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排卵的過程不是單純的「排」,而是在卵巢上成熟後,噴發破卵,破卵的過程會產生許多致癌因子,並在卵巢表面形成傷口。 卵巢不斷在修復,若從未懷孕、生產及哺乳,從12至52歲,這30年間卵巢大致要破卵修補360次,修補的次數愈多,細胞分裂愈容易出錯而發生病變。 據衛福部分析,卵巢癌是所有癌症中,「平均生命年數損失」第1名,也就是一旦發現,是所有癌症中最快走向人生終點的。 此外,還有性交疼痛或是受孕困難等等,都要小心卵巢或是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有句話說「卵巢好,不易老」,若把女人比喻成一朵花,那麼滋養她的肥料大多由卵巢提供。
- 子宮內膜癌是國人婦科癌症首位,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體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死亡率排名第11位,每年超過1700人罹患子宮體癌,其中高達9成為子宮內膜癌。
-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 卵巢癌是105年國內女性癌症死因第7名,而卵巢癌的發生不容易預期,也不容易早期診斷,而且一旦被發現,常常已是癌症末期,因而素有「隱形殺手」之稱號。
- ;或是根本不排卵,造成無月經症,沒有卵當然就會造成不孕症了;如果運氣非常好懷孕了,也會因為血液中雄性荷爾蒙增加,造成受精懷孕後容易流產。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患上透明細胞癌和子宮內膜樣卵巢癌的風險會增加2至3倍。 因此,風險因素並不能完全用作預測患病的指標,最穩妥的做法是諮詢醫生,接受適當的檢查。 卵巢癌月經 卵巢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大小約2至4厘米,形狀如杏仁,位於骨盆腔中,在子宮的兩側。
卵巢癌月經: 常見子宮、卵巢病變前兆為何?如何治療?婦產科名醫潘俊亨解說一次看懂
換句話說,只有惡性度低的,才會慢慢成長至變很大後才被發現,大顆的卵巢腫瘤是良性腫瘤占多數;但惡性度高的,多數也不會在早期就造成患者的不適,例如腹水很多、貧血等。 正常月經推遲或提前一周都是正常的,但如果這個月推遲,下個月提前,甚至出現月經稀少的情況,這就代表卵巢出了問題。 如果長時間閉經,可能是內分泌出現紊亂,這時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治。 雖然噁心嘔吐也有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但卵巢癌造成的噁心嘔吐,通常會伴隨便秘、腹瀉、脹氣等症狀。
- 有些惡性的囊腫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加上手術切除,有一些良性腫瘤雖然不需要手術,但可以通過食療或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來消除囊腫。
- 卵巢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大小約2至4厘米,形狀如杏仁,位於骨盆腔中,在子宮的兩側。
- 月經過期並確定受孕時,月經過期1、2週即做陰道超音波掃描,輸卵管未破裂、早期子宮外孕有很大的機會保住輸卵管。
- ● 影像學檢查:包含超音波、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驗卵巢的形態,是否有腫瘤,及腫瘤的大小、形狀、與結構。
- 一些未被廣泛認知的徵狀,如腹瀉和和睡眠習慣改變等,亦出現在 37% 有記錄徵狀的參與者身上。
你可到婦產科接受超聲波檢查、子宮切片檢查或子宮鏡檢查。 而荷爾蒙藥物,例如黃體素(progestins),或有助紓緩息肉的症狀,並令肌瘤收縮。 控制甲狀腺的荷爾蒙,都由腦下垂體及下丘腦製造及規管;而這些荷爾蒙,也正正同時控制經期和排卵,因此如甲狀腺有問題,排卵和經期就可能會受影響。 卵巢癌月經 卵巢癌進展慢的,有可能會變很大,但是進展快的,可能等不到變大,就已經變嚴重了。
卵巢癌月經: 醫師 + 診別資訊
而如果患者復發,則有機會使用注射型血管新生(VEGF)抑制劑以抑制腫瘤新生血管, 令腫瘤缺乏養分;或使用口服藥物 PARP 酵素抑制劑,目的是阻止修復癌細胞, 令其死亡。 卵巢癌的成因未明,但醫學界一般認為女性在每次排卵過程中,卵巢組織會出現輕微破裂與修復,這有可能誘發卵巢組織內或附近的細胞產生基因突變,亦有認為排卵期間荷爾蒙水平上升,刺激不正常細胞的生長。 是女性生殖器官,位於骨盆腔內子宮和輸卵管側,左右邊各有 1 顆,大小有若核桃。 卵巢負責產生卵子及分泌女性賀爾蒙,卵巢每月會定期排出 1 顆卵子,若沒有懷孕則會隨子宮內膜脫落排走,稱之為月經。
月經過期並確定受孕時,月經過期1、2週即做陰道超音波掃描,輸卵管未破裂、早期子宮外孕有很大的機會保住輸卵管。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數據,本港卵巢癌新症個案有732宗,死亡個案有261宗。 卵巢癌月經2025 卵巢癌月經 卵巢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到腹部摸到明顯腫塊時往往已是癌症後期,導致卵巢癌的死亡率偏高。
卵巢癌月經: 症狀似腸胃病易忽略 女子肚脹揭患卵巢癌末期
值得注意的是,腫瘤指標CA-125的敏感度雖高、但特異性不高,所以不能單靠CA-125上升就判斷是否罹患卵巢癌,例如:子宮肌腺症、懷孕、子宮內膜異位、胰臟癌、肝癌、肺癌等,都會影響CA-125。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卵巢癌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症狀發生大多已發展至晚期,而且可能有轉移的狀況。 可能出現的症狀有:腹脹、噁心、嘔吐、脹氣、腹痛、感覺消化不良,也因多數症狀容易誤導認為是腸胃疾病,而找不出正確病因耽誤治療時機。 「可是我的月經一向都很正常,也很少有婦科疾病,為什麼我會得卵巢癌?」這是很多患者的疑問。 目前針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把癌症組織清的愈乾淨愈好,避免擴散。 手術通常做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腸網膜切除、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腺取樣摘除術。
卵巢癌月經: 卵巢癌的先兆及症狀
許多早期卵巢癌患者的症狀都容易被忽略,例如肚脹、胃痛或骨盆區疼痛、進食時很快飽、胃口欠佳、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肚瀉,等,以致不少患者以為是腸胃問題而前往腸胃科求診,因而延誤治療。 但是這個抗原在正常的卵巢組織並不會表現,然而約莫80~90%卵巢癌末期患者,此項指數會升高。 至於病理性的卵巢囊腫,其原因有畸胎瘤、子宮內膜移位(也稱朱古力瘤)及纖維瘤等,病理性卵巢囊腫不會自動消失,更有機會繼續增生或纖維化,甚至演變成卵巢癌! 卵巢癌月經2025 譚靜婷醫生提醒大家,惡性卵巢囊腫只佔病理性卵巢囊腫2-6%,患者毋須太擔心患上卵巢癌。
卵巢癌月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有研究指,具有 BRCA基因突變的絕經前婦女,切除卵巢可將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85%-95% ,但此舉必須先與遺傳基因檢測顧問及醫生深入討論,不應妄自決定。 卵巢深藏在骨盆腔中,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官,有著分泌荷爾蒙和排卵的功能;卵巢癌是指卵巢細胞發生病變,長出惡性腫瘤。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卵巢癌大多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多半已是晚期,甚至可能出現遠處轉移的現象。 根據國健署 108 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新診斷卵巢癌個案共有 1677 人,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 7 位,死亡率則為女性癌症第 卵巢癌月經 8 位。 子宮內膜癌則可能出現如子宮息肉相似的症狀,月經量變大及異常出血。 因此若有發現相似症狀,雖不用過度緊張,但也不能輕忽。
卵巢癌月經: 月經量多點知?衛生巾估算法:(按圖)
(三)惡性腫瘤:卵巢上皮細胞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輸卵管癌、子宮頸內頸腺癌、胰臟癌、乳癌、大腸癌、胃癌、肺癌。 Apple Women’s Health Study 邀請美國任何曾經經歷月經的人,透過 Apple Research app 註冊,為科學研究貢獻一己之力。 用户只需使用自己的 iPhone 及 Apple Watch (如果用户也擁有此裝置) 分享自身經期追蹤及其他健康資料。 參與者也可以透過不定期調查,針對個人和家族病史以及生活方式,提供更完整資料。 Research app 有助該研究觸及美國各地處於各人生階段、不同種族的參與者。 參與者可自行控制向研究分享的數據類別,相關數據如何用於研究目的亦會對參與者保持透明度。
卵巢癌月經: 我們提供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測試
子宮及卵巢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一個負責孕育生命,另一個則掌管女性荷爾蒙分泌;兩者一旦發生病變,都可能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態。 中華婦幼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潘俊亨分析,臨床上,最常見的10種子宮卵巢病變。 初經較早來(小於12歲),較晚停經(大於52歲),代表女性一生之中有月經週期的時期愈長,排卵次數就較多,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變高。 :當卵巢正常組織被癌細胞破壞時,會使患者月經量變少或是停止月經週期,並造成患者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 主要針對高危患者,醫生通常會與病人作詳細商討治療方案。
卵巢癌月經: 醫療保健應用
卵巢早衰的表現為:月經稀少、月經紊亂,可出現潮熱、出汗、心煩、健忘。 最常見的是乳癌轉移,其他如大腸癌、胃癌、胰臟癌、肺癌等,也都有可能。 若檢查並無腫瘤存在,則須考慮非惡性疾病所造成,如肝硬化、心臟衰竭、胰臟炎、骨盆腔炎等疾病。 婦女健康檢查抽血項目中,幾乎都會有「CA 125」這一項,而且還加上了一個括弧註解「卵巢癌指數」,不少人一看紅字,亦即超過35U/ml,不免大吃一驚,心想難不成已經罹患卵巢癌? 再上網搜尋資訊,原來卵巢癌正是「沉默的殺手」,初期大多沒有症狀,這下子又是心頭一陣涼。
卵巢癌月經: 早期卵巢癌無症狀發現多已晚期!女性有這些條件機率更高
卵巢是女性內分泌腺體,分泌賀爾蒙及製造卵子,女性每月排卵過程中可能有部分細胞不正常地生長,隨着年紀漸長,這些不正常細胞無法自行修復就有機會演變成卵巢癌(英文:Ovarian Cancer)。 根據 2021 年美國癌症治療指引,第 3、4 期卵巢癌病患於初次手術後,建議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有助提升治療成效。 此外,Apple Watch Series 8 和 Apple Watch Ultra 中的全新體溫感測功能,亦允許用戶收到排卵期回溯推算的資訊。
卵巢癌月經: 月經不順、白帶異常…中醫師教婦科救星4穴位!看電視時,就可緩解子宮問題
但是對於初期症狀靜悄悄、一旦發現卻對生命威脅頗大的「卵巢癌」了解有限育齡期的女性應關注自身健康,每年定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 卵巢癌月經 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提醒,卵巢癌有6大常見症狀,但是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發現往往已是末期。 也就是說,即使不想立即摘除,對沒有症狀的3公分以下小腫瘤也要好好追蹤,當腫瘤增大且速度不慢時,就必須提防有惡化的可能,得盡快手術。 更何況巧克力囊腫變得越大時,通常殘存的正常卵巢組織也剩下越少了。
平時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適時紓壓避免壓力過大、適度飲食及運動避免過胖或過瘦。 而抽菸已是多國研究證實和各種疾病、癌症等息息相關的習慣,自然也應避免。 因此曾郁文醫師也表示,診斷時通常會綜合評估患者的飲食習慣、BMI、壓力狀況、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腦部檢查(如MRI)等作一個全面性的檢查,也提醒自身若為上述族群多加留意。 另外,引起月經不規則和腦部相關的原因,也包括了腦下垂體異常,如腦部出現腦下垂體腺瘤,最常見為泌乳激素瘤。 其較難發現,未妥善處理恐會不斷擴大,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月經週期時,由於卵巢所分泌的女性荷爾蒙—雌二醇等雌激素減少,會影響到腦部神經傳導系統,並造成血清素的分泌也減少,促使腦內血管縮放,進而引發偏頭痛。
卵巢癌月經: 卵巢囊腫常見於20至50歲
卵巢癌為婦科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7位,每年約新增1300人罹患,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7位,每年約有600人死於卵巢癌。 巧克力囊腫依嚴重度的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經痛、月經失調、腹痛、慢性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半數病患有不孕的困擾。 卵巢水瘤通常會在1~3個月經週期自動消失,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若是卵巢水瘤內有實心的部分,或是持續增大,就有可能是惡性,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要特別注意。 潘俊亨指出,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推測與荷爾蒙有關,絕大多數不會威脅生命,也沒有明顯症狀;根據文獻統計,子宮肌瘤轉變為惡性者,僅千分之2,非常罕見。 若是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引流或手術切除膿瘍,嚴重感染可能併發腹膜炎、敗血症,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而致命。 潘俊亨指出,臨床上,高達8成女性病患因骨盆腔炎而求診,罹病的主因是細菌感染,可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例如:少喝水、憋尿、私密處清潔不當,也可能是性生活混亂,感染淋病雙球菌、披衣菌所造成。
因此如果已完成生育任務,正本清源之道,是同時切除子宮,斷了內膜的「貨源」,才不會「毒害」卵巢及其他骨盆腔器官。 根據衛福部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卵巢癌位於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十名。 近年有資料顯示:在東亞地區女性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有逐漸上升之趨勢,認為與飲食的西化、脂肪成份增加有關,值得大家提高警覺。 先前王樂明醫師於節目《命運好好玩》中分享卵巢癌的症狀,跟著療日子一起來了解卵巢癌。
卵巢癌月經: 卵巢癌預防?卵巢癌危險因子有哪些?
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宗穎表示,大部分的婦產科醫師,在門診都會遇到病人拿著健康檢查的其中一項抽血報告值(CA-125),有的甚至註解為卵巢癌指數,來詢問醫師,「醫師,怎麼辦,我得卵巢癌了嗎 ?」。 卵巢癌是婦女同胞的隱形殺手,因為它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有症狀發現時都是比較末期。 卵巢癌月經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婦科癌症中的卵巢癌與子宮頸癌是民國96年台灣婦女同胞的前10大癌症死因之一。 卵巢囊腫絕非等同惡性腫瘤或卵巢癌,患者要先了解卵巢囊腫成因,切勿誤信坊間傳聞,以為患上卵巢水囊就一定要做手術。 在日常生活中,卵巢囊腫飲食是保養卵巢、預防卵巢問題,甚至術後調理的重要一環,例如多吃高纖(如燕麥和糙米等全穀物)、抗氧化(如堅果、椰菜)及豐富維他命(如蔬果)的食物,有助抗炎和抗病。 而高脂肪食物、刺激性食物和煙酒等不良飲食,則有機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因此要減少或戒掉,減低對卵巢的影響。
而這些不成熟的卵泡,會不斷促使濾泡細胞分泌更多的雄性荷爾蒙,而更多的雄性荷爾蒙又會使卵泡更不易成熟,所以就這樣出現了惡性循環。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 不孕症治療:曾接受不孕症治療的患者其卵巢癌機率上升,這可能源自於治療藥物的影響,或是不孕症本身提高了卵巢癌機率,也可能兩者皆是罹癌原因。 卵巢癌月經2025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本應在於子宮內的內膜組織,在子宮外的其他地方生長。 這代表每個月脫落更多組織,令你的經期變得更頻繁,以及經量更多。
卵巢癌月經: 影響治療效果的其一重要因素:腫瘤細胞的種類
此情況常出現在飲食不均、營養不良的族群身上,例如極端控制飲食的模特兒、為了美觀急速減重的族群等。 而像是準備應考的學生、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等,壓力過大的族群也有可能引起下視丘異常,當中也包括了心理創傷等情緒壓力。 卵巢癌和乳癌一樣都是受荷爾蒙刺激而形成腫瘤,根據研究發現,卵巢癌和乳癌有一個共同的基因BRCA1,使乳癌患者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2倍。
卵巢在腹腔內部,常規的婦科檢查一般只能查到卵巢囊腫,進而以為它只是一種普通的婦科疾病。 而且,女性生理周期紊亂也會引起卵巢囊腫,但這種囊腫在生理期后就會恢復正常。 但有病變的囊腫則不然,它們經期后並不會恢復,這時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判斷它到底是正常的卵巢囊腫還是卵巢腫瘤。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進行完整的手術分期,但晚期卵巢癌3年內復發機率高達7成以上。 根據研究顯示,合併紫杉醇及卡鉑化療藥物,可以有效延緩復發的時間,目前也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以延長患者的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