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僱主將星期日作為每星期休息日,因為這也是他們下班的時間。 外傭通常也喜歡在星期日休息,因為該日在香港各地會有較多活動。 他們通常去教堂或清真寺、聚餐、匯款回鄉或購物。 菲律賓外傭喜歡在中環地區聚集,而印尼外傭則喜歡在銅鑼灣地區聚集。
受僱期可以傭工到達香港當日起計,亦可由入境事務處處長批准傭工在香港逗留以開始按僱傭合約受僱工作起計,或續訂合約時訂明新合約的生效日期起計。 菲傭假期 由於受僱期開始,僱主就負責工人所有的醫療開支。 因此,僱主不宜「臨急抱佛腳」,應於合約生效前就做好資料搜集,比較不同的家傭保險計劃,儘早投保,亦應特別留意保險計劃等候期的相關規定。
菲傭假期: 年假
大家要留意,購買家傭保險時的的投保人必須是工人姐姐的合約僱主,兩者填寫的名字須一致。 (ii)任何僱員,都可享有上述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適逢僱員的休息日,應於休息日翌日補假。 該補假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 如僱員已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3個月,便可享有假日薪酬,款項相等於僱員於假日前12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 根據標準僱傭合約的規定,如僱主與傭工簽訂再次聘用合約,傭工必須在新合約生效前,返回其原居地放取不少於7天的休假,費用由僱主支付。 菲傭假期2025 若果僱主與傭工簽訂再次聘用合約,除傭工有權享有的年假外,僱主須另外給予傭工不少於7天的休假。
- 即使已為外傭購買家傭保險,不少僱主對於新冠肺炎上的責任仍存有不少疑問,如新冠肺炎檢測安排、外傭確診新冠肺炎包唔包等等。
- 記者翻查海外僱傭中心、得成僱傭中心、陽光女傭、公平僱傭中心資料,聘請海外印傭的費用介乎約1.2萬至1.8萬元;菲傭則相對便宜,約1.2萬元至1.53萬元;孟傭則最便宜,只需約1萬元。
- 根據「標準僱傭合約」,僱主要承擔外傭在受僱期內的醫療費用,包括外傭在港休假期間。
- 若果僱主與傭工簽訂再次聘用合約,除傭工有權享有的年假外,僱主須另外給予傭工不少於7天的休假。
- 以Allied World 持家樂計劃三為例,保障工人姐姐因工作疏忽引致第三者身體受傷或財物損失而負上的法律責任,保障額高達HK$10萬。
當僱傭合約終止時,你須向傭工支付工資,以代替他/她每工作滿 12個月而享有,但又未曾放取的年假。 此外,在任何12個月期間,如傭工已受僱滿3個月但不足12個月,除因犯嚴重過失而遭即時解僱外,傭工有權享有按比例計算的年假薪酬。 根據「標準僱傭合約」第13條,若僱主與傭工同意於現行合約屆滿時續約,傭工須在新合約開始前返回其原居地放取不少於7天的假期。 至於假期是否有薪,則視乎雙方所簽訂的條件而定。
菲傭假期: 工人牙科醫療、偷用電話費都有得保
在香港,很多僱主的普遍做法是要求他們的外傭在休息日工作,以照顧家庭並為此支付更多工資。 僱主不得強迫僱員在休息日工作,除非發生機器故障或任何其他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 如果您確實需要外傭在她的休息日工作,則必須在原定休息日之前或之後30日內給她一個替代休息日。 我們還提醒僱主,外傭在休息日不應履行任何職責,例如在她出門前做早餐或回家時洗碗。
- 請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在整整24小時內,您不應要求她工作,因為她有權享有休息時間。
- 只要你的外傭在緊接法定假日之前,已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3個月,她就有權享受「有薪法定假日/假日薪酬」,款項相等於僱員於假日前12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
- 不過,有部分家傭保險屬於全方位保險,以Allied World的家傭保險為例,就算無法證明外傭是否在工作期間感染疾病,在醫療保障中仍可替僱主承擔外傭嘅醫療費用。
- 如果您確實需要外傭在她的休息日工作,則必須在原定休息日之前或之後30日內給她一個替代休息日。
- 由於2022年的中秋節翌日適逢星期日,因此有關的法定假日為9月12日(星期一)。
在特殊情況下,例如有重大示威活動和流感爆發,由於外傭不能外宿,她們可能需要在休息日留在僱主的住所以避免受影響。 請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您不應要求她工作,因為她有權享受整整24小時的休息時間。 宵禁問題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如果允許您的工人姐姐全天24小時休息,這是否意味著她可以整夜在外面而不在您家睡覺? 入境事務處建議,僱主無權在放假期間限制其外傭。
菲傭假期: 帶工人去睇跌打,或者睇牙,甚至近日肆虐嘅新冠肺炎, 家傭保險包唔包?門診費用保險賠唔足嘅話,係工人畀定僱主畀?
至於休假是否有薪,則視乎雙方就標準僱傭合約第13條款所簽訂的條件而定。 在香港的外籍家庭傭工(FDH)在受雇3個月後,她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獲得法定假日的工資。 菲傭假期2025 僱主應該不遲於該法定假日後的下一個發薪日支付給外傭。 僱主需要在每7天期間,就放不少於1天(連續不少於24小時)的休息日給外傭。
如果你不能讓外傭在假期中休假,你應該不少於48小時前先通知他,並在60天內提供替代的假期。 第三年8天、第四年9天、第五年10天,如此類推,直到14天頂點。 菲傭假期2025 傭工應在與僱主協商並獲發放假期的12個月內放假。
菲傭假期: 工人有咗(懷孕),之後小產,而家住緊院,啲假點計?家傭保險包唔包?
不過出於安全考慮,僱主宜向外傭解釋惡劣天氣下外出的風險,受保與否還是其次,人身安全還是最重要。 該機構指,高收入地區的家庭,一般會提供較高的工資;而較資深或有某些技能的家傭,會有更高人工,例如有駕駛執照、急救資格、能說不同語言。 一般而言,菲傭的教育程度較高,有大專學歷,英語水準亦較高;印傭、孟傭的教育程度較低。 菲傭假期 僱主如違反上述規定,可被檢控,一經定罪,可被罰款港幣5萬元。 Tips:復活節假是香港的公眾假期而非法定假日;反而中國傳統節日如清明節及重陽節就是法定假日,大家小心不要弄錯。 按僱傭條例,僱主不可在外傭休息日給予外傭工作,所以即使外傭在休息日留在家中,該天依然為外傭的休息日,僱主不應分配工作予外傭。
菲傭假期: 香港外傭的法定假日
Saiful Mashud指,暫時未有就香港僱主不支付相關費用定下懲罰,但如僱主與中介都不支付費用,印尼當局有權不讓印傭來港。 現時本港有逾34萬名外傭,當中菲傭佔5成半,印傭佔4成。 印尼政府計畫要求本港僱主全數承擔印傭的招聘費,包括行政費及申請證件等費用,額外衍生的費用大約為印傭一個月的工資,即4000至5000港元左右。 例如,菲律賓為天主教國家,僱主應盡量安排菲傭於星期日放假,享受安息日崇拜,讓她身心得到紓緩。 若有特別需要,不能給她星期日放假,應提早告訴她,讓她可於平日到教堂聚會。 正因如此,僱主應考慮在保險計劃上自選附加「癌症及心臟病保障」或「危疾附加醫療保障」,根據過住一些報導可見,外傭患癌到公立醫院的治療費用動輒達數萬元不等。
菲傭假期: F. 外籍家庭傭工的假期
在香港,外傭只享有少數的公眾假期,這跟其他類型的員工不同。 根據《僱用條例》,無論受雇多久,外傭都可以享受13天的法定假日。 本文將向你介紹2023年的法定假日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 在特殊情況下,例如有重大示威活動和流感爆發,鑑於他們不能外岀居住,外傭通常需要在休息日留在僱主的住所以避免受影響。 請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在整整24小時內,您不應要求她工作,因為她有權享有休息時間。 法定假日(又稱為「勞工假期」/「勞工假」)是強制性的假期,並不等於公眾假期(又稱為「銀行假」或「紅日」)。
菲傭假期: 香港外傭的食物津貼
疾病的事無法預計,僱主亦不應心存僥倖,以外傭年輕、身體力壯作為不購買綜合家傭保險的理由,或購買保障範圍或賠償金額較低的保險計劃。 僱主固然可以只購買工傷補償保險,以符合法例要求,但工傷保險只保障外傭於工作時意外受傷的費用。 若外傭休假期間不幸生病、受傷,甚至住院,僱主都須支付相關的醫療費用。 因此,如僱主有為外傭購買綜合家傭保險,則可減少相關的開支。
菲傭假期: 相關內容
申請人指產假亦屬假期的一種,因此申請人於14周產假之中,亦理應獲准外宿。 一般情況下,外傭回鄉期間接受的治療,僱主毋須負責支付相關費用。 家傭保險並非月費計劃,一般保單年期為一年或兩年。 若僱主與原有的工人姐姐提早結束僱傭合約,另新聘一位工人姐姐,原來的保單卻剩下數月才完結,僱主可以怎麼辦? 只能取消保單,取回部分保費再另投新的工人姐姐保險嗎? 一般而言,僱主可向保險公司辦理轉名手續,將保單上的受保工人姐姐名字由已完約的轉為新聘工人姐姐。
菲傭假期: 外籍家庭傭工有權享有甚麼假期?2022年的法定假日
不過,如傭工在工作滿18個月後,因犯了嚴重過失而遭即時解僱,他/她只有權獲得工資以代替他/她首12個月受僱而享有的年假(即7天工資)。 在受僱滿12個月後,傭工須於隨後的12個月內放取她有權享有的有薪年假。 僱主須最少在假期開始的14日前以書通知傭工年假日期。 菲傭假期 如果僱主沒有給予法定假日或替代假日,或沒有向外籍家庭傭工支付假日工資,他可能會被起訴,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0,000港元。
菲傭假期: 工人喺菲律賓整牙,都係受僱期內,僱主使唔使包埋?
這些宿舍通常很擠迫,一間房間有多張雙層床和需要共用浴室。 收費約為每晚50至200港元,具體取決於房間大小和人數。 如果不確定您的工人姐姐是否可以在休息日外宿,可以直接與入境處聯繫或在簽證申請過程中詢問。 因此,為了尊重工人姐姐的休息日,您不應以終止合約為由要脅她早點回來。 當她不在時,您就需要自己承擔照顧小朋友的責任 。
菲傭假期: 菲傭/工人姐姐保險比較及推介2023:外傭死亡/患癌/生病/住院保唔保?
外傭可以自願履行這些職責,但是請與她討論以確保她確實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這樣做,而不是因同住而感到有義務這樣做。 不同的醫療方法是否在保障範圍,不同保險計劃各有不同。 菲傭假期 至於新冠肺炎方面,如果僱員工作期間感染,而又符合條例所指在受僱期間,因工作,以及由意外引致身體受傷等因素,有關僱員可根據《僱員補償條例》追討補償,但最終結果有待法庭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