場「開咪」講戲,視障者也可以感受一起看戲的氣氛,這類活動較多在活動室等舉行。 看電影DVD的時候,有時會發現內藏一條聲道,有旁述員形容畫面的每個細節,這種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就是讓視障人士無障礙睇戲的方法。 現時香港盲人輔導會替16套港產片製作口述影像DVD,由最古舊的《唐山大地震》到近年的《一念無明》、《點五步》、《危城》、《五個小孩的校長》、《奪命金》及《單身男女》等都有。
《周報》的讀者對象,主要是中學生和知識青年,內容既有生活與思想、社會評論、文學藝術(包括電影)欣賞,又有詩、散文、小說的創作;有輕鬆的「英文版」,亦有諧趣的「快活谷」,園地完全開放,讓讀者投稿。 當時既邀約名家如唐君毅、余光中、柏楊、朱西寧等供稿,又公開園地讓年輕人投稿,於是形成名家和中學生習作兼收並列的畫面。 戲院職員陳女士指,自己本身已是退休人士,但家住淘大花園,故到戲院工作「有啲細藝」。
對於香港早年的藝術電影發行,莫玄熹亦是相當重要的人物。 百老匯院線是現時香港最大的戲院院線,戲院網絡覆蓋香港、九龍及新界。 百老匯院線每間電影院均展示不同設計概念及風格,各具特色。 百老匯戲院配備最先進的數碼播放技術及設備,務求為客人提供極盡完美視覺效果及觀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