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斑主要分布在马来、 日本、澳洲、 非洲、 中国,为暖水性鱼类,生性凶猛多疑,一般不会轻易外出捕食,一旦捕食后会迅速游回到隐蔽处。 另外老虎斑很挑食,当食物不合口味后,会将其吐出。 一般成鱼体长为50cm最长可达1.2m,寿命可达40年。 红钉也叫黑边石斑鱼,主要分布在东非、日本、韩国、澳洲及中国。
油斑也称褐带石斑鱼,主要产自日本沿海,生性凶残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外出觅食。 在日本和韩国其作为高级食材,价格要比青斑高出3-4倍。 瓜子斑價錢 香港地区在20世纪80-90年代原也有红斑,但后来由于海水污染和捕捞过度,现在已是一鱼难求。 红斑肉质鲜美滑嫩,肉质丰厚,含有浓厚丰富胶质,风味口感盛佳。
瓜子斑價錢: 紅色東星斑布小藍花點
老鼠斑由於其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是為海產品的名貴魚之一,在市場上的價格特別昂貴,它既是一種高階觀賞魚類,也是一種高階食用魚類。 弓斑石斑又名吊橋石斑魚、弧紋石斑魚,主要分佈於大西洋至印度洋海域,國內則見於沿海及臺灣地區。 其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呈淺黃色,因有多條暗褐色弧形寬頻而得名。 黑駁石斑魚又名珊瑚石斑魚,俗稱蘇鼠斑、黑虎麻,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菲律賓、南中國海、臺灣、所羅門、馬裡安那群島及澳洲。 東星斑顏色豐富,有藍色、紅色、褐色和黃色的品種,其中以紅色為最佳,紅中帶黑次之,略帶粉色和通體黑色最次。 瓜子斑價錢2025 東星斑的體形比一般石斑魚要小和長,其頭部細小,肉多且顏色雪白,十分鮮美。
- 红斑肉质鲜美滑嫩,肉质丰厚,含有浓厚丰富胶质,风味口感盛佳。
- 美洲黑石斑魚體表旱深褐色或藍黑色,魚體側扁而粗壯,橢圓形,口大,體被細鱗,帶淡白或白斑,十分絢麗多彩,故還有翡翠斑、天星斑等稱呼。
- 寬頻石斑體型長,呈橢圓形,幼魚呈淡紫灰色或淡褐色,腹側偏白色,體側具2條鑲黑緣的白色寬斜帶,背鰭和尾鰭都有黑點及線紋。
- 油斑一般體長13-15釐米,體型呈橢圓形,其色為淺褐色至褐色,體側有5條暗棕色斑帶,斑帶在腹部分叉;體側和各鰭上皆無斑點,另具黑色小點。
- 西星斑又稱為藍點鰓棘鱸,頭、身以及魚鰭褐紅色至灰綠色,布滿藍色黑邊圓點,腹鰭鰭膜深褐色至黑色。
红瓜子斑身呈红色,有时覆盖着斑点,尾部有V字形白色条纹。 东星斑得名源于在中国东沙群岛的星斑,其外形和色彩与一般的石斑鱼不同,颜色缤纷,美丽诱人。 其鱼味淡中含鲜,肉质嫩滑洁白,深受美食家的喜爱,全年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经常用珊瑚斑冒充东星斑,两种鱼粗看相似,但细看珊瑚斑体色要比东星斑深,斑点也较为大,肉质正宗的的东星斑要差,因此其价格也较低。 巨石斑魚是一種經濟食用魚,已有人工養殖,清蒸食用最佳,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其攝入的食物較雜,有可能含有熱帶海魚毒。 豹星斑又名皇帝星斑,別稱雜星、黃尾鱸,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主要產於印度洋海域,在我國南沙群島亦有產出。
瓜子斑價錢: 日本住宿推薦
性情兇猛,尤其人工種苗生產過程中,殘食相當厲害,但養成後之成魚,生命韌性強。 大約10多年前人工孵化成功,而魚排養殖亦能提供合理生長速度,因此,此種石斑是現時東南亞國家主要的養殖石斑品種之一。 市場一般2斤以下的多是養殖貨,但近年飼料有很大的改進,養殖老虎斑肉質比一般養殖魚類好,已廣為市民接受。 頂好海鮮海家老闆 Billy 表示,酒樓一般都喜歡用星斑,因為貨源穩定,而女士又喜歡吃星斑,因為魚肉嫩滑,但味道比較淡。 而男士則喜歡吃較濃味的石斑,如紅瓜子斑、老虎斑、杉斑、金鼓、花英及蘇鼠等。
六帶石斑分佈於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國只見於南海,因其體側有6條斑帶而得名。 六帶石斑一般體長7—15釐米,體呈棕色,體側有6條褐色橫帶,帶間排列整齊,帶的寬度大於兩帶之間的距離。 油斑一般體長13-15釐米,體型呈橢圓形,其色為淺褐色至褐色,體側有5條暗棕色斑帶,斑帶在腹部分叉;體側和各鰭上皆無斑點,另具黑色小點。 金錢斑是一種高階的食用魚類,其價格昂貴,肉質雪白細嫩,十分鮮美,是為魚中上品。 烹飪方式很多,不過做法越簡單,越能品嚐到極致的鮮美。 玳瑁石斑魚,俗稱金錢斑、、花頭梅斑、花狗斑,因其體表的斑點呈六角形,如同錢幣一般而得名。
瓜子斑價錢: 老鼠斑
鞍帶石斑魚,俗稱龍躉、龍膽石斑、花尾龍躉、豬羔斑、槍頭石斑魚、倒吞鱟、鴛鴦鱠、紫石斑魚等,是石斑魚中體型最大的種類,故也稱為“石斑之王”。 除了在我國西沙、南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外,國外在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南至澳大利亞,北達日本南部等海域也有分佈,被東南亞地區推為四大名魚之首。 瓜子斑價錢 吻斑石斑魚主要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暖水海域,最大體長可達35釐米。 其頭部及體側呈淡色,全身佈滿了六角形暗斑,斑點間隔很小,因而形成白線條。
- 市場亦有養殖的出售,價錢約便宜3、4成,但味淡木口,鮮味稍欠。
- 乌丝斑也叫横纹九棘鲈,分布非常广泛,背鳍与一般的斑类有区别,身有多条斑纹,看似油斑,但条纹多于油斑,据了解盛产于南中国海七洋州附近。
- 老鼠斑因為外形像老鼠而得名,它的頭長嘴尖,身體扁平,通身白色卻布滿黑點,除了外形獨特之外,它的肉質也十分細嫩,是高級宴席的常客。
- 蓝星也称蓝点鳃棘鲈,来自于中国西沙群岛,主要分布于越南、红海、东非、澳洲和日本。
花鸚斑的頭大而尖,身體呈卵圓形,頭部大尾部小。 其頭部、側身及各鰭均呈淺褐色,佈滿深褐色斑點,肉質嫩滑,十分鮮美。 豹星斑的體型較長,呈橢圓形狀,側扁,它的尾鰭呈圓形或凹形。 豹星斑的體色變化很大,常呈褐色或紅色,而各鰭大多呈現黃色。 而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體側有不規則的神色斑紋和斑點,其下頜要比上頜突出。 蜂巢石斑俗稱花石斑、蜂巢格仔、六角格仔、蝴蝶斑、牛屎斑,分佈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淺水海域,在我國見於南海。
瓜子斑價錢: 全球10大名貴海魚排行榜 石斑魚可謂是魚中貴族
主要分佈在東南亞海域,雖色澤黝黑如杉,但在石斑中是比較經濟的一種,比紅斑、星斑便宜。 其肉質鮮甜可口,蒸熟後魚肉雪白無比,一條便可炒魚球,燉魚頭、滾魚骨湯三味。 瓜子斑價錢2025 紅瓜子斑是一種高檔食用海水魚,身體橙紅色至黃褐色,有褐紅色或深棕色小點佈滿全身,魚肉雪白,肉厚且爽滑,魚皮柔韌,魚味濃郁,是石斑魚中的精品。 東星斑又稱為豹紋鰓棘鱸、秤星、星斑,主要來自熱帶和亞熱帶沿岸,西太平洋。 瓜子斑價錢 東星斑的體形較一般斑瘦長,頭部細小,有紅色、藍色、褐色及黃色等多種色澤,最常見是紅色,身上布有如星星般的小藍花點,胸鰭上有一弓狀彎曲,尾部則扁平如扇子。 花英斑也叫带帽石斑,主要产自中国、日本、澳洲,属于较小型的石斑鱼,全年均产,但是以春夏季较多。
瓜子斑價錢: 中國十大科技成果出爐!“東方紅”3號、“雪龍2”號首航南極等入選!
属于肉食性鱼类,喜欢躲在石头后边捕猎,也是雌雄同体,在20世纪80年代其成鱼体长一般为40cm,而如今只有16cm。 这种鱼体侧有8-10条横纹,口大眼小吻长,全身有殷红、浅红相间的横带。 蓝星也称蓝点鳃棘鲈,来自于中国西沙群岛,主要分布于越南、红海、东非、澳洲和日本。 与东星斑觅食规律相似,但是在马达加斯加的蓝星一般是在晚上觅食,体长可达60cm。 该鱼体长且呈椭圆形,体色呈暗褐色,头部、体侧及各鳍都布有蓝色大而浑圆的斑点。
瓜子斑價錢: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前沿中心在南海藍洞研究中取得新成果
芝麻斑也叫宝石石斑鱼、流氓格仔,是暖温性中下层鱼类,生性凶残但极为机警,以肉食为主,饥饿时会互相残杀,也是雌雄同体,成语一般体长为25-30cm。 燕尾斑也叫侧牙鲈,原产地是菲律宾或越南,在斐济岛、印度洋、斯里兰卡、南非、柬埔寨、中国等地也有分布。 它们喜欢白天在礁石区域游荡,也是雌雄同体,外形与东星斑相像,区别是其尾鳍呈弯月或燕尾形。
瓜子斑價錢: 珊瑚魚
豹斑有时也被叫做星斑,原产于西沙群岛和菲律宾,主要分布在东非、日本、澳洲、中国、菲律宾。 瓜子斑價錢2025 该鱼生性凶猛,繁殖期会做短距离洄游,主要上市期为3-10月。 七帶石斑全身色澤呈淺褐色至灰褐色,體側具有7~8條褐色斑帶,並與7-9條淡色至白色橫帶相間排列,兩種斑帶對比鮮明,特徵顯著,較容易辨認。 瓜子斑價錢2025 蜂巢石斑魚體呈淺褐色,密被深褐色蜂巢狀斑點,腹部斑點間隙較背部為寬,體長7-14釐米,各鰭均具與體色斑點一致的斑點。 密點石斑又名布氏石斑,俗稱芝麻斑,在潮汕又簡稱為麻斑,因全身佈滿像芝麻粒般微赤的圓點而得名,常年生活在海岸邊岸礁區裡。
瓜子斑價錢: 名貴海鮮及魚類,你認識多少種?
這是一種高級食用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非常鮮美,目前市場上價格頗高,且難得一見,有“斑中之皇”的美譽。 瓜子斑價錢2025 上下頷具犬齒,背鰭有七或八棘,尾鰭微內凹形,魚身具特出之顏色圖案。 東星斑的色澤有藍色、紅色、褐色及黃色等,體形比一般斑魚瘦長,頭部細小。 藍色的眼睛中有烏黑的瞳仁,身上佈滿白色的幼細花點,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稱為“星斑”,至於“東”字,是因為它產自中國東部的東沙群島。
瓜子斑價錢: 石斑鱼怎么选,如何吃?常见石斑鱼大全
藍身大斑石斑魚是海中大型魚之一,體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分佈著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頭部則有黑色的小點斑及不規則的窄紋,各鰭亦具有黑褐色的斑紋。 因為東星斑的價值不菲,市場上經常有用其它的紅色斑點魚代替出售,如燕尾星斑。 瓜子斑價錢2025 瓜子斑價錢2025 燕尾星斑產量較多,捕獲後容易死亡,故魚販多會冷凍出售,價錢比東星斑便宜。 它的肉質比東星斑要寡淡不少,尾巴較短且左右叉開,而東星斑尾巴則扁平如扇子。 青斑屬於名貴魚類,肉質肥美,極為鮮嫩,而且營養十分豐富,深受食客的喜歡。 西星斑和東星斑同屬石斑魚,是暖水性名貴魚類,肉質鮮嫩肥美。
瓜子斑價錢: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前沿中心在南海藍洞研究中取得新成果
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眾多的海洋動物竟相在這裡落戶。 在弱肉強食的複雜海洋環境中,珊瑚魚的變色與偽裝,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達到與周圍物體亂真的地步,在億萬種生物的頑強競爭中,贏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7、8 年前,流行養殖青斑,但不好食,質感像煲湯的瘦肉。 不過,沙巴躉的出現,因為有魚油,質感滑,現在就壟斷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