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呼吸問題,必須在患者頸部下方開一個洞口,把氣管切斷口和頸部洞口縫合在一起,空氣就可以直接從洞口進出氣管到達肺部,這個洞口叫做氣管造口。 下咽癌在組織病理診斷上,文獻記載95%以上為扁平細胞癌,偶可見腺癌 下咽癌治療 、淋巴癌、腺樣囊狀癌等。 多數文獻指出源自環狀軟骨後區的下咽癌以女性居多,治療效果也較好,本系列中有3例源自環狀軟骨後區,包括唯一一例女性患者,為T4N1M0,術後至今已存活超過一年。 一般而言,早期頭頸癌經治療後,觀察兩至三年都沒有復發,基本上約90%機會屬情况穩定,甚少在更遠的未來出現復發。 化療可以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藥,由於化療的副作用較明顯,所以每次療程只能做2-3天,然後病人要休息幾星期。 至於需做多少次療程,醫生要因應病人的病況和治療反應來決定。
因為是第4期病人,手術後,預定為病人安排輔助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 48歲A先生本身務農,平時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近一個月來,持續有喉嚨疼痛、吞嚥困難的症狀。 他自行服用一些止痛藥物,但症狀沒有改善,於是到醫院掛耳鼻喉科門診,內視鏡檢查發現,他的右側下咽部有腫瘤增生,經切片檢查,證實為下咽癌,影像檢查判定是下咽癌第4期。 比較晚期的喉癌,若已發生聲帶固定,軟骨被侵犯,則手術治療或再合併放射線治療才夠,其中少數只要作部份喉頭切除即可,仍然可以保留喉頭的功能。 在過去,下咽癌患者多數難逃與癌症進行「割喉戰」,隨著醫療的進步以及器官保留意識的抬頭,顧及患者日後生活品質及疾病控制的前提下,目前多以器官保留的治療方針為導向。
下咽癌治療: 咽喉癌的保守性手術治療
50多歲的黃先生,罹患下咽癌,因為怕需要摘除全咽喉,治療態度消極。 喜上加喜的是,林先生完成治療後一個月,回院接受磁振攝影檢查,發現原本的腫瘤、頸部淋巴都已經消失不見,令他非常開心。 收治病例的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建議林先生做放射治療,但他害怕放療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一直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 本系列一年存活率48.1%,三年存活率為14.8%。
-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者,則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並輔以化學治療(本科以Cisplatin+5-FU為主)。
- 過往針對此一病況的病人,建議採用順鉑(P)這類標準的鉑金類藥物,加上抗代謝藥物中的5-FU(F),即PF處方,可提供一定的腫瘤控制機會,但效果仍不理想。
- 目前口腔篩檢最主要負責的科別為耳鼻喉科及牙科,由於這兩科針對口腔的檢查會比較徹底,但因為口腔癌還容易合併口咽癌及下咽癌的問題,如果針對咽喉檢查的部分還是須至耳鼻喉科的診所或是醫院才能夠做更深入的內視鏡檢查。
- N (Lymph Node): 代表腫瘤擴散到區塊淋巴結的狀況,N細分為零至三級(N0-N3),N0即淋巴沒有擴散,數字越大同樣代表區域性影響越廣。
- 提供專業的化療副作用與放療副作用衛教、癌症治療與分期介紹、抗癌輔助品、癌症營養品簡介;化療藥物、標靶藥物介紹,以及最新的癌症新知與完善的化療副作用解決方案。
惟如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患者應從速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了解情況及尋求專業建議。 咽喉癌最常見的標靶藥物為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能對付某種在個別咽喉癌細胞特別活躍的蛋白質,從而遏止癌細胞生長。 患者須特別注意,因化學治療會減少血液裏的正常細胞,治療後或會出現發炎、疲倦、嘔吐、口腔疼痛等情況,乃正常的副作用。 化學治療是指運用藥物消除癌細胞,可透過口服形式,或把藥物輸送到患者的血管,使其運行至全身,對付腫瘤。
下咽癌治療: 頭頸部癌症診斷
喉癌的分期,不論是依據UICC或AJCC(現在此二系統已經統一)的TNM分類與分期,都可根據原發性腫瘤大小、頸部淋巴轉移程度以及遠隔轉移的有無分為四期,其中第一、二期算是早期喉癌,而第三、四期屬於晚期喉癌。 大部分喉癌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如經證實為喉癌,醫師便會安排其他檢查,如胸部X光、頸部及喉部的電腦斷層掃描,以判定癌症侵犯的範圍。 放射治療則轉介至本院放射腫瘤科,視個案給予總量5000~7500cGy不等之放射劑量。 以鈷60放射線照射頭頸部位,每日給予180~200cGy放射劑量,每週接受五日放療,為期六至八週。 下咽癌治療 下咽癌是頭頸部惡性腫瘤中預後最壞的腫瘤之一,又因發現時多已為晚期,對耳鼻喉科醫師而言,其治療仍為一大挑戰。
- 面對後續治療,楊先生十分不安,「我真的要成為無喉者了嗎?未來的工作與生計該如何維持?」他反覆自問,無助極了。
- 早期的下咽癌因症狀並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已較為晚期,不過若是仔細的詢問病人的病史,仍然可發現許多病人在早期有咽部疼痛、咽喉異物感及耳痛等症狀。
- 病人在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一般以輕微皮膚炎之紅、腫、破皮為主,此在質子治療亦會發生。
- 喉癌發生在男性身上的機率遠大於女性,其中50至70歲是發病高峰期。
- 梁永昌主任表示,隨著腫瘤體積範圍縮小,放療計劃也要進行階段式的調整,讓正常的組織器官,接受的放療劑量隨之降低,可大幅降低口腔、咽喉部位的副作用。
喉癌的治癒率很高 ,如果是聲門上的腫瘤很早就會出現聲音沙啞的現象,一般說來,早期的喉癌病患有80 %的治癒機會,比較晚期的治癒率就會降到50%左右。 聲門癌初期,因為聲帶上沒有淋巴管,沒有頸部淋巴轉移;但聲門上癌或聲門下癌則因淋巴豐富,所以淋巴轉移很快,除了接受全喉切除外,還要做甲狀腺 、頸部淋巴甚至下咽切除,才能得到痊癒的機會。 但大部分的晚期喉癌要作全喉切除術,也就是把喉頭全部拿掉,此時口咽腔和氣管之間的通道被切斷了,空氣不能進出肺部。
下咽癌治療: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在所有接受手術患者中,僅21.7%(5/23)成功學會以食道語或人工輔助發聲器恢復說話能力,26.1%(6/23)因吞嚥困難或廔管須以鼻胃管餵食,13.0%(3/23)形成術後乳糜漏或廔管達半年以上。 下咽癌治療2025 再分析術後已死亡的13名病患之死亡原因,6例因局部復發而死亡,4例因遠處轉移後死亡,另有一例因腫瘤部位大出血致死,另2 例因感染、惡液体質或其他疾病致死。 所有第三期患者的一年、三年存活率分別為36.4%、22.2%,第四期之一年、三年存活率分別為50%、11.1% 。 全部患者平均一年、三年存活率分別為48.1% 與14.8%。 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吳尚殷醫師表示,患者口腔癌復發,因無法手術及化療,經討論疾病狀況與治療選擇後,病人決定開始接受姑息性化學治療,並申請健保標靶藥物cetuximab(爾必得舒)使用。
下咽癌治療: 症狀
以上的狀況都會因為原發部位的不同,而使的呈現的症狀不盡相同,若有上述症狀,宜給專業醫師安排檢查,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而其常見的好發因子,可歸類為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嚼檳榔)、病毒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illomavirus、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及遺傳因子改變。 喉的發聲功能是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的重要表現,是人類可以發音語言的重要功能。
下咽癌治療: 咽喉癌病因
下咽癌至今仍是預後極差的惡性腫瘤,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第6位 ,卻是預後最差的。 究其原因,乃因下咽部富含淋巴系統,其粘膜下淋巴管易就近引流至後咽、側頸部與頸靜脈二腹肌 淋巴結,又因解剖上的連續性,下咽部上與舌底、舌部,下與食道,前下與喉頭氣管直接相連,腫瘤可藉侵犯或直接接觸而蔓延。 且早期下咽癌位於深部,檢查不易,其症狀上不具特異性,故易為患者本身與一般醫師忽略或誤診為慢性咽喉炎,導致診斷時多數已達晚期[1-3]。 在治療的困難度上,除了下咽癌易早期局部區域或遠處轉移外,因其位於氣道消化道共通入口,故在重建上更添困難。 本科對下咽癌的治療以手術方法為主,以全喉切除合併全部或部份咽部切除,加上頸部淋巴擴清術,若有必要再加上術後放射治療。 下咽癌治療2025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者,則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並輔以化學治療(本科以Cisplatin+5-FU為主)。
下咽癌治療: 咽喉癌治療 放射治療
對於第一期和第二期喉癌患者而言,可以施行部分喉切除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其治癒率都可達到80-90%,預後相當良好且對發聲機能影響不大。 晚期的喉癌傳統是以全喉切除手術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為主,雖然可達到50-60%的治癒率,但全喉切除造成發聲機能的喪失,會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 早期的下咽癌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下咽癌尚未有攻撃聲帶或環狀軟骨時,還可以切除有腫瘤的部分咽喉,仍可保留發聲功能。 如果到了晚期,下咽癌腫瘤往往都會侵犯到喉部,所以在清除腫瘤時,會連同喉部一起切除。 手術後,病人的呼吸道與消化道會完全分開,頸部會有永久的氣切造口,負責呼吸功能,原本咽喉的位置將會以皮瓣重建成為新的咽喉,負責吞嚥功能,切除喉部後患者都會失聲,只能透過人工聲帶方式說話。
下咽癌治療: 頭頸癌介紹:症狀與治療方式說明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 秉持關心國人健康的理念,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下咽癌早期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咽炎或咽喉神经官能症。 因此,凡年龄在40岁以长期咽部异物感或吞咽疼痛,尤其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者,均需常规检查喉咽、喉部,尤其是要仔细观察喉咽各解剖区有无肿瘤,注意局部黏膜有无水肿,梨状窝有无饱满及积液。
下咽癌治療: 頭頸部腫癌
通常第一,二期喉癌,不但可以治癒,且絕大部分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的每一項功能。 不過,病人需留意聯合治療或會承受很大的身體負擔,因上述治療手法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食慾下降、疲倦、免疫力低下等,建議在治療初期已需要確保攝取足夠營養,當治療期間的食慾受影響,有需要可採取靜脈注射營養液、胃喉餵食等方法,以維持足夠能量應付療程。 下咽癌細胞如果入侵頸淋巴位置,頸部就會出現腫塊,摸下去會感到有硬塊。 如果就診時下咽癌已到晚期,淋巴轉移的機會高達70%。
下咽癌治療: 治療後的飲食重點
且70%左右的病患在發現下咽癌時,都已經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此外有20%左右的病患,會有遠處的轉移,常發生的位置依序為肺、骨骼、肝臟等部位。 由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約有90%以上的下咽癌病患有吸煙或喝酒的習慣,尤其是兩者都有的時候,更將增加癌症發生的機率。 下咽癌早期由於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因而易被誤診為咽炎或咽喉神經官能症。 下咽癌治療 因此,凡年齡在40歲以長期咽部異物感或吞咽疼痛,尤其是伴有頸淋巴結腫大者,均需常規檢查喉咽、喉部,尤其是要仔細觀察喉咽各解剖區有無腫瘤,注意局部黏膜有無水腫,梨狀窩有無飽滿及積液。 必要時需行X線拍片、CT、MRI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變,避免誤診。
下咽癌治療: 晚期症狀
頭頸癌傳統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以及化學治療。 依病患病況嚴重度之不同,以多科協同治療的團隊合作模式,靈活運作上述治療方法,追求病患最好的治療效果。 除了上述治療結果的不盡理想外,手術切除頭頸部器官後所帶給病患顏面外觀的改變、咀嚼或吞嚥功能的損害、或是語言功能的嚴重受損,均使病患即使在治療後,仍需承擔在家庭、社會、經濟層面等生活機能的嚴重衝擊。 一般用於下咽癌之放射線參考劑量為每天2 Gy,療程為33-35天 (總劑量66-70Gy);或是每天照射2次 (間隔6小時以上) 共給予1.2 下咽癌治療 Gy/日,持續療程64-66天 (總劑量約80 下咽癌治療2025 Gy),實際上給予之劑量與天數則視各病人狀況而有個別之調整。 咽喉癌治療 在早期喉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是所有頭頸部癌症中最佳的。
中等分化(moderately-differentiated)扁平細胞癌佔50.8%(30/59),其一年、三年存活率分別為42.9%、4.2%。 分化不良型(poorly-differentiated) 扁平細胞癌佔13.6%(8/59),一年與三年存活率分別為75%與14.3%。 口腔癌在男性族群的發生率高達第四名,而在不分性別的死亡率排名是第五名,尤其其好發年齡平均為40-70歲的男性,此年齡層是社會成本最高的一群人,由於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在生病之後對國家經濟的影響非常地大。 當然上文中也介紹了治療喉癌的方法, 除了常規的治療外, 飲食的調節在喉癌患者治療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適合的飲食調節對身體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喉癌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惡性腫瘤疾病, 下咽癌治療 然而我們也通過上文中知道, 喉癌可以存活多久是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來看的。 下咽癌主要的致病因子還是跟抽菸、喝酒及檳榔有關,尤其酒精及檳榔更是明顯造成下咽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