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例如:公共屋邨。 用戶須留意於使用系統瀏覽圖則及文件時,不能進行複製、儲存或列印。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受收回「一型長者住屋單位」影響的住戶,可獲編配二型或三型「長者住屋單位」或其他獨立單位。 住戶經計劃遷往其他公屋單位後,可獲發住戶搬遷津貼。 若因大廈結構問題、整體維修或改善工程而須遷出現居單位,可獲編配其他合適的單位,以及在遷往其他公屋單位後獲發搬遷津貼。 受逐步收回「改建一人單位」影響的住戶,可透過邨內/邨外調遷計劃編配獨立單位。
單人公屋: 相關連結
(67,258元)+1.6%註:括號內的數字是計入住戶以其入息5%作為法定強積金供款後的實際入息限額。 單位約160呎,裝修以Jim個人較喜愛的北歐風格為主。 Jim就指,因為地方細而多雜物,在與裝修師傅商量後,將客廳和房間的地下合而為一,實行「儲物地台連床一體化」,節省空間、增加收納位同時又美觀。 全屋傢俬都是白色,而牆身就以薄荷綠色作配搭,不會令感覺看上去太白雪雪。 床後牆身貼上了黃色牆紙,除了作空間分隔功能之外,亦為家中增添顏色對比。 公屋租金因應「公屋戶收入指數」調整加減幅度,房委會每月會抽選 單人公屋2025 2,000 名公屋租戶填報「入息申報表」,以作計算收入指數之用。
- 凡在公屋住滿十年或以上而收入水平超出規定限額的家庭,須繳交額外租金;凡入息或資產超出所定限額(分別訂為超逾公屋入息限額5倍及100倍),或在本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的家庭,則須遷出公屋。
-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 房委會最新公佈,截至2022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 TOPick 曾報道,這些單位部份為凶宅,而計劃亦會讓家庭申請者優先申請,其後才讓單身人士申請。
最簡單方法當然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2019年2月,房委會建議上調2019/20年度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平均上調幅度分別為4.2%及3.1%,2019年4月1日起生效。 入息限額中,2人家庭增幅最大,增加6.2%至HK$18,690。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由填寫申請表當日起計,直至獲配公屋並簽訂新租約該日為止,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在香港並無擁有任何住宅物業。 住宅樓宇包括在香港的任何住宅樓宇、未落成的私人住宅樓宇、經建築事務監督認可的天台構築物、用作居住用途的屋地及由地政總署批出的小型屋宇批地(包括丁屋批地)。
單人公屋: 房屋供應|預計於未來財政年度落成的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當局指,今年初起,有個別公營發展項目的工程進度受疫情影響,導致勞工短缺及建築材料從内地運送到港等問題阻延了項目進度,現時勞工供應及來港運輸安排已大致上恢復正常。 進度受到影響的7,600個單位,並不在以上提及的12,000個單位之內。 房委會會採取上述措施追回落後,使相關項目盡快竣工。
- 在房委會的政策下,若申請家庭的成員中有長者,可在輪候及配屋方面均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而市民一般可按一般家庭或非長者1人的資格申請。
- 如須進一步核實所申報的資料,申請者將會獲邀出席詳細審查會面。
- 單位約160呎,裝修以Jim個人較喜愛的北歐風格為主。
- 若其遷出證明屬實(藉證明文件、家訪,或其他方式),戶主會獲邀辦理删除戶籍 的手續,以及出示他所持的租約以便作出更改。
- 現行以標準模組單位發展出的構件式單位設計大廈,於2012年陸續落成,1/2P單位亦保持在14平方米的水平。
- 不過,目前項目附近的麗瑤邨步行去葵芳站亦需要15至20分鐘路程,故區內有小巴或巴士來往葵芳站。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料於未來10年落成約36萬伙公營房屋,而根據房屋局最新預測,未來5年(2023/24至2027/28年度)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可達12.77萬伙。 自房署於○五年為公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實施計分制以來,年輕單身族申請者由三萬多人增至去年的逾七萬二千人,急升逾倍,惟一人單位配額僅維持每年約一千八百水平,嚴重供不應求。 有單身人士申請逾八年仍上樓無期,學者與立法會議員均指房署執意維持現行政策,漠視年輕人住屋需求,期望新一屆政府落實興建單身宿舍。 公屋申請|香港房屋供應短缺,公屋供應量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房委會檢討2023/24年度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決定凍結1至5人家庭的入息上限,並將公屋住戶資產限額調高1.9%。
單人公屋: 申請資格
每當新落成屋邨有適當的單位可供此類編配時,房委會將以通告形式通知居民。 單人公屋 成功申請的住戶在接受編配遷往另一單位後,可獲發搬遷津貼。 住戶如遇有特殊情況,例如社會或醫療因素,而難以繼續在現居單位居住,而邨內調遷又不能解決問題,可申請特別調遷往邨外另一個單位;住戶若因經濟困難而難以負擔現時租金,可申請遷往租金較便宜的其他屋邨單位。 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兩倍但不高於三倍的住戶,須繳交倍半租金及差餉;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三倍的住戶,須繳交雙倍租金及差餉。 另外,必須遷出公屋單位而有暫時住屋需要的住戶,可申請定期暫准居住證,繼續居住在原有單位,但為期不得超過12個月。
單人公屋: 裝修設計
房委會最新預測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量約為12萬伙,即查看港九新界即將落成公屋預覽。 根據房屋署資料,至去年6月30日,「改建一人單位」及設計與其相近的「長者住屋」單位的空置率皆達6成;其他「長者住屋」單位的空置率則為一成至一成半。 另一方面,申訴專員公署接獲投訴,有非長者公屋申請人未有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卻獲編配「長者住屋」單位,並因拒絕有關編配而失去一次配屋機會。 房屋署的資料亦顯示,過去5年,每年有過千宗獲編配「長者住屋」公屋申請者拒絕接受相關配屋的個案。 與一般家庭和長者申請人不一樣,非長者一人申請排的是另一條隊。
單人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而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則不受限制。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選擇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不論是私樓或公屋租戶,當經濟收入提升,或會有置業打算,公屋租戶可以申請政府提供的自置居所計劃,亦可上千居物色各區私樓筍盤,總有一個啱心水。 申請者及所有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並擁有香港入境權,其在香港的居留不受附帶逗留條件所限制(與逗留期限有關的條件除外)。
單人公屋: 符合「租金援助計劃」資格的公屋住戶,可獲多少年的租金寬減?
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的住戶,由入住起便須每兩年申報。 不過房委會一般每年都會以書面邀請正在輪候的申請者參與計劃。 事實上,公屋每單位平均的居住人數過往也相應下跌,由2006年平均3.1人,降至2016的2.8人(相對私人房屋則維持不變)。 有不少人將此數據解讀為政府未有善加分配公屋,甚至將問題歸咎於公屋寬敞戶。
單人公屋: 數據話你知 單身人士上公屋有幾難?
這類改建單位以徙置大廈、廉租屋及本屬三人單位設計的長型及Y1型為主。 由1954年至1984間落成的公屋,亦絕大部份是編配給三人或以上的家庭,當時單身人士和二人家庭只有在例外的情形下先可獲配公屋。 香港地土地問題嚴重已不是新聞,用盡「蝸居」每一寸是不少港人的「特異功能」! 單人公屋 有人驚嘆樓主的慳位設計如「俄羅斯方塊」,亦有人指如要取用放在冰格的物品會十分不便,笑言「全家都係193(郭嘉駿@ERROR)都搞唔掂」。 單身人士申請者今日(31日)起開始揀樓,白表申請者陳先生選購山麗苑B座單位,稱自20年前起抽居屋,至今次終於首次中籤。 他稱早已預料只剩山麗苑單位可揀,形容猶如「執個籮底橙」。
單人公屋: 單身者覆核公屋計分制 新舊制計分大不同
根據房委會數未,說公屋輪候人數突破28萬,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彷彿創造出什麼煇煌壯舉一樣;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個非正式數據,說「(非長者)單身人士要排到公屋上樓,可能要等31年」。 偷偷瞄了一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十年八年⋯⋯十年加八年都未必得!」不禁衝口而出。 配合起最新公布的結婚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理解到這埋數字背後真正反映的是公屋單人戶需求日增的事實。 雙人單位、多人單位當然可以比較善用空間,但如果政府或社會無視單人單位的需求,只著眼於多建多人單位,那只會令公屋無法更合適地分配,造成更多寬敞戶或是單人人士無法申請公屋的問題。 按此公式計算,即便一到18歲合資格便申請公屋,至少要到48歲後才達到423分的最低門檻,輪候時間為30年。
單人公屋: 申請公屋須符合什麼資格?
第一期的部分住戶已在年初陸續入伙,邨內有社區服務綜合大樓、老人及托兒設施,但就未有超市及街市等購置日用品的店。 景觀方面,屋苑背山面海,部分單位可望到藍巴勒海峽及貨櫃碼頭。 其餘東、北方向望樓景、東南方向青沙公路、西北面向山,部分低層單位面向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青富苑位於青衣青衣路18號,附近屋苑有藍澄灣及美景花園,亦有區內10多年來首個的新盤明翹匯。
單人公屋: 香港地少人多,住屋一直都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議題,其中公屋輪候時間過長更不少人貼身的煩惱問題。近日就有一位50歲男子,在苦等超過10年後,終於獲派單人公屋。他花費了不少心機、時間及金錢,將一人公屋裝修成理想中的安樂窩。
現在輪候公屋人士大排長龍,不少申請者是居在環境惡劣的劏房,雖然政府有增加過渡性房屋,但非長遠計,設法增建公屋才可徹底解決基層市民的居住需要。 由獨立審查組開發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讓已註冊的用戶在網上查閱房委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 公屋申請者可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申請進度、更改申請資料及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 房委會於去年2月起,修訂公屋「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使較年長的申請者在編配公屋機制中,享有較優先的次序。
單人公屋: 最新入息及公屋資產限額點計算?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今年,我二十六歲,八年間,從來沒有收過一封看房子的通知,哪怕是凶宅、偏遠地區,也都沒有。
單人公屋: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3: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此計劃為兩位或以上的長者而設,並同意入住同一單位即可申請。 單人公屋2025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單人公屋2025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單人公屋: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社會近期有聲音認為,在香港的高樓價下,青年人期望30歲便能置業是不設實際。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則認為,30歲的青年人一般已有一定的工作年資及積蓄,開始考慮置業屬「無可厚非」,然而較少青年人能夠負擔私樓,認為政府應該增加資助房屋中,分配予單身人士申請﹙多為青年人﹚的配額。 單身人士輪候公屋遙遙無期,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協助兩名非長者單身公屋申請人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挑戰房委會的配額及計分制,案件11月15日開庭。 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興建新的居屋單位,並制定執行細節。
單人公屋: 審查程序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20宗。 答:已經成功登記輪候入住公屋申請者,可使用6個途徑查詢自己的公屋申請進度,包括登入房委會 / 房屋署網站,按指示查詢各區最高調查及配房編號。 「富戶政策」是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的統稱。 公屋「寛敞戶」的調遷:若因家庭成員遷出、離世、結婚、移民等原因而刪除 戶籍,使餘下的家庭成員享有的居住面積超逾既定的編配標準,便成為「寬敞戶」,租戶須遷往較細的公屋單位。 邨內調遷:住戶如遇有特殊情況,如健康因素,而難以繼續在現居單位居住,可申請調遷往邨內另一個單位。 在某些原因下,公屋租戶有可能需要調遷到另一個公屋單位,例如家庭成員增加,希望調遷到較大的單位,又或基於特殊原因,租戶需要居住在另一地區。
單人公屋: 長者申請公屋資格 + 優先配屋計劃
香港地少人多,住屋一直都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議題,其中公屋輪候時間過長更不少人貼身的煩惱問題。 近日就有一位50歲男子,在苦等超過10年後,終於獲派單人公屋。 他花費了不少心機、時間及金錢,將一人公屋裝修成理想中的安樂窩。 但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只有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不受限制,可選擇市區。
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根據房委會,在2017年9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 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6年。 一文掌握公屋租金調整機制,學懂公屋幾時加租減租,比較各區公屋租金表,參考新落成公屋單位租金估算,了解「租金援助計劃」的申請資格,以及《公屋富戶政策》下的交雙倍租安排。 若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五倍,或家庭總資產淨值超過入息限額100倍,或未有在指定日期或之前交回填妥的申報表,或選擇不作出申報,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在「富戶政策」下,公屋住戶在單位住滿十年後,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
單人公屋: 家庭入息超5倍或總資產超入息100倍須遷出
平均輪候時間約三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由於一人非長者申請行計分制,要儲夠分數排隊等上公屋,一要等起碼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 單人公屋 如果想更快輪候到公屋,可轉隊排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會減至5.8年。 而且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公屋輪候津貼,為非居住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3年,並符合資格的一般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直至其獲得首次編配公屋為止。
事實上,根據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單身人士18歲申請,底分為0分;另外輪候時間每多1個月可額外加1分,在新制下滿45歲的申請者可獲加60分。 負擔得起的青年人也會選擇購買較市價低30%-40%的居屋,不過居屋競爭非常激烈,近年居屋超額認購率往往高達數十倍。 透過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入住公屋的家庭若選擇與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長親屬共住或分別入住就近單位,其輪候時間可獲縮短六個月。 一般而言,申請人需要遞交申請表,沒有任何申請組別獲優先處理,審批需時約 1 至 3 個月,完成後政府會透過銀行發放現金津貼,房屋署已於 2021 年 7 月起,發放津貼予合資格人士。 單人公屋 房委會一般每年都會以書面邀請正在輪候的申請者參與計劃。 中籤的申請者可獲提早自選單位,部分單位更特設租金寬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