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的歌词,大部分并不狂热追求押韵,而是更在意内容、思想和节奏。 也很少会出现让人觉得滞涩的险韵和让人觉得尴尬的俗韵。 가ㅅ2025 가ㅅ2025 最后一个上榜的是“山”,这个意象在近体诗中排名第一,而在其他中文诗歌中都没有进前10。
前面说过,近体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唐以来的绝句和律诗。 所以很多人觉得GAI的歌很像古人的诗,从数据上也能找到原因。 在所有词类当中,名词是最重要的,它是儿童最早习得的词类,也是最容易理解,最有传播度的词类。 在大部分语言文本中,名词都是占比最高的。 가ㅅ 我们可以看到,“人”排名第一,和其他文本基本一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GAI又一次和古代产生了关联。 前面几个都分析过了,“死”的意象上榜我并不惊讶,因为我自己写诗也超爱用死这个意象,我喜欢的几个诗人也是(好像并不说明问题,汗)。 总之关注生死主题的作者都是对人生有比较深刻思索的那种,反而更容易看得开。 가ㅅ 真正有严重轻生和抑郁倾向的作者,反而在公开场合讳谈死。
高频词,顾名思义,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가ㅅ 文本中出现的高频词能够体现作者重点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也能反映作者的志趣和偏好。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文本中最高频的词多为没有意义的功能词,所以我们要剔除它们,只选取实体词。 文本越正式,名词比例越高,文本越口语化,名词比例越低。 GAI的歌词看上去明白晓畅,没有艰深的冷僻词,很多人会觉得偏口语化。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名词比例超高,说明每一个词都经过了推敲,以很成熟的创作手法,呈现出口语化的风格,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名词占比最高的诗歌类型,第一是近体诗37.93%。 动词占比最高的第一也是近体诗27.68%。 가ㅅ GAI歌词名词和动词占比比近体诗都高,而且比其他诗歌类型更接近近体诗。
如果你知道《牡丹亭》的典故,则可以从中品味出更多(详见《从凡人歌到虎山行》,不赘述)。 前面提到过,说唱歌曲的歌词比一般歌曲的歌词更重视押韵。 가ㅅ2025 很多人也以押韵的密度做为说唱歌词水平的评价标准,这样难免会陷入“以文伤意”的巢窠。
- GAI的歌词看上去明白晓畅,没有艰深的冷僻词,很多人会觉得偏口语化。
- 在大部分语言文本中,名词都是占比最高的。
- 所以很多人觉得GAI的歌很像古人的诗,从数据上也能找到原因。
- 如果你知道《牡丹亭》的典故,则可以从中品味出更多(详见《从凡人歌到虎山行》,不赘述)。
- 总之关注生死主题的作者都是对人生有比较深刻思索的那种,反而更容易看得开。
- 前面几个都分析过了,“死”的意象上榜我并不惊讶,因为我自己写诗也超爱用死这个意象,我喜欢的几个诗人也是(好像并不说明问题,汗)。
- “头”排名比较高其实是有点不准确的,因为头在文本中还有量词和助词的用法。
- 当一个人掌握的表达方式越多,就意味着他有更多押韵的选择,选择多了,坏的韵脚出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作词的能力更强。
歌曲是一种通过听觉传达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瞬时性。 가ㅅ2025 也就是说,好的歌词必须让听众在听到的瞬间,就能够立即听懂并且理解歌词的含义,继而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审美感受,完成审美过程。 ●剔除英文,剔除重复部分(通常ABAB会剔除一组AB,ABAC会酌情保留。这部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尤其影响词频)。 最后,用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总结GAI的歌词创作特点: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这些题材均具备极强普适性,几乎不受地域、阶层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能引起最广泛的社会共鸣。
有些说唱歌手,喜欢在歌词中堆砌奢侈品品牌(这倒是有点像郭小四),或者罗列一些本专业的专有名词(显摆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虽然也是用典,但是在共知性方面就很欠缺了。 GAI的歌词,用典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鹳雀楼》《一百零八》《空城计》等等,都是最具国民知名度的“典”。 好的表达要让不知道“典”的人感受到美感,知道“典”的人能够了解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剩下三个“梦”“夜”“爱”又回到了和其他诗歌类似的大众化高频词。
- 所谓灵活性就是同一个内容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
- 前面说过,近体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唐以来的绝句和律诗。
- 好的表达要让不知道“典”的人感受到美感,知道“典”的人能够了解作品深层次的内涵。
- “得到”这个词在前十中出现的频率最低,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歌词写于他成名之前,从获得冠军到现在,也不过半年时间,“得到”的东西还太少吧!
-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文本中最高频的词多为没有意义的功能词,所以我们要剔除它们,只选取实体词。
- 俗韵就更简单了,中国有嘻哈里用“炒面”入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GAI的歌词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不存在阅读困难。 歌词中所用的文字几乎都包含在小学语文3000常用字里面,也没有冷僻的词和短语。 가ㅅ 这个三角形构成了GAI的世界观架构,世界和兄弟并列第一,自己第二,可见兄弟在他心中的分量。 Bell战争,它来源于是罗马神话中的女战神贝罗纳(Bellona),她是战神马尔斯(Mars)的妻子,和战神一样代表了战争的残忍和血腥。
俗韵就更简单了,中国有嘻哈里用“炒面”入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诗与歌词都属于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两者在文体特征上极为接近。 가ㅅ 가ㅅ2025 가ㅅ2025 “得到”这个词在前十中出现的频率最低,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歌词写于他成名之前,从获得冠军到现在,也不过半年时间,“得到”的东西还太少吧! GAI的那句“梦里花开牡丹亭”就很典型。 如果你不知道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也不知道它的内容,仅从字面上看,“花开”对应“牡丹”,“亭”呼应整段歌词的古典风格,贴切又极具视觉动感。
很多拉普儿写歌很随意,高产如母猪,一年250首,村口厕所都用不完,出村人家嫌脏还得转内销。 用典自然就不讲究了,什么网络流行语都拿来用,今天看着很有趣,下月看就犯尴尬癌。 GAI歌曲题材主要集中在个人奋斗,市井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
简单说就是以大家熟知的人、事、地、物放入作品中,做为一种隐喻,这种隐喻能扩张诗歌的内容熵量,让作品更为丰满。 가ㅅ2025 所谓灵活性就是同一个内容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 当一个人掌握的表达方式越多,就意味着他有更多押韵的选择,选择多了,坏的韵脚出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作词的能力更强。 这里所说的险韵,指的不是生僻的韵部,而是指使用生僻的,不构成诗意的字入韵。
“歌”排名第二,充分体现了GAI的职业特征,也体现了GAI是真拿歌当事业来做的,和很多地下土哈当爱好截然不同。 “头”排名比较高其实是有点不准确的,因为头在文本中还有量词和助词的用法。 GAI歌词中的常用意象也和当代诗歌和歌词的主流意向基本一致:天、山、灯、家、门,路等等(关于意向的量化分析我以后会慢慢写)。 这一切都降低了听众对歌词的理解门槛,提升了理解速度。 整体来看,GAI歌词的高频词比较偏极致,也就是用词“狠”,这种“狠”会产生较大的视觉、听觉冲击力,也容易产生“炸”的效果。 가ㅅ2025 用典又称用事,用现在的网络语言,似乎可以叫“用梗”?
GAI的歌词用典不算密集,但不管雅俗都很经典,大部分都属于十年二十年不会过时的,甚至很多放到百年之后也没问题。 가ㅅ2025 가ㅅ2025 不够考究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根本没注意到会发生歧义,这是态度问题;另一种是意识到了问题,但是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只好将就,这是能力问题。 GAI经常自嘲没文化,小学六年没读完整,虽然事实并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