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能腐熟水穀,消化食物,運送營養物質,是氣與血生成的來源,五臟六腑、全身上下的營養都要靠脾胃。 中醫講的「氣」相當於西醫講的「能量」。 氣不足,就是能量不夠,做起事來力不從心,容易感到疲勞,需要停下來休息,所以「氣虛」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容易疲勞」。 傳統醫學認為,春、夏、秋、冬四季對應着肝、心、肺、腎,而腎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效,所以有「養腎防寒」之說。 腎臟是體內陽氣的來源,能把熱力經血液帶到全身,陽氣充足便能精力充沛,筋骨強健。
肝開竅於目,一個人的肝血狀況可以從眼睛表現出來。 另外,眼袋會顯得大而瘀黑、眼皮沉重、眼睛痠澀,視力也會變得模糊。
補血補氣湯: 湯水篇|補血湯 適合 經後進補 (影片)
白朮性溫,味苦、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除此三大重點,其實每個人也會有自己的不足,故亦應注重填補自己的不足,但這必須「度身訂造」,人人不同,亦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楚;所以這方面,最好請教你的中醫師。 補血氣湯水 一天, 妹妹來電,說瘟疫當前,經常飮用食療茶水,飮到口苦苦,很難受;問可否設計幾道美味食療小菜,吃來既可囗又可助防病強身? 我當然義不容辭,也順道在這裏公開,祈能惠及讀者。 「女貞子杞子響螺乾湯」能滋陰補益肝腎、明目、清虛熱。 補血補氣湯2025 【不適合吃西洋參的人】
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的病變,因此要及時補氣血。 小編建議從飲食下手補氣血,因為藥補不如食補,氣血不足最好是採用食補的方法。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六款補氣血的湯食譜,想要補氣血的女性們,不妨自己動手製作一番。 其實傳統中藥材如杜仲、桑寄生及菟絲子等,均有補肝益腎之效,加入一些性質溫陽的肉如雞肉和瘦肉等一同煲湯,保腎之餘同時令血氣提升。 由於豬肝的鈉含量、蛋白質、膽固醇及嘌呤偏高,建議每星期以食用1次為上限,每次份量約為105克(約7片)。 其中,用黨參代替四君子湯、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中用到的人參,黨參益氣養血,但遠不似人參般藥性猛烈。
補血補氣湯: 氣虛會短命!沒精神、不愛動、貧血…喝1碗湯補氣最快 6大中醫補氣藥材
41歲張柏芝逆齡美貌幾十年不變,她的護膚方法常常成為話題。 原來張柏芝喜愛煲湯,她曾分享自製木瓜魚湯養顏滋潤,木瓜蘊含豐富營養和大量抗氧化的胡蘿蔔素,有助美顏滋潤肌膚,另外也有健脾胃功效,同時幫助排便。 看不出「性感女神」廖碧兒原來已經42歲,身材依然保持得非常好,舉止成熟有魅力,原來她經常煲湯進補,難怪皮膚那麼好! 沙參玉竹烏雞湯滋陰清熱,她連湯渣也會吃,這樣就可以完全吸收所有的精華,而且有飽肚感,不會亂吃零食。
- 人沒有食慾,吃後不會腹瀉,這是胃病;胃病不可補腎火,應當補心火,因心火可以生胃氣,增強食慾。
- 不少女生都有氣血虛的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有:臉色蒼白、四肢發涼、頭暈、乏力等,在冬天時便要更加需要注補血氣,以免因氣血不足而致免疫力下降。
- 胃生病,症狀是嘔吐、沒有食慾;脾生病,症狀是腹脹、腹瀉。
- 【不適合吃西洋參的人】
- 上文介紹嘅補氣血湯水係屬於補氣血食療,食療屬於預防、治療性嘅膳食,性質較為溫和,運用普通、日常嘅食物,未必個個都啱。
- 雲苓,即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皮膚易長暗瘡及濕疹者亦適合食用,但脾胃虛寒者少食。 湯料中女貞子藥性平和,能補益肝腎、抗疲勞、提高身體免疫功能,更有明目、降血糖等功效。 有些人一到天冷季節會出現手脚冰涼的症狀,尤其是體型太瘦、或減肥過度的女性,這類人士末稍神經血液循環較差,使調節體温的機制紊亂而容易手脚冰涼。
補血補氣湯: 中醫所謂的氣、血是指什麼?
陳皮、佛手、香附、枳殼、厚朴有助解決腹脹。 中醫的血液理論既關注腎與骨髓生血的作用,同時也認為腸胃是造血中樞。 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是「水穀之精」和「腎精」。 貧血一般常見的症狀包括:虛弱、呼吸短促、暈眩、心跳加快或心跳不規則、耳朵有跳動或呼嘯聲、頭痛、手腳冰冷、胸痛、皮膚蒼白或發黃。 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負責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如果紅血球的數量或者紅血球中的血紅素過少,就可能會造成人體氧氣不足,也就是所謂的貧血。 成年男性血紅素含量低於13.0 g/dL(克每公合)、非懷孕女性低於12.0 g/dL就算是貧血。
枸杞性味甘平,不但可以明目,更可以滋養肝腎,養血的功效。 補血補氣湯 補血氣湯水 不但可以用以泡水喝,亦可以添加在餐點之中隨時進食。 補血補氣湯 《黃帝內經》說:「胃是五臟六腑之海」,五臟六腑的精華物質都來源於胃;《黃帝內經》又說:「脾為胃行其津液」,脾為胃運輸津液。
補血補氣湯: 養生湯-補鈣補氣 黃帝豆滴雞精
氣虛的人,即身體各個器官像失去動力一樣,活動力衰退,將影響內分泌、消化道跟免疫調節等生理機能,使人感覺疲倦,腸胃蠕動不佳,甚至常常容易生病跟感冒。 補血補氣湯 生蠔有「海中牛奶」之名,含豐富蛋白質及微量營養素如維他命D、B12、鐵質、硒質、鋅質等。 適合氣虛血弱人士適量服用,腸胃容易不適者建議煮熟食用。
補血補氣湯: · 氣虛易感冒疲勞、還使性格內向 中醫這樣調養
補血氣湯水 年紀較長的男女,或有長期病患,陽氣不足者亦易出現四肢不温症狀。 做法:鮮淮山去皮,洗淨後切段;鮮石斛沖洗後切段;竹絲雞劏洗淨,斬大件後出水;全部材料用10碗水煮2小時成5~6碗,即可連湯料同食。 豬肉含有人體必需嘅蛋白質同鈣質,有補血、補乳、益精補血嘅功效,花生含有豐富嘅維他命K同鈣、鎂之類嘅營養素,有滋養調氣,醒脾胃嘅作用,理氣和中。 而陰虛主要會出現在心、脾、腎、肺這四臟,對身體有著不同的病理影響。 先雪梨去皮,洗乾淨後切成小片,然後洗乾淨百合,蓮子和蜜棗。 然後燒滾適量水,放入雪梨、百合、蓮子,蜜棗和瘦肉,水滾後再改為慢火煲約二小時,下鹽調味即成。
補血補氣湯: 補血
八珍烏雞湯極受歡迎,豐富的補血氣食材加上甘甜美味的口感,除了可促進血液循環,亦有益氣補血及滋陰調經之效,更是道美味的中式佳餚。 此湯能補氣補血,增進紅血球生成,提升人體免疫力及抗衰老,大補脾肺之氣,治療手腳冰冷、貧血氣虛、面色蒼白,改善女性血虛、疲勞等症。 中醫「補氣」就是要強健脾胃,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與血生成的來源,是「能量的補給站」。 強健脾胃,就可以消化食物,轉化成能量,能量因此源源不絕,供應臟腑與全身上下,這樣就可以改善疲勞。 中醫「補氣」用人參、黃耆等中藥:補氣名方首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強健脾胃。
補血補氣湯: 氣虛血氣不足有哪些症狀?
但是當胃腸道出現疾病時,消化與吸收的功能不好,能量的供給就會不足。 四君子湯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所組成,透過「四君子湯」補脾益氣,使肌肉得到滋養,提高肌肉品質及力量,進而改善兩腳無力的現象。 可以針對脾胃進行調理、提升功能,促進吸收營養、補充肌肉、傳遞能量的效果。 建議適當攝入富含鐵質、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的食物,例如瘦肉、肝臟、蛋類、豆類、綠葉蔬菜等,營養均衡可幫助身體改善機能,改善貧血症狀。 據《中醫藥膳大辭典》記載,我國先民很早巳經懂得利用食物來治病防病;早於周代,已經有世界最早的專職營養師——「食醫」的出現;醫食同源,在中醫學早有基礎。 近日新鮮桑椹子上巿,10元左右一籃,鮮甜味美,配些鮮石斛、蟲草孢子頭等煲瘦肉湯,有健脾益胃、養陰生津功效。
補血補氣湯: 《盤珠集》卷上:補血湯
黃耆補氣,紅棗補血,川芎活血行氣,麥門冬滋陰、吃完不口渴,枸杞疏肝明目,陳皮助消化,加入排骨或雞肉煮湯更加美味,暖身又不燥熱。 中醫師朱雅莉指出,通常來說,長期患慢性疾病、身體虛弱的人,才需要喝十全大補湯,一般人不用喝。 以下5款湯水食譜有助驅寒,預防染上感冒。
補血補氣湯: 黃耆
血海穴是人體脾血的歸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 毎朝按摩血海穴15分鐘,通過按摩血海穴,能令經脈更加暢通,促進血液循環,補血養血。 氣血不足的人,手指甲薄而脆弱,容易折斷,而且指甲表面會有直坑紋和凹面,指腹扁平薄弱。
補血補氣湯: 中醫「補氣」 強健脾胃 補充能量 改善疲勞
準備一鍋1500毫開水,除了麻油與菠菜,其餘食材一併放入湯鍋用武火煮滾,然後轉文火煲45分鐘,上桌前10分鐘放入菠菜與麻油,根據喜好添加適量鹽調味即可。 補血氣湯水 材料:黨參20克,熟地、白朮、茯苓各15克,白芍12克,川芎9克,當歸、炙甘草各6克,紅棗4個,烏雞半隻,生薑3片。 補血補氣湯2025 烏雞具有滋補氣血之效,不但可以補肝益腎,更能健脾止瀉,加入當歸一起炖煮,對紓緩血虛面黃之正十分有效。
補血補氣湯: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夏季濕度大,如果喝水較多又排不出來,就容易導致體濕,尤其是香港天氣温暖潮濕,工作或學業的壓力大,加上很多人喜食熱量大及煎炸香脆食物,所以容易出現濕熱體質。 補血補氣湯2025 今天推介這款「綠豆百合粥」能清熱解毒、清心瀉火。 每朝9點至11時期間,是人體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間,此時按摩血海穴15分鐘,效果最好。
補血補氣湯: 《脈症正宗》卷一:補血湯
鄭醫師判斷,應該是因為白天爬山時在大太陽底下大汗淋漓,又沒有在行進間攝取足夠的水分所造成的。 中醫有云「津血同源」,汗液被視為身體津液的一部分,大汗淋漓也是在耗氣傷血,所以運動最好不要過度流汗,這也是臨床上中醫師時常叮囑病患的注意事項,才能保持氣血充盈。 中醫師提醒,產後氣血不足的媽媽或銀髮族因為腎精虧虛,生精化血的能力衰退,容易造成血虛,這些族群可考量是否加強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補血藥方的劑量。
補血補氣湯: 補血的蒸葡萄
中醫說:「胃主受納、腐熟水榖,脾主運化」,基本上,胃主要是儲存食物,脾是消化食物。 胃生病,症狀是嘔吐、沒有食慾;脾生病,症狀是腹脹、腹瀉。 男性也會貧血,出現頭暈頭痛、耳鳴、面色蒼白或萎黃等症狀。 補血補氣湯2025 常喝酒過量的人,會導致肝血不足,嚴重時容易引起肝硬化或慢性肝炎。 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表現為神疲乏力、氣短、形體消瘦、面色淡白萎黃、食慾不佳、腹脹便溏等。 把腸胃調養好,能吸收好,補氣血的效果自然就好。
補血補氣湯: 中醫補血氣養血湯水食療做法食譜
反之腎虛即陽氣不足,除了影響性功能外,中醫亦認為「腰為腎府」,所以腎虛同時會出現腰痠背痛、關節痠軟及易感風寒等症狀。 紅棗含豐富的維他命C,和綠色蔬菜、牛肉一起煮湯喝,有補血、養顏美容的作用。 阿膠能增加血液中的紅血球,常與熟地黃、當歸、黃耆等補氣補血藥同用,有補血、止血的作用 。 貧血時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嘴唇色白、頭暈頭痛、眩暈、嗜睡、爬樓梯喘不過氣、心悸、四肢麻木、指甲不榮、月經量少、免疫力下降等症。
補血補氣湯: 健康自煮,免費試用 7 天,看看「補血」的零失敗食譜
做法:材料除花旗參片外,其餘材料浸洗;先用6碗水煮1小時成2~3碗,放入花旗參片後熄火,焗5分鐘可飲。 陰虛體質人士的體多見消瘦、手足心熱、心中煩躁、少眠、大便秘結、尿黃、不耐熱、喜冷飲。 補血氣湯水 若患病可見乾咳少痰、潮熱盜汗、心悸健忘、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等。 上文介紹嘅補氣血湯水係屬於補氣血食療,食療屬於預防、治療性嘅膳食,性質較為溫和,運用普通、日常嘅食物,未必個個都啱。 陳潮宗表示,氣虛體質者,大多數是先天稟賦不足,本身體質較差、容易生病,加上後天的生活習慣不良和飲食失衡,導致抵抗力虛弱,有氣無力,總是容易疲勞,不耐體力活動。 因此,建議可選擇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食物來改善氣虛症狀。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指出:「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這是說中焦接受食物的精氣、汁液後,經過變化而生成紅色的液體,這就叫作血。 這一轉化過程是在脾胃和心肺的共同作用下進行的。 補血補氣湯2025 補血補氣湯2025 此外,腸道菌群也對血液生成發揮重要作用。 【煮法】將黨參,黃芪,茯苓,淮山,枸杞,紅豆洗淨浸泡30分鐘,冬瓜去瓢備用,烏鷄洗淨清除内臟,汆水備用。 將上述材料入鍋,加入清水1000ml,水滾後轉中小火煮1小時,加入鹽調味,關火焗半小時,適溫服用。 血虛是指體內血液含氧量不足的狀態,肢體臟腑百脈失於濡養,繼而出現全身性衰弱證候如身體虛弱、頭暈、心悸等,所以就要透過補血改善血虛問題。
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從而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氧氣含量和改善血虛的症狀。 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或1周進行共150分鐘的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煮法】銀耳溫水泡發30分鐘;南瓜去皮切塊;蓮子,紅棗洗淨備用。 加清水1000ml入煲內,水滾後,先放銀耳和蓮子,小火煮15分鐘,再放入紅棗再煮5分鐘,最後放南瓜,煮至變軟即可。 上述材料加入煲內,倒入清水1000ml,水滾後煮1小時即可。 【煮法】將上述材料洗淨,瘦肉汆水,加入清水1000ml,水滾後加入全部材料,轉中小火煮1小時,加鹽調味,適溫飲用。
補血補氣湯: 改善膝蓋痛運動詳盡懶人包
中醫講:「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虛證就要用「補法」。 明代醫家張景岳《景岳全書》說:「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參、黃耆之屬是也。」氣虛之人,補氣用人參、黃耆之類的中藥。 歸脾湯又有一個特殊功效,就是治月經淋露不止。 補血補氣湯2025 月经淋沥不断是因為脾胃氣太虛,氣虛不能攝血。 補血補氣湯2025 補血補氣湯2025 歸脾湯的組成中有四君子湯,能補脾胃氣虛,讓中氣變足,失血就會停止。 當人大失血時,例如產後血崩,或貧血休克,中醫是先補氣,而不是先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