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屋宇署會按《建築物條例》(第123章),針對樓宇及排水渠失修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制止浪費食水的情況。 聯辦處會根據相關法例賦與的權力調查有關滲水個案有否違反法例的規定。 倘若沒有確實證據顯示該個案違反相關法例的規定,聯辦處便無法律依據採取執法行動。 如懷疑鄰居為滲水源頭,政府主張住戶先向管業處求助,由管業處從中協調,安排苦主上門到鄰居單位做色水測試。
- 業主應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確定滲水原因並迅速修理。
- 加註警語:本文內容僅供讀者為一般性參考,個案特定情形仍需經您諮詢專業人士以評估能否適用,因此,我們建議您應就遇到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
- 如有需要,亦會轉介個案予屋宇署或水務署 (例如屋宇署會按《建築物條例》,跟進樓宇結構安全及外牆排水渠失修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跟進浪費食水的情況 )。
- 除此之外,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萬一出現漏水情況,大該會花費多少錢去修繕,以下提供常見區域的防水價格一覽表。
- 一般樓下投訴漏水個案,法庭計算滲水賠償的金額時會考慮一切因該滲水事故造成的財物損失,敗訴一方更可能要賠償訟費和雜費,包括賠償檢測費用及聘請專家的開支,數字十分可觀。
- 日久失修的舊式樓宇,不時會因為外牆出現裂縫、破損而引致漏水,雨水可能經由大廈外牆直接滲入屋內,或經牆身、縫隙流至不同地方。
- 倘若沒有確實證據顯示該個案違反相關法例的規定,聯辦處便無法律依據採取執法行動。
如果單位的外牆大條裂紋出現滲漏,則需由業主立案法團負責。 但濕度高於35%,究竟會用什麼時間的量度作為標準?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2025 聯辦處職員表示不知道食環署做什麼檢查,也不知道量度多少次。 至於如果滲水地方是自己入契天台,而並非由「其他單位」所引致又如何處理? 翻查屋宇署網頁,署方表示由天雨經大廈天台、平台、露台、外牆或窗戶所引致滲漏,皆不會構成公眾衞生的滋擾問題,聯合辦事處不會採取執法行動。 政府服務承諾規定,「聯合辦事處」在接獲舉報後六個工作天內聯絡調查。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漏水要找誰求償?樓上漏水樓下如何要求賠償?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本文除了將告訴你正確的精神賠償定義之外,也會分享精神賠償範例給你做參考,讓你充分了解精神撫慰金是怎麼一回事。 Step1.拍照、錄影存證 看見自家出現漏水問題,心痛之餘別忘記要拍照,最好能夠錄影存證,留下影音畫面以利後續的協商與判決。 倘若證明妨擾事故屬實,並確定造成妨擾人士的身分,便會把「妨擾事故通知」送交有關負責人。 而物業外牆因日久失修出現裂痕,防水層剝落等,於下大雨,特別颱風襲港時,雨水便有機會經裂口位滲入牆身,再流到室內任何位置,都可以是牆身水漬的成因。
有關服務提供者的名單,不應視為已獲食物環境衞生署或香港特區政府認許或推薦,亦不應視為香港特區政府意味推廣其專門知識或其商業服務。 很多時住客都未必想自己處理滲水、漏水問題,第一怕尷尬,第二怕存證有錯漏,最終自損利益。 此時,住客可致電1823,或到1823網站提出投訴,向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尋求協助,由滲水辦派員上門進行勘測。 如證實並非由單位的問題,而是屬外牆失修所引起,便可向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求助,再由管理公司安排搭棚及外牆修補工程(需視乎公契條文而定)。 早前驚傳青衣大型屋苑「灝景灣」管理公司收錯管理費足足20年,《胡‧說樓市》編輯部花了時間研究過往案例,始發現相關情況隨時發生於你跟我的屋苑之中。 因為很多時,雖然自己單位天台已塗了防水層,但若毗鄰單位沒有塗防水層的話,水流滲了在單位底層後,在這一層走通了,而令單位出現滲漏,因此值得留意踏上天台的梯級位有沒有裂紋。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樓上是別的住戶,所導致的 天花板漏水糾紛
共同壁、樓地板及其內管線之修繕費用,原則上由該共同壁雙方或樓地板上下方之區分所有權人共同負擔。 但可歸責於某區分所有權人之事由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負擔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2 條規定,專有部分之共同壁及樓地板或其內之管線,其修繕費用由該共同壁雙方或樓地板上下方之區分所有權人共同負擔。 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負擔。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2025 根據工作程序,聯合聯辦處會在收到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 職員會先作現場視察,然後進入被投訴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確定滲水源頭。 倘若得到有關業主/住戶的合作,調查通常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以及將結果通知投訴人。
通常多數的滲漏水狀況,雖然影響居住品質,不過房子通常還是能住人,所以因為幾處漏水就要求要解除整份契約,可能會被法院認定有「顯失公平」的狀況,因此大部分的案例中,民眾上法院多半是主張「減少價金」,而不是解除契約。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不過,當雙方協調好要開始進行漏水處理時,通常還有一件重要問題需要釐清,那就是到底是由誰來負擔維修款項呢? 關於共同壁或樓地板漏水的案件,法院通常會依原告之聲請,囑託鑑定單位鑑定漏水原因及修復費用,以資確認修繕費應由何人負擔。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樓上漏水怎麼辦?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樓上業主3年前裝修過, 他不信你的師傅說話, 有個別個案外牆滲漏入夾層表像也似樓上漏,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2025 當然不是容易分辨, 找間專業點的看看, 反正要花錢搵公證行吧 … 檢測完成後,雙方要按檢測報告行動,如不行動,對方有權將爭議提交仲裁,這情況變成有爭議時,有人會判定樓下的損失程度,然後樓上要付多少錢,有協議下,雙方就會變更合理,亦不必承擔仲裁費。 第一步於雙方協商時應要同意幾點:第一是找誰作檢測,不用每次都找公證行,樓上合作時,做色水測試,就可以更簡單,便宜的方法完成。 √《民法》第359條規定:買賣因物有瑕疵,出賣人應負擔保之責,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但若是上述狀況,解除契約若有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 經手過上百件訴訟案件,專長為不動產、商務契約、勞資訴訟/非訟事件,刑事吸金/詐欺案件,深刻瞭解到法律跟買保險是一樣的,好好安排,有備無患。 故建議滲漏水瑕疵的內容通知與請賣方負責的主張,還是透過「存證信函」的方式直接對賣方表達最為直接、簡單。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防水工程:DIY 解決漏水可行嗎?
如不遵照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25,000,如滋擾情況持續另加每日罰款$450 。 盡可能與樓下業主保持溝通,確保對方清楚知道你幾時維修,以及維修了那些設施,並且保留記錄,免得日後再生爭拗。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2025 原則上,法律上的舉證責任在於投訴一方,所以除非投訴一方有充份證據證明漏水責任(譬如專家報告),否則被投訴一方原則上是無必要主動去證明自己無漏。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房屋漏水糾紛的正確法律步驟
漏水會導致牆身石屎剝落、出現水潰、金屬老化等等問題,除了會影響住宅的外觀,更甚會出現漏電的情況,如果剝落情況涉及範圍廣泛,更會影響整體樓宇結構,嚴重影響住戶的日常生活,亦十分危險,必須立即進行勘察及維修。 一旦發生單位有滲水漏水情況,千萬不要忽略並及早找出源頭並處理,否則可能會導致財務損失,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滲水辦會在接獲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並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派人調查單位有否違反法例的規定。 一般會在懷疑漏水單位進行色水或紅外線測試,嘗試確定滲水源頭,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 視乎情況亦可能有機會需要作出多次測試、收集多個樣本,業主應盡量配合,否則滲水辦有權向法庭申請手令,強制進入單位。 裝修涉及水喉工程,一旦疏忽,可能為單位造成前所未見的滲水、漏水問題。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公寓大廈管理自治網
日久失修的舊式樓宇,不時會因為外牆出現裂縫、破損而引致漏水,雨水可能經由大廈外牆直接滲入屋內,或經牆身、縫隙流至不同地方。 外牆問題需要搭棚維修,維修責任由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負責,應向相關人士求助。 值得留意的是,不論是火險,還是家居保,保險公司只會賠償因意外引致的損失,例如樓上住戶爆水管、甚至忘記關水喉等原因,但若為大廈日久失修等人為原因導致的,則不屬火險及家居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若不幸遇上樓上單位漏水情況,應立即通知保險公司以便跟進。 若果業主已求助滲水辦但不果,或希望直接找私人公司或公證行找出滲水源頭,而對方一直採取逃避態度,業主或須聘請律師入稟法院,出律師信要求對方根據大廈公契內容,停止滲水,甚至向小額錢債審裁處提出民事索償。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情況2:如上層戶主合作,程序又應如何走?
「微波濕度計」有助量度牆身濕度,可以設定比例由百分之1-9。 牆身愈乾,所顯示的數值愈低;反觀如果牆身愈濕,數值就會愈高。 這部儀器還會細分兩款,一款可探測牆身深度七公分的濕度、另一款則探測十一公分,測量師多數兩款也會採用,只因如果數據反映牆色七公分濕過十一公分的話,這有可能並非出現漏水,而純粹倒汗水也不一定。 但相關儀器只能針對石屎牆身使用,若牆身上鋪有磁磚則未必合用。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房屋漏水糾紛案例:樓上漏水不處理,6大權利主張自己權益-蘇家宏律師
如該負有修繕責任之人仍拒絕修繕,可向法院起訴請求其盡修繕義務,如在起訴前已修繕完成,則可請求賠償修繕費用,如因漏水而受有其他損失,亦得一併請求賠償。 如果能確定由毗鄰單位滲入,則有可能需由毗鄰單位負責。 就算天台屬於入契,但如果能確定因毗鄰單位防水層,而令其單位出現滲漏,責任也不一定在業主身上。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相關
公寓大廈漏水糾紛層出不窮,影響鄰居和睦關係,一般住戶並非具備專業抓漏或相關專長,而常因漏水問題造成彼此不愉快。 遇到樓上下漏水問題,信義居家提醒,一定要確定漏水位置、日期、時間,最好照相存證。 網友“相濡”說,樓上漏水,樓下遭殃,這樣的事情樓下的住戶就實在憋屈了。 如果樓上的住戶實在不修,可以找物業出面協調,如果是沒有物業的老小區,可以找社區工作人員來協調,一般來說,社區的大媽都很熱心。 如果還不行,物業可以開具證明,讓樓下業主根據《物權法》向樓上業主提起訴訟,對自己的損失進行賠償。
樓上漏水不處理的作法: 三、漏水誰負責?因「漏水原因」而異
他在十年前搬入太子一個頂層連天台單位,五百幾呎單位空間寬敞,入屋客飯廳,旁邊一列窗可遠眺旺角花墟景色,一直也是相安無事,但自從六年前大廈進行大維修後,有一次下雨天發現主人房牆身濕透,自此每逢下雨天總有滲漏。 在公寓大廈裡常見住戶糾紛之一,就是監視器的裝設侵犯他人的隱私權,要如何做才不會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呢? 本日聯合報刊登一則有關因裝設監視器不當,導致必須拆監視器及賠償對方2萬元的報導 … 家中漏水不僅會導致家具、線路損壞,那揮之不去的溼氣也會導致身體健康出問題。 若漏水的原因在自家,花錢消災就能回歸平靜生活,但若漏水原因是鄰家管線,鄰居又來個相應不理,對身心都是種折磨,令人瀕臨崩潰邊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薇”沒有辦法,只好一方面跟樓上住戶說好話,另一方面自己找師傅維修,維修費花了1600元左右,這筆錢也全自己掏了。 滲水辦會在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並安排工作人員到樓宇進行檢查。 工作人員會在懷疑滲漏的單位進行檢查和測試以確定源頭,在有關單位的業主或住戶合作的情況下,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完成後可以向有關人員及機構索取報告。